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汉语言文学是高级中学设置的重点学科,该学科也是升学考试中最为重要的学科,但是通过大量的研究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并不喜欢这一学科,只是迫于升学压力,不得不学习,而究其原因,这与教师的教学模式不合理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创更适合学生以及教师发展的教学模式,本文则是以“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为例,仅供交流使用。
关键词:高级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探讨
1 概述
“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该种模式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有所改变,教师与课堂的主体,转变为引导者,而学生则逐渐的由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地位,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学习汉语言文学课程,同时以教材为依据,以先进的教学设备为手段。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为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进而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2 高级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探讨
汉语言文学课是高级中学设置的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关键学科,同时该课程的设置对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有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教师将汉语言文学课讲解的十分枯燥,完全不能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如果一直沿用传统模式,在高级中学中设置汉语言文学课程将失去其价值,因此需要进行改革,使用更为先进的教学模式,以此来达到设置汉语言文学课程的目标。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汉语言文学教授经验的总结,认为“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完全可以尝试着应用。其包括的内容如下:
2.1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而现如今教师的角色应该有所转变,从主体变为引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个指导的作用。教师在讲解汉语言文学期间,不再成为唯一的正确者,学生们可以各抒已见,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最终进行总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扮演着导师的角色,同时也扮演者促进者的角色,教师所起到的也不仅仅是信息源的作用,而是一个交换平台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不再直接的告知学生对与错,而是通过学生的自我的见解,对学生的见解进行反馈,进而在这其中校对其思想不合理的地方。教师引导者的角色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来体现:
2.1.1 依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越切合实际,其实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真是考验高级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师能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引导者的能力。教师在制定相关目标时,首先应该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抓住新课改的精髓,将其与汉语言文学学科特点有机结合,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终极目标;其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体现出差异性,因为每个同学文学基础不同,对文学的人治理解也不相同,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单一侧重与某一类学生,应该全都顾及到,只有充分的体现出差异性,才能更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可,从而更容易实现教学目标;最后,教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尽管教学目标不能反复更改,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教学目标并不是完全不变,教师可以依据自身以及学生的情况来适时适当的调整,这样每到一个阶段,学生都能够很好的完成任务,因此提高其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
2.1.2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在课堂上采取优良的组织教学方案,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消化吸收所学习的知识。比如教师可以选择使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当教师讲解一个历史故事时,可以让学生编排出来进行演绎;也可以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进行讨论,最终总结出答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各类题材的文学作品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以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2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
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教师要加强课堂问题设计。一方面,教师要通过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汉语言文学学习活动,尤其要形成主问题意识,以主问题设计形成问题链,使课堂成为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创新,尝试转变问题设计,将问题设计交给学生,改变传统的“教师设计题目、学生回答”的被动学习局面,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中转变出来,成为问题设计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
2.3 “教材载体”设计
汉语言文学教材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它是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编排的,体现了新课改课程理念,既具有科学性,也具有很强的审美性,它是汉语言专业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我们要立足于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首先,教师要深入阅读与分析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编写者的意图,要深入分析每一篇文章的选编意图,准确把握作者传达的思想与情感等,把握教学重点,善于突破难点。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力,使学生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激发思考,有所感悟,进而形成汉语言文学知识与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汉语言文学教学教材的运用也要注意创新,突破“唯教材”的传统思想,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2.4 “教学媒介手段”设计
2.4.1 增加直观性
合理地运用教学媒体有助于教师较为直观地呈现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例如运用课文朗读的录音能够有效增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录音朗读对学生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方法与技巧等,有效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与朗读能力。此外,教学幻灯片、音像資料、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都能够有效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直观性,实现汉语言文学音像化教学,以加强对学生的多种感官的刺激,通过声音、视频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能力等。
2.4.2 增强交互性
汉语言文学教学要达到实效性,需要切实增强教学相关体的交互性。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交互性主要表现为师生、生生、学生与知识、师生与媒介间的交互性,使各相关体能够产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幻灯片辅助教学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层次分明,还能丰富课堂教学容量,增强课堂互动,有效激发各学习相关体的效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中学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非常大,因此教师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果,以使学生不必在课下浪费更多的时间却学习,而对与汉语言文学课程来说,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就应该从教学模式入手,改变传统的教师与学生上课都十分压抑的课堂气氛,增加两者之间的互动性,这就模式才能真正的达到预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光.分析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3(12).
