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视新闻编辑部门是一档新闻节目的灵魂,如何进一步认识编辑工作的性质、特点及其使命,更好地驾驭新闻节目是电视新闻必须研讨的课题。我认为新闻编辑应当好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
[关键词]新闻 传播 研究
中图分类号:TU6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3-0270-01
一、要担起组织指导、编辑制作、控制指挥三大任务
(一)前期:组织、指导。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组织指导要摆在首位。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编辑都应该了然于胸。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编辑部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中包括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及连续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
(二)中期:编辑、制作。这是编辑有别于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的编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解说词的修改和节目内容的提示。编辑可以也必须根据对所负责的时段新闻中的每一条消息进行合理的“加工”,有些重要消息,还必须写好编前、编后话,配发评论;编辑部的意图,与受众之间沟通,都由编辑拟好提纲或成文的东西,由播音员传播到千家万户。中期的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节目制作。这是由电视新闻的特性决定的。记者拍摄了画面,编写了文字稿,并不等于完成了一条新闻。编辑的任务是让每一条新闻达到播出要求,至少有下列工作要做,即:镜头的剪辑、使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一致、将字幕迭现在适当的位置上、画面的技术处理、解说与同期声的合成、计算该条新闻的长度。
(三)后期:控制、指挥。这里所说的控制,指的是对新闻播出过程的控制。控制者,通常称之为导播。在直播式节目,播出过程是最紧张的时刻,节目主持、技术人员、栏目编辑,乃至该时段准备发布的消息,都必须各就各位,随时听从导播的调遣。
在了解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普遍原理后,并不意味着我们掌握了“编排”这门学问。换句话说,要想编排好电视新闻,还必须懂得与宣传心理学、宣传艺术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及如何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来。大家都知道,一条赏心悦目的项链的珍珠至少需要三个因素,一是原材料——珍珠,其次是一条红线,再就是把散乱的珍珠串起来的手艺人。一条条可供选择的单独的新闻就好比一颗颗散乱的颜色和形状各异的珍珠,它们的数量往往是播出需要量的几倍,而那根红线就好比编排思想或原则,那个手艺人则非编辑莫属。
(四)电视新闻编辑在确立时段新闻“头条”时,至少要把握以下一些原则:
1.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最重要的”。所谓“最引人注目”,对电视来说,就是“最新的、来自事件现场的报道”。我们有些电视台头条新闻总是把镜头对准领导干部,围着领导转,什么开会、调研、视察等等,缺乏群众关注的主题报道,时间长了观众就会产生厌烦心理。
2.最重要的并不一定就在头条播发。特德·怀特等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一书中,将电视新闻节目想象成“一系列的山峰和峡谷”。他说“每次新闻广播都要用当天最重要的、最新的、突发性的新闻做头条,即从高峰开始”。这一想法当然是合理的,但如果“新闻节目串联单越往后,新闻的紧近性和新闻价值也就越小”,那么观众就会索然无味地关掉电视机或另换频道。因此,应该找到一个办法,让观众感到每个时段新闻中随时都可能有吸引人注意的“亮点”。目前广泛采用的“本台最新消息"或“本台记者刚刚发回的报道"就属于这种“办法”之一。
3.要随时变换编排方式。消息类节目的编排,没有一定之规。一成不变的编排节目,会让观众厌烦,也会让观众忽略既定收看时间以外的节目。“山峰、峡谷、山峰、峡谷”这是一种编排法;“峡谷、山峰、峡谷、山峰”这也是一种编排法。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新招应该经常推出。当然,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什么样的内容,确定什么样的编排方式,就不会使人觉得故弄玄虚。
电视编排方面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蕴含在相对时空中的“节奏”。特德·怀特说:“节奏意味着新闻节目要保持流畅,不能迟滞或令人厌烦。”在具体操作上,他认为“要将录像新闻和口播新闻恰当地混排”“混排”只是最简单地形成“节奏”的方法,“节奏”问题实际上涉及到编辑工作的方面。从小的方面讲,如“成套新闻”、“现场报道”的剪辑技巧;一条重要新闻配发评论的长短、风格等,都需要考虑到“节奏”。从大的方面讲,新闻与新闻的联结,每一时段节目的段落也受“节奏”的影响。同样是三条长消息,连在一起发,就会使人觉得疲倦,换一种排法,在三条长新闻插入两条短消息,就会张弛得当。
此外,报纸排版中许多有益的经验我们也要吸取。比如,集纳式报道:将同一类型的消息连缀到一起,形成相应的声势;对比式编排:将正反两类有关联的消息对应,显示出鲜明的褒贬色彩;穿插式汇编:选取甲乙或更多消息中的共同点或不同点进行综述,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等等。
二、新时期县级电视新闻编辑的基本素养
