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魅力攻势

来源 :海外星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ingyuan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1世纪之初,中国稳稳当当地成为地球村一个极有分量的大国。从朝核到伊朗问题,国际社会越来越依赖中国的政治影响力。从人民币升值到中国的能源之旅,仿佛世界经济中不谈中国因素,就失去了一个主角。中国给世界带来的震动唤起学术圈的思辩。关于中国崛起的著作层出不穷,却常常现出一个研究盲点:中国是如何运用其软实力赢得远邦近邻的友谊与信任的?
  “中国的软实力外交明显改变了她在亚洲乃至世界其它地区的形象,使她在国际舞台上变得更积极活跃,而富有建设性,甚至于很多国家现在更喜欢中国,而非美国了。”在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项目担任访问学者的约舒亚·科兰齐克(Joshua KurlantzicK)如是说。
  科兰齐克在他的本月出版的新书《魅力攻势——中国的软实力是如何改变世界的?》(Charm Offensive--How China’s Soft Poweris Transforming the World)中第一次系统地梳理了中国软实力如何在亚洲及整个世界发展的思路,提示美国政府,必须正视中国影响力提升的现实。
  
  中国外交成熟了
  
  “软实力”的概念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由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了。其范畴之广,既包括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的吸引力、文化(尤其是通俗文化)的感召力、在国际政治中的结盟能力、利用现有国际组织的能力等。科兰齐克在书中阐述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中国外交风格的明显变化,换言之,他不研究中国的军事实力、也不研究中国的GDP如何增长,而专门关注中国如何与国际邻邦打交道。
  用科兰齐克本人的话说,中国外交这十几年来变得“更加成熟了”(sophisticated)。“最明显的表现是,中国积极接触发展中国家。她主动融入当地经济、贸易的做法很值得肯定”。
  曾经为《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和《经济学家》报道东南亚和中国事务的科兰齐克有丰富的亚洲经历,最近刚刚又完成了一次亚洲之旅。从自己的亲身体会出发,科兰齐克回顾说,就在十几年前,中国老一代的外交人员处事极为谨慎,或者迫于某种政策限制,甚至不愿多和媒体打交道。
  “但是,新一代的中国外交官们逐渐学会了在媒体面前谈笑自如,态度更加开放,在公众中形象更加友善,”科兰齐克说。
  除了面对媒体的态度,中国的外交工作重点也在悄然转变。科兰齐克注意到,15-20年前中国外交的一大特点就是注重和美、日这样的大国打交道,和发展中国家的交往并不是十分紧密。但近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石油之旅”、“资源外交”等让中国积极地与发展中国家打成一片,甚至融为某些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
  “中国意识到,除了美日,她同样需要其它的国际盟友,逐渐提高自己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新外交改变东南亚的政治地图
  “中国的软实力外交实施以来,在亚洲得到了很多积极的回应。”科兰滋克认为,这一政策在亚洲的实践整体而言是成功的。
  科兰齐克在书中阐释,十几年前,很多亚洲国家还十分担心中国的威胁,尤其是怕中国的经济发展会伤害到自己的经济竞争力。然而,中国通过一系列的政策给这些国家吃了“定心丸”。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中国情愿做出让步,以十分便宜、甚至是零关税的价格购买东南亚国家的农产品,赢得了众多邻国的信任。这是中国外交成熟的表现。
  除了畅通的经贸往来,中国同样注重在文化和教育方面和东南亚国家交流。中国成功地唤起了东南亚人民学习汉语的热情。其中一个例子是泰国。二三十年前,泰同人学习汉语还是非法行为。现在,中国密切与泰国交往,整个氛围都改变了。泰国的政客纷纷以渲染自己的华裔祖先、传统为傲。
  “自从奉行了软实力外交,中国取得的直接成就是减少了亚洲国家的戒心。现在,说中国威胁的声音小了,想和中国结成伙伴关系的多了。”科兰齐克说。
  科兰齐克提醒说,软实力外交,从长远发展来看,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能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但也会给中国带来挑战。中国软实力挑战美日?
