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银行理财产品血拼CPI

来源 :金融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wate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边是负利率,一边是收益相对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在通胀居高不下的现实中,无疑,纷纷加入资产保卫战的个人投资者必然会选择后者。与此同时,在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日均存贷比等一系列政策的叠加效应下,商业银行面临日趋紧迫的资金压力,通过发行银行理财产品来吸引客户,增加存款,自然备受银行青睐。
  由此,在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上演了一波火爆行情,不仅是发行数量前所未有,收益率也节节走高。我们预计,在各种因素的驱使下,至少中长期或者说今年以内,理财产品发行、销售火爆的趋势不会改变。作为个人投资者,通过对资产进行组合配置,选择适宜的银行理财产品,或许可实现抗通胀的目的。
  
  上半年火爆上演
  今年可谓是“银行理财产品年”。据统计,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达7539款,发行规模估计超过8万亿元,去年全年仅为7.05万亿。
  究其原因,存款负利率状况持续而居民投资渠道有限,存款准备金率一再上调令银行流动性紧张,共同促使银行理财产品爆发式的增长。
  据了解,今年的理财产品有几个特点:一是期限都比较短,基本上都是十天、一个月、两个月这样的产品;二是大部分都是预期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一个月的期限,差不多在4.2%-4.3%的年收益率水平,两个月的可能达到4.8%。
  据普益财富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1个月期以下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2367款,占31.8%;1-3个月期发行数量为2225款,占29.9%。这意味着3个月内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占比超过60%。
  专家表示,目前的通胀水平比较高,利差倒挂的现象导致了客户对个人金融资产缩水有所担忧,如果是长期产品,会担心跟不上加息的脚步,所以今年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非常多,量也比往年大。
  与此同时,银行之间为争夺存款而展开的理财产品价格战亦愈演愈烈。进入6月份后,随着半年末考核时点的临近,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水涨船高,1个月期以下的产品预期收益率在4%以上几乎已成常态,临近月末发行的2-7天期产品预期收益率甚至高达6%-7%。
  
  市场热度将持续
  火爆仍在持续,近日,某股份制银行发行的一款3天产品,年化收益高达7%,半个小时即被抢光。理财师表示:“以前发产品,都是银行发宣传单、打广告,后来变成给客户发短信告知,现在是客户主动询问,现在很多产品提前预订都不一定能买到……就是这么火!”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银行日均存贷比考核的实行,今年下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或将出现更大幅度增长。一位银行业高管表示:“日均存贷比考核开始后,中小银行通过将理财产品设计月末到期变为存款的方式可能不再管用,还是得通过吸收存款的方式才能保证存贷比达标,银行对存款的争夺会更加激烈,而发行理财产品,尤其是滚动型短期理财产品将成为银行吸收存款的日常方式。”
  “至少中长期或者说今年以内,理财产品发行、销售火爆的趋势应该会保持。这主要跟今年的货币政策有关,在巨大的通胀压力下,央行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收紧流动性,这一举措使银行短期资金紧张,银行会继续通过发行理财产品来缓解流动性压力。”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方瑞表示。
  
