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农业全球化背景下,培养“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分析农学专业英语在高等农科院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然后结合自身教学体会,从如何重视专业英语、完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等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和改革,旨在促进农学专业英语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农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080-02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倡议,为我国农业走向全球提供了新的契机(刘合光,2016)。农业全球化背景离不开既精通农学专业又熟谙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英语作为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据统计,当今世界上75%的研究成果是用英语发表的(杨连新等,2007)。因此为农科院校尤其是农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既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继续深造、国际交流、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又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国内不少同行在提高农学专业英语教学效果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尹飞和李佩艳,2011;姚素梅,2013;於金生,2014;程昕昕等,2014)。在借鉴同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就当前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如何改进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期跟广大同行一道,共同提升我国农学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
这个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教育部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农学专业英语在课程设计上属于一门专业拓展课。因此,在一些农业高等院校,农学专业英语的开课与否完全取决于每班选课人数的多少。如果选课人数低于50%,那么这门课程就开不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直接导致那些有心提高自己专业英语水平的学生因选课人数不足而丧失机会。(2)许多农学院系由于专业英语教师的匮乏,往往把几个班级的学生合并,导致大班授课,远远超过了教育部规定的班级规模(35人),而且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不易进行统一教学。(3)专业英语授课学时数较少。目前,农学专业英语的授课时数仅为16或32学时,难以保证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的提高。(4)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获得学分是关键,农学专业英语中的词汇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根本用不到,所以带着“混学分”的态度来上课。
(二)可用教材少且针对性不强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农学专业英语课程目前尚缺乏规范的统一教材,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知识更新速度比较快,新的理论和技术不断涌现,导致教材的编撰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主要参照夏家驷老师编著的《农业专业英语》和郭丽华老师等编著的《农学英语》,这些教材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实用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有些教材内容与农学专业的联系不够密切,而有些很重要的农业知识却未囊括其中。因此,在教学中如果使用单一的教材则很难保证学生对专业知识达到全面、系统的掌握。
(三)专业英语词汇掌握有难度
与基础英语相比较,专业英语中含有大量的专有名词和术语。这些专有名词和术语既是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基础,也是他们学好专业英语的最大障碍。一般而言,专有名词和术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使用频率低,有的还特别长。如在作物双受精过程中我们讲到的microsporogenesis(小孢子产生),让人感觉十分生僻。像这类单词在基础英语学习中很难碰到,若只是在课堂上听一听,想记住还是很难的。(2)许多词汇来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如果按照英语的音标,发音在一定程度上会比较困难,这是部分专业课教师不愿意从事英语教学和学生不乐意选修专业英语课程的一个重要原因。(3)专业英语中的词汇大多词义比较专一,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少。因此,正是專业词汇的这些特点,使专业英语的教与学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张少恩等,2008)。
二、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多方面加强对专业英语的重视
(1)积极与学校、院系的教学管理部门沟通,使农学专业英语的开课不受选课人数的限制。只要有学生选修,我们就应该把这门课程开起来,这样既不会抹杀选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让这些选课学生通过自身宣传带动更多的学生选修专业英语;(2)与学院领导沟通,将那些有欧美留学背景的专业课教师补充到专业英语的教师队伍中,解决专业英语教师匮乏的问题;通过分班等方式降低班级规模,以每班35人为宜,杜绝大班级授课。(3)与学科专业负责人沟通,将农学专业英语的授课时数适当增加到48学时,从而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学时上的保障。(4)在“大二”上学期,通过开设农业及其发展等专业必修课,为学生讲解全球农业的发展趋势,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使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学好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二)多渠道完善教学内容并积极参与专业英语课程建设教学内容的充实和丰富多彩,是大幅度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基础与关键。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一方面从现有的教材中认真选取最能代表农学专业的章节,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把农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
农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和种子学,因此农学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也要围绕这些内容进行。一本好的农学专业英语教材应该既能覆盖当今农业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总体趋势和研究前沿,同时其难易度又能与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相吻合,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既增加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英语水平。
