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陀螺,曾是很多人儿时的记忆。当陀螺飞快旋转时,70岁的蹇德森老人认为,这是一种享受、一份成功。从孩童时爱玩陀螺,到如今痴迷陀螺,用他的话说,“这辈子算是和陀螺结缘了”。不仅自己喜爱,老人还和朋友们一起组建了武汉风筝协会鞭陀专项委员会,将陀螺打进了央视《星光大道》。
名字有“三木”与陀螺有不解之缘
蹇德森老人家住武汉江岸区光荣坊,不仅玩陀螺玩得绝,七年时间里,还收藏了478个陀螺,是武汉市风筝协会鞭陀专项委员会创始人之一。
在他的“陀螺之家”,可以看到满屋子的陀螺。书柜上、电脑桌旁陀螺一字排开,木的,铁的,让人眼花缭乱,最大的重达138斤,最小的只有几两。
谈到陀螺,蹇德森有说不完的话。陀螺大多数都是木头做的,而他名字里有个“森”,让他从小就对木制的陀螺特别偏爱。而真正爱上陀螺,那是2006年他在汉口江滩看到一位老人正在冒雨玩陀螺,陀螺的旋转勾起了他童年的回忆,他随后玩了半天,“感觉真好”,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看到好的木头,他就想着法把它变成陀螺。
老伴说他对陀螺“着了魔!”每天他一回家,就会躲进书房里摆弄,擦、刻,一天都可以不出房间。就连睡觉的枕头心都是制作陀螺多余的木屑做的。而从来不爱做家务的他,主动承担打扫书房的任务。陀螺他连亲人都不让触碰,生怕一不小心掉下来心疼。
“每个都有故事,个个都是精品。”蹇德森说。那些制作陀螺的木材都是他亲自或托朋友从武汉各大木材市场、外地以及国外淘回来的。有印度紫檀木,海南黄花梨木,缅甸的花梨,老挝的红酸枝、绿檀等。而每个陀螺从找材料,到寻找师傅定制样式,都是亲力亲为。
蹇德森说,在众多的陀螺中,他最偏爱的还是那个曾耗时2年、四次去海南寻木而成的黄花梨陀螺。来之不易的5斤的黄花梨木,去皮成形后,制作成1.8斤重的陀螺。
“你看,木纹千变万化。”蹇德森说,对这个陀螺,他爱不释手。陀螺上木纹有的像猫眼,有的像云彩,让他感叹大自然的奇妙变化。
欲建民间陀螺博物馆
蹇德森收藏陀螺是圈内人尽皆知的事,看到好木材,他就会想把它制成陀螺。三眼桥陀螺定制师傅余先生说,去年底蹇德森曾在他这里一次性定制了100个陀螺,“他是名副其实的陀螺迷。”
余先生说,在他这里做陀螺的人很多,而最疯狂的就是蹇德森老人。蹇德森说,那次100个陀螺的大定制,是当时他一位朋友从国外给他带回来很多上好的紫檀木,看到这些木材,他很兴奋,第二天立即让师傅帮忙打造。
“木材得来不易。”蹇德森兴奋地说,俗话说,“十檀九空”,陀螺对于木头的要求很高,空了不实根本没有用。而紫檀有香味,木纹也是暗中带着红,这也让他对紫檀陀螺情有独钟。每次擦拭,闻到阵阵香味,都会让他回忆万千,而他家最重的紫檀陀螺有13斤。
七年来,通过蹇德森老人的不断努力,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组建了武汉市风筝协会鞭陀专项委员会,并在2013年11月,他和其他15名成员,赴央视《星光大道》上表演鞭陀,闻名全国。
“玩鞭还能治病。”蹇德森说,2003年时,他眼睛复视,看什么都是双影,戴着眼镜也必须拄拐杖。去年他突然发现不戴眼镜也可以看清前方的物品。“这一切都归功于鞭陀,玩赏、收藏又健身,真是一举三得。”
