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影像价值论纲之四 DV的新闻价值

来源 :DV@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1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我们都知道,许多家庭购买DV机,是用来拍摄孩子成长、外出旅游、家庭聚会等与生活相关的内容的。到后来,这些随意的、自发的、纯粹娱乐休闲式的拍摄,转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形态,周围事件和社会底层的记录上来了。虽然这些DV活动尚属蒙昧,分散,但DV机的迅速普及,使这支队伍以飞快的速度发展壮大,并培养出了大批的DV爱好者和DV新闻制作人。这些DV人,已经不是过去拿起DV机只拍家庭录像的人了,他们中的一大部分人开始把眼光瞄准周围,瞄准民间,瞄准社会。于是便产生了大批的、民间的新闻作品。
  笔者近日连续7天选择早上06;30—07:30和晚上18:30—1 9:30分的时间段,观看各级电视台的民生新闻,结果发现95%以上的民生新闻,都是使用DV机和DV爱好者拍摄的。比如:《惊马扰乱自由市场》、《街头散发小广告太危险》、《阳台凉衣服楼下下小雨》、《候大爷发善心麻雀喜过冬》、《路边洗车不文明》、《拾金不昧回到了家福小学》。《让冬眠蛙安心冬眠》、《城管不文明执法遭群众谴责》、《白鹭作客文山城》等等。这些新闻不但鲜活,而且好看,体现了平民的视点、平民的内容、平民的语言、平民的思维、平民的拍摄。平民的评价标准。
  如果是5年前,或者是3年前,我们根本无法想像用DV拍摄大量的民生新闻,但是在今天,当DV机的增长率以每年45%以上的速度遍布中国大地的时候,DV已经向全世界证明大众传播的时代到来了:传播者的大众化将改变那种传播者一直局限于少数拥有媒体平台的传媒机构的局面,逐步实现传播者的大众化。这将是新闻史上乃至传播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革命。
  新闻的最大价值就是快,而这恰恰是DV的长处。辽宁某市早间06:30播报了一条主街道堵车的新闻,原因是当天凌晨的大风把一棵大树刮倒了,拍摄者就是附近楼上的候师傅。候师傅早上有锻炼的习惯,5点半他起床下楼,正看到2名司机在树前发愁,于是回家取出DV机录下了上述画面,当他把这些镜头送到电视台的时候,正赶上记者们在编早间新闻,于是就有了《大树挡车道司机请绕行》的新闻。事后值班编辑说;如果不是DV,这条新闻的画面最早也要9点以后播出。因为电视台是日点半上班,记者即使很早看到这个情况,也要先到电视台取了机器后,然后赶到现场。而电视台的机器昴贵又是有专人保管的,保管人要8点半上班。这样,拍完这条新闻回到电视台可能就要到9点了。像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举不胜举。
  新闻的另一个价值就是新和奇。我们不能说干惯了主流媒体的记者不会捕捉新和奇的新闻故事,而是他们的精力有限。有的记者或编辑部光忙活时政,会议和领导交代的新闻就已经是疲惫不堪了,哪还有心思找“平民视点”新闻拍摄?而DV人就不会有这样的“责任包袱”,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开机,想拍什么就拍什么,什么好看就拍什么。向《小区美犬大赛》、《蝌蚪回到了池塘》、《谁家鹦鹉学骂人》等,都是DV爱好者的经典之作。而这些选材恰恰是老百姓爱看的新闻。笔者曾经把这里的部分新闻放给部分部、局级领导和专家观看,他们也都笑得前仰后台,连连称好。好看。新奇就是DV的魅力。
  