  科兰齐克的书尚未发表,已在美国学术罔中颇受关注。学者们纷纷感叹:当各项民凋显示美国的软实力逐渐下降的时候,中国的软实力却逐渐蔓延,而绝少被关注。或许是因为它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而同步发生,以至于逃过了华盛顿的眼睛。
  中国的软实力外交与其全球战略布局是分不开的。中国的整体战略思路就是要和发展中国家发展友谊。相反,美国目前的外交重点仍然放在中东。自9·11事件发生后,伊拉克战争和全球反恐让美国在地球村的“人缘”大打折扣。但是,科兰齐克并不认为中国的软实力外交已经发展到挑战美国的地步。他说,“从某种意义上,我承认中国的确是填补了有些因美国忽视而产生的亚洲的真空。但中国的这一影响力在拉美和非洲就没有那么明显。这两个地区受美国的影响很多,中国仍然是一个实力较弱的参与者。”
  科兰齐克认为,现阶段直接感到中国软实力压力的应该是日本。作为亚洲的一个强国,日本昔日在本地区的盟友现在正一个个转向中国。日本正努力用贸易外交试图扳回局面,但是他不确定日本的这一策略是否能奏效。在很多人眼中,日本已然是一个衰退中的强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在如日中天时没有建立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友谊,如今面对中国的崛起,更是力不从心了。
  从长远看,科兰齐克承认,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的确有走向“挑战美国”的可能。尤其是未来在资源争夺中,中美可能会出现对峙。因此,在本书的最后一部分,科兰齐克向美国提出一些建议,希望美国能够更加积极地接触亚洲,在某些方面向中国学习,试着融入到当地的文化当中。
  (据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责任编辑:覃福贵)
  (附注:科兰齐克现为美国《新共和》(New Republic)特约记者,目前在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中国项目担任访问学者。他曾供职于《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和《经济学家》,专门负责东南亚和中国事务的报道,他有关亚洲的论述曾发表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纽约时报》杂志(New York Times Magazine)等美国主流媒体。)
其他文献
30多年前,电影《紧急追捕令》(又译《辣手神探夺命枪》)里的哈利·卡拉汉探长对着持枪歹徒挑衅说:“动手吧,我求之不得。”这句话成了经典;然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电影不是单纯的暴力,其中蕴含的深意与冲击,恐怕是卡拉汉探长做梦都想不到的。伊斯特伍德的演艺生涯大半饰演铁汉,如今却成为和善的幕后巨人,执导了多部叫好又叫座的获奖佳作。  影评人理查德·席克尔说:“他最初执导的电影有点粗糙,多年来的进步实在
美国《抓狂杂志》(Mad)不久前刊出了一个消遣自家总统的封面。布什和杂志的标志“抓狂童”勾肩搭臂排排站,“抓狂童”T衫上印有“我和笨蛋一伙”几个字,箭头指向布什。《抓狂》是著名讽刺画刊物,对社会现象极尽喜笑怒骂。布什的智商当然不到笨蛋的地步,它其实在表示,民众对布什主政极端无耐,只好自认笨拙。  美国前总统卡特在近著《美国的道德危机》指出,布什和身边的新保守主义者,不断地以基督教的原旨教条运作,把
