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墨动画是具有中华文化艺术特色的艺术类型之一,它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独创的动画片种。如今水墨动画在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推动下,应用了数字技术制作方法,又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
[关键词] 水墨动画 后现代主义设计 民族化 数字化 多元化
中国传统的水墨动画片在国际动画领域被誉为“中国学派”,享誉海内外,是六十年代中国原创动画中的一朵奇葩,曾经获得很多的国际大奖。然而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由于种种原因,它悄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二十年后的今天,以水墨动画形式出现的影视作品又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与传统的水墨动画不同的是,它是在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推动下冉冉升起的。不仅继承了传统文化,还有着自身新的特点。水墨动画正在与后现代主义设计携手,悄然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春天。
“后现代主义设计”这个词语在今天看来并不是时髦的概念,但是要找到比他更贴切的设计理念却很难。对于中国动画行业来说,后现代主义设计或多或少还是一股新鲜血液。如今,大批的水墨动画形式的作品涌现,意味着传统的水墨动画与后现代主义设计联姻了。
水墨动画的民族化倾向
后现代主义设计所倡导的民族性是推动中国文化复兴浪潮的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单一文化模式下的动画作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中华文化的回归、审美多元化的趋势日趋明显。这些征兆也影响着中国的原创动画行业,唤醒了沉睡的水墨动画。
对于动画设计而言,鲜明的民族特色才是其立足的根本。水墨动画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是美术电影在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的突破。从表现形式上讲,中国水墨动画中所表现的抽象,写意的概念与后现代主义下的设计作品讲求的是自然、随性的一种造作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后现代主义设计作品,只求能宣泄、释放自己的情感,只求能通过创作的有形有色的作品,来表达内心的一些想法。而中国水墨动画以豪放、简练、洒落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的手法与后现代主义作品有相通之处。写意动画作品在表现对象上是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丰富的联想,用笔虽简但意境深远,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它要有高度概括的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画面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将就意到笔随。泼墨挥毫之间只求意境、只求神似,这样的作品正好暗合了后现代主义风格。优雅,含蓄,自然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它也不似美国的喧闹和明艳的色彩,只是淡淡的画面,却有深远的意境;高山流水,身处于自然之中,自然的安静,把人带离现实的喧嚣,简单的画面。把日常的繁复抛之于脑后,悠远的意境是很多国外的动画流之于表面的表现形式无法比的,这才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影视动画表现形式。《八至》就是以古诗为题材作的动画作品,荣获2006年度日本东京TBS“DigCom6 2大奖赛”中国赛区提名奖。
水墨动画的数字情节
如果说现代主义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那么后现代主义就是信息时代的宠儿。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水墨动画形式的影视作品绝大多数是数字产品,也就是说在制作工艺上以电脑代替传统的手工制作。水墨动画所追求的意境,也绝不仅仅是让几幅情节连贯的国画“活”起来那么简单。好比《牧笛》这部作品是用传统的手工制作的,片中的水牛,必须分出四五种颜色。分别涂在好几张透明的赛璐珞片上。每一张赛璐珞片都由动画摄影师分开重复拍摄,最后再重合在一起用摄影方法处理成水墨渲染的效果。也就是说,我们在屏幕上所看到的那头水牛最后还得靠动画摄影师“画”出来。数字技术在动画中的应用,无疑是水墨动画制作的革命。2003年《夏》作为中国大陆第一次入选SIGGRAPH这样的顶级CG盛会的作品唤醒了我们对水墨动画的记忆。在这部短片中,完全是利用现代的3D动画技术实现传统的国画效果,在三维动画中表现更丰富多彩的水墨虚拟世界,运用3D强大的表现力来创建三维水墨形象和动画。
这部作品成功之后又先后有《弦舞丹青》、《八至》等作品出现,《八至》是一部主要运用flash制作的二维动画短片。《桃花源记》是一部“中国味十足”国产动画短片,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水墨效果作为动画的视觉元素。从动画大国日本捧回了TBS动画数字作品大赛最优秀奖。据环球数码的工作人员介绍,当时部分评委是这样评价的:“开始还以为是中国以往传统动画的风格,看完后却发现了多种视觉艺术符号,特别是电脑动画技术的综合运用最为出色。”
