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藤萝,流动的生命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ui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中国现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该散文写于1982年5月,当时她的弟弟身患绝症,宗璞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看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由此联想到十几年前的紫藤萝花,看到花儿由衰到盛,被它蓬勃的生机所感染,触景生情,转悲为喜,并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全文短小精致,是新时代散文的经典之作。扬州大学文学院徐家昌教授评价:“文章的写景不仅丰富多彩,氤氲生辉,而且精妙传神。作家巧妙地把写实与写意、写景与抒情结合起来,充分捕捉了紫藤萝这个物象所兆示的内在意蕴,表达了‘物我双含,物我两忘’的美妙境地。”这既是对文章的一种高度评价,也是对其一种细致全面的剖析。文本以《紫藤萝瀑布》为题,抓住“瀑布”这个喻体,内容充满了瀑布流动的整体构思,因此“流”字也成为解读全文的一个关键。
  一、花的流动
  藤萝,因颜色淡紫,故称为紫藤萝。而瀑布是一种由高处流向低处的水而形成的一种景观,与藤萝是不相及的两种事物。文本一开始写道:“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原来是那茂盛的态势就像瀑布一样倾泻着,所以冠之以“紫藤萝瀑布”之名。开篇不仅点明文章的题目,也解决了读者的阅读困惑,指出了紫藤萝和瀑布二者之间的关联。从感觉上,垂空而下的紫藤萝从形态上像飞流而下的瀑布,把“紫藤萝”比作“瀑布”,给静态的“紫藤萝”赋予了动感,给人一种流动的、向前的感觉。
  其次,“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紫藤萝花“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通过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片紫藤萝的视觉盛宴,这种颜色深浅不一,因此在视觉上产生流动之感,作者将静态的颜色写出如同水流般的流动感。而其中的“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将阳光照耀下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比作瀑布之上耀眼的水花,增加了读者对于紫藤萝颜色的动态感受,紫藤萝在闪闪发光,耀眼而又充满活力。
  最后,在作者的笔下,每一朵小花也好像被赋予了生命活力,“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花之繁茂,花之灵动,写得很有张力。而紫藤萝又在“笑”“嚷”,还说出“我在开花”,赋予紫藤萝人的动作、语言,描绘出藤萝花的盎然生机。文本还用“船帆”“船舱”来比喻盛开的花朵,其给人千帆竞进、乘风破浪的力量感。
  紫藤萝花盛开的画面是静止的,可作者把它写成了一幅幅动态的画面。这些描写化静为动,反衬“寂寞开无主”的静,反衬无人赏花、没有蜂围蝶阵的落寞,更加突出了紫藤萝瀑布的形象,流淌着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营造出花如流水的动感与活力。
  二、时光的流动
  关于《紫藤萝瀑布》,除了展示藤萝花流动的生命活力和美感之外,它也蕴涵着一场岁月和世事的流动。作者由眼前院子里的紫藤萝花,联想到十多年前家门外的那一株紫藤萝,好像在向读者娓娓诉说这中间间隔十多年的岁月变迁。通过现在和过去的对比描写,作者为读者呈现出一种时间流变的内心感受。十几年前的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到它在成长过程中有一种深深的担忧,小心谨慎,这也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而两者的对比,反映出花的成长环境不同,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状态。
  时间倒推,当时中国正值特殊历史期间,作者宗璞一家深受迫害,而自己也息笔劳动,拥有和紫藤萝相似的命运,生活谨小慎微,同时也承受着深深的压力。而这十几年间,作者经历人生的重重打击,尊敬的姑母去世,最亲密的小弟冯钟越已重病在床,身患绝症。这些都是在紫藤萝背后的关于时代和作者自身经历的一些故事。作者也在时光的流动之中,获得一种对生命的和解,生命不息,时光不止,流动是其不变的态势,人们也不能改变什么,与其哀叹,不如接受时间的流动,更好地顺应生活。
  三、情感的流动
  文本主要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紫藤萝的观察、认知,深受启发,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的一些感想。作者的情感流变也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并且随着对紫藤萝的观察和认知加深,不断发生变化。文本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死树复活是作者意料之外的一个发现,作者惊叹同一棵紫藤萝的死而复生,所以停下脚步,慢慢观摩。这是作者对于生命重生的一种惊叹。
