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藤萝瀑布》作者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中国现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该散文写于1982年5月,当时她的弟弟身患绝症,宗璞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看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由此联想到十几年前的紫藤萝花,看到花儿由衰到盛,被它蓬勃的生机所感染,触景生情,转悲为喜,并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全文短小精致,是新时代散文的经典之作。扬州大学文学院徐家昌教授评价:“文章的写景不仅丰富多彩,氤氲生辉,而且精妙传神。作家巧妙地把写实与写意、写景与抒情结合起来,充分捕捉了紫藤萝这个物象所兆示的内在意蕴,表达了‘物我双含,物我两忘’的美妙境地。”这既是对文章的一种高度评价,也是对其一种细致全面的剖析。文本以《紫藤萝瀑布》为题,抓住“瀑布”这个喻体,内容充满了瀑布流动的整体构思,因此“流”字也成为解读全文的一个关键。
一、花的流动
藤萝,因颜色淡紫,故称为紫藤萝。而瀑布是一种由高处流向低处的水而形成的一种景观,与藤萝是不相及的两种事物。文本一开始写道:“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原来是那茂盛的态势就像瀑布一样倾泻着,所以冠之以“紫藤萝瀑布”之名。开篇不仅点明文章的题目,也解决了读者的阅读困惑,指出了紫藤萝和瀑布二者之间的关联。从感觉上,垂空而下的紫藤萝从形态上像飞流而下的瀑布,把“紫藤萝”比作“瀑布”,给静态的“紫藤萝”赋予了动感,给人一种流动的、向前的感觉。
其次,“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紫藤萝花“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通过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片紫藤萝的视觉盛宴,这种颜色深浅不一,因此在视觉上产生流动之感,作者将静态的颜色写出如同水流般的流动感。而其中的“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将阳光照耀下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比作瀑布之上耀眼的水花,增加了读者对于紫藤萝颜色的动态感受,紫藤萝在闪闪发光,耀眼而又充满活力。
最后,在作者的笔下,每一朵小花也好像被赋予了生命活力,“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花之繁茂,花之灵动,写得很有张力。而紫藤萝又在“笑”“嚷”,还说出“我在开花”,赋予紫藤萝人的动作、语言,描绘出藤萝花的盎然生机。文本还用“船帆”“船舱”来比喻盛开的花朵,其给人千帆竞进、乘风破浪的力量感。
紫藤萝花盛开的画面是静止的,可作者把它写成了一幅幅动态的画面。这些描写化静为动,反衬“寂寞开无主”的静,反衬无人赏花、没有蜂围蝶阵的落寞,更加突出了紫藤萝瀑布的形象,流淌着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营造出花如流水的动感与活力。
二、时光的流动
关于《紫藤萝瀑布》,除了展示藤萝花流动的生命活力和美感之外,它也蕴涵着一场岁月和世事的流动。作者由眼前院子里的紫藤萝花,联想到十多年前家门外的那一株紫藤萝,好像在向读者娓娓诉说这中间间隔十多年的岁月变迁。通过现在和过去的对比描写,作者为读者呈现出一种时间流变的内心感受。十几年前的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到它在成长过程中有一种深深的担忧,小心谨慎,这也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而两者的对比,反映出花的成长环境不同,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状态。
时间倒推,当时中国正值特殊历史期间,作者宗璞一家深受迫害,而自己也息笔劳动,拥有和紫藤萝相似的命运,生活谨小慎微,同时也承受着深深的压力。而这十几年间,作者经历人生的重重打击,尊敬的姑母去世,最亲密的小弟冯钟越已重病在床,身患绝症。这些都是在紫藤萝背后的关于时代和作者自身经历的一些故事。作者也在时光的流动之中,获得一种对生命的和解,生命不息,时光不止,流动是其不变的态势,人们也不能改变什么,与其哀叹,不如接受时间的流动,更好地顺应生活。
三、情感的流动
文本主要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紫藤萝的观察、认知,深受启发,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的一些感想。作者的情感流变也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并且随着对紫藤萝的观察和认知加深,不断发生变化。文本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死树复活是作者意料之外的一个发现,作者惊叹同一棵紫藤萝的死而复生,所以停下脚步,慢慢观摩。这是作者对于生命重生的一种惊叹。
作者面对这一片美丽的充满光辉的紫藤花,被其生命活力所感染,虽然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但是这一树紫藤萝仍在尽情地开放着,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生长着。作者从中获得对于生命的灵感和启发,所以写道“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而且“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在这之后,作者获得了一份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一方面,作者从死而复生的紫藤萝身上获得一种启示,感悟生命力的奇妙和伟大,回想到弟弟,同时也从紫藤萝花的盛开获得一种慰藉,希望得到一个好的兆头,借着紫藤萝的好彩头,自己的小弟也能够发生生命的奇迹,所以作者感觉香气也似乎是浅紫色的,迎合了中国人关于“紫气东来”的好寓意。