(三)多途径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热情 优化农学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找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进而增加对专业英语的学习热情,是提高农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归纳、总结同行提议的基础上,并结合自身的体会,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作了改进,旨在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热爱:(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我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关于新概念以讲授法为主,在讲解过程中做到不’照本宣科”;关于其他课程已学习并与本课程关系密切的知识点或教学进程中涉及的已学知识点,以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对易于理解、信息积累型的内容,以学生自学、教师检查的方式进行;对重点和难点问题,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尽量用英语来回答,这样可以更加有利于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2)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趣味性:一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这样不仅降低全英文PPT授课带来的课堂进行难度,而且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二是对一些难懂的专业知识,我们采用动画、视频、图像等手段展现,使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专业英语教学的直观性,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三是找一些与本课程相关的音频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比如一些与农学有关的外文纪录片等。(3)改进考核方式。考核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检验学生学习的真实能力和实际效果,是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评判学生课程成绩的时候,采取考勤(10%)、平时成绩(40%)和期末考试(50%)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大了平时成绩的分值比重,平时成绩主要由学生在课堂上的即兴回答问题表现以及单词听写、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组成。
(四)多举措提高专业词汇记忆
(1)针对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缺乏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这一问题,一方面我们积极倡导专业课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一些重要专业词汇的英文名称写出来,加深学生对专业词汇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推荐使用那些对重要专业词汇有英文诠释的教材。(2)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大量的专业词汇是复合词,即由2~3个单词组合而成,如photodormancy由photo-(光)和-dormancy(休眠)构成。因此,建议专业教师抽出时间介绍专业词汇中常见的前缀、后缀等构词法,方便学生巧记速记单词。(3)对那些长而且生僻的词汇,建议采用重复记忆法或通过句子记单词。(4)课前通过听写的方式检查学生上堂课学过的单词,以便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课后及时布置作业,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重点单词的记忆。
农学专业英语是农业院校尤其是农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尽管当前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实际问题,但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立足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勇于创新,大膽尝试,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改进考核方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确保农学专业英语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合光.中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的战略思考[N].农民日报,2016-1-28.
[2]程昕昕,郑甲成,胡能兵,等.农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43-244.
[3]杨连新,张亚洁,周娟.农学类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25(4):105-108.
[4]姚素梅.高等院校农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3(19):226-227.
[5]尹飞,李佩艳.农科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11(19):631.
[6]於金生.农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43):108-110.
[7]张少恩,王艳飞,刁若菲.浅析农学专业英语的特点和翻译[J].农业网络信息,2008(6):168-170.
[关键词]农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080-02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倡议,为我国农业走向全球提供了新的契机(刘合光,2016)。农业全球化背景离不开既精通农学专业又熟谙外语的复合型人才。英语作为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据统计,当今世界上75%的研究成果是用英语发表的(杨连新等,2007)。因此为农科院校尤其是农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既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继续深造、国际交流、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又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国内不少同行在提高农学专业英语教学效果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尹飞和李佩艳,2011;姚素梅,2013;於金生,2014;程昕昕等,2014)。在借鉴同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笔者就当前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如何改进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期跟广大同行一道,共同提升我国农学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
这个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教育部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农学专业英语在课程设计上属于一门专业拓展课。因此,在一些农业高等院校,农学专业英语的开课与否完全取决于每班选课人数的多少。如果选课人数低于50%,那么这门课程就开不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直接导致那些有心提高自己专业英语水平的学生因选课人数不足而丧失机会。(2)许多农学院系由于专业英语教师的匮乏,往往把几个班级的学生合并,导致大班授课,远远超过了教育部规定的班级规模(35人),而且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不易进行统一教学。(3)专业英语授课学时数较少。目前,农学专业英语的授课时数仅为16或32学时,难以保证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的提高。(4)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获得学分是关键,农学专业英语中的词汇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根本用不到,所以带着“混学分”的态度来上课。
(二)可用教材少且针对性不强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农学专业英语课程目前尚缺乏规范的统一教材,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知识更新速度比较快,新的理论和技术不断涌现,导致教材的编撰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主要参照夏家驷老师编著的《农业专业英语》和郭丽华老师等编著的《农学英语》,这些教材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实用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有些教材内容与农学专业的联系不够密切,而有些很重要的农业知识却未囊括其中。因此,在教学中如果使用单一的教材则很难保证学生对专业知识达到全面、系统的掌握。
(三)专业英语词汇掌握有难度