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养成应该有哪些方面呢?传统的新闻理论论述是:新闻编辑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知识素养、道德素养,要有较强的信息能力、鉴别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较强的写作能力和非凡的創新能力。随着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传统的新闻编辑素养已显得单薄和苍白,时代给电视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认为新时期县级电视新闻编辑的素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创新思维,提高为受众服务的能力
创新意识是新闻编辑的生命。电视编辑创新的意识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高低。目前县级电视新闻普遍存在的两个问题:
1.有些电视新闻的信息量少,内容空洞枯燥,没有吸引力;时政新闻大量堆积,经验性稿子反复编排,而且语言晦涩难懂,画面单调、没有美感。
2.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差,受众没有新鲜感。在一些新闻里,时常可以看到“前不久”、最近”或“今年以来”等时间概念模糊的稿件,违背了新闻规律,引不起受众对新闻的兴趣。而处理好这类报道,重任就落在新闻编辑的身上。新闻编辑要从适应观众心理需求入手创新报道内容和方式。
(二)学习新知,掌握编辑艺术和技术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稿的编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解说词的修改和节目内容的提示。编辑对自己所负责的每一条新闻内容进行加工,有些重要内容,还必须写好编前或编后话,配发评论等。但在一些县级电视台,编辑往往是将一线记者的稿件简单地处理罗列起来而已,不注重自身作用的发挥,使得一些节目没有主线,没有旗帜,没有引导力,只是简单的信息报告。编辑要处理好各种稿件,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二是成片的制作。县级电视台新闻一般采取先录制、后播出的形式。录播节目,编辑参与录制合成工作,会使用各种编辑设备,对新闻画面素材进行合理的编排组合,将画面、解说、音响效果与同期声有机合成,以及字幕、图表的运用等,并负责将完成还审听、送播,确保每一条新闻达到播出要求。
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项既有艺术又有技术的工作,在进行新闻节目编排时,编辑要在懂得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对画面语言和有声语言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传达给观众。电视特技手法增多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机会。
结束语
总之,新闻编辑工作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是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笔者认为,县级电视新闻编辑,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以全新的战斗姿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把电视新闻节目做细做精做巧做好,让它成为大众眼前的一道靓丽的风景,成为大众饭桌上人人喜爱的“大餐”。
[关键词]新闻 传播 研究
中图分类号:TU6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43-0270-01
一、要担起组织指导、编辑制作、控制指挥三大任务
(一)前期:组织、指导。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组织指导要摆在首位。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编辑都应该了然于胸。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编辑部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中包括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及连续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
(二)中期:编辑、制作。这是编辑有别于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的编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解说词的修改和节目内容的提示。编辑可以也必须根据对所负责的时段新闻中的每一条消息进行合理的“加工”,有些重要消息,还必须写好编前、编后话,配发评论;编辑部的意图,与受众之间沟通,都由编辑拟好提纲或成文的东西,由播音员传播到千家万户。中期的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节目制作。这是由电视新闻的特性决定的。记者拍摄了画面,编写了文字稿,并不等于完成了一条新闻。编辑的任务是让每一条新闻达到播出要求,至少有下列工作要做,即:镜头的剪辑、使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一致、将字幕迭现在适当的位置上、画面的技术处理、解说与同期声的合成、计算该条新闻的长度。
(三)后期:控制、指挥。这里所说的控制,指的是对新闻播出过程的控制。控制者,通常称之为导播。在直播式节目,播出过程是最紧张的时刻,节目主持、技术人员、栏目编辑,乃至该时段准备发布的消息,都必须各就各位,随时听从导播的调遣。
在了解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普遍原理后,并不意味着我们掌握了“编排”这门学问。换句话说,要想编排好电视新闻,还必须懂得与宣传心理学、宣传艺术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及如何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来。大家都知道,一条赏心悦目的项链的珍珠至少需要三个因素,一是原材料——珍珠,其次是一条红线,再就是把散乱的珍珠串起来的手艺人。一条条可供选择的单独的新闻就好比一颗颗散乱的颜色和形状各异的珍珠,它们的数量往往是播出需要量的几倍,而那根红线就好比编排思想或原则,那个手艺人则非编辑莫属。
(四)电视新闻编辑在确立时段新闻“头条”时,至少要把握以下一些原则:
