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选“顶天立地”的科研精神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2003年11期的《中华儿女》杂志,封面人物是一位戴着黑框眼镜,身着西装的科学家。他就是被称为“当代毕昇”的汉字激光照排创始人——王选。
  王选是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被誉为“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他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的束缚,使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快步迈入新时代;作为一名成长于新中国、成熟于改革开放年代的知识分子,他谦逊平和、朴实无华、提携后进,以自己的学识与赤诚之心报效祖国、服务社会。2006年2月13日,“两院院士”王选在北京病逝,享年70岁。
  “搞科学技术一定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追求一流原始创新的科研成果,‘立地’就是科研成果的大量推广和应用。”王选的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仍然有振聋发聩的力量。

中华之光


  曾有记者问王选:“你在从事激光照排研制过程中最大的苦恼是什么?”王选立刻回答:“最大的苦恼是大多数人不相信中国的系统能超过外国产品,不相信淘汰铅字的历史变革能由中国人独立完成。”
  为了争这口气,从1975至1993年,经过18年苦熬,王选全身心地投入了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出版系统的研制。
  汉字的常用字在3000字以上,印刷用字体、字号又多,每种字体起码需要7000多字,这样印刷用汉字头数高达100万以上,汉字点阵对应的总储量将达200亿位!然而,当时科研条件十分简陋:国产计算机内存是磁心存储器,最大容量为64KB;没有硬盘,只有一个512KB的磁鼓和一条磁带。要想实现庞大的汉字字形信息的存储和输出,在许多人看来真是天方夜谭。王选想到了信息压缩。他想出了用数学方法计算汉字轮廓曲率的“高招”。经过8个月呕心沥血的奋斗,他就像一位魔术师那样,让庞大的汉字字模减少到1/500,扫清了研制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最大障碍。不久,他又发明了汉字字形信息高速还原技术、不失真的文字变倍技术。
  历经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艰辛研发,王选的成果终于在白热化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1979年7月27日,精密汉字照排系統的第一台样机调试完毕。大家围在样机旁,紧张地注视着它的动作,机房里只有敲击计算机键盘发出的嗒嗒声。转眼之间,从激光照排机上输出了八开报纸的一张胶片,王选怀着兴奋紧张的心情接下这张可以直接印刷的胶片,各种精美的字形、字体、花边、图案美不胜收。1980年,支持这套系统的电脑软件,包括具有编辑、校对功能的软件也先后研制成功,并排印出第一本样书《伍豪之剑》;1981年7月,中国第一台计算机激光汉字排版系统原理性样机通过国家部级鉴定;1985年,这项发明被列为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1987年5月22日,《经济日报》出版了世界上第一张完全采用计算机屏幕组版、整版激光输出的中文报纸,率先甩开了古老、落后的铅字作业;同年10月,王选荣获中国首届毕升奖和森泽信夫印刷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王选推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变革。他攻下了汉字激光照排的世界性难题。攻关的日子是艰难的,但唯其艰难才能成就伟业。据王选后来回忆,在18年中,为了攻克激光照排技术难关,他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将每天分成上午、下午、晚上三段工作时间,争分夺秒地工作。
  在王选的不懈努力下,方正的激光照排系统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功地闯出了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市场化道路。“华光”——在最艰难的日子里,王选与同事们为自己的产品这样命名,意为“中华之光”。