与基础英语相比较,专业英语中含有大量的专有名词和术语。这些专有名词和术语既是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基础,也是他们学好专业英语的最大障碍。一般而言,专有名词和术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使用频率低,有的还特别长。如在作物双受精过程中我们讲到的microsporogenesis(小孢子产生),让人感觉十分生僻。像这类单词在基础英语学习中很难碰到,若只是在课堂上听一听,想记住还是很难的。(2)许多词汇来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如果按照英语的音标,发音在一定程度上会比较困难,这是部分专业课教师不愿意从事英语教学和学生不乐意选修专业英语课程的一个重要原因。(3)专业英语中的词汇大多词义比较专一,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少。因此,正是專业词汇的这些特点,使专业英语的教与学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张少恩等,2008)。
二、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多方面加强对专业英语的重视
(1)积极与学校、院系的教学管理部门沟通,使农学专业英语的开课不受选课人数的限制。只要有学生选修,我们就应该把这门课程开起来,这样既不会抹杀选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让这些选课学生通过自身宣传带动更多的学生选修专业英语;(2)与学院领导沟通,将那些有欧美留学背景的专业课教师补充到专业英语的教师队伍中,解决专业英语教师匮乏的问题;通过分班等方式降低班级规模,以每班35人为宜,杜绝大班级授课。(3)与学科专业负责人沟通,将农学专业英语的授课时数适当增加到48学时,从而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学时上的保障。(4)在“大二”上学期,通过开设农业及其发展等专业必修课,为学生讲解全球农业的发展趋势,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使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学好专业英语的重要性。
(二)多渠道完善教学内容并积极参与专业英语课程建设教学内容的充实和丰富多彩,是大幅度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基础与关键。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一方面从现有的教材中认真选取最能代表农学专业的章节,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把农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
农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和种子学,因此农学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也要围绕这些内容进行。一本好的农学专业英语教材应该既能覆盖当今农业学科领域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总体趋势和研究前沿,同时其难易度又能与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相吻合,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既增加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英语水平。
(三)多途径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热情 优化农学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找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进而增加对专业英语的学习热情,是提高农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在归纳、总结同行提议的基础上,并结合自身的体会,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作了改进,旨在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热爱:(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我们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关于新概念以讲授法为主,在讲解过程中做到不’照本宣科”;关于其他课程已学习并与本课程关系密切的知识点或教学进程中涉及的已学知识点,以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对易于理解、信息积累型的内容,以学生自学、教师检查的方式进行;对重点和难点问题,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尽量用英语来回答,这样可以更加有利于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2)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趣味性:一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这样不仅降低全英文PPT授课带来的课堂进行难度,而且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二是对一些难懂的专业知识,我们采用动画、视频、图像等手段展现,使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专业英语教学的直观性,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三是找一些与本课程相关的音频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比如一些与农学有关的外文纪录片等。(3)改进考核方式。考核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检验学生学习的真实能力和实际效果,是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评判学生课程成绩的时候,采取考勤(10%)、平时成绩(40%)和期末考试(50%)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大了平时成绩的分值比重,平时成绩主要由学生在课堂上的即兴回答问题表现以及单词听写、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组成。
(四)多举措提高专业词汇记忆
(1)针对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缺乏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这一问题,一方面我们积极倡导专业课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一些重要专业词汇的英文名称写出来,加深学生对专业词汇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推荐使用那些对重要专业词汇有英文诠释的教材。(2)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大量的专业词汇是复合词,即由2~3个单词组合而成,如photodormancy由photo-(光)和-dormancy(休眠)构成。因此,建议专业教师抽出时间介绍专业词汇中常见的前缀、后缀等构词法,方便学生巧记速记单词。(3)对那些长而且生僻的词汇,建议采用重复记忆法或通过句子记单词。(4)课前通过听写的方式检查学生上堂课学过的单词,以便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课后及时布置作业,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重点单词的记忆。
农学专业英语是农业院校尤其是农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尽管当前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实际问题,但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立足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勇于创新,大膽尝试,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改进考核方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确保农学专业英语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合光.中国农业发展走向全球的战略思考[N].农民日报,2016-1-28.
[2]程昕昕,郑甲成,胡能兵,等.农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43-244.
[3]杨连新,张亚洁,周娟.农学类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25(4):105-108.
[4]姚素梅.高等院校农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3(19):226-227.
[5]尹飞,李佩艳.农科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11(19):631.
[6]於金生.农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43):108-110.
[7]张少恩,王艳飞,刁若菲.浅析农学专业英语的特点和翻译[J].农业网络信息,2008(6):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