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听评课的再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Dom_BB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听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评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是开展教研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体现。教师在台上讲课是在“炼”,课下评课是在“锤”,只有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才能促进专业成长,才能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上课 听课 评课
  
  在一次市教研活动中,我们规律性地听课,然后评课,提出了常规性的优点和不足。休息时,一位同仁的感慨令我深思,他说:“我们的听课、评课总是在说上课人怎样,没有说听课人怎样、学到了什么,也没有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这样的听评课不是在浪费时间吗?”这个看问题的角度对我的启发很大。确实,听评课是各个学校教研的常规方式。由于属于“常规”,很少有人关注它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回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斟酌,我认为听评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一、上课时体现理念,展示风格
  很多老师在上公开课的时候都要进行非常细致的准备,尤其是教案要经过无数次的推敲。但是,也有许多老师在正式上课前要经过无数次的“排练”,把上课搞成“演戏”。课上得很顺利,运用的教学理念、方法、模式等也很新颖,但是,这种课给人的感觉就是“假”。于是,有一些教师呼吁公开课不要“准备”,要听原生态的课。其实,这话说对了一半。我们需要了解的是真实的课堂教学,但并非这种“真实的课堂教学”是无准备的。
  无论是日常上课,还是上公开课,每一堂课都需要精心准备。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每节课的内容不同,面对的课堂情况也会有所变化。教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问,教师每时每刻都会面临不同的考验。所以,教师在每堂课前都要做好心理准备,准备处理课堂上可能的突发事件,包括教学的、纪律的,等等。其次,要树立多样的教育观念,正因为每一堂课的内容不同,所以,贯穿这堂课的教育教学观念也应有所不同。这要求教师必须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做好教育教学观念的准备。这些观念包括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最后,要准备好课堂教学材料。这里所谓的“材料”主要指教案、教具等。
  有了新课程理念,还应倡导个人风格。一些年轻教师在集体备课中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选择“整合”大家的意见,把“公公”、“婆婆”的意见都体现了,就是没有体现自己对课堂的理解和对文本的把握。长期下去,只会变成“教书匠”。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课程资源,如果平时我们好好地去培植、去养护,就定会渐成风格。
  二、听课时认真记录,关注学生
  很多学校都有听评课的节次规定,一些教师在月末检查前匆匆听上几节算是交差。这样的教师都还算是“良民”,更有甚者干脆抄袭或凭空写上几行听课笔记应付检查,且美其名曰:用形式主义对抗官僚主义。所以,我认为听课的同时还要认真记录,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记录。
  一记有特色的教学环节或者是有亮点的教学细节。一堂课从始至终不可能全有特色,也可不能亮点纷呈。特色和亮点,只是大海中的朵朵浪花,很少且需要细心发现。对于常规的教学过程无需一一记录。否则,听课笔记无疑成了备课笔记的副本。
  二记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缺点。对于一堂课而言,优点和缺点都会有。记下优点,用心揣摩,为我所用,补己之短。记下缺点,一是与上课者进行真诚交流;二是自我对照,坚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古训是很有道理的。
  三记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一堂课上得再好,如果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那么这堂课也不是一堂有效课。听课者不仅要观察教情,而且要密切关注学情。有专家认为“听课”要改为“看课”,这是有道理的。光听还不行,还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而不是看教师的表现,至少不完全看教师的表现。从对话教学的角度看,师生对话仅是诸多对话形式中的一种。我们在欣赏电影的时候,总习惯于惊叹演员的演技。其实,演员的演技与导演的功力是分不开的。教师要做幕后的导演,不能动辄就去当演员。还有专家提议,“看课”要与学生面对面坐着。其实,与学生面对面也好,坐在学生的后面也罢,“关注学生的学习”才是听课的重要意义所在。记下学情,与教情相联系,分析研究,得出提高教学实效的方法与途径,这才是有效听课的价值目标。
  四记听课的随感和评价。听课者在听课过程中,一边听一边思,或多或少会有思维火花迸发出来,这就是随感。把随感及时记录下来,可作为评课时的发言内容,也是听课者积累进行教研写作的真实素材。
  三、评课时关注目标,运用原则
  首先,评课关注课程目标是否最优化,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好课的标准不仅仅在于教师讲得多么精彩透彻,也不只是在于学生多么积极活跃、课堂气氛多么热烈,而是围绕一个中心点,即“是否达到了课程目标的最优化”。要达到课程目标的最优化实现,只有通过两个基本点,即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才能达到。因此,任何形式的评课都要围绕着课程标准最优化这个中心和它的两个基本点来进行。
