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关键词】:课堂教学;探究;有效性
科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这就需要有长期的、有计划的科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把科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采取多种形式,努力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使学生从小树立科技创新意识。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及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而探究科学课堂的教学方法就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才能真正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充分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等多方面的统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哪几个方面呢?
下面笔者就自己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总结的几个应该注重的方面,谈一些体会。
一、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主要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学习热情。它不仅是学习态度问题,更重要的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从改善学生自身的心理状态入手,对不喜欢的学科充满信心,相信该学科是非常有趣的,一定会对这门学科产生信心。想像中的“兴趣”会推动学生认真学习该学科,从而导致对此学科真正感兴趣。
情感是一种力量,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因素之一,情感教育是科学教学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积极肯定的态度会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一定的发挥,并且学生的思维也会更活跃。因此,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努力培养自身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更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去关心帮助学生,与他们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上好第一堂课,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对于刚接触科学的孩子们而言,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好第一堂课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科学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科学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指学生读书思考、积极探究的主动精神。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科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积极主动的深入钻研。敢于质疑问难是学生主动性的体现。
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中,教师应使自己成为: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实验过程,但不控制学生讨论和实验的结果。
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通过示范边想边说以及演示帮助学生把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和指导给学生线索和反馈,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使自己成为合作学习者、合作研究者;教师把自己当做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锻炼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发挥学习的创造性
主要指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敢于独立见解和争辩,善于发现别人的不足和错误,敢于和善于转换新角度思考、质疑、答问,敢于从熟视无睹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敢于发表创建,更新学习理念。它是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集中体现。 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改变学生学习科学的方式,也要调整评价的方式、手段以及
内容。
教师应当坚持鼓励性教学原则,不断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小组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进行探索活动,一方面、正确的猜想会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会激励他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加大胆地去猜想,去实践;再者即使是学生猜想不够正确或不够全面时,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也会从中有所感悟,去不断地实践和探究,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光靠猜想还不行,要勇于去实践,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
总之,科学学科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在科学的教学中应注意有所选择,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学生,在选择方法上应有所侧重;对不同内容的教材,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科学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科学教师应以“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教学为学生服务的”的宗旨,设计每一教学环节,甚至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微笑……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的发展!使“一切为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不再成为一句空话。
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探究;有效性
科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这就需要有长期的、有计划的科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把科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采取多种形式,努力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使学生从小树立科技创新意识。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及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而探究科学课堂的教学方法就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才能真正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社会的需要出发,充分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等多方面的统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哪几个方面呢?
下面笔者就自己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总结的几个应该注重的方面,谈一些体会。
一、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主要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学习热情。它不仅是学习态度问题,更重要的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从改善学生自身的心理状态入手,对不喜欢的学科充满信心,相信该学科是非常有趣的,一定会对这门学科产生信心。想像中的“兴趣”会推动学生认真学习该学科,从而导致对此学科真正感兴趣。
情感是一种力量,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因素之一,情感教育是科学教学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积极肯定的态度会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一定的发挥,并且学生的思维也会更活跃。因此,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努力培养自身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更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去关心帮助学生,与他们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上好第一堂课,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对于刚接触科学的孩子们而言,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好第一堂课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科学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科学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指学生读书思考、积极探究的主动精神。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科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积极主动的深入钻研。敢于质疑问难是学生主动性的体现。
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中,教师应使自己成为: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实验过程,但不控制学生讨论和实验的结果。
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通过示范边想边说以及演示帮助学生把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和指导给学生线索和反馈,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使自己成为合作学习者、合作研究者;教师把自己当做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锻炼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发挥学习的创造性
主要指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敢于独立见解和争辩,善于发现别人的不足和错误,敢于和善于转换新角度思考、质疑、答问,敢于从熟视无睹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敢于发表创建,更新学习理念。它是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集中体现。 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改变学生学习科学的方式,也要调整评价的方式、手段以及
内容。
教师应当坚持鼓励性教学原则,不断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小组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进行探索活动,一方面、正确的猜想会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会激励他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加大胆地去猜想,去实践;再者即使是学生猜想不够正确或不够全面时,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也会从中有所感悟,去不断地实践和探究,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光靠猜想还不行,要勇于去实践,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
总之,科学学科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在科学的教学中应注意有所选择,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学生,在选择方法上应有所侧重;对不同内容的教材,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科学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科学教师应以“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教学为学生服务的”的宗旨,设计每一教学环节,甚至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微笑……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的发展!使“一切为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不再成为一句空话。
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实现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质量的互动,从而实现科学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