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司在现代经济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中坚力量。一批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中迅速成长起来,成为行业经济、区域经济的龙头,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国内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但与此同时,上市公司造假的现象层出不穷、屡见不鲜,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显得尤为重要。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有着复杂的动机和目的,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及治理对策进行探讨,以帮助有关监管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审计对策,打击和遏制财务造假行为,以促进我国的资本市场和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让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关键词:财务造假;动机;审计对策
一、引言
上市公司发展的好坏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然而,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事件却层出不穷,针对这一现象,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一些研究。蔡赟认为财务造假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他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造假的内因,在外因方面则主要侧重于法律法规的缺陷的探讨。张成红同样从内外因两方面进行了研究,从内外因的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虽然我国的上市公司造假行为有一定的严重性,但我相信通过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一定能够对这一行为进行有效的遏制,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基本概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审计对策方面进行了探讨。
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基本概述
(一)财务造假的概念
财务造假是指财务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采用各种欺诈手段在会计账务中弄虚作假,伪造、变换会计事项,从而为小团体或个人谋取私利的行为。根据“全美反财务舞弊委员会的定义,财务造假就是“公司在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中,由于故意的或轻率的行为,无论是虚报或漏列,结果导致重大的误导性财务报告,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二)财务造假的基本特征
1.管理层作为舞弊的核心
管理层在公司内部处于核心地位,他们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受到有效的制约,由于管理层权限过大,会计人员有时无法保持其正直的职业道德。
2.会计数据的造假。
会计数据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部分会计政策本身存在缺陷,有一些漏洞可钻。一般的欺诈行为的最终体现便是会计数据的造假。
3.财务造假是连续的行为
这类的造假行为一般来说具有在几个年度内连续的造假行为,既然是有系统、有步骤、有计划的行为,就很难只在一个年度内出现,必然会涉及到几个会计期间。比如上个会计期间对坏帐大量计提,在下个会计期间转回来提高利润。这一特征就加大了注册会计师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真实性的难度。
(三)财务造假的影响
上市公司通过财务造假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一些利益,从长期看,财务造假的行为则是百害而无一利,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扰乱市场公平,造成社会资源配置有失公允性
在资本市场作为主要分配方式的今天,会计信息是分配需要依据的核心消息。而一些上市企业的欺诈行为恰恰抓住了市场的这一特点,通过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人们在投资时所凭借的恰恰是这些虚假的信息,这样一环扣一环,最终导致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中的错乱,危害了大部分人的利益。
2.投资行为的失败
虚假的财务信息必然会导致错误的投资行为。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欺诈行为缺乏警惕性,他们在投资过程中并不会进行实地的考察与详细的考证,他们所依据的只是这些上市公司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因为虚假财务信息所导致的投资行为到处可见。失败的投资行为必然会打击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和信心,而投资者的信任恰恰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条件,连续的上市公司欺诈行为造成的投机失败也必然会影响证券市场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
3.危害会计工作者自身
诚信是会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一个没有职业道德的会计从业人员在业内很难发展。轻者只是道德的谴责,重者则必然会带来法律的惩罚。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行为中,会计人员扮演者重要角色,而会计人员一旦参与这样的行为,他的职业生涯可以说是毁于一旦。东窗事发之后,会计人员必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终结自己的职业生涯。随着一些欺诈案件的连续曝光,很多会计人员也吞下了自酿的苦果。
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一)内因分析
1.两权分离:根本原因
所谓的“两权分离”是指资本的所有权和运作权的分离。利益是资本市场追逐的最终目的,投资者企图通过资本的投资取得利益,但他们并没有参加资本的直接运作,资本的运作者得到投资者的委托对其资产进行管理、运作。这一资本的委托与运作过程中虽然也有监督机构,但在一些上市公司中这样的机构根本就是形同虚设。这样,没有严格的监督,欺诈行为就很容易产生。
2.利益驱动:直接原因
利益驱动主要包括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目前,对政府业绩的考核往往会与当地的一些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企业与政府之间便存在共同的利益。企业的良好发展会带来政府业绩的显著提升。部分地方政府过分追求业绩,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甚至是包庇一些当地上市公司的欺诈行为,而政府本来应该是监督者,如今却成为参与者,官企勾结,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经济利益是企业的终极追求,上市公司要想获得发展,一定程度上要依赖对外融资。在融资过程中,吸引融资方的最主要的便是公司的财务信息。这样,上市公司为了获得发展的资金与机会,最终获得利益便会想方设法的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 3.权力层对内施加的压力导致的财务人员在压力驱使下的行为
