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职“3+4”分段本科班项目背景下,研究了“3+4”培养模式中专业分段课程设置方面的主要内容,并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详细阐述了中职升入本科后如何进行课程衔接等问题,为今后中职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衔接提供借鉴。
关键词:“3+4”;课程衔接;机械制图
一、引言
长期以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从技校、中职、高职毕业后,一般都直接进入工作岗位,能升入本科学习的比例很少,而向硕、博的学历延伸更是出现断层。从2015年起,海南省以中高职衔接为突破,将职业教育向本科层次高等教育领域延伸。海南省开始试点中职与高职和本科的人才培养改革,其中包括:(1)中职+专科高职(3+2),即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三年后,转入高职学校继续学习三年。(2)中职+本科(3+4),即学生在中职学习三年后,转入本科学校继续学习四年。(3)专科高职+本科(3+2),即学生在三年制高职学校学习三年后,转入本科学校继续学习两年。(4)五年高职+本科(5+2),即学生在五年制高职学校学习五年后,转入本科学校继续学习两年。在以上四种形式中,中职+本科(3+4)的培养模式更加受到家长们的关注。中职“3+4”分段培养试点项目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多元化,使职业教育具有终身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分段培养中,课程衔接是众多衔接问题的关键。本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分段培养模式下,中职与应用本科学校之间应该如何做好课程的有效衔接进行了一些思考。
二、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2015年海南省教育厅批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海南省高级技工学校合作开展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4”项目试点,培养人才层次定位在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即学生在海南省高级技工学校完成三年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习,中职毕业后通过对口单招方式进入应用型本科高校天津职业师范技术大学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后,达到准机械工程师水平,获得技师等级数控设备操作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当水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历和工学学士学位。
中职三年阶段:通过前段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习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机械制造,尤其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达到数控操作工中级职业资格标准,能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编程,产品质量的检验,数控设备的管理、维护、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具备后续本科阶段学习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继续学习的能力,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本科四年阶段:面向区域经济建设需要与机械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以数控操作技能和工程技术应用为主线,着力培养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应用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在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机械制造领域从事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机电技术运用与改造以及机械行业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
经过中职三年和本科四年的全日制学习,毕业生通过考核应当获得技师的数控操作职业资格证书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历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将获得工学学士学位。预期毕业生毕业后通过3—5年的现场工作实际锻炼将成为机械制造企业工作现场技术(工艺)工程师,成为工程师和技师的复合型人才。
三、机械专业“3+4”课程衔接的思考
1.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在一些以理论为主的课程设置上,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是以高中生为起点的,这就造成会与中职阶段课程的重复问题,因此,在“3+4”课程的设计上,海南省高级技工学校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遵循的方式是:在中职课程的设置上结合本科阶段的课程,各自承担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形成中职与本科课程的衔接体系。以海南省高級技工学校的数控技术专业为例,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部分专业基础课调整到本科阶段,一些实践性强的部分专业课移到中职学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例如《机械制图》课程,从课程名称和授课的内容上进行了整理规划,兼顾了在中职阶段和本科阶段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做好衔接设置。在中职阶段,工程图学168节课时,理论和实践各占50%;在本科阶段,工程图学112课时,但是理论相对实践偏多一些。在中职阶段学习的工程图学课程理论知识较浅,注重实践,同时为本科阶段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进入本科学习该门课程就要和原本的高中生的学习有所区分,一些基础的知识花一小部分课时复习一下就可以了,在巩固了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加强深度和广度。通过两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识读较复杂零件图、装配图、电气图的能力,具有计算机绘制设计一般复杂程度零件图及装配图的能力。
2.实践课程的衔接。实践课程是重点项目,在中职阶段一般要求在这个阶段数控加工达到中级水平;在本科阶段,理论与实践并重,要求在这个阶段数控加工达到高级或技师水平。同样以机械制图为例,在中职学校学习时,工程图学课程设计主要以测绘为主;而在本科学习时,主要以设计为主,侧重不一样;学生在中职时期已有一定的基础,在本科阶段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培养和加强学生的机械制图能力。
四、结语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3+4”教学项目成为当代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的衔接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阐述了中职课程与本科课程的衔接,可以为中职与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衔接提供参考,有效促进我国当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贵兰.计算机专业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4,(6):11-13.
[2]刘振海,胡修江.“3+4”中职与本科分段贯通培养课程的一体化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4,(17):29-32.