让中华文明照亮世界


  消解铅字的火光照亮了国内出版印刷业的前进道路,一场势不可挡的印刷技术革命迅速在神州大地形成燎原之势。此时的王选似乎可以歇口气了,但是他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在思索:如何让华文世界也享用上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使中华文明绽放出更大的光芒呢?
  取得中国内地市场的垄断地位后,王选又率领方正大举“进攻”港澳台的中文出版市场,以及马来西亚的《亚洲日报》《光华日报》和美国的《星岛日报》等华文出版业,准备以锐不可当的先进技术和优势产品挺进到全球一切华文世界。
  1997年5月23日,方正集团与日本第二大杂志社——日本株式会社利库路特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产品认购签约仪式,此举被媒体评价为“中国企业第一次较大规模地出口和销售拥有自己知识产权和自有产品品牌的高科技应用软件”。
  就这样,在一片质疑声和异常艰苦的条件下,王选成功开创了汉字印刷的崭新时代,走出了一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成功道路。他们的产品占领了当时国内99%的报业和90%以上的书刊出版物,包括海外华文报刊80%以上的市场。
  王选用激光照排技术,不仅实现了“顶天立地”,也为真正的自主创新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王选总结:“洞察力是一个科学家十分重要的素质,很多人问我,洞察力怎么培养,我觉得,一个是在第一线拼命干活,一个是大量看文献。拼命干活培养实际动手的能力,我发现光看文献不具体干活的人,往往馊主意很多,而且实现不了。大量看文献,能提高对国外技术发展的了解,而且能找到它的毛病,寻找国外最先进系统的毛病,这也是一种乐趣。”