  作者面对这一片美丽的充满光辉的紫藤花,被其生命活力所感染,虽然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但是这一树紫藤萝仍在尽情地开放着,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生长着。作者从中获得对于生命的灵感和启发,所以写道“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而且“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在这之后,作者获得了一份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一方面,作者从死而复生的紫藤萝身上获得一种启示,感悟生命力的奇妙和伟大,回想到弟弟,同时也从紫藤萝花的盛开获得一种慰藉,希望得到一个好的兆头,借着紫藤萝的好彩头,自己的小弟也能够发生生命的奇迹,所以作者感觉香气也似乎是浅紫色的,迎合了中国人关于“紫气东来”的好寓意。
  看到眼前如此富有生命活力的紫藤萝,作者又回想到之前一切的经历,自己的生命成长与紫藤萝也好像同病相怜,共同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是紫藤萝盘虬卧龙的枝干依旧还在,有着对生的希望和开花的渴望,所以最后能够获得重生。于是,作者借助这一株盛开的紫藤萝度化了自己,获得了解脱,这种精神力量就源源不断地流向作者的心里。在平静的释怀中,作者获得了一种生命的希望和力量。
  文本最后一句也和首句相呼应,“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作者自己心里得到释放,积压许久的焦虑和悲痛也随之消逝而去,带着希望,内心积极奋勇,踏着轻快的步伐向前走去。
  在赏花、忆花和悟花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也由焦虑悲痛到宁静沉思再到意气风发,实现了逐渐的变化和流动。
  四、生命的流动
  对于生命的思考和感悟是《紫藤萝瀑布》的一个中心思想,作者对于生命的感悟也是一个由浅到深、不断深入和流动的过程,贯穿于赏花、忆花和悟花的全过程。在看到生命力如此旺盛的紫藤萝时,作者不禁产生对于生命的歌颂,这种场景虽然在生活中或许很常见,但是对于作者来说,有着不同的意味,因为自己的小弟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所以作者看见这样富有生命活力的场景,不仅赞叹生命的美好。
  在赏花的过程中,作者指出春红已谢,也没人观赏,更没有蜂围蝶阵,指出紫藤萝开花的寂寞,它们却蓬勃而又充满活力地开放着,绽放自己的光彩,它们孤芳自赏,自我尊重,同时从紫藤萝身上也投射出一种对待生命和生活的态度,生命的价值在于自己,而非他人的观赏和认可,学会为自己而绽放。
  作者在观赏中透漏出对紫藤萝的喜爱,凑上去,想要摘一朵,但是最后作者没有摘。这其中也反映出作者对于生命和美好事物的一种态度,尊重生命,而不是去获取和占有,或者剥夺,因为在作者心里她深知生命的美好和宝贵。所以,作者伫立凝望着。
  回想起之前院子里的那一株紫藤萝,和自己之前的生命状态结合起来,作者萌生了对于生命和挫折的进一步思考。人和花一样,都会遇到挫折,这些挫折会让生活尽显艰难,充满无奈,但是人们要勇敢面对,不断积蓄和积淀生命力量,奋力前行。
  最后,作者表达了一种豁达的生命认识,生命生生不息,没有止境,生死好像也变得不再那么让人痛苦和可怕。作者站在整个宇宙的高度来关照痛苦,感悟人生,实现自我内心的平和,最终展现出对生命的一种积极态度。
  在《紫藤萝瀑布》中,“流”是解读文本的一个关键,其中有紫藤萝充满生机的流动,也涉及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其间,作者内心情感的流变和生命、人生的发展流动,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像事物发展的共同体一样在不断前进和发展着,而其中的“流动”“流过”“流向”也是作者内心情感变化的一种层次和脉络,构思精巧。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张瑞杰(1994-),女,山西吕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其他文献
书籍插画是文学与绘画的完美结合,它运用可视化图形来表达书中的思想内容。插画在书籍中具有解释文字、强调意图、补充想法的作用,在书籍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以自己独特的视觉语言,让读者对书中的主题和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一个好的插画可胜过千言万语。对于孩子来说,图画是最直接、最一目了然、最有成效的学习方法,对启迪孩子的思维意识和心智提供了重要帮助。因此,儿童书籍插画要结合不同时期儿童审美心理发展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大力应用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技术是一种新技术,而且具有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数字媒体技术为动画设计带来了新方法,其表现形式更加灵动和富有情感。因此,本文研究了数字媒体技术对动画设计的影响。在数字媒体技术支持下,动画设计更加具有表现力,动画表现形式日趋多样化,动画产业持续发展。
