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0)03(B)—0029—01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强化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实施大语文教学观的重要渠道。有调查表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同他们的语文学习成绩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笔者通过采取以下的阅读策略,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一、以“读”为本,使学生“遵路”、“入境”、“悟神”
这里所说的“读”,绝不是流于形式的,不是搞些小花样就可以解决的。“读”应该是入情入境的“读”,是全身心投入的“读”,是积极思考的“读”。学生只有把书读熟读透,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怀,才能和文本之间有一个心灵的对话。叶圣陶先生在著名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一语文教学思想,归结起来就是要“遵路”、“入境”与“悟神”。
二、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阅读是学生体验的过程,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让他们获得与众不同的感受,真正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叶圣陶先生谈到阅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绝不能仅仅着眼于书面文字,而要通过作品的语言,让学生全面地审视和把握作品的显性意义,品味、感悟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情趣,从而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学生读书、感悟的过程是个性化的体验过程,不能由教师的提问、分析替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创造性地阅读。另外,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应该是引导、鼓励、帮助,而不是代替、包办、灌输。
三、重视情感体验,完善学生人格
以习得一种语言为学习目标的阅读教学,还担负着构筑学生“精神家园”、塑造学生人格、净化学生灵魂的重大使命。阅读就是学生满怀深情地踏上语言的桥梁,默默地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获取智慧和情感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把握阅读的这个独特作用,让学生了解字里行间的理趣、意趣和情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文本中的美好形象、高尚品德、英雄事迹都应该成为学生获得美好体验的材料,从而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阅读不能仅限于课堂,要向课外拓展。所谓阅读课内外有机结合,实际上是课内得法课外用法,这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教师要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获得全新体验,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推荐好书,让学生学会品读好书,获得一个比课堂更大的、更吸引人的、全新的阅读空间。
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曾指出:“如果你能引导孩子迷上读书,那么你所影响的不仅是自己孩子的未来,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个下一代孩子的未来。”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启迪学生的心智,让学生爱上读书,把读书作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让书成为他们一生最好的朋友。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0)03(B)—0029—01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强化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实施大语文教学观的重要渠道。有调查表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同他们的语文学习成绩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笔者通过采取以下的阅读策略,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一、以“读”为本,使学生“遵路”、“入境”、“悟神”
这里所说的“读”,绝不是流于形式的,不是搞些小花样就可以解决的。“读”应该是入情入境的“读”,是全身心投入的“读”,是积极思考的“读”。学生只有把书读熟读透,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怀,才能和文本之间有一个心灵的对话。叶圣陶先生在著名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一语文教学思想,归结起来就是要“遵路”、“入境”与“悟神”。
二、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阅读是学生体验的过程,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让他们获得与众不同的感受,真正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叶圣陶先生谈到阅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绝不能仅仅着眼于书面文字,而要通过作品的语言,让学生全面地审视和把握作品的显性意义,品味、感悟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情趣,从而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学生读书、感悟的过程是个性化的体验过程,不能由教师的提问、分析替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创造性地阅读。另外,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应该是引导、鼓励、帮助,而不是代替、包办、灌输。
三、重视情感体验,完善学生人格
以习得一种语言为学习目标的阅读教学,还担负着构筑学生“精神家园”、塑造学生人格、净化学生灵魂的重大使命。阅读就是学生满怀深情地踏上语言的桥梁,默默地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获取智慧和情感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把握阅读的这个独特作用,让学生了解字里行间的理趣、意趣和情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文本中的美好形象、高尚品德、英雄事迹都应该成为学生获得美好体验的材料,从而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阅读不能仅限于课堂,要向课外拓展。所谓阅读课内外有机结合,实际上是课内得法课外用法,这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教师要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获得全新体验,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推荐好书,让学生学会品读好书,获得一个比课堂更大的、更吸引人的、全新的阅读空间。
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曾指出:“如果你能引导孩子迷上读书,那么你所影响的不仅是自己孩子的未来,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个下一代孩子的未来。”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启迪学生的心智,让学生爱上读书,把读书作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让书成为他们一生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