  其次,评课要实现参与者的多维互动,评课者不仅要评价,还要在评价中渗透启发、点拨、引领,要善于倾听、主动学习、参与讨论。被评者不仅要倾听,还要在倾听中思考、领悟、总结,敢于答疑、释疑和说明。旁听者不仅要旁听,还要在旁听中思考、领悟、学习,要换位思考假如我是被评者我会怎样教?我是评课者我会怎样评?要有参与意识,尽可能地参与到讨论和交流之中。
  最后,评课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和原则。一是导向性原则,评价的目的不是鉴定,而是为了发展,评课者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操作层面,更要从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理念等潜隐层面去发现、点拨和引领。二是实事求是原则,评课只是一种学术范围内的评价、讨论和交流活动,不涉及人情世故等其他外在因素,评课者要有责任意识,不能因为顾及面子、情绪等其他因素而该说的不说、该点的不点。三是坦率诚恳原则。只有在相互平等、相互真诚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有效沟通,评课者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说教,要双向互动、平等交流,努力实现与所有参与者和谐沟通。四是激励性原则。没有教学自信的教学是不堪设想的,评课者在评课过程中不仅要时刻维护教师的教学自信,还要通过评课来帮助教师寻找自信、培养自信、强化自信,评课时要“优点谈足,缺点抓准”,要评出特色、点出创新。对于某些优点很少的课,不妨将优点拆大为小分开评、缺点归类分开抓。五是正确归因原则。评价是为了改进,评课者在指出问题的同时还要帮助教师找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和改进方法。要通过评课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促进教师的发展。六是重点突出原则。一节优秀的课不可能尽善尽美,同样,评课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根据课型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论。不能要求过多过细而抑制了教师对教学个性的追求和教学创造力的发挥。七是兼顾整体原则。不要孤立地评议一节课,要考虑这节课的内容与前后内容的关系,将这节课放到学期教学这个大背景下进行评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教学设计者的意图、思路和方法,才能在评议时做到有的放矢、有理有据。八是换位思考原则。对授课教师的不足,换位思考自己能否避免。给授课教师提出意见,换位思考自己能否做到。九是差异性原则。除竞赛课外,还要考虑教师的阅历、教学经验、性格特点等个体因素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议,不能整齐划一、求全责备。要充分尊重教学的独特性,倡导教学的创造性,发扬教学的艺术性,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十是互利共赢原则。评课是一个多方受益、互利共赢的活动,除被评者和旁听者之外,评课者也要以学习的心态去参与,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评课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学科学术素养,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以上几点就是我对听评课提出的关键要素。在新课标出台的背景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学到需要的东西,知识的,能力的,修养的,等等;教师是否完成了教学内容,达到了教学目标;而听课者是否学到了需要的东西,发现了问题,探索了问题,都是急需我们思考的问题。所以,上好一堂课重要,听好一堂课,评好一堂课更重要。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开设《病理实验技术》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训练学生掌握病理切片制作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为本科生日后加入科研队伍奠定基础。  关键词: 病理学 《病理实验技术》课程 实验教学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实验性学科,近年来学科发展很快、教材翻新也很快,病理学的实验教学也在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调整改进,步入现代病理学的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独立思
创意单位:钦州市钦南区久隆镇中心小学  活动范围:久隆镇中心小学所辖18所小学  爱是世间最永恒的主题,心中有爱,人间才会有真情,世间有爱,社会才会和谐。可现代家庭的孩子,哪个不是家庭中爱的中心?捧在手里怕飞走,含在嘴里怕化掉,不愿孩子受半点委屈,更不会让他们帮忙做家务。这样的孩子只知道享受爱,根本不知道去爱别人。据一项现代儿童生存状况调查显示,这样家庭的孩子90%以上有“唯我独尊”的倾向。还有部
摘 要: 新课程正在逐步推行,教材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都在不断更新。本文就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备课应处理好的几大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 备课 “四大关系”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上好每一节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备好课。随着新课程逐步广泛而深入的推行,新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教材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方法的推陈出新,如何备课的问题就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新课程理念下怎样备课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