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史料教学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qime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料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如各种典籍、图表、碑文、笔记、图画等。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就是从史料中获得的。因此,历史教学要做到言之有据,就必须从史料出发。教学中应重视史料教学,充分利用史料。因为这些史料基本上都是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选取的,具有情境性、典型性、深刻性和启示性。本文就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分类和方法等做一些初步探讨。
  1 史料在教学中的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历史教学界对此都有一些探索,都强调史料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笔者认为,史料在促进学生理解历史、认识历史和发展思维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教材中的史料,不少内容生动有趣,读来感人,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具有吸引力的史料在教材中随处可见。此外,教材中的大量图片史料更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2 增强历史感
  历史教学应具有浓郁的历史感,这也是历史教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适当引用古人的原话和古籍原文,可以增强历史感,使历史教学富有时代气息。讲述史料,看似增加难度,实质上是简化了教材内容。
  1.3 培养领悟、思维能力
  历史知识最显著、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过去性。因此,中学生理解历史必然有较大的难度,领悟历史的能力也较差,倘若一知半解地死记教材结论,就会严重制约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史料能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1.4 培养探究精神
  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而不是让学生只是简单地记住一种答案或一种权威性的解释。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直接阅读一些史料,接触一些历史文献,并可根据学情,介绍各种学术观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并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2 史料的分类
  2.1 文字史料
  文字史料就是用文字记载的历史资料,可分为3种:1)原始史料,包括文件、日记、报告、笔记、回忆录等;2)撰述史料,主要出自各种著作、典籍;3)文艺史料,指用诗歌、小说、戏剧、民谣等文艺体裁反映历史的材料。
  2.2 图片史料
  它是将实物等不能变为文字的材料,用图片形式反映的史料。教材中的图片甚多,有文物、古迹、图片、历史地图、数据图表、漫画等,《白马寺》《东汉陶船》《时局图》就是其中几例。
  3 史料教学的方法
  不论哪一类史料,对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作用,但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还必须讲求史料教学的方法。
  3.1 逐句过关,讲清细节
  教材中的重要史料,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嚼慢咽”,逐句过关。对一些冷僻的读音、字义,难懂的典故等细节,教师要给予讲解,不能粗枝大叶,走马观花似的浏览。
  3.2 适当补充,加深理解
  教材中现成的史料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时围绕教学目的,有时还需适当补充史料。
  3.3 精心设问,培养能力
  对史料的理解和把握,要通过让学生解答有关问题的形式来培养。教材中的史料,少部分配有思考题,大部分则没有。教师应围绕教学要求,对带有思考题的史料,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结合课文内容准确地回答思考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对没有设置思考题的有关史料,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些高质量的、富有启发性和规律性的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史料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从而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新情境纵深推进,以更好地理解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内容。
  3.4 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
  1)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学时可恰当补充一些史料,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史料得出历史结论。2)对只有历史结论而没有说明过程,学生难以理解、需要史实说明的,教师也要补充史料,充实教材,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做到论从史出。3)强调材料的类型、出处和真实性,如口传史料、文献史料、民族学调查史料、考古史料等,并引导学生思考材料与史料之间的区别。4)引导学生分析史料,并从史料中提炼观点,区别“史”与“论”的关系,坚持“论从史出,证由史来,证史一致”,重视史证、史实,形成史识。5)注重养成学生的史学探究精神。在教学中,让学生直接收集和解析材料,既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又避免死记硬背教材结论的弊病,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总之,史料教学不容忽视。教师在备课中要认真分析史料和思考题,在教学时指导学生阅读史料,认真思考回答,以达到事半功倍、优化教学之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满族中学)
其他文献
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不可或缺的影响。在教育中,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遵循这一指导思想,可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活动。  1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没有具体的统一固定的学习内容,但却关系到学
摘要 农村中小学教师是我国教育的主力军,其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而且影响生态学习系统的平衡问题。创建教师学习生态圈,实践证明能够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 学习生态圈;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30-0112-0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网络的普及,农村中小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从原来一元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知识的总量在不断增加。在知识激增、竞争加剧、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生活,唯一的途径就是自学。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生存的主题报告中惊呼:“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可见,自学能力是学生所有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教学智慧,分析教学方法,努力使学生用心地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知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了大学生、高校乃至全社会面临的一个问题。就业能力差异反映出高校竞争力水平的不同。分析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
全文从政府补贴的含义与作用、WTO体制下政府补贴政策的运用范围以及我国可实施的补贴策略等三个方面探讨我国加入WTO后运用补贴政策,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摘要 体操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到体操教学的效果,传统的体操教学模式和现行的体操教学模式对体操教学都既有积极方面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就传统和现行的体操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根据教学模式优化的原则,对体操教学模式进行整体优化。  关键词 中学;体操;教学模式    1 前言    传统的体操教学模式,过分追求竞技运动的内容和方法,忽视内容、手段、方法在促进学生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等,出现体操教学内容竞技化、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