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硬邦邦”与“梆梆硬”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sh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活中,形容一个东西比较坚硬一般用“硬邦邦”或者“梆梆硬”,虽然较为常见、词形也比较简单,但是对这两个词的区分并不是那么清楚。那么,本文将从本义、造字及使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这两个词的异同。
  关键词:硬邦邦;梆梆硬;结构;对比
  作者简介:张树(1993-),女,汉族,山东省济南市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7--01
  一.“硬邦邦”还是“硬梆梆”?
  在讨论“硬邦邦”和“梆梆硬”这两个词之前,首先应该弄清楚到底是“邦”还是“梆”。词形的含糊不清导致书写上的混乱,有的地方写作“邦”,有的地方写作“梆”,在电脑上输入“yìngbāngbāng”这个拼音时,会同时出现“硬邦邦”和“硬梆梆”两个不同的词,到底应该怎么取舍,肯定大多数人都会犯迷糊。那么“邦”和“梆”究竟有无区别,这两个字的随意替换能否影响意义的表达?
  “梆”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是:“《集韵》《类篇》卑江切,从音邦。木名也。”又《正字通》:“或以竹作筒,两头留节,旁穿小孔,撞之有声,似古之用。”“梆”字在以上书中的解释有两个,一是木名,二是一种发声器。再来说“邦”。《说文解字》中也有对“邦”的解释:“国也。”又《释名》:“邦,封也。封有功于是也。”从上可知,“邦”的古义大多是封国,经过发展,逐渐有了国家的意思,见《论语》:“一言可以兴邦。”虽然从本义方面进行探究后认为“梆”具备“坚硬”这一义素应该是“yìngbāngbāng”的正确形式,但是《现代汉语词典》将“硬邦邦”作为唯一正确的形式进行收录,肯定有其原因,需另作分析。那转换思维来想一下,会不会“硬”字后面的“bāngbāng”没有实在意义而只摹声呢?
  查阅资料可知,关于“硬邦邦”的解释并不多,只有《小学语文教学疑难答问》中曾以它为例:ABB式的形容词中,其中的重叠词缀‘BB’为辅助成分,并没有实在的意义,它在与‘A’构成ABB式形容词时,一般只取其声,不取其义,因此有时候同一个ABB中的‘B’常出现同音(或近音)而不同形的字。”[1]此作者的这一观点正好可以解释我们的困惑,即“硬邦邦”一词中的“邦邦”本没有实实在在的意义,在这里它只起表音的作用,既然是不表意义,那么选取音同或者音近的字也是可以的,所以出现了“硬梆梆”、“硬帮帮”甚至是“硬绑绑”等不同的词语形式。
  尽管“yìngbāngbāng”这一语音形式存在不同的书写形式,但是最终选择“邦”字作为最佳形式进行收录,应该约定俗成的作用比较大一些。
  二.“硬邦邦”和“梆梆硬”的结构分析
  “硬邦邦”是属于ABB重叠式的形容词,它是一个中补型的结构,“硬”是主要的成分,其中的“邦邦”,上文已分析,已经没有了比较明显的词汇意义,只起表音作用,尽管它在单独存在的时候仍表示意义。在“梆梆硬”(AAB)中,“梆硬”完全可以独立成词,它是一个偏正型结构,“梆”对“硬”限定说明,像梆子一样硬。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形成ABAB形式,即“梆硬梆硬”,用来突出一个东西硬的程度。
  在“梆硬”这个词中,把“梆”这个词素进行重叠就会得到“梆梆”,形态变化后增加“加强态”的语法意义和强调的意味,同时也加深修饰程度。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梆梆硬”可在其中间插入“地”,即“梆梆地硬”,说明“梆梆硬”就是一个词组,所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入了“硬邦邦”而没有收入“梆梆硬”,这就其中的原因所在。
  三.“梆硬”和“梆梆硬”的造词理据
  “梆硬”和“梆梆硬”这两个结构的不同,并非只差一个“梆”字,细究一下就会发现,意义的轻微差别实质上是由背后的理据不同所致。
  “在语言的这一自组织过程中,每一促进或激发语言存在、变异和发展的动因,我们都把它称作:‘理据’。理据有广狭之分,广义的理据指整个语言系统自组织运动的动因。狭义的理据指语言的某一层面的理据。从理据学角度看,语词同时具有理性意义(词义)和背后支持它的理据。” [2]
  具体到“梆硬”和“梆梆硬”,它们的理性意义都是表示物体“硬”这一属性,但是其背后的理据支撑却不同。“梆”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解释主要有以下三个:“①打更等用的梆子。②<方>棍子等敲;打。③拟声,敲打木头的声音。”[3]虽然不同的詞是用同一个字创造出来的,但是对不同义项的选择导致造词理据的不同,这也是不同词表义不同的原因。上文在探讨结构问题时谈到,“梆硬”一词的词义是“像梆子一样硬”,理据的语言表达应该是:梆子是一种打更用具,一般用竹子或者木头制成,材质硬,符合词典的第一个义项。而“梆梆硬”一词的理据却侧重于“硬”这一特性的声音表达,符合词典的第三个义项,敲打木头是会发出响亮的声音,故用“梆梆”来拟声。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分别从古义、内部构造以及理据分析了“硬邦邦”和“梆梆硬”两个结构的差别,以期在今后的使用中能够尽量分辨开,不再因混淆不清而产生词语的混用。
  注释:
  [1]《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编. 小学语文教学疑难答问[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07.
  [2]王艾录,司富珍著.汉语的语词理据[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03.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40
  参考文献:
  [1]刘配书,高玉林著. 常见别字纠错手册[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2.
  [2]葛本仪著. 现代汉语词汇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04.
其他文献
基金项目:2016年度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森林美学研究”(项目编号:KYLX16_0828)。  摘 要:本文从中国古代“古”字美学范畴的流变角度,对“古”这一范畴追根溯源,力求以小见大,把握中国美学史的审美含义的变迁。“古”最初指“识前者言”,两层词性,到魏晋初期才稍见审美意味的萌芽,社会的发展给“古”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美学价值的范畴。  关键词
MIMO-OFDM技术将OFDM与空时编码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和传输速率,并能有效的抵抗多径衰落、抑制干扰和噪声,从而引起了通信界的广泛
摘 要:本文主要对《土鲁窦吉》一书中频繁出现的“哎哺”二字进行简单的探究,在文本中,“哎哺”是天地的起源,是最早的人类氏族,也是古彝族的一个时代,还代表卦象中的“乾坤”。本文主对“哎哺”的不同的含义进行简单探究。  关键词:哎哺;氏族;乾坤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7--01  一、土鲁窦吉简介  《土鲁窦吉》是由贵州民族出
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短距离宽带高速无线通信传输技术,它具有通信容量大、辐射功率谱密度低,抗多径干扰结构简单和保密性好等优点,并被视
SIP(会话初始化协议)作为完整的IP会话协议,以其简单灵活、扩展性好、易于移植等特点成为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控制协议,而为了满足随时随地的通信和防止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
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工作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在研究应急响应标准及有关技术的基础上,对信息安全应急响应计划国家标准的应用
摘 要:习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揭示了不同语言背后的不同文化背景以及带来这种差异的原因所在。本文将英汉语的习语进行比较推敲并细析了其中缘由,为跨文化交际的进一步发展搭起了桥梁。  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性;跨文化交际  作者简介:王瑶佳(1993-),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流星突发通信是一种特殊的无线通信方式,主要用于非实时的远程数据传输。它利用流星穿过大气层时的电离余迹进行电波反射,可以建立一个可靠的通信链路。由于流星余迹信道的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