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期低温对苹果花的影响及冻后急救措施

来源 :果农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xu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21年3月21日,三门峡地区遭遇寒潮,对苹果花造成了一定的损害。调查发现:不同的苹果品种受到的冻害不相同,花朵受冻率由高到低分别为红脆宝、红星、嘎拉、富士、金冠、乔纳金。经过数据分析发现开花率与受冻率总体趋势具有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814。对应的显著性为0.049。两者之间相关且显著。选择受冻最为严重的红脆宝调查不同离地高度的花朵受冻情况,发现离地面越近,花的受冻情况越严重。
  关键词:苹果;冻害,冻后急救措施
  2021年早春的高温导致花期较往年提前一周左右,3月21日凌晨突发寒潮,最低温达到-2.6 ℃,零下低温持续12小时。骤然的寒潮使正在盛开的花朵受到冻害(图1),了解并分析低温对花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为之后花期防冻措施的实际操作提供基础性的指导意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西张村镇南沟村三门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苹果试验站,试验地海拔866米,土壤类型为褐土,土层深厚,土壤疏松,pH值为8.0。苹果种植面积3.34公顷,周边苹果种植面积3530 公顷。
  1.2 调查方法
  冻害发生后选择园中正在开花的6个品种:红脆宝、红星、嘎拉、富士、金冠、乔纳金,每个品种选择树龄为12年、日常管理一致的苹果树5株,随机采300以上的花朵,混合取样后,选择3组,每组选取100左右的花朵,统计花朵受冻率(以子房受冻变褐色为标准)[1]。
  选择受冻严重的红脆宝分别在离地面1米以下、1~2米、2米以上3个位置采集花朵,统计花朵受冻率。
  1.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Statistics 17.0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受冻率(%)=受冻花朵数/总花朵数×100。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的开花情况与花期受冻情况
  由表1可知:不同品种的受冻率不同,由高到低分别为红脆宝、红星、嘎拉、富士、金冠、乔纳金。其中开花率高达85%的红脆宝,受冻率也最高为48.46%。
  经过数据分析发现开花率与受冻率总体趋势具有一致性,相关系數为0.814。对应的显著性为0.049。两者之间相关且显著。开花率高的品种更易受到寒潮的影响(图2)。
  2.2 不同离地高度花朵受冻情况
  由表2可知:受冻率与离地面高度有关,离地面越近的苹果花,越易受到寒潮的影响。以红脆宝为例,离地面1米范围内,花朵的受冻率高达39.83%。离地面2米以上的花朵受冻率仅2.70%。
  2.3 冻后急救措施
  2.3.1 叶面施肥 用尿素、硼砂或其他叶面肥及时喷施树体,尤其是对花朵进行喷施,可促进花器官的发育,提高花朵授粉成功率[2]。
  2.3.2 疏花疏果 减轻冻后疏花疏果的力度,重视腋花和边花,剔除受冻花朵,根据实际受灾害情况及时调整日常管理。
  2.3.3 树体修剪 及时修剪冻伤的枝条、疏除冻伤的花朵等部位。以防冻害引起的腐烂病带来更大的危害。及时补充树体营养,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
  参考文献
  [1]
其他文献
探讨猪瘟病毒(CSFV)感染猪睾丸上皮细胞系(ST)对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分别收集CSFV感染4、8、12、16、24、48 h的ST细胞,建立正常对照组和CSFV感染各试验组。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NF-kB通路相关炎性因子CHUK、IKBKB、NFKBIA、RelA基因mRNA表达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65蛋白在核中的表达。NFKBZAJKBKB基因的转录水平差异显著(P<0.05);RelA基因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
为了解我国猫杯状病毒(FCV)流行情况,于2019年1月~3月从京津地区4家宠物医院收集并检测眼鼻肛拭子297份,FCV、猫疱疹病毒1型和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阳性率分别为15.49%、30.98%
摘要 在精准扶贫工作的收尾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开展的交汇时期,对山西省Z村脱贫农户实际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家庭规模、收入结构、基础设施状况、发展能力等方面分析了脱贫农户的脱贫状况,并根据存在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利于提高脱贫农户脱贫稳定性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①Z村的人均纯收入、人均耕地林地面积、“两不愁、三保障”等均处于较好的水平;②脱贫农户的收入结构、文化程度、劳动技能以及健康状况等方面存