上市公司欺诈行为的最终完成需要依靠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部分的企业高层会对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施加压力,强迫他们进行造假。部分财务人员不得以只能听从权力层的指挥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修改,以达到预期目的。
(二)外部原因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发生的外部原因是非常明显的,重要集中于会计制度、证券机制以及监管体制这三个方面。
1.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为了要适应灵活的市场经济,就必然在统一性的同时要兼顾灵活性。在一些具体方面的规定上并不严密,一些上市公司就会利用这些制度上的不严密处进行操作,以达到自己的不法目的。
2.证券机制
我国证券市场目前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我国证券机制在公司上市方面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即上市公司如果想要成功上市,必须在前三年实现连续的盈利,这样一些上市公司依靠政策的经营难以达到要求,就只能进行造假,包装上市。
3.监管体制。
我国上市公司的监管主要依据证监会监管、财务、税务监管以及审计监管。但我国的监督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与统一的执行力度,在监督过程中会存在权钱交易等现象。监管体制的松散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行为。
四、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行为的审计对策
如前所述,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行为不论对国家,对个人,或者是对企业自身,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研究预防这类欺诈行为的审计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的从业素质
审计从业人员是审计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在审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审计人员的只要素质主要包括其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以及诚信意识。在风险意识方面,需要对审计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会计政策等方面的变化,对欺诈行为进行研究,培养其敏锐度,能够及时发现并制止财务欺诈行为的发生。在诚信意识方面,要完善审计从业人员的奖惩制度,定期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同时可以建立审计人员内部的监督体制。
(二)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其公正性。我们应该通过法律准则等形式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独立审计准则》准则是目前我国审计工作的依据,完善《独立审计准则》,通过法律程序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加大宣传,强调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有很多人,包括很多企业都没有完全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审计工作是预防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行为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规范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企业与人民能够完全的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进而支持、推动审计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赟.论财务造假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治理[J].财会经济,2010年第1期
[2]张成红.企业财务造假的成因及治理对策探析[J]. 商业经济,2009年第11期
[3]梅新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原因及对策分析[J].财会通讯,2009年第5期
关键词:财务造假;动机;审计对策
一、引言
上市公司发展的好坏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然而,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事件却层出不穷,针对这一现象,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一些研究。蔡赟认为财务造假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他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造假的内因,在外因方面则主要侧重于法律法规的缺陷的探讨。张成红同样从内外因两方面进行了研究,从内外因的不同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虽然我国的上市公司造假行为有一定的严重性,但我相信通过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一定能够对这一行为进行有效的遏制,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基本概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审计对策方面进行了探讨。
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基本概述
(一)财务造假的概念
财务造假是指财务人员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采用各种欺诈手段在会计账务中弄虚作假,伪造、变换会计事项,从而为小团体或个人谋取私利的行为。根据“全美反财务舞弊委员会的定义,财务造假就是“公司在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中,由于故意的或轻率的行为,无论是虚报或漏列,结果导致重大的误导性财务报告,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二)财务造假的基本特征
1.管理层作为舞弊的核心
管理层在公司内部处于核心地位,他们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受到有效的制约,由于管理层权限过大,会计人员有时无法保持其正直的职业道德。
2.会计数据的造假。
会计数据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部分会计政策本身存在缺陷,有一些漏洞可钻。一般的欺诈行为的最终体现便是会计数据的造假。
3.财务造假是连续的行为
这类的造假行为一般来说具有在几个年度内连续的造假行为,既然是有系统、有步骤、有计划的行为,就很难只在一个年度内出现,必然会涉及到几个会计期间。比如上个会计期间对坏帐大量计提,在下个会计期间转回来提高利润。这一特征就加大了注册会计师识别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真实性的难度。
(三)财务造假的影响
上市公司通过财务造假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一些利益,从长期看,财务造假的行为则是百害而无一利,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扰乱市场公平,造成社会资源配置有失公允性