看到眼前如此富有生命活力的紫藤萝,作者又回想到之前一切的经历,自己的生命成长与紫藤萝也好像同病相怜,共同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是紫藤萝盘虬卧龙的枝干依旧还在,有着对生的希望和开花的渴望,所以最后能够获得重生。于是,作者借助这一株盛开的紫藤萝度化了自己,获得了解脱,这种精神力量就源源不断地流向作者的心里。在平静的释怀中,作者获得了一种生命的希望和力量。
文本最后一句也和首句相呼应,“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作者自己心里得到释放,积压许久的焦虑和悲痛也随之消逝而去,带着希望,内心积极奋勇,踏着轻快的步伐向前走去。
在赏花、忆花和悟花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也由焦虑悲痛到宁静沉思再到意气风发,实现了逐渐的变化和流动。
四、生命的流动
对于生命的思考和感悟是《紫藤萝瀑布》的一个中心思想,作者对于生命的感悟也是一个由浅到深、不断深入和流动的过程,贯穿于赏花、忆花和悟花的全过程。在看到生命力如此旺盛的紫藤萝时,作者不禁产生对于生命的歌颂,这种场景虽然在生活中或许很常见,但是对于作者来说,有着不同的意味,因为自己的小弟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所以作者看见这样富有生命活力的场景,不仅赞叹生命的美好。
在赏花的过程中,作者指出春红已谢,也没人观赏,更没有蜂围蝶阵,指出紫藤萝开花的寂寞,它们却蓬勃而又充满活力地开放着,绽放自己的光彩,它们孤芳自赏,自我尊重,同时从紫藤萝身上也投射出一种对待生命和生活的态度,生命的价值在于自己,而非他人的观赏和认可,学会为自己而绽放。
作者在观赏中透漏出对紫藤萝的喜爱,凑上去,想要摘一朵,但是最后作者没有摘。这其中也反映出作者对于生命和美好事物的一种态度,尊重生命,而不是去获取和占有,或者剥夺,因为在作者心里她深知生命的美好和宝贵。所以,作者伫立凝望着。
回想起之前院子里的那一株紫藤萝,和自己之前的生命状态结合起来,作者萌生了对于生命和挫折的进一步思考。人和花一样,都会遇到挫折,这些挫折会让生活尽显艰难,充满无奈,但是人们要勇敢面对,不断积蓄和积淀生命力量,奋力前行。
最后,作者表达了一种豁达的生命认识,生命生生不息,没有止境,生死好像也变得不再那么让人痛苦和可怕。作者站在整个宇宙的高度来关照痛苦,感悟人生,实现自我内心的平和,最终展现出对生命的一种积极态度。
在《紫藤萝瀑布》中,“流”是解读文本的一个关键,其中有紫藤萝充满生机的流动,也涉及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其间,作者内心情感的流变和生命、人生的发展流动,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像事物发展的共同体一样在不断前进和发展着,而其中的“流动”“流过”“流向”也是作者内心情感变化的一种层次和脉络,构思精巧。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张瑞杰(1994-),女,山西吕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一、花的流动
藤萝,因颜色淡紫,故称为紫藤萝。而瀑布是一种由高处流向低处的水而形成的一种景观,与藤萝是不相及的两种事物。文本一开始写道:“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原来是那茂盛的态势就像瀑布一样倾泻着,所以冠之以“紫藤萝瀑布”之名。开篇不仅点明文章的题目,也解决了读者的阅读困惑,指出了紫藤萝和瀑布二者之间的关联。从感觉上,垂空而下的紫藤萝从形态上像飞流而下的瀑布,把“紫藤萝”比作“瀑布”,给静态的“紫藤萝”赋予了动感,给人一种流动的、向前的感觉。
其次,“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紫藤萝花“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通过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片紫藤萝的视觉盛宴,这种颜色深浅不一,因此在视觉上产生流动之感,作者将静态的颜色写出如同水流般的流动感。而其中的“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将阳光照耀下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比作瀑布之上耀眼的水花,增加了读者对于紫藤萝颜色的动态感受,紫藤萝在闪闪发光,耀眼而又充满活力。
最后,在作者的笔下,每一朵小花也好像被赋予了生命活力,“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花之繁茂,花之灵动,写得很有张力。而紫藤萝又在“笑”“嚷”,还说出“我在开花”,赋予紫藤萝人的动作、语言,描绘出藤萝花的盎然生机。文本还用“船帆”“船舱”来比喻盛开的花朵,其给人千帆竞进、乘风破浪的力量感。
紫藤萝花盛开的画面是静止的,可作者把它写成了一幅幅动态的画面。这些描写化静为动,反衬“寂寞开无主”的静,反衬无人赏花、没有蜂围蝶阵的落寞,更加突出了紫藤萝瀑布的形象,流淌着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营造出花如流水的动感与活力。
二、时光的流动
