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篇 从战犯到公民
1965年7月20日,李宗仁回国。当他走出机舱时,看到了涌动的欢迎人群,周恩来身边站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民主党派负责人及无党派人士等100多人。李宗仁百感交集,最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上前来与他握手的竟有他的旧部,在解放战争中被俘的杜聿明、宋希濂、廖耀湘等。
被俘的战犯们是怎样获得新生的?
1950年春,周恩来召集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和司法部部长史良,向他们宣布了对待战犯的政策:“我们把这一批战争罪犯接收关押起来,进行改造,要做到一个不跑,一个不死!将来也可以考虑一个不杀。”理由是:“民族之恨、阶级之仇,是不该忘的。可是今天,形势不同了。别说杀掉一个,一百个也容易得很嘛。我们还要把他们改造好,让他们变成新人,变成朋友。这对我们国家、民族会有长远的意义。我完全有信心,我们能把他们改造好。”
1956年1月30日,周恩来在政协的一个工作报告中提出:“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而奋斗。”当天,他在《为配合周恩来同志在政协所作的政治报告的意见》上批示:政协会后,可放十几个战犯看看。这是中央准备特赦战犯的重要信息。
3月中旬,周恩来根据毛泽东主张的对国内战犯“一个不杀”的原则,具体说明了这一决策的意义:“对于国内战犯的处理,也可以有两种设想,一种是判刑,甚至判死刑,当然也要按其罪行来判,这是他们罪有应得,是合理的。但这只是一个方面……经过6年到7年监狱生活的改造,他们也已经起了变化,这时就可以考虑到底是不是要杀他们。杀他们是容易的,杀了他们,他们就不能再起积极作用,只能起消极作用,对台湾产生消极影响,使他们觉得战犯的下场总是要杀的,增加了恐慌,这不符合我们的政策。”
毛泽东的顾虑来自人民:“目前马上释放,时机尚不成熟。放早了,老百姓不那么清楚,我们也不好向老百姓说明,还要过几年,老百姓的生活更加过得好了,我们再来放……不讲清楚这个道理,一下子把他们放掉了,人家就不了解,也没有这个必要。”
大政方针就这样定下来了。
也是在1956年,毛泽东宣布集中被俘的原国民党高级党、政、军、特战犯,对他们进行加速改造。于是公安部门到全国各地监狱、劳改单位挑选被俘战犯中武官军长一级、文官省长一级、特务将官级共200多名,集中到北京战犯管理处,即通常所说的功德林。
按周恩来的具体部署,管理人员向集中到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200多名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宣布,可以与家属自由通信、接待来访亲友。管理所组织他们成立学习委员会,学习党的政策,开展讨论,一步步地改造思想;组织他们到东北各大工业城市以及天津、武汉等地参观,让他们亲眼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一些身体好的人还被安排到北京远郊五云山参加劳动。与此同时,周恩来还委托原国民党将领及爱国民主人士张治中、程潜、邵力子、章士钊、傅作义、蒋光鼐、张难先、郑洞国、侯镜如等先后到功德林看望他们,施加影响,加快他们改造的步伐。
张治中来到功德林,见到旧日的学生和部属,颇为动情:“诸位都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同学,和我风雨同舟,相处多年。公谊私情,都很深厚,我是很怀念诸位的。”他这一说,几个学生流下眼泪。张治中继续说:“听说诸位在学习上,很多都能实事求是,认真检查批判过去的罪恶,向党和人民认罪,决心和过去划清界限,这种态度是很可贵的。可以断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包括你们在内,有着光明的前途。”
这一系列的工作和措施,推动了战犯们的思想转变。1959年国庆节前夕,毛澤东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时,特赦一批确实已经改恶从善的战争罪犯、反革命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几天后,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了特赦的决定,国家主席刘少奇据此发布特赦令。
1959年12月4日10时整,特赦大会开始,由最高人民法院致词,宣布特赦10名战犯,名单包括杜聿明、王耀武、郑庭笈、宋希濂、陈长捷、邱行湘等,法官一一授予他们特赦通知书。第一个叫杜聿明时,他毫无准备,机械地应了一声“有”,立即站了起来。管理员叫他出列,到前面一列长凳前,面向主席台肃立。法官念完特赦通知书全文,杜聿明向法官深深地鞠了一躬,双手接过通知书,又深深地鞠了一躬,转身退到长凳上就座。这时,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热泪夺眶而出。
当法官宣布完名单,轮到杜聿明讲话时,他走上讲台,顿时声泪俱下:“党和毛主席对我这样一个罪大恶极的头等战犯,给予特赦,我无限感激。誓在有生之年,继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使自己成为新人,永远跟着共产党、毛主席走社会主义道路,无论遭受狂风暴雨的阻碍,生死以之,绝不反顾!”