美国海军的历史虽不如英国皇家海军悠久,但也有两百多年了。长期以来,在美国海军中存在着一些不成文的规矩,这在一些人眼中也许被看作是奇俗怪语,但说起来却颇有趣味。    国旗也要“矮三分”    美军规定,停泊在港口的军用舰只或岸上的海军站每天上午8点升国旗,日落时听降旗号举行降旗仪式,届时所有在场官兵必须肃立,向国旗敬礼。凡看见或听到正在举行升、降旗仪式的过往舰艇都必须停机或减速航行,舰上的军官或舰
四百年来的江户城东京,像一场场炫目的华丽秀。无论你带着一张采购单、还是贪馋的胃,它从不曾不精彩过。  自从大蜘蛛爬上六本木Hills,东京仍在变:“同润会”旧公寓变身为表参道Hills时髦新商场,银座珍珠化身为甜软法式优格布丁,秋叶原咖啡馆女侍继续变装扮女仆,躲在车站旁广场的忍者村,端出一道道忍术创意料理。  这座人口3,000万的百变大都会,像位殚精竭虑的大魔术师,日日琢磨着新把戏;戏台前全神贯
2006年,菲律宾暗杀现象依然层出不穷,杀手多为骑着摩托车的蒙面人,枪杀事主后马上驱车离开。由于警政及司法系统腐败不堪,凶手大多逃之夭夭。  母亲一夜间失去亲儿,女孩忽然被掳走,从此音讯杳然。在菲律宾的土地上,有人跳着乐天知命的快乐舞步,但也有人坚毅而痛苦去追寻理想,然后突然被暗杀。  菲律宾人权组织统计,从2001年阿罗约执政到2006年中旬,已经有700多人被暗杀,包括农民、工人、学生、教师、
从人人称羡的空姐,转行成为打造“变形金刚”的改车人,张明洁的梦想,飞跃晴空,踏实地站在土地上,从她掌中,发光。    旅程    西班牙到巴塞罗那,是我送给自己的高第(Gaudi)之旅。出生在巴塞罗那的高第,向来是西班牙引以为傲的国宝,我对他的艺术创作多所仰慕,但这趟旅程却是突发奇想、临时成行的。只身来到这个城市,手上没有表,脚下没有行程,口袋里只有一点点钱,心中的好奇与新鲜感,却涨满、兴奋到几乎
全美发行量第二的《华尔街日报》向来以宽版面和充实内容著称,但迫于近年销量与广告业绩下滑,自2007年1月2日起,报纸宽度减3英寸(7.6厘米)以节省纸张成本,但将增加照片、图表和色彩,精简文字,以配合时下消费者快速阅读的习惯。  《华尔街日报》将报宽缩为业界标准12英寸(30.4厘米),长度则维持22.75英寸(57.8厘米)。报纸设计顾问嘉西亚(Mario Garcia)认为长条型版面对美术编辑
一位研究中国教育的学者,某次到深圳出席大型的教育会议,由于初次到访,于是乘出租车前往。当他向司机说出目的地时,对方收起了客气的笑容,换上了一副非常鄙视的神情,学者于是问:“目的地有问题吗?”司机却答非所问,说:“你是教师吗?”学者答是。司机一边驾车,一边说:“我一生最恨教师,初中时成绩不好,班主任不但没有鼓励我,还说我没出息,长大后只可做劳工。从此我信心全失,读书不成,终于从家乡跑到深圳来当司机。
当前,全球兴起中文热。流行音乐世界的天平。正逐渐到向华语流行音乐。华语流行音乐现在的天王天后,就是周杰伦和蔡依林,他们合起来的名字叫“双J(Jay&Jolin)”双J崛起的传奇,写下一页页打败对手、吸引乐迷的情节,更带来惊人的经济效应。双J背后的谋士是谁?他们怎么创造出这个精细绵密的流行音乐产业链?    发掘  发现锁在抽屉里的周杰伦    时光拉回到1999年,周杰伦还窝在吴宗宪创办的阿尔发音
对外人来说,得克萨斯州和墨西哥边境一直是个高深莫测的世界。就拿拉雷多的玛莎·华盛顿协会举办的华丽庆典来说,就给人以无限的遐思。  “玛莎庆典”是庆祝乔治·华盛顿诞辰的活动之一(拉雷多的华盛顿诞辰纪念活动长达一个月,自1898年就开始举办了)。要了解拉雷多的“玛莎庆典”,你必须先了解这座城市的过去。在许多方面,拉雷多上流社会的生活300多年来都没什么改变:仍然最重视阶级与门第。    新旧两个拉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