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职业教育;现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3(A)—0008—01
一、目前现状
1. 生源短缺,生源基础较差。目前,由于社会中还存在着鄙视职业教育的思想,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职业教育的地位,把职业教育当作“二等教育”等原因,造成职业技术学校规模不稳定、生源短缺、生源基础差。就读职业学校成了学生和家长的无奈选择,只有分数极低、升学无望的学生才会考虑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生源越来越少,势必会导致职业技术学校降低升学门槛,从而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并给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这种恶性循环使得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美誉度越来越低。
2. 基础教育设施陈旧,师资力量薄弱。目前,政府部门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比例相对极小,使得职业技术学校缺乏必要的教育经费,在教育基础设施、实习场地建设等的投入捉襟见肘,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职业技术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一方面,目前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待遇低、教书无成就感的窘境,不仅无法吸引外来优秀教师,还造成了部分有能力的教师的外流。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必要的教师外出进修,使得教师的知识不能更新。目前,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缺少“双师型”人才也是师资力量薄弱的一个表现。
二、为了改善现状,应做好的几个方面
(一)提高认识,从上到下坚定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和信心,完善职业教育的运行保障机制,建立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
1. 转变陈旧的教育观、人才观,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关键是要转变政策制定者和领导者的观念。政府部门不仅要投入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发展职业教育,还要通过舆论导向,使人们形成一种共识:职业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而且要做大、做强、做活。这种“共识”的达成会重新激起职业教育发展的生机,激发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2. 政府、教育局和学校要上下一心,共同建立一整套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经费保障、招生保障、师资保障、内部管理体制及合乎校情的运行机制,真正建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运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真正形成以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
(二)坚持走综合化、多功能的办学之路,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1. 学生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学校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职业技术学校应努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大胆尝试,改变以往学校只顾培养,学生自找就业单位的就业模式。比如,校企合作办学就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有效手段。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学校获得自己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学校通过这种合作方式获得企业在资金、实践基地等方面的支持,缓解了目前教育经费不足、教育设施落后的矛盾,同时又解决了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
2. 努力提高师资质量,坚持走专业特色化之路。提高学校教育水平关键是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实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有两条途径,一方面可通过引进人才实现;另一方面可通过各种再教育培训来实现。针对目前职业技术学校的实际状况,职业技术学校应特别重视后者,通过有针对性的各项培训来实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职业技术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必须走专业特色化的道路,在强化原有特色拳头专业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坚持以师资力量设置专业的原则,开设一些适合本校办学条件的专业。如,开设棉花加工、特色种植养殖、矿业开发、建筑施工与管理等专业。
3. 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加大联合办学力度,积极探索“上挂横联向下辐射”的办学形式,培养不同规格的经济建设实用人才。学校主动出击上挂,即联合省内大专院校、知名大学及科研院所,举办成人学历教育班、成人自考辅导班等高等职业教育,带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横联行业部门、企业单位,举办各种周期短、见效快、实用性强的短期培训班,向下辐射镇、村,建立技术服务联系点,为工人、农民提供各种技术咨询服务。
〔中图分类号〕 G633.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3(A)—0008—01
一、目前现状
1. 生源短缺,生源基础较差。目前,由于社会中还存在着鄙视职业教育的思想,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职业教育的地位,把职业教育当作“二等教育”等原因,造成职业技术学校规模不稳定、生源短缺、生源基础差。就读职业学校成了学生和家长的无奈选择,只有分数极低、升学无望的学生才会考虑就读职业技术学校。生源越来越少,势必会导致职业技术学校降低升学门槛,从而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并给职业技术学校的毕业生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这种恶性循环使得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美誉度越来越低。
2. 基础教育设施陈旧,师资力量薄弱。目前,政府部门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比例相对极小,使得职业技术学校缺乏必要的教育经费,在教育基础设施、实习场地建设等的投入捉襟见肘,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职业技术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一方面,目前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待遇低、教书无成就感的窘境,不仅无法吸引外来优秀教师,还造成了部分有能力的教师的外流。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必要的教师外出进修,使得教师的知识不能更新。目前,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缺少“双师型”人才也是师资力量薄弱的一个表现。
二、为了改善现状,应做好的几个方面
(一)提高认识,从上到下坚定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和信心,完善职业教育的运行保障机制,建立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
1. 转变陈旧的教育观、人才观,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关键是要转变政策制定者和领导者的观念。政府部门不仅要投入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发展职业教育,还要通过舆论导向,使人们形成一种共识:职业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而且要做大、做强、做活。这种“共识”的达成会重新激起职业教育发展的生机,激发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2. 政府、教育局和学校要上下一心,共同建立一整套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经费保障、招生保障、师资保障、内部管理体制及合乎校情的运行机制,真正建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运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真正形成以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
(二)坚持走综合化、多功能的办学之路,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1. 学生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学校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职业技术学校应努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大胆尝试,改变以往学校只顾培养,学生自找就业单位的就业模式。比如,校企合作办学就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就业率的有效手段。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学校获得自己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学校通过这种合作方式获得企业在资金、实践基地等方面的支持,缓解了目前教育经费不足、教育设施落后的矛盾,同时又解决了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
2. 努力提高师资质量,坚持走专业特色化之路。提高学校教育水平关键是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实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有两条途径,一方面可通过引进人才实现;另一方面可通过各种再教育培训来实现。针对目前职业技术学校的实际状况,职业技术学校应特别重视后者,通过有针对性的各项培训来实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职业技术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必须走专业特色化的道路,在强化原有特色拳头专业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坚持以师资力量设置专业的原则,开设一些适合本校办学条件的专业。如,开设棉花加工、特色种植养殖、矿业开发、建筑施工与管理等专业。
3. 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加大联合办学力度,积极探索“上挂横联向下辐射”的办学形式,培养不同规格的经济建设实用人才。学校主动出击上挂,即联合省内大专院校、知名大学及科研院所,举办成人学历教育班、成人自考辅导班等高等职业教育,带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横联行业部门、企业单位,举办各种周期短、见效快、实用性强的短期培训班,向下辐射镇、村,建立技术服务联系点,为工人、农民提供各种技术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