在资本市场作为主要分配方式的今天,会计信息是分配需要依据的核心消息。而一些上市企业的欺诈行为恰恰抓住了市场的这一特点,通过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人们在投资时所凭借的恰恰是这些虚假的信息,这样一环扣一环,最终导致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中的错乱,危害了大部分人的利益。
2.投资行为的失败
虚假的财务信息必然会导致错误的投资行为。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欺诈行为缺乏警惕性,他们在投资过程中并不会进行实地的考察与详细的考证,他们所依据的只是这些上市公司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因为虚假财务信息所导致的投资行为到处可见。失败的投资行为必然会打击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和信心,而投资者的信任恰恰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条件,连续的上市公司欺诈行为造成的投机失败也必然会影响证券市场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
3.危害会计工作者自身
诚信是会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一个没有职业道德的会计从业人员在业内很难发展。轻者只是道德的谴责,重者则必然会带来法律的惩罚。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行为中,会计人员扮演者重要角色,而会计人员一旦参与这样的行为,他的职业生涯可以说是毁于一旦。东窗事发之后,会计人员必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终结自己的职业生涯。随着一些欺诈案件的连续曝光,很多会计人员也吞下了自酿的苦果。
三、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一)内因分析
1.两权分离:根本原因
所谓的“两权分离”是指资本的所有权和运作权的分离。利益是资本市场追逐的最终目的,投资者企图通过资本的投资取得利益,但他们并没有参加资本的直接运作,资本的运作者得到投资者的委托对其资产进行管理、运作。这一资本的委托与运作过程中虽然也有监督机构,但在一些上市公司中这样的机构根本就是形同虚设。这样,没有严格的监督,欺诈行为就很容易产生。
2.利益驱动:直接原因
利益驱动主要包括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目前,对政府业绩的考核往往会与当地的一些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企业与政府之间便存在共同的利益。企业的良好发展会带来政府业绩的显著提升。部分地方政府过分追求业绩,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允许甚至是包庇一些当地上市公司的欺诈行为,而政府本来应该是监督者,如今却成为参与者,官企勾结,最终导致严重的后果。经济利益是企业的终极追求,上市公司要想获得发展,一定程度上要依赖对外融资。在融资过程中,吸引融资方的最主要的便是公司的财务信息。这样,上市公司为了获得发展的资金与机会,最终获得利益便会想方设法的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 3.权力层对内施加的压力导致的财务人员在压力驱使下的行为
上市公司欺诈行为的最终完成需要依靠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部分的企业高层会对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施加压力,强迫他们进行造假。部分财务人员不得以只能听从权力层的指挥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修改,以达到预期目的。
(二)外部原因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发生的外部原因是非常明显的,重要集中于会计制度、证券机制以及监管体制这三个方面。
1.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为了要适应灵活的市场经济,就必然在统一性的同时要兼顾灵活性。在一些具体方面的规定上并不严密,一些上市公司就会利用这些制度上的不严密处进行操作,以达到自己的不法目的。
2.证券机制
我国证券市场目前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我国证券机制在公司上市方面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即上市公司如果想要成功上市,必须在前三年实现连续的盈利,这样一些上市公司依靠政策的经营难以达到要求,就只能进行造假,包装上市。
3.监管体制。
我国上市公司的监管主要依据证监会监管、财务、税务监管以及审计监管。但我国的监督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与统一的执行力度,在监督过程中会存在权钱交易等现象。监管体制的松散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行为。
四、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行为的审计对策
如前所述,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行为不论对国家,对个人,或者是对企业自身,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研究预防这类欺诈行为的审计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的从业素质
审计从业人员是审计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在审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审计人员的只要素质主要包括其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以及诚信意识。在风险意识方面,需要对审计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会计政策等方面的变化,对欺诈行为进行研究,培养其敏锐度,能够及时发现并制止财务欺诈行为的发生。在诚信意识方面,要完善审计从业人员的奖惩制度,定期对审计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同时可以建立审计人员内部的监督体制。
(二)保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保其公正性。我们应该通过法律准则等形式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独立审计准则》准则是目前我国审计工作的依据,完善《独立审计准则》,通过法律程序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加大宣传,强调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有很多人,包括很多企业都没有完全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审计工作是预防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行为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规范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企业与人民能够完全的认识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进而支持、推动审计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赟.论财务造假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治理[J].财会经济,2010年第1期
[2]张成红.企业财务造假的成因及治理对策探析[J]. 商业经济,2009年第11期
[3]梅新顺.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原因及对策分析[J].财会通讯,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