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国际运动心理学四种重要专业杂志2000—2003年发表244篇论文进行了主题分析,发现有关运动动力因素、运动认知过程、运动者的自我完善和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国际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在每一领域中,研究主题不断细化和深入、研究对象不断扩展、研究体系不断完善、研究方法不断丰富和生态化,且定量研究多于定性研究,这些预示实证主义为科学研究范式仍是21世纪初国际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主流。
关键词:运动心理学;21世纪初;国际;研究主题
国际运动心理学的四种专业杂志《应用运动心理学》(JASP,Journal of Appiied Sport Psychology),《运动与锻炼心理学》(JSEP,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国际运动心理学》(IJSP,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运动心理学家》(SP,the Sport Psychol09st))是目前国际运动心理学会公认的最具权威的杂志,能代表国际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这4种杂志2000—2003年中发表的大部分论文,共计244篇的主题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总结出21世纪初国际运动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我国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1 21世纪初国际运动学研究主题归类统计分析
参照国内外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划分标准,并结合最近出版的《运动心理学》教材的内容体系,对发表在2000—2003年国际运动心理学期刊上的244篇论文主题进行分类统计得出表1的数据,从表1可看出,有关运动参加者的动力因素、运动参加者的认知过程、运动参加者的自我完善和运动参加者的心理健康的论文篇数在全部论文数量中占有较高比例(分占39.8%、11.9%、13.9%、11.1%),说明这些内容仍是当今国际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的研究领域,这与运动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任务是分不开的。运动参加者的动力因素、认知过程、自我完善和心理健康贯穿运动过程的始终,它们直接影响着运动参加者的运动效果,所以对这些领域的偏重研究充分体现出国际运动心理学对竞技体育、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的指导作用。王长生和王智的研究表明,21世纪初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主题也主要围绕着竞技运动心理学、体育教育心理学和健康锻炼心理学这三个领域而展开的,说明国内和国际的运动心理学研究发展是趋同的。
2 21世纪初国际运动心理学各研究主题分析
2.1 运动活动参加者的动力因素 对97篇有关运动参加者的动力因素论文的研究主题归类统计得到表2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有关运动参加者的动力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动机、自我、目标定向、应激、唤醒与焦虑和归因几个方面。
2.1.1 与运动动机、自我、目标定向有关的研究 从21世纪以前,认知评价理论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并运用到运动实践当中,在研究运动参与动机问题和运动动机的激发与培养问题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21世纪初国际运动心理学论文中可看出,社会认知理论(包括自我效能)、目标定向理论(自我定向、任务定向)是有关动机研究中运用较多的理论。在自我效能的研究中,不再局限于笼统的自我效能和运动成绩的关系研究上,而是探索更多与运动有关的自我效能形式与运动成绩和情感的关系,比如比赛和训练自我效能与正性情感存在相关;成功和失败分别会增加和减少自我效能,归因方式能够预测自我效能。
自我观念是指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己的看法和感觉的总和,它包括身体自我观念、社会自我观念、学业自我观念等因素。近年来在体育领域研究较多的是身体自我观念和身体自尊,在有关自我观念的论文中,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自我观念的分层模型的进一步论证,自我观念与运动成绩的深层关系,以及不同项目身体自尊量表的修定方面。
在97篇有关运动动力因素的论文中,有12篇论文是和目标定向理论有关的,在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影响下,成就动机在本质上是自我定向或个人定向的,但在运动成就的实现过程中,存在自我定向和任务定向两种方式,已往的研究表明,自我定向不利于运动表现,而任务定向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Kavussanu和Robets的研究表明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有较高的自我取向、较低的任务定向、较低的道德功能水平和较多接近于非体育道德的行为。通过对目标定向的跨文化分析,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运动员在任务——自我定向以及个人——社会定向的选择方面存在差异,在倡导集体主义的国家,运动员更倾向于社会定向;影响个体目标定向的因素有社会文化因素、集体项目与个人项目的差异因素以及运动水平的差异因素;而且目标定向的选择与主观能力影响着运动员对规则的尊重程度,高能力知觉、低自我定向的运动员表现为最尊重规则和权威。