有了数字技术,制作一部水墨动画的时间大大的缩短了,提高了工作效率,制作四五部同样长度的水墨动画的耗时也就只需要制作一部传统水墨动画的时间。解决了传统制作工艺繁复的问题,也就给水墨动画的再生产创造了条件。数字技术的到来,毋庸置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带给传统动画行业的震撼也是如此,技术的进步,不仅给传统的水墨动画的制作减压,而且也带来了新的突破,三维立体空间效果是以往的手工制作很难达到的。数字技术提高的水墨动画的视觉冲击力,提高了它本身的审美价值。数字技术为水墨动画更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制作模式。“伟大的技术将为创造伟大的艺术提供不竭的动力。”
水墨动画的多元化发展道路
技术的进步不能让我们忽视艺术的危机,发展传统水墨动画片的市场越来越小。水墨动画在后现代主义的推动下,正沿着多元化的道路发展,这种多元化不仅体现在文化的个性彰显上,技术手法的不同上,还体现在它的创作形式上。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数水墨动画的作品都不再是单纯的动画片的形式。更多的则是以视觉元素出现在影视作品中,这种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是与商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多元化是后现代主义设计区别于以往艺术的最大的特征,多元是无视传统的,不同文化都可“借用”的新的艺术突破形式。首先,后现代主义特征之一的折衷主义——吸收和混合了不同风格,类型和艺术规范。例如王力宏的MTV《在梅边》在这部里水墨动画并不是全部的视觉画面,而是作为空间,背景穿梭在其中,换句话说它只是配合MTV中的中国曲风音乐的视觉表现符号。这个作品中融合京剧,流行音乐,水墨动画等多种风格的艺术形式,这些形式仅仅具有作用于感官的刺激性,而没有启发和激扬的功能,换言之,它强调是欲望本身。没有了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和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中国风的歌曲配以水墨动画的视觉语言,流行元素等等,相得益彰,使这个作品得到了升华。极具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色彩。
再如中央十一套戏曲频道的栏目包装和《达利园蜂蜜绿茶》电视广告,巧妙的将实拍的演员和背景结合运用数字技术结合在一起,并且都采用了水墨画效果的处理。多种艺术手法的结合,使作品看上去中国味十足。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水墨动画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水墨动画片,而是作为中华文化符号的代表溶入到了现代的作品中。混搭的艺术形式提高作品的文化品味和时代感。这些作品中的水墨动画元素的应用不仅仅意味着怀旧,它是一种以迎合商业目的而出现,直接与商业相结合,与社会对话的新的水墨动画艺术作品。
总之,在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推动下,中国水墨动画的所蕴涵的东方美学精神将会发扬光大,它将继续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
[关键词] 水墨动画 后现代主义设计 民族化 数字化 多元化
中国传统的水墨动画片在国际动画领域被誉为“中国学派”,享誉海内外,是六十年代中国原创动画中的一朵奇葩,曾经获得很多的国际大奖。然而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由于种种原因,它悄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二十年后的今天,以水墨动画形式出现的影视作品又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与传统的水墨动画不同的是,它是在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推动下冉冉升起的。不仅继承了传统文化,还有着自身新的特点。水墨动画正在与后现代主义设计携手,悄然迎来了它的第二个春天。
“后现代主义设计”这个词语在今天看来并不是时髦的概念,但是要找到比他更贴切的设计理念却很难。对于中国动画行业来说,后现代主义设计或多或少还是一股新鲜血液。如今,大批的水墨动画形式的作品涌现,意味着传统的水墨动画与后现代主义设计联姻了。
水墨动画的民族化倾向
后现代主义设计所倡导的民族性是推动中国文化复兴浪潮的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单一文化模式下的动画作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中华文化的回归、审美多元化的趋势日趋明显。这些征兆也影响着中国的原创动画行业,唤醒了沉睡的水墨动画。
对于动画设计而言,鲜明的民族特色才是其立足的根本。水墨动画片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是美术电影在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的突破。从表现形式上讲,中国水墨动画中所表现的抽象,写意的概念与后现代主义下的设计作品讲求的是自然、随性的一种造作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后现代主义设计作品,只求能宣泄、释放自己的情感,只求能通过创作的有形有色的作品,来表达内心的一些想法。而中国水墨动画以豪放、简练、洒落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的手法与后现代主义作品有相通之处。