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烽火报警是我国最早的一套独特的声光通信系统,既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项创举,也是世界通讯史上信号传递的一大发明。墩台作为长城沿线和驿路上传送军情信息的建筑,亦称烟墩、烽燧或烽堠,俗称烽火台或狼烟台,多建于长城内外高山之巅,易于瞭望的丘阜或驿路折转处,为夯土或砖石砌筑,呈方柱梯形或圆柱状高台,高度一般要在5-7米以上。台上有哨所和供燃放烟火的柴草,报警的号炮、硫磺、硝石等。台下有用围墙圈成的守军住房、羊马圈、仓房等。
根据居延、地湾、金关和敦煌等地出土的汉简可知,当年报警信号规定称《烽火品约》,所谓“品约”,就是规则。居延所出简册《品约》规定:在殄北塞当发现匈奴人入侵时,“白天举二烽,坞上表一,燔一积薪;晚上则燔一积薪,举堠上离合苣火”,并要求“毋绝至明”。还规定万一遇到风雨等,烽火传递受到影响时,就要立即派人亲自出马逐级传告。当时的军情和今天的预警设置一样,分为五级,即:敌10人以下称一品,情况不紧急;敌10至500人称二品,情况稍急;敌干人以上且入塞为三品,情况更为紧急;敌千人以上且攻打亭障为四品、五品,情况至为紧急。驻守士卒即根据敌情级别,按约定发布烽火信号。
白天举蓬夜间举火
白天放烟晚上点火,遇到风雨咋办?原来当年塞防亭燧还有一套发布传达信号的辅助设施,据汉简记述,大约有蓬、表、鼓、烟、苣火、积薪6种,白天举蓬、表、放烟,夜间则举火,积薪则昼夜兼用。
据汉简而知,边关烽火传报,邮书传递交接,各种军报均须登记时间,记载往往精确到“分”,如各戍守之地时间不统一,就会乱套。因大漠戈壁绵延无垠,地域空旷,昼长夜短,故西北边关分别实行十二时制或十八时制,每时又分为十分,以区别时差。而每日报告军情就是防务工作的主要任务,日报表遂成守卫记录之一。
火铳之声为凭
到了明代,由于火药用于兵防,在烽燧报警信号的制定上又在前代以烟、火为视觉传媒的基础上,增加了听觉信号,即以鸣放火炮或火铳(枪)之声为凭的信号系统。成化二年(1466年)明法规定:“令边候举放烽炮,若见敌人一二人至百余人,举放一烽一炮,500人二烽二炮,千人以上三烽三炮,5000人以上四烽四炮,万人以上五烽五炮。”于此可知,我国在边防守御方面,烽火报警设置及其信号系统的沿袭发展。
当然,烽报乃军情,而军中无小事,汉简中就有对误举烽火的守卒及燧长处罚讯问的司法爱书,历代对于烽燧的管理自然也十分严格。明代规定:“传报得宜克敌者,准奇功,违者处以军法。”当年的放烟举火呜炮绝非儿戏,如有失误,弄不好就被杀头,可不是闹着玩的。
延至清代,烽燧仍是传递军情的辅助配置,时称垛墩或讯台。由于墩台主要为传报军讯而设,故称其传报为墩讯,遂称军事驻防巡逻地区为讯地或汛地,凡千总、把总、外委所统率的绿营兵都称汛,进而成为清代兵制。
今丝绸之路进入甘肃河西走廊后,紧贴汉明长城,历经千百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摧残的墩台虽大都倾颓,但仍有壁垒雄踞山巅者,成为高于地表的显著标志,成为一道难得的历史景观。
根据居延、地湾、金关和敦煌等地出土的汉简可知,当年报警信号规定称《烽火品约》,所谓“品约”,就是规则。居延所出简册《品约》规定:在殄北塞当发现匈奴人入侵时,“白天举二烽,坞上表一,燔一积薪;晚上则燔一积薪,举堠上离合苣火”,并要求“毋绝至明”。还规定万一遇到风雨等,烽火传递受到影响时,就要立即派人亲自出马逐级传告。当时的军情和今天的预警设置一样,分为五级,即:敌10人以下称一品,情况不紧急;敌10至500人称二品,情况稍急;敌干人以上且入塞为三品,情况更为紧急;敌千人以上且攻打亭障为四品、五品,情况至为紧急。驻守士卒即根据敌情级别,按约定发布烽火信号。
白天举蓬夜间举火
白天放烟晚上点火,遇到风雨咋办?原来当年塞防亭燧还有一套发布传达信号的辅助设施,据汉简记述,大约有蓬、表、鼓、烟、苣火、积薪6种,白天举蓬、表、放烟,夜间则举火,积薪则昼夜兼用。
据汉简而知,边关烽火传报,邮书传递交接,各种军报均须登记时间,记载往往精确到“分”,如各戍守之地时间不统一,就会乱套。因大漠戈壁绵延无垠,地域空旷,昼长夜短,故西北边关分别实行十二时制或十八时制,每时又分为十分,以区别时差。而每日报告军情就是防务工作的主要任务,日报表遂成守卫记录之一。
火铳之声为凭
到了明代,由于火药用于兵防,在烽燧报警信号的制定上又在前代以烟、火为视觉传媒的基础上,增加了听觉信号,即以鸣放火炮或火铳(枪)之声为凭的信号系统。成化二年(1466年)明法规定:“令边候举放烽炮,若见敌人一二人至百余人,举放一烽一炮,500人二烽二炮,千人以上三烽三炮,5000人以上四烽四炮,万人以上五烽五炮。”于此可知,我国在边防守御方面,烽火报警设置及其信号系统的沿袭发展。
当然,烽报乃军情,而军中无小事,汉简中就有对误举烽火的守卒及燧长处罚讯问的司法爱书,历代对于烽燧的管理自然也十分严格。明代规定:“传报得宜克敌者,准奇功,违者处以军法。”当年的放烟举火呜炮绝非儿戏,如有失误,弄不好就被杀头,可不是闹着玩的。
延至清代,烽燧仍是传递军情的辅助配置,时称垛墩或讯台。由于墩台主要为传报军讯而设,故称其传报为墩讯,遂称军事驻防巡逻地区为讯地或汛地,凡千总、把总、外委所统率的绿营兵都称汛,进而成为清代兵制。
今丝绸之路进入甘肃河西走廊后,紧贴汉明长城,历经千百年的风雨侵蚀和战火摧残的墩台虽大都倾颓,但仍有壁垒雄踞山巅者,成为高于地表的显著标志,成为一道难得的历史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