  正是由于王选不仅大量阅读文献,还在第一线拼命干活,使他具有非凡的洞察力,从而引领了汉字印刷革命。

为社会的利益而奋斗


  1937年,王选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54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大学三年级分专业时,和大多数成绩优异的同学不同,王选没有去数学和力学班,而是选择了当时比较冷门的计算数学。
  王选回忆起自己的选择时说:在国家“十二年科技规划”(《1956—1967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中,把原子能、自动控制和计算技术列为“未来重点发展学科”,周恩来总理特别强调,计算技术是“未来重点发展学科”,“我想,发展计算技术不但是国际潮流,也是国家需要——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工作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很有可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作为一位科技带头人,王选一直爱才、惜才。曾经有记者问他:“什么是你最高兴和最痛心的事?”
  王选答:“看到年轻人‘出彩’是最高兴的事,方向错误或管理不善而浪费优秀人才的青春年华则是最痛心的事。我的学生会在很多方面超过我,但是惟有爱才如命方面,恐怕难以超过我。”
  王选判断人才,除考察其品德、能力、团队精神和是否踏实肯干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看面临吸引人的挑战时是否充满激情,是否有力争第一的勇气和韧性。
  王选不止一次地勉励年轻人:“我常想,一个人,一个好人,他活着,如果能够为社会的利益而奋斗,那么,他的一生才是有趣味的一生。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他最初的动力,决不是想要拿个什么奖,或者得到什么样的名和利。他们之所以狂热地去追求,是因为热爱和一心想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缘故。”
  王选自己,正是一位这样的科学家。在生命的最后,他在病中写道:“我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21世纪中叶,中国必将成为世界强国,我能够在有生之年为此作了一点贡献,而无憾了。”这是这位心系国家、成就卓著的科学家内心最动情、最真挚的声音。
其他文献
今年,30年宫龄的我竟然与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同岁,在这30载岁月里,我从一名普通的舞蹈教师成长为一名青少年宫主任。回望30年,许多美好的回忆深深地锁进了我的记忆里,其中几个不寻常的“第一次”总是让我不经意地想起,因为它们连结成了我的事业生命线。  记得第一个“第一次”是在1988年元旦,本应该节后才报到去东山区少年宫上班做舞蹈老师的我,在节前收到宫主任的一个电话,要求我在元旦当天就报到上班,临时安排
期刊
10月26日,江苏昆山,由中国液态阳光产学研联盟筹备处与苏州高迈新能源有限公司发起成立的“中国液态阳光产学研联盟”的倡议活动,引起了海内外能源界的广泛关注。  在全球碳排放急剧增长、温室效应加剧的当下,该联盟筹备处立足于由苏州高迈集合的水氢、碳收、回醇三项封闭循环应用技术,提出了“紧跟时代,创新超车,打造航母,确定时限,全面零排,保护地球”的合作宗旨;提出了“车船污染重度趋全零,化石能源短缺变丰盈
期刊
2018是中國改革开放四十周年。40年来,中国人民不忘初心,上下求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0年来,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砥砺奋进,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金融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迅速发展壮大,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进出口银行浙江省分行,作为进出口银行的第一家省级分行,始终坚持政策性银行的定位,充分发挥在稳增长、调结构、支持外贸发展、
期刊
“一年一度秋风劲,岁岁黄花分外香。”过了霜降,重阳即至。  云淡风轻,橘红橙黄,金桂飘香,秋高气爽,又正值丰收季节,可谓“九九艳阳天”。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时序周行,人的一生也有着春夏秋冬。每个上了年纪的人,行至人生的深秋,望着必至的归宿,有着厚重的时间感与生命感。  两个月前,我们将目光投向新生代“○○后”,一个个青春年少的脸孔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毕竟每个时代有个人时代的代言人,他们是新时代的新一
期刊
衣食住行,“衣”排在首位,意味深长。正像温饱二字“温”是排在前面的。  刚参加工作不久,姑姑给我买了一件呢子大衣,这件礼物价值不菲,相当于当时我两个半月的工资。父亲跟我说姑姑是为了让我在社会上体面一些。  三十多年过去了,衣服淘汰了一批又一批,但这件大衣始终没被舍弃,尽管也许几年也穿不上一回。只是因为这一袭深灰色饱含着长辈的寄望。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衣能蔽体便是最高愿望,花色样
期刊
有这样一个人,他站在时代前沿,紧跟时代潮流;他潜心创新,刻苦专研;他坚持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情怀的事、做有尊严的事。他就是湖州健塑塑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纬。他的产品一经问世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被高科技产业专家定义为“改变世界安全饮水格局的产品”。在2016年荣获“中国健康饮水十大贡献企业”称号,其主打系列产品更是获得了“中国健康饮水匠心品牌”的殊荣。2018年2月又获得“第十届全国优秀生产
期刊
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一个有着丰厚历史底蕴,同时又充满梦想的地方。它不仅因为是由宋庆龄主席亲手创办、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宫名、周恩来总理亲自参与选址的全国第一家成建制的综合校外教育单位而驰名中外,更是它65年来在校外教育界所作出的育人贡献而享誉四海。而我,自从走出大学校门,就有幸在此工作,至今整整十七年了。  从一名普通的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今天的单位掌门人,我的青春岁月早已与这所充满希冀的“金色摇篮”融为
期刊
湘军重要首领、做过湖北巡抚的胡林翼,在安庆地界剿灭太平军时,突然发现长江江面上有一艘英国轮船逆流疾行,他一阵惊厥,不能自已。情绪稍微稳定后,他不无惶恐地对部下说,太平军不足平,不成问题。倒是江面上的轮船,来日大难,不是我们所及料的了。胡林翼的预感和担忧都不幸地被以后几十年中国的遭遇所证明。工业文明狠狠地撞击了传统的农耕大国。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搞了三十年。强大的北洋舰队由此诞生。
期刊
“《中华儿女》刊名这四个字是小平叔叔题的。在新时期,如何真正地反映出优秀中华儿女的全貌,我觉得是对这本杂志赋予的一项既非常光荣、又十分艰巨的任务。与此同时,大家的期望也很高。习主席提出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努力。我希望杂志能够刊登出更多的优秀文章,把我们中华儿女引领到更新、更好的时代。”这是解放军原总后勤部政委、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源曾给《中华儿女》杂志的寄
期刊
龙年盛夏来临之际,《中华儿女》以它瑰丽的新姿问世了,我们感到兴奋的是尊敬的邓小平主席为它题写了刊名。  在当今争芳斗艳的期刊百花园中,这份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的刊物,是向大陆和海外炎黄子孙开放的一株清新秀丽的奇葩。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经过几千年漫长岁月的锤炼,古老而璀璨的文明的熏陶以及浓缩着强烈民族精神的神州热土的培养,产生了爱国图强、振兴中华这样一种崇高的理想追求和高尚的道德情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