1.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最重要的”。所谓“最引人注目”,对电视来说,就是“最新的、来自事件现场的报道”。我们有些电视台头条新闻总是把镜头对准领导干部,围着领导转,什么开会、调研、视察等等,缺乏群众关注的主题报道,时间长了观众就会产生厌烦心理。
2.最重要的并不一定就在头条播发。特德·怀特等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一书中,将电视新闻节目想象成“一系列的山峰和峡谷”。他说“每次新闻广播都要用当天最重要的、最新的、突发性的新闻做头条,即从高峰开始”。这一想法当然是合理的,但如果“新闻节目串联单越往后,新闻的紧近性和新闻价值也就越小”,那么观众就会索然无味地关掉电视机或另换频道。因此,应该找到一个办法,让观众感到每个时段新闻中随时都可能有吸引人注意的“亮点”。目前广泛采用的“本台最新消息"或“本台记者刚刚发回的报道"就属于这种“办法”之一。
3.要随时变换编排方式。消息类节目的编排,没有一定之规。一成不变的编排节目,会让观众厌烦,也会让观众忽略既定收看时间以外的节目。“山峰、峡谷、山峰、峡谷”这是一种编排法;“峡谷、山峰、峡谷、山峰”这也是一种编排法。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新招应该经常推出。当然,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什么样的内容,确定什么样的编排方式,就不会使人觉得故弄玄虚。
电视编排方面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蕴含在相对时空中的“节奏”。特德·怀特说:“节奏意味着新闻节目要保持流畅,不能迟滞或令人厌烦。”在具体操作上,他认为“要将录像新闻和口播新闻恰当地混排”“混排”只是最简单地形成“节奏”的方法,“节奏”问题实际上涉及到编辑工作的方面。从小的方面讲,如“成套新闻”、“现场报道”的剪辑技巧;一条重要新闻配发评论的长短、风格等,都需要考虑到“节奏”。从大的方面讲,新闻与新闻的联结,每一时段节目的段落也受“节奏”的影响。同样是三条长消息,连在一起发,就会使人觉得疲倦,换一种排法,在三条长新闻插入两条短消息,就会张弛得当。
此外,报纸排版中许多有益的经验我们也要吸取。比如,集纳式报道:将同一类型的消息连缀到一起,形成相应的声势;对比式编排:将正反两类有关联的消息对应,显示出鲜明的褒贬色彩;穿插式汇编:选取甲乙或更多消息中的共同点或不同点进行综述,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等等。
二、新时期县级电视新闻编辑的基本素养
电视新闻编辑的素质养成应该有哪些方面呢?传统的新闻理论论述是:新闻编辑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知识素养、道德素养,要有较强的信息能力、鉴别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较强的写作能力和非凡的創新能力。随着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传统的新闻编辑素养已显得单薄和苍白,时代给电视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认为新时期县级电视新闻编辑的素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创新思维,提高为受众服务的能力
创新意识是新闻编辑的生命。电视编辑创新的意识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高低。目前县级电视新闻普遍存在的两个问题:
1.有些电视新闻的信息量少,内容空洞枯燥,没有吸引力;时政新闻大量堆积,经验性稿子反复编排,而且语言晦涩难懂,画面单调、没有美感。
2.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差,受众没有新鲜感。在一些新闻里,时常可以看到“前不久”、最近”或“今年以来”等时间概念模糊的稿件,违背了新闻规律,引不起受众对新闻的兴趣。而处理好这类报道,重任就落在新闻编辑的身上。新闻编辑要从适应观众心理需求入手创新报道内容和方式。
(二)学习新知,掌握编辑艺术和技术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稿的编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解说词的修改和节目内容的提示。编辑对自己所负责的每一条新闻内容进行加工,有些重要内容,还必须写好编前或编后话,配发评论等。但在一些县级电视台,编辑往往是将一线记者的稿件简单地处理罗列起来而已,不注重自身作用的发挥,使得一些节目没有主线,没有旗帜,没有引导力,只是简单的信息报告。编辑要处理好各种稿件,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二是成片的制作。县级电视台新闻一般采取先录制、后播出的形式。录播节目,编辑参与录制合成工作,会使用各种编辑设备,对新闻画面素材进行合理的编排组合,将画面、解说、音响效果与同期声有机合成,以及字幕、图表的运用等,并负责将完成还审听、送播,确保每一条新闻达到播出要求。
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项既有艺术又有技术的工作,在进行新闻节目编排时,编辑要在懂得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对画面语言和有声语言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使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传达给观众。电视特技手法增多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机会。
结束语
总之,新闻编辑工作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是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笔者认为,县级电视新闻编辑,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以全新的战斗姿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把电视新闻节目做细做精做巧做好,让它成为大众眼前的一道靓丽的风景,成为大众饭桌上人人喜爱的“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