  二
  
  用DV拍摄的民生新闻,是通过“社会趣事,生活投诉、家长里短、实用讯息”的提供,营造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相对封闭的空间。在民生新闻里,人们看到了多侧面的社会,多阶层的冷暖人生,多方的奇闻趣事。老百姓在观赏身边中的这些媒体景象时,被关注被承认的心理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补偿与满足。
  DV新闻的一大特点,就是在于它的拍摄对象往往是社会底层相对“弱势”的群体,而民生新闻又恰恰是社会人文关怀的守望者。他会从最广大普通百姓的需求出发,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老百姓身边的人和事,并会通过媒体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近几年,伴随着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新闻信息的告知,更希望新闻能够体现社会对受众个人主体意识的重视,以人性化的报道实现与自己心灵的契合。在这方面,DV爱好者为媒体和受众拓展了传播的空间,这些影像创作人,把单向传播改变为受众的双向参与,使受众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江苏卫视的《1860新闻眼》曾播了一则《骑马能不能进闹市》的民生新闻,节目开头的画面是,一位男子正年时分骑着枣红大马,在闹市区的人行道上信步闲逛。在他身体一侧的铁栏杆外,是滚滚车流,警察拦住他……新颖别致的开篇挑起了观众的好奇心。在这条新闻播完后,主持人设置了一道选择题作为悬念:马究竟能不能上马路?让观众参与选择。答案要到一小时的节目结束时才公布。观众就在心怀新奇,期待和激动的悬念中自始至终守候节目。这种平民化的视点。平民化的新闻,的确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眼球。
  现在,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湖南经视的《都市时间》,四川电视台的《新闻现场》,重庆电视台的《天天630》,福建电视台的《现场》和杭州台的《阿六头说新闻》等,这些电视台的栏目都已经在全国或者本省。市展开了空前的DV新闻征集和评奖活动,以求征集到更多的民间影像故事。现在<南京零距离)约七成的新闻线索来自于受众,部分新闻的摄制甚至就是由受众的DV人自己完成的。他们现在已经有了一支百人以上的DV大军。而上海《DV365》的DV节目提供人,则遍布全国,有几百人。让观众成为传播者,把DV融入主流媒体,把新闻做得越来越“平民化”已经成为部分电视台获取最大新闻价值的手段之一。
  由于民生新闻的大量出现,是与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电视改革相伴生的一种形式,所以在市场逻辑的影响下,收视率就成了衡量栏目价值的唯一尺度;而收视率最基本的来源又是老百姓,所以DV拍摄——这种老百姓使用的大众传播工具和创作形式,便成了各个电视台最佳的节目“提供源”。为此,不仅广大DV爱好者有了“用武之地”.电视台的传播工具(播出平台)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了,这比起3年前“DV没有家(没有播出平台)”的感觉好多了。
  
