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开国将军之一,曾参加中央苏区的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战斗,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在抗战时期参加了平型关等著名战役,抗战胜利后驰骋东北战场,曾任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四野战车师政委,1955年授勋时,是最年轻的少将之一。他就是97岁高龄身经百战的广东梅州籍开国将军杨永松。
一心要革命的“红小鬼”
1919年7月,杨永松出生在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一个贫苦家庭。童年在镇上的步梯小学接受启蒙教育。
在新加坡加入共产党后返回家乡开展革命活动的二哥杨鹤松的影响下,年幼的杨永松在学校加入了童子团,开始走上了革命的人生道路。
1928年3月,二哥杨鹤松参与领导的“百侯暴动”,给反动势力当头一击。后因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反扑,武装暴动失败,杨永松也因此逃出百侯,到外乡大东以替人放牛为生。
1930年4月,杨永松在去闽西的路上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留在永定县委机关,正式参加了革命工作。1930年11月,杨永松被选入闽西儿童团团总部任组织部部长,接受张爱萍的直接领导,在工作中学习成长。
1931年7月,杨永松突然被肃反委员会以反革命的理由关押起来,两天放出来时,他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是回闽西机关,二是参加红军。杨永松决定到前线去当红军。参加红军对杨永松来说,是一辈子经历中最深刻的记忆、最值得骄傲的往事。他热爱这支人民的军队!
杨永松参加红军后被分配在红十二军政治部机关做勤杂及文书工作,后被编入红军101团,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三次、第四次反“围剿”战役,以及1933年9月开始长达一年多的第五次反“围剿”恶战。在硝烟弥漫中,杨永松一天天成长,更加坚定革命的信念。
九死一生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1934年9月,为摆脱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困境,杨永松所在的部队开始向福建永安地区进发。部队过汀州时,杨永松因病被留后方医院休养。后来由于战事紧张,所有人员需转移到一个叫“九堡”的医院。杨永松和几个战友赶到九堡医院后,让他们意外的是,那里已经没有一个人了。原来,医院在一天前就转移了。他们不顾伤病的折磨,坚持赶路,终于在第5天的下午赶上了红一军团的部队。一师的聂鹤亭参谋长看到杨永松身体欠佳,把他留在了师部。这时是1934年的10月。
第二天,得到通知:傍晚出发。当时杨永松还不知道,两万五千里长征就这样开始了。如果没有前些日子拼着性命地追赶部队,或许从此他就与中国革命无缘了。因为年纪小,部队整编长征前要送他回家,谭政说“他哪还有家?兄弟们都参加了革命,送他回家就等于送死”。
193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半集合出发,每天夜行晓宿,直到第六日才突破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新田。此后一路走一路打,翻过了大王山,越过了天堂铺,渡过了湘江。到12月份,突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二过乌江,四渡赤水,兵临贵州。进入云南,杨永松已调入三团司令部任文书。红军击破了敌人的一次次围堵,来到了川康之地的茫茫雪山前。由于高山缺氧,大家都像踩在云雾里一样艰难地在雪山上挪动脚步,不时有掉队的战士“睡”在路旁。爬过雪山时,全团只剩下880余人,不足长征出发时的三分之一。
杨永松跟着三团的队伍走在红一军团部的前面,到达了草地。一路掩埋战友的遗体,一路艰难地前行。在进入草地的第六天,杨永松因长时间泡在雨水里,双腿肿胀,无法起身。他穿上在一次胜仗后买的一双没有补丁的袜子,套上一直舍不得穿的新草鞋,拄着一根木棍,凭着坚强的信念跟在部队后面一步一撑地往前走。两三个小时过去了,他的脚能感觉到暖和了,开始消肿。杨永松非常高兴,又一次甩掉了死神,往前追赶革命队伍去了。
1935年10月,杨永松紧跟着革命队伍,整整走了一年,走到了陕甘苏区的吴起镇,长征结束了。杨永松跟随部队经过了11省,行程两万五千里,历尽险山和恶水,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在艰难困苦中得到了锻炼,经受住了最严峻的考验。
南征北战的军旅生活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国共和谈一致抗日,红军改编为八路军,8月22日,杨永松所在红二师改编为343旅685团。8月23日,685团作为前卫开赴山西抗日前线,此时杨永松任该团政训处技术书记。到冉庄集结后,杨永松随着队伍参加平型关战役。平型关战役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
