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培育模式,让课程为学生的发展助力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pt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目的从本质上说,是让人获取知识,求取幸福。学校应该属于孩子,成为孩子们向往的一颗大树、一条溪流,树上和溪边有他们自己的故事和童年的梦。如何还教育以本真?如何给师生以幸福?
  一、改善评价方式,对学生实行发展性评价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实践探索发展性评价,正视学生素质存在的差异,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我们制订的“学生自主教育成长计划评价标准”,对高中三年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分高一、高二、高三三个阶段,制订出恰如其分而又切实可行的自主教育成长计划,不搞一刀切,让制订者“跳起来能摘到桃子”。我们建立了班级“自主管理”小组,完善了评价方式。 “自主管理”小组,定期对本组成员进行评价、小结,指出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激励他们不断完善自己而走向成功。
  同时我们积极创设各种利于学生成长的平台。天才的培育需要泥土,对后进生的发展也同样需要适合自己发展的土壤。比如:以免监考为平台,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实施班级自主管理,人人是管理者,人人又是被管理者,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实现人格上自尊,行为上自律,学习上自强,生活上自理,心理上自立;正面激励,催人成功等等。
  “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教师不能像工厂里的工程师一样,按照自己的既定方案塑造学生,使学生成为被批量生产的千人一面的标准件。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连串的数字或分数,很难“量化”。因此,我们不能唯分数论英雄,以学历定高下。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用。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二、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多元培育模式
  我们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构建了多元培育模式。学校开有文科、理科、美术、音乐、传媒、体育六个专业充分注意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从而健康而又快乐地学习。有时候为了十几个学生的发展,我们不惜成本,为他们单独开班,我们的高二体育班只有14名学生,任该班课的老师比学生还多。
  事实证明,学生的潜力如同深藏地底的宝藏,需要教师用慧眼去发现,用恒心去挖掘。由于尊重个性,尊重差异,多方激发学生的潜能,为他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单就参加普通高考而言,这些年,我们高考重点本科和普通本科进步值一直名列全市前茅,许多届名列全市第一,就2012届高考来说,我们的入校分数线只有490分,564名考生中入校分数600分以上的学生不足30人,但我们重点本科上线103人,普通本科上线430人。近几年,我校美术考生参加省联考及外省大学的单考,合格率均超过95%。音乐考生更是出“口”不凡,年年合格率100%。他们在高考中大显身手,考入了他们自己连做梦也想不到的名牌大学。我们的学生虽然输在了起点,却因为创设多元培育模式赢在了终点。
  三、开设特色课程,让课程为学生的发展助力
  课程是学校办学的核心支撑,所有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都要通过课程来实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课程,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
  教育说到底就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促成人的社会化,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因为人的性格不同,其情趣爱好也会有差异。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不能简单化,要扬学生之长,避学生之短,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因材施教”,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哪壶先开提哪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其持续的兴趣,激发出其潜能。
  名校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给学生搭建各种可供选择的学习平台。北京市二中每学年为学生提供100多门选修课程,甚至为个别有研究天赋的学生建立个人实验室。曾经培养出19位首相的伊顿公学,他们的选修课程设置非常多,可以说只要学生有需求,学校就争取开设,即使是一个学生想学学校也会开,真正做到了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课程追随学生,为学生的成长插上腾飞的翅膀,那么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不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激发兴趣,发展特长。以课程建设为载体,满足不同个性需求,让他们得到最优发展,最终为他们的终身幸福奠基。
  四、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幸福课堂
  一堂好课的标准,上海师范大学谢利民教授把它定位于老师上课要做到“精、实、活”,让学生听课要做到“乐、快、好”,可谓言简意赅。所谓“精”,就是备课精心,讲解精要,训练精致。所谓“活”,就是教师想方设法激活教材,激活知识,把生活中的活水引入到课堂中来,把原本抽象的知识还原成鲜活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知识中体验生活的真谛,在生活中验证知识的真伪。所谓“实”就是踏踏实实,扎扎实实,老师们的课不是花拳绣腿,而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所谓“乐”,就是营造氛围,激发情趣,做到了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依然沉浸在课堂成功的喜悦当中,并期待着下一堂课的到来。所谓“快”,就是不罗嗦,不重复,不磨蹭,简单快捷,多快好省。口香糖好嚼,刚进口口感很好,但总是放在嘴里不吐出来,久了就会让人作呕。学习也是如此,老是重复昨天的故事,肯定也会令人生厌。所谓“好”就是让学生听明白,有收获。老师上课水平再高,讲得天花乱坠,如果学生听不明白,那也是曲高和寡,甚至对牛弹琴,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优秀教师上课从一开始就一锤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每个学生都是千里马,我们要把知识作为一方“绿洲”,让其自由追求,该马离“绿洲”越近,兴趣就越高,跑得越轻松。
  责任编辑 潘孟良
其他文献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在教学中,根据数学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及特征,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及概念的深化。  〓〓一、引入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概念引入恰当,不仅可以紧扣课题,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顺利地掌握概念起到奠基作用。我认为,引入数学概念可以采用如
【案例】  班里每周、每月都会评选“进步星”“进步标兵”。班会时间,班主任会对周“进步星”提出口头表扬,对月“进步标兵”则要颁发奖品——封面写有“进步标兵奖”并加盖学校教务处印章的作业本。  本周班会,我主持了“进步标兵”颁奖活动。班长一个一个地念着获奖者的名字,学习委员发着奖品。坐在教室后面的文虎,此刻把头深深埋在书桌上,额头顶着桌沿。这孩子升入初中大半年,遵守校规校纪,没有与同伴发生过矛盾,只
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西方思潮与中国传统治国思潮发生剧烈碰撞。在当时 ,大多数的晚清士人在思想上具有变与不变的交替、开明与保守的混合、守旧与“卫道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决议》的通过,充
见汤显祖《图南邀宴其先公瀑泉旧隐偶作》,第二联说:“幽意动寻丛桂隐,高情传唱牡丹词。”牡丹词——《牡丹亭》也。正如其“幽意”“桂隐”所揭示的,它作于作者弃官归隐之对。这
很多高年级的家长谈起自己的孩子时,总是唉声叹气,苦恼万分:原来乖巧、听话、易于管教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忽然变得不那么顺从了,做什么事都很有自己的个性和主见,对大人的教诲不以为然,乃至与父母争吵。对此,孩子委屈,父母伤心。孩子的这些表现,很多都是因为逆反心理造成的。那么,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家长该如何化解孩子的这种不良心理,消除与孩子的矛盾,达到有效沟通呢?    一、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
理想,这是个让人激动,使人兴奋,促人前进的美好字眼,同时,也是个被某些人用五颜六色的笔墨涂抹得变了形的字眼。正因为这样,当人们谈论起这个字眼时,总是褒贬各异。特别在文学领域中
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国首届物理科学方法教育学术研讨会,是我国物理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符合目前物理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之要求的。 一般
介绍白银市“神农通”农业信息服务模式的建设与运行,总结经验与不足,对今后的发展及欠发达地区农业信息化服务提出建议。
时代的变革必然推动文化的变革,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时代正在促使一种新的文化--创新文化的产生.创新文化具备如下特点:全球性思维、虚拟性与现实性兼容、文化的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