2.1.2 运动中的应激、唤醒及焦虑 对运动员的应激与应对方式研究也成为21世纪国际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应对行为的目的,可将应对分为问题定向的应对和情绪定向的应对,探索运动领域的应对量表有助于确定运动员的应对方式并对他们进行指导。Giacobbi的研究表明应对反应和特质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相关,高特质焦虑的运动员比低特质焦虑的运动员对压力有更多不同的应对行为(如否定、幻想和自责),而且应对是比较稳定而非情景变量;同时注重运动员对失败的应激应对研究,注重社会支持对运动员应对方式的影响,在探讨运动员的组织压力源以及对压力的认知评估、应对策略和应对效果方面也作了相关的研究。
2.2 运动活动参加者的心理特征 表1显示,有14篇论文是研究运动活动参加者的心理特征的,但其中只有1篇是研究运动员的智力特征,2篇是研究运动员的人格特征,其余是研究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特征。由于运动员的人格和智力与运动成绩的相关关系一直得不到定论,而且单纯的人格和智力测验已不能满足运动实践的需要,所以对运动员的心理特征的研究更多地转向行为评估,而且特别注重对优秀运动员临场比赛心理特征的调查和记录,重视个案访谈方法的应用,在确定各个专项运动员的心理特征的方法上,运用因子分析更显出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除了具有低焦虑、低紧张、低抑郁、低气愤等心理特征外,还应具有心理坚强性,心理调节能力。同时运动心理学家关注竞技运动中运动员的流畅状态和高峰体验,并探索使运动员能达到流畅状态和高峰体验的方法与策略。
2.3 运动活动参加者的认知过程 运动活动参加者的认知过程包括运动活动的感知过程、记忆过程、思维过程、注意状态和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由于它贯穿了运动参加者整个运动过程的始终,是关系到运动参加者的技能获得的关键因素,所以对运动活动参加者的认知过程的研究一直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在研究内容上,重点是对和运动有关 的认知问题进行研究,比如运动知觉,时间知觉,注意方式与注意状态,运动中的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运动技能获得中的认知建构和心理表征以及如何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同时运用脑电技术对优秀运动员的技能操作过程进行记录,发现其大脑皮质活动的特殊性。
Davids和Button等人通过对技能习得的系列研究提出了动作与意向之间关系的理论,认为意向是一种纯认知—心理加工过程,也是一种有意识的控制行为过程,在学习和技能获得过程中,在主观知觉、评估条件的基础上会形成意向,从而促使动作的流畅联结和协调。这种对技能的潜在内部结构的分析有助于教学指导。
2.4 运动活动参加者的自我完善过程 运动活动参加者的自我完善过程包括心理技能训练、比赛的心理准备和心理咨询。心理技能训练和比赛的心理准备在运动心理学研究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在运动心理学发展的早期,心理技能训练主要用于帮助运动员在竞技运动中提高运动成绩。现在运动心理学家的兴趣变得更为广泛,他们关注运动员的整个运动生涯和生命发展,而且还关注参加体育活动的健身者,所以参加心理技能训练的对象不断扩大,实施的干预手段不断科学化,在心理技能训练的实施过程中,综合地考虑环境、生理、认知、运动情景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有计划多形式地进行心理技能训练。通过对各种心理技能训练策略研究并得出了很好的结果,mane和Baltes运用自由设置目标训练来提高摔跤运动员的运动成绩,通过对运动员赛季中的自由设置的目标可以预测赛季后的运动成绩,以前的运动成绩可以预测赛季中的自由设置目标。Munroe从实证的角度提出了表象训练的4W概念构架,即何时、何地、何因、何事而采取何种具体的表象方式来辅助提高运动成绩,从而提高了表象训练的效率,Cumming和Hall的研究表明,运动员赛季后表象应用存在着竞技水平的差异,季后期运动员做的身体和技能准备越多,他们运用的表象就越多。
2.5 运动活动参加者的心理健康 21世纪对锻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现在不断发展锻炼行为理论,发展了四种锻炼行为理论:信念—态度理论、能力理论、控制理论和决策理论;有关个体锻炼参与的理论包括:健康信念理论、动机保护理论、理性行为和计划理论、自我效能理论、控制点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型。锻炼行为理论的发展有助于深入理解锻炼行为。在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上,涉及到体育锻炼对心理状态的影响;长期体育锻炼对心理特征的影响和对患有心理疾病的治疗作用;体育锻炼对心理神经免疫的影响;锻炼产生的心理反应与社会形体焦虑功能的关系;锻炼对自我效能、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同时关注为促进锻炼行为的改变而发展一些干预手段的问题。对锻炼方式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慢跑和游泳等周期性运动项目,而是扩展到对抗性和集体性项目当中。但目前对锻炼的积极效应研究的多,对锻炼的消极效应研究的少。
