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牙周炎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在我院选取排除患有糖尿病、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及HIV疾病的牙周炎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5例,对照用碘甘油治疗,治疗组以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患者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袋深度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
结论:甲硝唑缓释膜用于治疗牙周炎效果显著,副作用小,给药方便,值得推广。
关键词:甲硝唑牙周炎碘甘油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132-02
甲硝唑为硝基咪唑类药物,对厌氧菌的抑制及杀灭有特异性,以甲硝唑缓释膜局部给药的方法治疗牙周病,即对患病牙周有直接疗效,可长时间保持有效药物浓度,以达到杀菌抑菌的作用,从源头上治疗牙周炎,同时也避免传统全身治疗时出现副作用,值得用于牙周炎临床治疗[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在我院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排出患有糖尿病、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及HIV疾病的牙周炎患者5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43-68岁,共有患牙100颗,患者都有牙龈红肿,牙龈脓性分泌物,轻触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探诊深度4-6mm,有附着组织丧失2-3mm,牙龈袋形成,X线片示牙槽高度减低,都可确诊为牙周炎,根据是否使用甲硝唑缓释药膜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
1.2方法。在未使用其他抗生素及其他治疗方法下,两组都以生理盐水隔湿,对照组用碘甘油20g/l,用注射针注入患牙牙周袋内,7天后复诊,治疗组每个患牙以甲硝唑缓释药膜1-3片,塞入牙周袋内治疗,7天后复诊,观察治疗后两组牙龈红肿,牙龈脓性分泌物,轻触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症状是否好转及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袋深度是否下降。
1.3疗效判定及观察指标如下。显效为牙龈无红肿,牙龈无脓性分泌物、牙龈出血,无牙齿松动、牙龈指数、袋深度均下降为治疗前一半,牙龈出血指数为0。好转为牙龈少许红肿,牙龈脓性少量分泌物,稍用力触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症状稍好转、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为1、袋深度下降1-2mm。无效为牙龈红肿疼出血、牙齿松动未见缓解,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牙龈出血指数未见明显下降。副作用: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眩晕。头疼、共济运动失调等神经系统反应,荨麻疹、皮肤瘙痒、潮红等过敏现象。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ASS16.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计数的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牙周炎为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其致病菌为厌氧菌,病程缓慢,反复发作,牙周组织慢性感染导致牙齿支持组织受到破坏,牙周袋形成及牙槽骨破坏是其主要特征,最终可导致牙齿松动甚至失牙,影响口腔功能,患者的生存质量下降。有关研究表明致病的厌氧菌主要有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等,其中最主要的致病菌为牙龈卟啉单胞菌,约占70%-90%[2]。所以治疗牙周炎的主要手段是抑制、消除厌氧菌及其他致病微生物,以消除炎症。甲硝唑为硝基咪唑类抗厌氧菌药物,其作用机理是硝基被厌氧菌还原生成细胞毒物质,细胞毒物质有抑制敏感菌的脱氧核糖核酸合成作用,从而使细菌死亡。它对抗厌氧菌特异性,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等牙周疑致病菌有较强杀菌作用。以甲硝唑缓释膜剂型,局部给药,即对患病牙周有直接疗效,也可长时间保持有效药物浓度,也可避免全身作用时出现副作用,值得用于临床在治疗牙周炎推广。
参考文献
[1]曹采芳.牙周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30
[2]苏葵,胥红,吴纪楠.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患者袋底微生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2):1841-1842
方法:在我院选取排除患有糖尿病、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及HIV疾病的牙周炎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5例,对照用碘甘油治疗,治疗组以甲硝唑缓释药膜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患者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袋深度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
结论:甲硝唑缓释膜用于治疗牙周炎效果显著,副作用小,给药方便,值得推广。
关键词:甲硝唑牙周炎碘甘油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132-02
甲硝唑为硝基咪唑类药物,对厌氧菌的抑制及杀灭有特异性,以甲硝唑缓释膜局部给药的方法治疗牙周病,即对患病牙周有直接疗效,可长时间保持有效药物浓度,以达到杀菌抑菌的作用,从源头上治疗牙周炎,同时也避免传统全身治疗时出现副作用,值得用于牙周炎临床治疗[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在我院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排出患有糖尿病、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及HIV疾病的牙周炎患者5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43-68岁,共有患牙100颗,患者都有牙龈红肿,牙龈脓性分泌物,轻触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探诊深度4-6mm,有附着组织丧失2-3mm,牙龈袋形成,X线片示牙槽高度减低,都可确诊为牙周炎,根据是否使用甲硝唑缓释药膜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
1.2方法。在未使用其他抗生素及其他治疗方法下,两组都以生理盐水隔湿,对照组用碘甘油20g/l,用注射针注入患牙牙周袋内,7天后复诊,治疗组每个患牙以甲硝唑缓释药膜1-3片,塞入牙周袋内治疗,7天后复诊,观察治疗后两组牙龈红肿,牙龈脓性分泌物,轻触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症状是否好转及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袋深度是否下降。
1.3疗效判定及观察指标如下。显效为牙龈无红肿,牙龈无脓性分泌物、牙龈出血,无牙齿松动、牙龈指数、袋深度均下降为治疗前一半,牙龈出血指数为0。好转为牙龈少许红肿,牙龈脓性少量分泌物,稍用力触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症状稍好转、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为1、袋深度下降1-2mm。无效为牙龈红肿疼出血、牙齿松动未见缓解,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牙龈出血指数未见明显下降。副作用: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眩晕。头疼、共济运动失调等神经系统反应,荨麻疹、皮肤瘙痒、潮红等过敏现象。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ASS16.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计数的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牙周炎为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其致病菌为厌氧菌,病程缓慢,反复发作,牙周组织慢性感染导致牙齿支持组织受到破坏,牙周袋形成及牙槽骨破坏是其主要特征,最终可导致牙齿松动甚至失牙,影响口腔功能,患者的生存质量下降。有关研究表明致病的厌氧菌主要有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等,其中最主要的致病菌为牙龈卟啉单胞菌,约占70%-90%[2]。所以治疗牙周炎的主要手段是抑制、消除厌氧菌及其他致病微生物,以消除炎症。甲硝唑为硝基咪唑类抗厌氧菌药物,其作用机理是硝基被厌氧菌还原生成细胞毒物质,细胞毒物质有抑制敏感菌的脱氧核糖核酸合成作用,从而使细菌死亡。它对抗厌氧菌特异性,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等牙周疑致病菌有较强杀菌作用。以甲硝唑缓释膜剂型,局部给药,即对患病牙周有直接疗效,也可长时间保持有效药物浓度,也可避免全身作用时出现副作用,值得用于临床在治疗牙周炎推广。
参考文献
[1]曹采芳.牙周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30
[2]苏葵,胥红,吴纪楠.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患者袋底微生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2):1841-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