自1959年至1975年,共有7批战犯、共计589人获得特赦,其中国民党战犯过半。本专题选取13名国民党中将军衔以上的被俘将领,讲述他们如何从战犯到公民、涅槃重生的故事。
1965年7月20日,李宗仁回国。当他走出机舱时,看到了涌动的欢迎人群,周恩来身边站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民主党派负责人及无党派人士等100多人。李宗仁百感交集,最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上前来与他握手的竟有他的旧部,在解放战争中被俘的杜聿明、宋希濂、廖耀湘等。
被俘的战犯们是怎样获得新生的?
1950年春,周恩来召集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和司法部部长史良,向他们宣布了对待战犯的政策:“我们把这一批战争罪犯接收关押起来,进行改造,要做到一个不跑,一个不死!将来也可以考虑一个不杀。”理由是:“民族之恨、阶级之仇,是不该忘的。可是今天,形势不同了。别说杀掉一个,一百个也容易得很嘛。我们还要把他们改造好,让他们变成新人,变成朋友。这对我们国家、民族会有长远的意义。我完全有信心,我们能把他们改造好。”
1956年1月30日,周恩来在政协的一个工作报告中提出:“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而奋斗。”当天,他在《为配合周恩来同志在政协所作的政治报告的意见》上批示:政协会后,可放十几个战犯看看。这是中央准备特赦战犯的重要信息。
3月中旬,周恩来根据毛泽东主张的对国内战犯“一个不杀”的原则,具体说明了这一决策的意义:“对于国内战犯的处理,也可以有两种设想,一种是判刑,甚至判死刑,当然也要按其罪行来判,这是他们罪有应得,是合理的。但这只是一个方面……经过6年到7年监狱生活的改造,他们也已经起了变化,这时就可以考虑到底是不是要杀他们。杀他们是容易的,杀了他们,他们就不能再起积极作用,只能起消极作用,对台湾产生消极影响,使他们觉得战犯的下场总是要杀的,增加了恐慌,这不符合我们的政策。”
毛泽东的顾虑来自人民:“目前马上释放,时机尚不成熟。放早了,老百姓不那么清楚,我们也不好向老百姓说明,还要过几年,老百姓的生活更加过得好了,我们再来放……不讲清楚这个道理,一下子把他们放掉了,人家就不了解,也没有这个必要。”
大政方针就这样定下来了。
也是在1956年,毛泽东宣布集中被俘的原国民党高级党、政、军、特战犯,对他们进行加速改造。于是公安部门到全国各地监狱、劳改单位挑选被俘战犯中武官军长一级、文官省长一级、特务将官级共200多名,集中到北京战犯管理处,即通常所说的功德林。
按周恩来的具体部署,管理人员向集中到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200多名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宣布,可以与家属自由通信、接待来访亲友。管理所组织他们成立学习委员会,学习党的政策,开展讨论,一步步地改造思想;组织他们到东北各大工业城市以及天津、武汉等地参观,让他们亲眼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一些身体好的人还被安排到北京远郊五云山参加劳动。与此同时,周恩来还委托原国民党将领及爱国民主人士张治中、程潜、邵力子、章士钊、傅作义、蒋光鼐、张难先、郑洞国、侯镜如等先后到功德林看望他们,施加影响,加快他们改造的步伐。
张治中来到功德林,见到旧日的学生和部属,颇为动情:“诸位都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同学,和我风雨同舟,相处多年。公谊私情,都很深厚,我是很怀念诸位的。”他这一说,几个学生流下眼泪。张治中继续说:“听说诸位在学习上,很多都能实事求是,认真检查批判过去的罪恶,向党和人民认罪,决心和过去划清界限,这种态度是很可贵的。可以断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包括你们在内,有着光明的前途。”
这一系列的工作和措施,推动了战犯们的思想转变。1959年国庆节前夕,毛澤东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时,特赦一批确实已经改恶从善的战争罪犯、反革命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几天后,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了特赦的决定,国家主席刘少奇据此发布特赦令。
1959年12月4日10时整,特赦大会开始,由最高人民法院致词,宣布特赦10名战犯,名单包括杜聿明、王耀武、郑庭笈、宋希濂、陈长捷、邱行湘等,法官一一授予他们特赦通知书。第一个叫杜聿明时,他毫无准备,机械地应了一声“有”,立即站了起来。管理员叫他出列,到前面一列长凳前,面向主席台肃立。法官念完特赦通知书全文,杜聿明向法官深深地鞠了一躬,双手接过通知书,又深深地鞠了一躬,转身退到长凳上就座。这时,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热泪夺眶而出。
当法官宣布完名单,轮到杜聿明讲话时,他走上讲台,顿时声泪俱下:“党和毛主席对我这样一个罪大恶极的头等战犯,给予特赦,我无限感激。誓在有生之年,继续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使自己成为新人,永远跟着共产党、毛主席走社会主义道路,无论遭受狂风暴雨的阻碍,生死以之,绝不反顾!”
自1959年至1975年,共有7批战犯、共计589人获得特赦,其中国民党战犯过半。本专题选取13名国民党中将军衔以上的被俘将领,讲述他们如何从战犯到公民、涅槃重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