作者简介:苏利晓,男,籍贯:海南东方,大学本科,高级讲师。
关键词:“3+4”;课程衔接;机械制图
一、引言
长期以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从技校、中职、高职毕业后,一般都直接进入工作岗位,能升入本科学习的比例很少,而向硕、博的学历延伸更是出现断层。从2015年起,海南省以中高职衔接为突破,将职业教育向本科层次高等教育领域延伸。海南省开始试点中职与高职和本科的人才培养改革,其中包括:(1)中职+专科高职(3+2),即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三年后,转入高职学校继续学习三年。(2)中职+本科(3+4),即学生在中职学习三年后,转入本科学校继续学习四年。(3)专科高职+本科(3+2),即学生在三年制高职学校学习三年后,转入本科学校继续学习两年。(4)五年高职+本科(5+2),即学生在五年制高职学校学习五年后,转入本科学校继续学习两年。在以上四种形式中,中职+本科(3+4)的培养模式更加受到家长们的关注。中职“3+4”分段培养试点项目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多元化,使职业教育具有终身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分段培养中,课程衔接是众多衔接问题的关键。本文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分段培养模式下,中职与应用本科学校之间应该如何做好课程的有效衔接进行了一些思考。
二、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2015年海南省教育厅批准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与海南省高级技工学校合作开展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4”项目试点,培养人才层次定位在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即学生在海南省高级技工学校完成三年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习,中职毕业后通过对口单招方式进入应用型本科高校天津职业师范技术大学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后,达到准机械工程师水平,获得技师等级数控设备操作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当水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历和工学学士学位。
中职三年阶段:通过前段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习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机械制造,尤其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达到数控操作工中级职业资格标准,能从事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编程,产品质量的检验,数控设备的管理、维护、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具备后续本科阶段学习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继续学习的能力,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本科四年阶段:面向区域经济建设需要与机械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以数控操作技能和工程技术应用为主线,着力培养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应用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在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机械制造领域从事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机电技术运用与改造以及机械行业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
经过中职三年和本科四年的全日制学习,毕业生通过考核应当获得技师的数控操作职业资格证书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历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将获得工学学士学位。预期毕业生毕业后通过3—5年的现场工作实际锻炼将成为机械制造企业工作现场技术(工艺)工程师,成为工程师和技师的复合型人才。
三、机械专业“3+4”课程衔接的思考
1.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在一些以理论为主的课程设置上,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是以高中生为起点的,这就造成会与中职阶段课程的重复问题,因此,在“3+4”课程的设计上,海南省高级技工学校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遵循的方式是:在中职课程的设置上结合本科阶段的课程,各自承担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形成中职与本科课程的衔接体系。以海南省高級技工学校的数控技术专业为例,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部分专业基础课调整到本科阶段,一些实践性强的部分专业课移到中职学校,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例如《机械制图》课程,从课程名称和授课的内容上进行了整理规划,兼顾了在中职阶段和本科阶段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做好衔接设置。在中职阶段,工程图学168节课时,理论和实践各占50%;在本科阶段,工程图学112课时,但是理论相对实践偏多一些。在中职阶段学习的工程图学课程理论知识较浅,注重实践,同时为本科阶段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进入本科学习该门课程就要和原本的高中生的学习有所区分,一些基础的知识花一小部分课时复习一下就可以了,在巩固了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加强深度和广度。通过两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识读较复杂零件图、装配图、电气图的能力,具有计算机绘制设计一般复杂程度零件图及装配图的能力。
2.实践课程的衔接。实践课程是重点项目,在中职阶段一般要求在这个阶段数控加工达到中级水平;在本科阶段,理论与实践并重,要求在这个阶段数控加工达到高级或技师水平。同样以机械制图为例,在中职学校学习时,工程图学课程设计主要以测绘为主;而在本科学习时,主要以设计为主,侧重不一样;学生在中职时期已有一定的基础,在本科阶段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培养和加强学生的机械制图能力。
四、结语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3+4”教学项目成为当代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机械类专业课程设置的衔接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阐述了中职课程与本科课程的衔接,可以为中职与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衔接提供参考,有效促进我国当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贵兰.计算机专业中职与本科“3+4”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4,(6):11-13.
[2]刘振海,胡修江.“3+4”中职与本科分段贯通培养课程的一体化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4,(17):29-32.
作者简介:苏利晓,男,籍贯:海南东方,大学本科,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