[2]廖正岚.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与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3(9).
[3]金海英.有关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2,11.
[4]冉毅.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J].才智,2013,13.
关键词:高级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探讨
1 概述
“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该种模式教师与学生的角色都有所改变,教师与课堂的主体,转变为引导者,而学生则逐渐的由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地位,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学习汉语言文学课程,同时以教材为依据,以先进的教学设备为手段。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为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进而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2 高级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探讨
汉语言文学课是高级中学设置的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关键学科,同时该课程的设置对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有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教师将汉语言文学课讲解的十分枯燥,完全不能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如果一直沿用传统模式,在高级中学中设置汉语言文学课程将失去其价值,因此需要进行改革,使用更为先进的教学模式,以此来达到设置汉语言文学课程的目标。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汉语言文学教授经验的总结,认为“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完全可以尝试着应用。其包括的内容如下:
2.1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而现如今教师的角色应该有所转变,从主体变为引导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个指导的作用。教师在讲解汉语言文学期间,不再成为唯一的正确者,学生们可以各抒已见,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最终进行总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扮演着导师的角色,同时也扮演者促进者的角色,教师所起到的也不仅仅是信息源的作用,而是一个交换平台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师不再直接的告知学生对与错,而是通过学生的自我的见解,对学生的见解进行反馈,进而在这其中校对其思想不合理的地方。教师引导者的角色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来体现:
2.1.1 依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越切合实际,其实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真是考验高级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师能力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引导者的能力。教师在制定相关目标时,首先应该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抓住新课改的精髓,将其与汉语言文学学科特点有机结合,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终极目标;其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体现出差异性,因为每个同学文学基础不同,对文学的人治理解也不相同,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能单一侧重与某一类学生,应该全都顾及到,只有充分的体现出差异性,才能更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可,从而更容易实现教学目标;最后,教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尽管教学目标不能反复更改,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教学目标并不是完全不变,教师可以依据自身以及学生的情况来适时适当的调整,这样每到一个阶段,学生都能够很好的完成任务,因此提高其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
2.1.2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在课堂上采取优良的组织教学方案,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消化吸收所学习的知识。比如教师可以选择使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当教师讲解一个历史故事时,可以让学生编排出来进行演绎;也可以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进行讨论,最终总结出答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各类题材的文学作品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以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2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
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教师要加强课堂问题设计。一方面,教师要通过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汉语言文学学习活动,尤其要形成主问题意识,以主问题设计形成问题链,使课堂成为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创新,尝试转变问题设计,将问题设计交给学生,改变传统的“教师设计题目、学生回答”的被动学习局面,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中转变出来,成为问题设计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
2.3 “教材载体”设计
汉语言文学教材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它是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编排的,体现了新课改课程理念,既具有科学性,也具有很强的审美性,它是汉语言专业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我们要立足于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首先,教师要深入阅读与分析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编写者的意图,要深入分析每一篇文章的选编意图,准确把握作者传达的思想与情感等,把握教学重点,善于突破难点。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活力,使学生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激发思考,有所感悟,进而形成汉语言文学知识与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汉语言文学教学教材的运用也要注意创新,突破“唯教材”的传统思想,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2.4 “教学媒介手段”设计
2.4.1 增加直观性
合理地运用教学媒体有助于教师较为直观地呈现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例如运用课文朗读的录音能够有效增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录音朗读对学生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方法与技巧等,有效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与朗读能力。此外,教学幻灯片、音像資料、语言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都能够有效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直观性,实现汉语言文学音像化教学,以加强对学生的多种感官的刺激,通过声音、视频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能力等。
2.4.2 增强交互性
汉语言文学教学要达到实效性,需要切实增强教学相关体的交互性。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交互性主要表现为师生、生生、学生与知识、师生与媒介间的交互性,使各相关体能够产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幻灯片辅助教学不仅能够使课堂教学层次分明,还能丰富课堂教学容量,增强课堂互动,有效激发各学习相关体的效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中学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非常大,因此教师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果,以使学生不必在课下浪费更多的时间却学习,而对与汉语言文学课程来说,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就应该从教学模式入手,改变传统的教师与学生上课都十分压抑的课堂气氛,增加两者之间的互动性,这就模式才能真正的达到预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光.分析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3(12).
[2]廖正岚.初中语文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问题与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3(9).
[3]金海英.有关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2,11.
[4]冉毅.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J].才智,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