蹇德森说,除了希望和朋友一起切磋鞭陀的技艺外,他更希望传承陀螺文化,办一个私人“陀螺博物馆”,甚至发展成“中华陀螺艺术馆”。与爱好陀螺的人一起,将中国历史悠久的陀螺文化发扬下去,为打造武汉“博物馆之城”添砖加瓦。
名字有“三木”与陀螺有不解之缘
蹇德森老人家住武汉江岸区光荣坊,不仅玩陀螺玩得绝,七年时间里,还收藏了478个陀螺,是武汉市风筝协会鞭陀专项委员会创始人之一。
在他的“陀螺之家”,可以看到满屋子的陀螺。书柜上、电脑桌旁陀螺一字排开,木的,铁的,让人眼花缭乱,最大的重达138斤,最小的只有几两。
谈到陀螺,蹇德森有说不完的话。陀螺大多数都是木头做的,而他名字里有个“森”,让他从小就对木制的陀螺特别偏爱。而真正爱上陀螺,那是2006年他在汉口江滩看到一位老人正在冒雨玩陀螺,陀螺的旋转勾起了他童年的回忆,他随后玩了半天,“感觉真好”,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看到好的木头,他就想着法把它变成陀螺。
老伴说他对陀螺“着了魔!”每天他一回家,就会躲进书房里摆弄,擦、刻,一天都可以不出房间。就连睡觉的枕头心都是制作陀螺多余的木屑做的。而从来不爱做家务的他,主动承担打扫书房的任务。陀螺他连亲人都不让触碰,生怕一不小心掉下来心疼。
“每个都有故事,个个都是精品。”蹇德森说。那些制作陀螺的木材都是他亲自或托朋友从武汉各大木材市场、外地以及国外淘回来的。有印度紫檀木,海南黄花梨木,缅甸的花梨,老挝的红酸枝、绿檀等。而每个陀螺从找材料,到寻找师傅定制样式,都是亲力亲为。
蹇德森说,在众多的陀螺中,他最偏爱的还是那个曾耗时2年、四次去海南寻木而成的黄花梨陀螺。来之不易的5斤的黄花梨木,去皮成形后,制作成1.8斤重的陀螺。
“你看,木纹千变万化。”蹇德森说,对这个陀螺,他爱不释手。陀螺上木纹有的像猫眼,有的像云彩,让他感叹大自然的奇妙变化。
欲建民间陀螺博物馆
蹇德森收藏陀螺是圈内人尽皆知的事,看到好木材,他就会想把它制成陀螺。三眼桥陀螺定制师傅余先生说,去年底蹇德森曾在他这里一次性定制了100个陀螺,“他是名副其实的陀螺迷。”
余先生说,在他这里做陀螺的人很多,而最疯狂的就是蹇德森老人。蹇德森说,那次100个陀螺的大定制,是当时他一位朋友从国外给他带回来很多上好的紫檀木,看到这些木材,他很兴奋,第二天立即让师傅帮忙打造。
“木材得来不易。”蹇德森兴奋地说,俗话说,“十檀九空”,陀螺对于木头的要求很高,空了不实根本没有用。而紫檀有香味,木纹也是暗中带着红,这也让他对紫檀陀螺情有独钟。每次擦拭,闻到阵阵香味,都会让他回忆万千,而他家最重的紫檀陀螺有13斤。
七年来,通过蹇德森老人的不断努力,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组建了武汉市风筝协会鞭陀专项委员会,并在2013年11月,他和其他15名成员,赴央视《星光大道》上表演鞭陀,闻名全国。
“玩鞭还能治病。”蹇德森说,2003年时,他眼睛复视,看什么都是双影,戴着眼镜也必须拄拐杖。去年他突然发现不戴眼镜也可以看清前方的物品。“这一切都归功于鞭陀,玩赏、收藏又健身,真是一举三得。”
蹇德森说,除了希望和朋友一起切磋鞭陀的技艺外,他更希望传承陀螺文化,办一个私人“陀螺博物馆”,甚至发展成“中华陀螺艺术馆”。与爱好陀螺的人一起,将中国历史悠久的陀螺文化发扬下去,为打造武汉“博物馆之城”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