  三
  
  DV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个性化拍摄,它用平民视点观察和拍摄平民生活。笔者认为,与其说DV的这种个性化拍摄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新闻采集方式,倒不如说它选择的是一种立足民间、平视客观的拍摄态度。这种态度的特点就是把DV对准民间,以平等的眼光,平静的心态。平和的意识、平实地拍摄发生在普通百姓身边的人和事。这种“独立思考“的个性选材方式,打破了过去一些电视媒体把国家大事、英模人物。好人好事作为新闻选材的准则,更多地溶入了“民间生活状况”的新闻采集。所以要求这些DV节目都向主流媒体拍的新闻那样具有强烈的“喉舌功能”是不可能的。这里就有一个怎么看DV民生新闻的问题。我认为,民生新闻应该(在政治合格的基础上)海纳百川;多给一些百姓生活故事的空间;多给一些“社会趣事、生活投诉、家长里短”上镜的机会:多给一些DV人发挥的空间。
  强调主流媒体给DV新闻发展的空间,并不是要我们去改造DV新闻的选材方式和拍摄方式,从而使DV主流化,“喉舌化”、正规化。实际上DV就是DV,它既然是民间采集,就是要给它创造生长环境。所以我们在收取和播出DV民间新闻的时候,就要在政治和技术要求的一定范围内,要给DV新闻一些更大的选择空间。我们不能要求DV这个“家”里摆放的物品,都是亮色的,规范的,统一的,现代化的。它们中间可以有些“小气”的,个别的,不大规范的,或者是仅仅好看的作品。笔者认为,只要这些新闻节目和故事无碍大局.无伤大雅,就应该适当的扶持,否则DV也就不成其为民生新闻了。
  当然,我们在给DV新闻一定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不要以为DV就是“收视率”,DV就是“大众化受众”。这是因为,世上没有哪一种视点,哪一种拍摄方法,或哪一款机型能够绝对地左右“收视率”,也不见得所有的DV新闻都“好看”,都“受众”。所以,当我们的主流媒体开始重视DV影像的时候,作为DV拍摄者千万不要把DV“时尚化”,也不要认为使用DV就可以不练基本功了。如果你要想成为民生新闻的长期提供者.DV人就要扎扎实实地学习一些新闻理论和摄影知识,在新闻的选材、拍摄、取景和提炼主题上下功夫,使更多的平民视点的DV新闻走进TV的殿堂。
其他文献
目前有的家庭已经购买了高清HDV的摄像机,大多数采集高清的专业设备都很昂贵,并且需要复杂的软件来支持,而东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所开发的Movie Action DV是一款只需使用普通的采集卡(1394卡)便可以采集,编辑,输出高清HDV的消费级通用视频编辑软件(图1)。    它可以方便的采集各种视频源,如DV,HDV,支持各种模拟和数字视频采集设备,并且可以直接采集成MPEG格式文件,便于操作。如
期刊
Adobe Premiere Pro 2.0软件是一款专业视频编辑工具。从DV到HD,几乎可以获取和编辑任何视频格式,最终还能轻松地输出到录像带、DVD和Web等载体形式。在最新的这个版本中,还提供了与其它Adobe应用程序完美集成的动态链接功能,从而大大扩展了我们视频创作的方式和手段。在这里,我即将为大家展示Premiere Pro 2.0全新的Multicamediting多镜头剪辑功能。  
期刊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DV的小行家,不等别人来叫我拍,一面走,一面拍,今天的新闻真是好,去个地方就把好景拍…’天天一些学生哼着这个改编的《DV歌》穿行在校园内外。这些学生又都是谁呢,他们就是我们学校的小记者们。他们基本天天都挎着摄像机来学校,用摄像机记录下学校的一些活动和学生的一些行为,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和方便。  我们这些小记者特别善于观察。在学校搞《情系奥运,做奥运的小主人》活动时
期刊
在PAL制下,DV以25Mb/s的码率记录4:2:0的彩色分量图像,储存在1/4英寸磁带上。其体积较之前的VHS--C/Hi-8等都要小很多。而图像质量却大为提高。  DV格式在给个人视频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比如,在目前的条件下,必须先把磁带里的视频传输到电脑里再编辑处理。由于USB接口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方便PC与外设的数据传递,所以在PC上广泛存在的USB接口不能正常地传输DV数据
期刊
回首2005,蓄势待发成为大家描述高清发展趋势的一个流行用词,换言之,大家都希望在2006年看到高清的爆炸式发展。的确,刚刚踏入丙戌年的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高清发展的强劲势头。2006年1月1日,CCTV与上海文广的高清频道同时开播,2006年CCTV春节联欢晚会也采用了高清制作并将在高清频道播出。笔者想,其他一些实力雄厚的节目制作机构与网络运营商也一定在运筹帷幄,积极准备亮出自己的高清大餐,搭上2
期刊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被人贴上了时间的标签。每个人都爱着时间又恨着时间。用年,用天,用小时去计算,我曾经对时间没有那么强烈的概念,从拍了纪录片开始。当我啇起摄像机,显示器的时间是用帧计算的,你能深深感受到时间分分秒秒的流逝……这一刻实很神圣,因为你本身就是一个记录时间的人。  我最不能容忍的人就是爱迟到的人。一个对时间都不珍惜的人也不值得别人去尊重他。  作为一名拍摄者,请提前十分钟到。这十分钟给了你预
期刊
结婚是每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时刻:豪华的婚车载着幸福的新人来到宴会厅,早已等候在那里的亲友们欢呼着,他们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手上的礼花筒跃出片片闪亮的“彩蝶”,在司仪引导下,神采飞扬的新郎伴着羞答答的新娘下了花车,欢乐的彩带飘洒着对新人无尽的祝福,穿过迎宾使者搭就的虹桥,一对新人来到了缀满鲜花的花门下……打住,再说下去就成了婚庆公司的稿件了。呵呵!  接下来的程序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但是现在的婚庆
期刊
摄影出身的人搞上摄像,永远会有一个烦恼围绕着:我只有一双手一双眼,该拿照相机还是应该扛摄像机?拍纪录片,有多少场景老天爷只会给你一次机会,怎么办呢,在这个多媒体时代,电视台播放需要,报纸杂志也得供稿,出一盘DVD还需要配一本画册,我只有咬着牙轮流着扔了这头顾那头,扔了那头顾这头……摄摄同修,是一个不断在脑中盘旋的梦想。  让梦有点圆的机会好像来了;  大大的方方的纸箱被我从Jeep上卸下,撕开层层
期刊
史蒂芬焦    第一次在收件箱中看到,就被这个发件人的名字逗得想笑。史蒂芬焦?中不中洋不洋的。他是回我写专题的那个帖子并发送简历过来的人。出于好奇,当晚我便下载并观看了他的那部《七宗罪——Grsed》。很短的,五分钟后,看完。没有想象的好,或者更确切一点是,很不好!  粗糙的画面,蹩脚的故事,比家庭录像强不了多少。  将他作为下一个被访者是不行了。无奈,我只好发消息告诉他:“不好意思,可能采访不了
期刊
从1995年DV诞生,索尼和松下公司相继推出其首台DV数码摄像机到今天,数码影像已经过了十年的时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