期刊
世上有很多佛,他们各式各样,各负其责,可是他们真正给我们带来过什么呢?  世上也有这么一种人,他们总是千叮咛万嘱咐你要多穿件衣服,要注意安全。你也许会觉得很烦,却也觉得很安心。缺钱的时候,他们总会说些赚钱不易的话,边教训边塞钱给你。这种人叫做父母。父母为我们操劳一生,所以父母才应该是我们心中的佛。  俗话说,堂上二老便是佛。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这样的佛,他们因你的快乐而快乐,也因你的伤心而伤心,在你失
期刊
影响中国水彩人物画创作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将从时间、地域以及创作观念三方面,系统分析了创作风格的演变对中国水彩人物画创作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水彩人物画创作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  (一)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到改革开放前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外交封锁和包围,只和苏联、朝鲜等少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大批文艺工作者到苏联学习交流,其中不乏水彩画家。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上的水彩画作品大
期刊
李萌羽,文学博士,系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先后出版《多维视野中的沈从文和福克纳》(专著)、《跨文化交际教程》(与美国跨文化交际学创始人之一普罗斯教授合著)及《跨文化交流》(英文专著)等6部著作,参与编写《现代中国文学通鉴》等教材,在国内外权威刊物《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外国文学研究》等发表论文近50篇。本文研究对象《跨文化沟通与中西文学对话》系李萌羽教授多年来从事学术研究的自选
期刊
尤凤伟的小说有一种少见的苦难意识和悲悯情怀,他关注农村人的生存状况,指出广大农民普遍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处于浑浑噩噩的精神状态。他的小说《为国瑞兄弟善后》细致地刻画了国祥还钱路上的言行和心理,展现了人物不安的内心世界。国祥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用被动接受的错误方式来缓解情绪。他是一个消极的生存者,不能正确、清晰地认识自我。  一、不幸的遭遇与处境使国祥感到不安  面对不幸的遭遇,国祥内心感到极度不
期刊
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的一个重要论题,但关于言意关系的论争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明确的论断,以《周易》和庄子为重要代表。从先秦到魏晋,言意关系从最初的言不尽意论发展到立象尽意论再到得意忘言论,古代哲学家对言意关系的探讨经历了从哲学到美学的转换。通过对言意关系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人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言与意的关系,深刻理解得意忘言论对于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言不尽意”为出发点,论述了言意关系在中国
期刊
本文试从儿童画与装饰画的基本形成过程与它们形成过程中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从创作意图与艺术表现上的区别与联系出发来讨论儿童画与装饰画,进而结合当今装饰画界的时代特色,谈论儿童画对装饰画的启发。  一、装饰画与儿童画的区别与联系  (一)创作意图上的区别与联系  我国工艺美术家陈之佛认为,“装饰可以说是一种思想”。换个方式讲,装饰画也是艺术家自身内心感受的一种外在表现。装饰性绘画作品,尽管在材料、载体
期刊
我骨子里还是带了一些浪漫主义的,所以在2003年的那个春天,在寒假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我做出了去踏青的决定。我坚信春天只有在田野里才能奔跑起来,那里有春天最奔放的足迹。  我出生在农村,可是从小就跟着当兵的父亲转遍祖国天南海北,最后还是定居在城市里。在农村生活的几年里,我的身份是特殊的。那时候大家都称呼非农户口为“吃商品粮”的,貌似吃商品粮是一件很荣光的事情,虽然不明其中道理,但是每每被大家谈论起
期刊
现在,穿皮鞋、戴手表已是再平常不过的了。每个人的鞋柜里也许都会拥有几双不同款式的皮鞋,戴手表同样不足为奇了,手表也不单是显示时间的工具了。目前凸显的是它装饰的功能,手表的动力也早已升级为电池和自动上弦了。  而要把时间的指针回拨到40多年前,皮鞋和手表那可是稀罕物,也可以说是奢侈品。特别是在农村,能穿皮鞋、戴手表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我记得当时我的一个远房亲戚,从部队复员回来,穿着一双翻毛皮鞋,走起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