写意动画作品在表现对象上是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丰富的联想,用笔虽简但意境深远,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它要有高度概括的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画面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将就意到笔随。泼墨挥毫之间只求意境、只求神似,这样的作品正好暗合了后现代主义风格。优雅,含蓄,自然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它也不似美国的喧闹和明艳的色彩,只是淡淡的画面,却有深远的意境;高山流水,身处于自然之中,自然的安静,把人带离现实的喧嚣,简单的画面。把日常的繁复抛之于脑后,悠远的意境是很多国外的动画流之于表面的表现形式无法比的,这才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影视动画表现形式。《八至》就是以古诗为题材作的动画作品,荣获2006年度日本东京TBS“DigCom6 2大奖赛”中国赛区提名奖。
水墨动画的数字情节
如果说现代主义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那么后现代主义就是信息时代的宠儿。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水墨动画形式的影视作品绝大多数是数字产品,也就是说在制作工艺上以电脑代替传统的手工制作。水墨动画所追求的意境,也绝不仅仅是让几幅情节连贯的国画“活”起来那么简单。好比《牧笛》这部作品是用传统的手工制作的,片中的水牛,必须分出四五种颜色。分别涂在好几张透明的赛璐珞片上。每一张赛璐珞片都由动画摄影师分开重复拍摄,最后再重合在一起用摄影方法处理成水墨渲染的效果。也就是说,我们在屏幕上所看到的那头水牛最后还得靠动画摄影师“画”出来。数字技术在动画中的应用,无疑是水墨动画制作的革命。2003年《夏》作为中国大陆第一次入选SIGGRAPH这样的顶级CG盛会的作品唤醒了我们对水墨动画的记忆。在这部短片中,完全是利用现代的3D动画技术实现传统的国画效果,在三维动画中表现更丰富多彩的水墨虚拟世界,运用3D强大的表现力来创建三维水墨形象和动画。
这部作品成功之后又先后有《弦舞丹青》、《八至》等作品出现,《八至》是一部主要运用flash制作的二维动画短片。《桃花源记》是一部“中国味十足”国产动画短片,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水墨效果作为动画的视觉元素。从动画大国日本捧回了TBS动画数字作品大赛最优秀奖。据环球数码的工作人员介绍,当时部分评委是这样评价的:“开始还以为是中国以往传统动画的风格,看完后却发现了多种视觉艺术符号,特别是电脑动画技术的综合运用最为出色。”
有了数字技术,制作一部水墨动画的时间大大的缩短了,提高了工作效率,制作四五部同样长度的水墨动画的耗时也就只需要制作一部传统水墨动画的时间。解决了传统制作工艺繁复的问题,也就给水墨动画的再生产创造了条件。数字技术的到来,毋庸置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带给传统动画行业的震撼也是如此,技术的进步,不仅给传统的水墨动画的制作减压,而且也带来了新的突破,三维立体空间效果是以往的手工制作很难达到的。数字技术提高的水墨动画的视觉冲击力,提高了它本身的审美价值。数字技术为水墨动画更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制作模式。“伟大的技术将为创造伟大的艺术提供不竭的动力。”
水墨动画的多元化发展道路
技术的进步不能让我们忽视艺术的危机,发展传统水墨动画片的市场越来越小。水墨动画在后现代主义的推动下,正沿着多元化的道路发展,这种多元化不仅体现在文化的个性彰显上,技术手法的不同上,还体现在它的创作形式上。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数水墨动画的作品都不再是单纯的动画片的形式。更多的则是以视觉元素出现在影视作品中,这种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是与商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多元化是后现代主义设计区别于以往艺术的最大的特征,多元是无视传统的,不同文化都可“借用”的新的艺术突破形式。首先,后现代主义特征之一的折衷主义——吸收和混合了不同风格,类型和艺术规范。例如王力宏的MTV《在梅边》在这部里水墨动画并不是全部的视觉画面,而是作为空间,背景穿梭在其中,换句话说它只是配合MTV中的中国曲风音乐的视觉表现符号。这个作品中融合京剧,流行音乐,水墨动画等多种风格的艺术形式,这些形式仅仅具有作用于感官的刺激性,而没有启发和激扬的功能,换言之,它强调是欲望本身。没有了现代主义的形式限定原则和党派原则,其本质是一种知性的反理性主义,道德上的犬儒主义和感性上的快乐主义。中国风的歌曲配以水墨动画的视觉语言,流行元素等等,相得益彰,使这个作品得到了升华。极具后现代主义设计的色彩。
再如中央十一套戏曲频道的栏目包装和《达利园蜂蜜绿茶》电视广告,巧妙的将实拍的演员和背景结合运用数字技术结合在一起,并且都采用了水墨画效果的处理。多种艺术手法的结合,使作品看上去中国味十足。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水墨动画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水墨动画片,而是作为中华文化符号的代表溶入到了现代的作品中。混搭的艺术形式提高作品的文化品味和时代感。这些作品中的水墨动画元素的应用不仅仅意味着怀旧,它是一种以迎合商业目的而出现,直接与商业相结合,与社会对话的新的水墨动画艺术作品。
总之,在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推动下,中国水墨动画的所蕴涵的东方美学精神将会发扬光大,它将继续担负起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