2.6 运动活动参加者的社会互动 运动参加者的社会互动主要包括运动团体的凝聚力,教练员的领导及与运动员的关系和运动中的攻击与暴力。从2000—2003年国际运动心理学杂志的论文主题来看,更注重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研究,并研制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问卷和教练员的行为量表,Bakerd和Cote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出7种教练行为(心理准备、技术技能、目标设置、身体训练、比赛策略、个人亲善和消极的个人亲善)是预测执教满意感的主要变量。Price和Weiss考察了教练员疲劳、教练行为和运动员心理反应的关系,得出高情绪疲劳的教练员提供较少的训练、指导和社会支持,以及较少专制、更多民主决策。同时教练员较多的训练、指导和社会支持,积极的反馈、民主决策和较少专制的风格与运动员更多积极的和更少消极的心理反应有关。
3 21世纪初国际运动心理学研究主题的特点分析
3.1 研究主题趋向多元化,研究的问题不断细化和深入 国际运动心理学研究主题主要涉及到运动动机、自我、目标定向、应激与应对、焦虑、技能获得、心理技能训练、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运动员与教练员的关系等,几乎涉及到竞技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三大领域中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同时还向社会其它领域扩展,充分体现了运动心理学对运动实践、体育教育、大众健康的指导作用。
3.2 研究对象不断扩展,研究体系不断完善 研究对象涉及到了大学生、奥运会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儿童体育参加者、心理咨询师,同时还涉及到社会其它领域,比如表演艺术家、特警、商业团体。说明国际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在不断扩展的同时注重其社会应用性以及和其它领域的相互借鉴性。但对老年人身体锻炼的心理问题、特殊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问题研究较少。
3.3 研究的方法趋向于丰富与生态化 2000—2003国际运动心理学论文研究主题所采用的方法涉及到实验法、问卷调查、个案研究、访谈法、现场调查、元分析、文献法等,特别是在研究优秀运动员的心理问题时,更多地采用现场调查和个案研究,它是对传统实验方法的有效补充,克服了传统的实验方法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对提高运动心理学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对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在实验设计中更多地采用了多因素实验设计,在数据处理中更多采用多元方差分析、路径分析、判别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因子分析。在量表的研制和修订中大多采用结构公式模型,体现出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实验性的研究多于理论性的研究,说明以实证主义为科学研究范式仍是21世纪初国际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主流方法。
关键词:运动心理学;21世纪初;国际;研究主题
国际运动心理学的四种专业杂志《应用运动心理学》(JASP,Journal of Appiied Sport Psychology),《运动与锻炼心理学》(JSEP,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国际运动心理学》(IJSP,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运动心理学家》(SP,the Sport Psychol09st))是目前国际运动心理学会公认的最具权威的杂志,能代表国际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这4种杂志2000—2003年中发表的大部分论文,共计244篇的主题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总结出21世纪初国际运动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我国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1 21世纪初国际运动学研究主题归类统计分析
参照国内外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划分标准,并结合最近出版的《运动心理学》教材的内容体系,对发表在2000—2003年国际运动心理学期刊上的244篇论文主题进行分类统计得出表1的数据,从表1可看出,有关运动参加者的动力因素、运动参加者的认知过程、运动参加者的自我完善和运动参加者的心理健康的论文篇数在全部论文数量中占有较高比例(分占39.8%、11.9%、13.9%、11.1%),说明这些内容仍是当今国际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的研究领域,这与运动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任务是分不开的。运动参加者的动力因素、认知过程、自我完善和心理健康贯穿运动过程的始终,它们直接影响着运动参加者的运动效果,所以对这些领域的偏重研究充分体现出国际运动心理学对竞技体育、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的指导作用。王长生和王智的研究表明,21世纪初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主题也主要围绕着竞技运动心理学、体育教育心理学和健康锻炼心理学这三个领域而展开的,说明国内和国际的运动心理学研究发展是趋同的。