近年来由于兽用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动物源尤其是食品动物中常见病原菌耐药性水平逐渐增高,并可在人、动物和环境中传播。尽管国内外已有动物源细菌耐药菌株的大量报道,但是聚焦局部地区仍缺少系统的总结。因此,论文针对四川地区动物源常见的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和肠球菌的耐药性进行总结,介绍以上3种细菌的耐药水平、分布及重要耐药基因的传播特征,以期为公共卫生安全提供预警,为省级层面开展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提供基础数据。
骆驼体内发现的纳米抗体相比于传统抗体,具有分子量小、稳定性强、抗原结合能力强、易于在微生物表达系统中表达等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阶段,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引起的人或动物疫病种类繁多,在特定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内快速流行,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养殖业发展。论文针对纳米抗体的结构、特性及其在疫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阐述和展望,为其研究发展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目的】研究多源光谱反演大田夏玉米叶面积指数(LAI)的效果。【方法】以大田夏玉米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获取试验区不同生育期热红外以及多光谱影像,提取热红外冠层温度(TC)以及多光谱植被指数,结合地面实测LAI数据,分析光谱数据与实测LAI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将TC与筛选出的11种植被指数作为输入变量,LAI作为输出变量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3个算法模型训练学习,建立了夏玉米LAI的反演模型。【结果】多光谱植被指数以及TC均与夏玉米LAI在P<0.0001水平上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
【目的】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冬小麦生育期内湍流通量,结合通量模型分析试验区农田生态系统通量贡献区的时空分布。【方法】使用闭路涡度系统对2019年10月—2020年6月新乡综合试验基地冬小麦进行通量观测,采用足迹解析模型中的FFP模型和基于土地利用信息的KM模型对通量源区分布和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①整个生育期主风向为西南风,次风向为东北风,白天(大气非稳定状态)的主风向为西南风,夜间(大气稳定状态)的主风向为西南风。②不同生育期、不同大气状态下的源区面积存在一定的差异,大气稳定状态下源区面积均大于非稳定
【目的】探究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不同土层土壤溶液磷的环境行为。【方法】本研究采取土柱试验研究了3种水分管理模式下(模式1—模式3土壤含水率均恒定分别为:50%、75%、100%)84 d剖面土壤(表层0~10 cm、中层10~20 cm、下层20~30 cm)溶液磷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溶液中TOC、总铁、总铝、总钙之间关系。【结果】水分管理对土壤溶液磷质量浓度有显著的影响,并与土层有关;表层土壤表现为:模式3(1.27 mg/L)>模式2(0.82 mg/L);中层土壤表现为:模式3(1.60
咖啡酸及其衍生物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活性分子中,是一类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天然活性成分。在咖啡酸及其衍生物可能修饰的结构中,通过增加或取代不同基团等方法将其转化成酯、酰胺以及多聚体等可得到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新衍生物,测定这些新衍生物的药理活性与其母体化合物的活性进行比较,以揭示有益的构效关系。论文概述了咖啡酸及其衍生物的药理活性,包括关于这些化合物的抗炎、抗癌和抗病毒活性的最新报道,介绍了多种构效关系,旨在为不断发掘能使咖啡酸及其衍生物活性增强的构效关系提供理论依据,进而特异性地开发新型的
【目的】探究不同颜色地膜覆盖对春玉米农田蒸散量及蒸散结构的影响。【方法】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开展了黑色地膜覆盖(M2)、透明地膜覆盖(M1)和不覆膜(M0)春玉米试验,采用微型棵间蒸渗仪法、水量平衡法,在玉米生育期内测定并计算土壤含水率、农田蒸散量、棵间蒸发量及其占比,分析了不同覆盖处理下农田水量平衡、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在土壤剖面0~120 cm土层内,覆膜处理土壤含水率显著高于不覆膜处理,M1、M2处理的土壤贮水能力优于M0处理,同时覆膜处理显著降低了春玉米农田蒸散量,与M0处理相比分别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