关于《紫藤萝瀑布》,除了展示藤萝花流动的生命活力和美感之外,它也蕴涵着一场岁月和世事的流动。作者由眼前院子里的紫藤萝花,联想到十多年前家门外的那一株紫藤萝,好像在向读者娓娓诉说这中间间隔十多年的岁月变迁。通过现在和过去的对比描写,作者为读者呈现出一种时间流变的内心感受。十几年前的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到它在成长过程中有一种深深的担忧,小心谨慎,这也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而两者的对比,反映出花的成长环境不同,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状态。
时间倒推,当时中国正值特殊历史期间,作者宗璞一家深受迫害,而自己也息笔劳动,拥有和紫藤萝相似的命运,生活谨小慎微,同时也承受着深深的压力。而这十几年间,作者经历人生的重重打击,尊敬的姑母去世,最亲密的小弟冯钟越已重病在床,身患绝症。这些都是在紫藤萝背后的关于时代和作者自身经历的一些故事。作者也在时光的流动之中,获得一种对生命的和解,生命不息,时光不止,流动是其不变的态势,人们也不能改变什么,与其哀叹,不如接受时间的流动,更好地顺应生活。
三、情感的流动
文本主要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紫藤萝的观察、认知,深受启发,表达自己对于人生的一些感想。作者的情感流变也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并且随着对紫藤萝的观察和认知加深,不断发生变化。文本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死树复活是作者意料之外的一个发现,作者惊叹同一棵紫藤萝的死而复生,所以停下脚步,慢慢观摩。这是作者对于生命重生的一种惊叹。
作者面对这一片美丽的充满光辉的紫藤花,被其生命活力所感染,虽然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但是这一树紫藤萝仍在尽情地开放着,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生长着。作者从中获得对于生命的灵感和启发,所以写道“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而且“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在这之后,作者获得了一份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一方面,作者从死而复生的紫藤萝身上获得一种启示,感悟生命力的奇妙和伟大,回想到弟弟,同时也从紫藤萝花的盛开获得一种慰藉,希望得到一个好的兆头,借着紫藤萝的好彩头,自己的小弟也能够发生生命的奇迹,所以作者感觉香气也似乎是浅紫色的,迎合了中国人关于“紫气东来”的好寓意。
看到眼前如此富有生命活力的紫藤萝,作者又回想到之前一切的经历,自己的生命成长与紫藤萝也好像同病相怜,共同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是紫藤萝盘虬卧龙的枝干依旧还在,有着对生的希望和开花的渴望,所以最后能够获得重生。于是,作者借助这一株盛开的紫藤萝度化了自己,获得了解脱,这种精神力量就源源不断地流向作者的心里。在平静的释怀中,作者获得了一种生命的希望和力量。
文本最后一句也和首句相呼应,“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作者自己心里得到释放,积压许久的焦虑和悲痛也随之消逝而去,带着希望,内心积极奋勇,踏着轻快的步伐向前走去。
在赏花、忆花和悟花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也由焦虑悲痛到宁静沉思再到意气风发,实现了逐渐的变化和流动。
四、生命的流动
对于生命的思考和感悟是《紫藤萝瀑布》的一个中心思想,作者对于生命的感悟也是一个由浅到深、不断深入和流动的过程,贯穿于赏花、忆花和悟花的全过程。在看到生命力如此旺盛的紫藤萝时,作者不禁产生对于生命的歌颂,这种场景虽然在生活中或许很常见,但是对于作者来说,有着不同的意味,因为自己的小弟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所以作者看见这样富有生命活力的场景,不仅赞叹生命的美好。
在赏花的过程中,作者指出春红已谢,也没人观赏,更没有蜂围蝶阵,指出紫藤萝开花的寂寞,它们却蓬勃而又充满活力地开放着,绽放自己的光彩,它们孤芳自赏,自我尊重,同时从紫藤萝身上也投射出一种对待生命和生活的态度,生命的价值在于自己,而非他人的观赏和认可,学会为自己而绽放。
作者在观赏中透漏出对紫藤萝的喜爱,凑上去,想要摘一朵,但是最后作者没有摘。这其中也反映出作者对于生命和美好事物的一种态度,尊重生命,而不是去获取和占有,或者剥夺,因为在作者心里她深知生命的美好和宝贵。所以,作者伫立凝望着。
回想起之前院子里的那一株紫藤萝,和自己之前的生命状态结合起来,作者萌生了对于生命和挫折的进一步思考。人和花一样,都会遇到挫折,这些挫折会让生活尽显艰难,充满无奈,但是人们要勇敢面对,不断积蓄和积淀生命力量,奋力前行。
最后,作者表达了一种豁达的生命认识,生命生生不息,没有止境,生死好像也变得不再那么让人痛苦和可怕。作者站在整个宇宙的高度来关照痛苦,感悟人生,实现自我内心的平和,最终展现出对生命的一种积极态度。
在《紫藤萝瀑布》中,“流”是解读文本的一个关键,其中有紫藤萝充满生机的流动,也涉及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其间,作者内心情感的流变和生命、人生的发展流动,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像事物发展的共同体一样在不断前进和发展着,而其中的“流动”“流过”“流向”也是作者内心情感变化的一种层次和脉络,构思精巧。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张瑞杰(1994-),女,山西吕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