2 21世纪初国际运动心理学各研究主题分析
2.1 运动活动参加者的动力因素 对97篇有关运动参加者的动力因素论文的研究主题归类统计得到表2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有关运动参加者的动力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动机、自我、目标定向、应激、唤醒与焦虑和归因几个方面。
2.1.1 与运动动机、自我、目标定向有关的研究 从21世纪以前,认知评价理论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并运用到运动实践当中,在研究运动参与动机问题和运动动机的激发与培养问题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从21世纪初国际运动心理学论文中可看出,社会认知理论(包括自我效能)、目标定向理论(自我定向、任务定向)是有关动机研究中运用较多的理论。在自我效能的研究中,不再局限于笼统的自我效能和运动成绩的关系研究上,而是探索更多与运动有关的自我效能形式与运动成绩和情感的关系,比如比赛和训练自我效能与正性情感存在相关;成功和失败分别会增加和减少自我效能,归因方式能够预测自我效能。
自我观念是指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己的看法和感觉的总和,它包括身体自我观念、社会自我观念、学业自我观念等因素。近年来在体育领域研究较多的是身体自我观念和身体自尊,在有关自我观念的论文中,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自我观念的分层模型的进一步论证,自我观念与运动成绩的深层关系,以及不同项目身体自尊量表的修定方面。
在97篇有关运动动力因素的论文中,有12篇论文是和目标定向理论有关的,在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影响下,成就动机在本质上是自我定向或个人定向的,但在运动成就的实现过程中,存在自我定向和任务定向两种方式,已往的研究表明,自我定向不利于运动表现,而任务定向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Kavussanu和Robets的研究表明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有较高的自我取向、较低的任务定向、较低的道德功能水平和较多接近于非体育道德的行为。通过对目标定向的跨文化分析,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运动员在任务——自我定向以及个人——社会定向的选择方面存在差异,在倡导集体主义的国家,运动员更倾向于社会定向;影响个体目标定向的因素有社会文化因素、集体项目与个人项目的差异因素以及运动水平的差异因素;而且目标定向的选择与主观能力影响着运动员对规则的尊重程度,高能力知觉、低自我定向的运动员表现为最尊重规则和权威。
2.1.2 运动中的应激、唤醒及焦虑 对运动员的应激与应对方式研究也成为21世纪国际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应对行为的目的,可将应对分为问题定向的应对和情绪定向的应对,探索运动领域的应对量表有助于确定运动员的应对方式并对他们进行指导。Giacobbi的研究表明应对反应和特质焦虑之间存在显著相关,高特质焦虑的运动员比低特质焦虑的运动员对压力有更多不同的应对行为(如否定、幻想和自责),而且应对是比较稳定而非情景变量;同时注重运动员对失败的应激应对研究,注重社会支持对运动员应对方式的影响,在探讨运动员的组织压力源以及对压力的认知评估、应对策略和应对效果方面也作了相关的研究。
2.2 运动活动参加者的心理特征 表1显示,有14篇论文是研究运动活动参加者的心理特征的,但其中只有1篇是研究运动员的智力特征,2篇是研究运动员的人格特征,其余是研究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特征。由于运动员的人格和智力与运动成绩的相关关系一直得不到定论,而且单纯的人格和智力测验已不能满足运动实践的需要,所以对运动员的心理特征的研究更多地转向行为评估,而且特别注重对优秀运动员临场比赛心理特征的调查和记录,重视个案访谈方法的应用,在确定各个专项运动员的心理特征的方法上,运用因子分析更显出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除了具有低焦虑、低紧张、低抑郁、低气愤等心理特征外,还应具有心理坚强性,心理调节能力。同时运动心理学家关注竞技运动中运动员的流畅状态和高峰体验,并探索使运动员能达到流畅状态和高峰体验的方法与策略。
2.3 运动活动参加者的认知过程 运动活动参加者的认知过程包括运动活动的感知过程、记忆过程、思维过程、注意状态和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由于它贯穿了运动参加者整个运动过程的始终,是关系到运动参加者的技能获得的关键因素,所以对运动活动参加者的认知过程的研究一直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在研究内容上,重点是对和运动有关 的认知问题进行研究,比如运动知觉,时间知觉,注意方式与注意状态,运动中的内隐学习和内隐记忆,运动技能获得中的认知建构和心理表征以及如何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同时运用脑电技术对优秀运动员的技能操作过程进行记录,发现其大脑皮质活动的特殊性。
Davids和Button等人通过对技能习得的系列研究提出了动作与意向之间关系的理论,认为意向是一种纯认知—心理加工过程,也是一种有意识的控制行为过程,在学习和技能获得过程中,在主观知觉、评估条件的基础上会形成意向,从而促使动作的流畅联结和协调。这种对技能的潜在内部结构的分析有助于教学指导。