  选购需量力而行
  在负利率盛行、通胀压力不减的现实情况下,选择收益相对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或可实现资产增值保值的目的。
  然而,由于理财产品的专业性较强,投资者在确定购买前要三思而行,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对理财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行谨慎选择。尤其是一些缺乏金融知识的消费者、风险承受能力低的低收入消费者和中老年消费者,更要慎重购买理财产品。
  “虽然后期仍有加息预期,短期理财产品看似更加灵活,但并不适宜资金量小的投资者购买。”理财专家也表示,与中长期产品相比,短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本就偏低,加上投资期短,投资金额少,实际收益更是微乎其微。如果投资者资金闲置时间较长,不妨选择投资期3个月以上,收益率相对较高的理财产品,这样能获得更多实际收益。
  我们建议,投资者可通过对资产进行组合配置,因人制宜地选择多种理财投资方式达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其他文献
在免征额的确定上,每月免征额从2000元提高到3500元,已经足够覆盖近两年来因物价上涨导致的基本生活费用的上涨。加上“三险一金”后,以北京为例,最低的免征额为3856元,而最高的免征额达到5798元(已高于部分人所提议的5000元    个税法修正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引起了广泛关注。大多意见集中在3000元的工资薪金减除费用标准是否合理上,对税率结构调整的关注则相对较少。  我们就草案和现行个人
期刊
有消息称,中国光大银行H股于7月登陆香港市场。此前的6月9日,中国证监会批准该行发行不超过120亿股H股普通股,含超额配售15亿股。  6月16日,该行副行长林立在参加“中国银行卡产业创新之路高峰论坛”间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光大银行此次准备发行H股,除了补充核心资本的考虑之外,还希望以此促进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未来香港将成为光大银行国际化业务拓展的重要领域。    回报香港  《金融理财》:日前
期刊
反危机只是以政府“杠杆化”去替代私人部门的“去杠杆化”,以大规模货币刺激去为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补血”,并没有触及危机的根本,却引发了金融风险的财政化和金融风险的货币化。    此次欧债危机的实质是债务危机。之前必定是经历一个长时间的负债推动的资产繁荣。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美国银行利用信贷证券化的衍生品为美国建造了许多许多的房屋。许多地区的房屋总数远高于甚至一倍以上高于当地家庭总数。  许多
期刊
可以想见,随着金融市场深化、体制完善,未来直接融资将在社会融资总量的占比逐渐加大。    最近,一些关于货币政策在逐渐转向的信号陆续释放,并且,这种趋势在加强。3 月底央行的讲话说明其对目前外围形势的变数以及国内复苏的持续都存在担忧。此后,无论是国务院经济会议,还是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一直到最近统计局发布数据时的言论,都在为年中重要会议吹风。可以猜测,管理层正在酝酿调整下半年的政策组合。    社会
期刊
2011年行至中盘,回顾上半年,“通胀”已成为宏观经济最重要的关键词:今年3月以来,我国月度CPI增速已经连续3个月位于5%之上;1月和2月份,这一数据均为4.9%;而6月份,由于鸡蛋、水产品和部分蔬菜价格继续较快上涨,CPI破“6”已成各方共识,据中金公司预测,6月CPI同比上涨6.2%左右。  严峻的通胀形势正步步紧逼,连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不得不承认,“今年维持通胀在4%以下有一定困难”。这意
期刊
近期,房地产调控政策并没有松动的可能,不仅如此,房价的坚挺将可能是的行政式调控政策再度加码。我们预计本轮调控对市场的影响将会更久一点,这既是由于信贷、利率、税收等政策的配合叠加,也是鉴于当前中央调控的及时和决心。市场必须习惯房地产调控的长期化、常态化与制度化。  作为在通货膨胀中资产保值的利器,房产仍然是很多人热衷的对象。因此,在国内楼市调控趋紧的情况下,作为投资者,商业地产、高端房产或海外房产或
期刊
今年5月CPI同比涨5.5%,涨幅再创34个月的新高。虽然一年期存款利率截至6月已上升到了3.25%,但还是远低于同期CPI的增幅,那么该如何更好地战胜“负利率”呢?从上表来看,黄金的涨幅基本上远高于同期CPI的涨幅,因此作为抗通胀能力比较强的产品,应该在现阶段成为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    中长期价格看涨  金价的市场走势总体还是呈现向上格局,自今年4月下旬以来,国际黄金现货价格始终维持在150
期刊
在过去两三年时间里,艺术品市场给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惊喜:持续飙升的价格、无比诱人的回报率、令人神往的财富神话……。这一切当然逃脱不了资本市场的敏锐嗅觉,于是他们推出了一系列“艺术金融产品”:艺术品信托、艺术品基金、艺术品“股票”等。但随着艺术品价格的暴涨,越来越多的人被挡在了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的门外。    “艺术品股票”50天涨17倍  今年1月26日,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推出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
期刊
人民币汇率必须坚定改革决心,但前提是,我国的基础货币发行是以实体经济、CPI为基础,而不是以外汇占款为基础。与此同时,我国的贸易顺差成本与收益必须真实,以免人民币在虚假的繁荣中不断上升。    6月2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683,小幅微升7个基点,连续四个交易日创出汇改重启以来的新高。虽然6月2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736,与上一交易日相比下跌53个基点。但汇改重启一年
期刊
国际板真的要来了吗?  自2011陆家嘴论坛召开以来,有关国际板的话题就不断升温。尽管其推出的具体时间表至今还没最终敲定,但国际板已呼之欲出,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金融理财》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应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加大我国在全球利益分配格局中的话语权。为此,国际板“出征”势在必行,但正如证监会尚福林主席所言,“我们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