2.4 运动活动参加者的自我完善过程 运动活动参加者的自我完善过程包括心理技能训练、比赛的心理准备和心理咨询。心理技能训练和比赛的心理准备在运动心理学研究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在运动心理学发展的早期,心理技能训练主要用于帮助运动员在竞技运动中提高运动成绩。现在运动心理学家的兴趣变得更为广泛,他们关注运动员的整个运动生涯和生命发展,而且还关注参加体育活动的健身者,所以参加心理技能训练的对象不断扩大,实施的干预手段不断科学化,在心理技能训练的实施过程中,综合地考虑环境、生理、认知、运动情景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有计划多形式地进行心理技能训练。通过对各种心理技能训练策略研究并得出了很好的结果,mane和Baltes运用自由设置目标训练来提高摔跤运动员的运动成绩,通过对运动员赛季中的自由设置的目标可以预测赛季后的运动成绩,以前的运动成绩可以预测赛季中的自由设置目标。Munroe从实证的角度提出了表象训练的4W概念构架,即何时、何地、何因、何事而采取何种具体的表象方式来辅助提高运动成绩,从而提高了表象训练的效率,Cumming和Hall的研究表明,运动员赛季后表象应用存在着竞技水平的差异,季后期运动员做的身体和技能准备越多,他们运用的表象就越多。
2.5 运动活动参加者的心理健康 21世纪对锻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现在不断发展锻炼行为理论,发展了四种锻炼行为理论:信念—态度理论、能力理论、控制理论和决策理论;有关个体锻炼参与的理论包括:健康信念理论、动机保护理论、理性行为和计划理论、自我效能理论、控制点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型。锻炼行为理论的发展有助于深入理解锻炼行为。在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上,涉及到体育锻炼对心理状态的影响;长期体育锻炼对心理特征的影响和对患有心理疾病的治疗作用;体育锻炼对心理神经免疫的影响;锻炼产生的心理反应与社会形体焦虑功能的关系;锻炼对自我效能、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同时关注为促进锻炼行为的改变而发展一些干预手段的问题。对锻炼方式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慢跑和游泳等周期性运动项目,而是扩展到对抗性和集体性项目当中。但目前对锻炼的积极效应研究的多,对锻炼的消极效应研究的少。
2.6 运动活动参加者的社会互动 运动参加者的社会互动主要包括运动团体的凝聚力,教练员的领导及与运动员的关系和运动中的攻击与暴力。从2000—2003年国际运动心理学杂志的论文主题来看,更注重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研究,并研制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问卷和教练员的行为量表,Bakerd和Cote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出7种教练行为(心理准备、技术技能、目标设置、身体训练、比赛策略、个人亲善和消极的个人亲善)是预测执教满意感的主要变量。Price和Weiss考察了教练员疲劳、教练行为和运动员心理反应的关系,得出高情绪疲劳的教练员提供较少的训练、指导和社会支持,以及较少专制、更多民主决策。同时教练员较多的训练、指导和社会支持,积极的反馈、民主决策和较少专制的风格与运动员更多积极的和更少消极的心理反应有关。
3 21世纪初国际运动心理学研究主题的特点分析
3.1 研究主题趋向多元化,研究的问题不断细化和深入 国际运动心理学研究主题主要涉及到运动动机、自我、目标定向、应激与应对、焦虑、技能获得、心理技能训练、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运动员与教练员的关系等,几乎涉及到竞技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三大领域中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同时还向社会其它领域扩展,充分体现了运动心理学对运动实践、体育教育、大众健康的指导作用。
3.2 研究对象不断扩展,研究体系不断完善 研究对象涉及到了大学生、奥运会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儿童体育参加者、心理咨询师,同时还涉及到社会其它领域,比如表演艺术家、特警、商业团体。说明国际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在不断扩展的同时注重其社会应用性以及和其它领域的相互借鉴性。但对老年人身体锻炼的心理问题、特殊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问题研究较少。
3.3 研究的方法趋向于丰富与生态化 2000—2003国际运动心理学论文研究主题所采用的方法涉及到实验法、问卷调查、个案研究、访谈法、现场调查、元分析、文献法等,特别是在研究优秀运动员的心理问题时,更多地采用现场调查和个案研究,它是对传统实验方法的有效补充,克服了传统的实验方法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对提高运动心理学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对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在实验设计中更多地采用了多因素实验设计,在数据处理中更多采用多元方差分析、路径分析、判别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因子分析。在量表的研制和修订中大多采用结构公式模型,体现出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实验性的研究多于理论性的研究,说明以实证主义为科学研究范式仍是21世纪初国际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主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