此后,杨永松跟随部队保卫忻口,转战晋西,挺进山东,浴血鲁南,在战争的烽火中不断成长。1942年10月,杨永松调去中共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学习,后来又调任绥德抗大总校部秘书科科长,在徐向前校长身边供职。1945年4月23日,杨永松以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党的“七大”。1949年3月,杨永松被分配到第四野战军战车师任政委。
共和国年轻的开国将军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杨永松的战车师参加受阅,坦克编队以整齐的队形,缓缓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953年1月,杨永松调任华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
1955年,杨永松被授予少将军衔。杨永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7年8月,从解放军政治学院毕业后,杨永松被分配到北京军区工程兵任副政委,1968年任政委。1978年,杨永松退居二线,任北京军区工程兵顾问,继续为国家的军事建设贡献力量。1981年按副兵团级离退休,医疗享受正大军区职待遇。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勋章荣誉章。
光阴荏苒,一生为国家、为人民、为军队建设浴血奋战的老红军战士杨永松将军今年已经97岁高龄了。年事虽高,但他精神依然矍铄,思维依然敏捷,一如既往地关注着人民军队的发展和祖国建设的伟业。(根据杨永松著《硝烟往事》整理)
一心要革命的“红小鬼”
1919年7月,杨永松出生在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一个贫苦家庭。童年在镇上的步梯小学接受启蒙教育。
在新加坡加入共产党后返回家乡开展革命活动的二哥杨鹤松的影响下,年幼的杨永松在学校加入了童子团,开始走上了革命的人生道路。
1928年3月,二哥杨鹤松参与领导的“百侯暴动”,给反动势力当头一击。后因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反扑,武装暴动失败,杨永松也因此逃出百侯,到外乡大东以替人放牛为生。
1930年4月,杨永松在去闽西的路上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留在永定县委机关,正式参加了革命工作。1930年11月,杨永松被选入闽西儿童团团总部任组织部部长,接受张爱萍的直接领导,在工作中学习成长。
1931年7月,杨永松突然被肃反委员会以反革命的理由关押起来,两天放出来时,他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是回闽西机关,二是参加红军。杨永松决定到前线去当红军。参加红军对杨永松来说,是一辈子经历中最深刻的记忆、最值得骄傲的往事。他热爱这支人民的军队!
杨永松参加红军后被分配在红十二军政治部机关做勤杂及文书工作,后被编入红军101团,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三次、第四次反“围剿”战役,以及1933年9月开始长达一年多的第五次反“围剿”恶战。在硝烟弥漫中,杨永松一天天成长,更加坚定革命的信念。
九死一生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1934年9月,为摆脱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困境,杨永松所在的部队开始向福建永安地区进发。部队过汀州时,杨永松因病被留后方医院休养。后来由于战事紧张,所有人员需转移到一个叫“九堡”的医院。杨永松和几个战友赶到九堡医院后,让他们意外的是,那里已经没有一个人了。原来,医院在一天前就转移了。他们不顾伤病的折磨,坚持赶路,终于在第5天的下午赶上了红一军团的部队。一师的聂鹤亭参谋长看到杨永松身体欠佳,把他留在了师部。这时是1934年的10月。
第二天,得到通知:傍晚出发。当时杨永松还不知道,两万五千里长征就这样开始了。如果没有前些日子拼着性命地追赶部队,或许从此他就与中国革命无缘了。因为年纪小,部队整编长征前要送他回家,谭政说“他哪还有家?兄弟们都参加了革命,送他回家就等于送死”。
193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半集合出发,每天夜行晓宿,直到第六日才突破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新田。此后一路走一路打,翻过了大王山,越过了天堂铺,渡过了湘江。到12月份,突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二过乌江,四渡赤水,兵临贵州。进入云南,杨永松已调入三团司令部任文书。红军击破了敌人的一次次围堵,来到了川康之地的茫茫雪山前。由于高山缺氧,大家都像踩在云雾里一样艰难地在雪山上挪动脚步,不时有掉队的战士“睡”在路旁。爬过雪山时,全团只剩下880余人,不足长征出发时的三分之一。
杨永松跟着三团的队伍走在红一军团部的前面,到达了草地。一路掩埋战友的遗体,一路艰难地前行。在进入草地的第六天,杨永松因长时间泡在雨水里,双腿肿胀,无法起身。他穿上在一次胜仗后买的一双没有补丁的袜子,套上一直舍不得穿的新草鞋,拄着一根木棍,凭着坚强的信念跟在部队后面一步一撑地往前走。两三个小时过去了,他的脚能感觉到暖和了,开始消肿。杨永松非常高兴,又一次甩掉了死神,往前追赶革命队伍去了。
1935年10月,杨永松紧跟着革命队伍,整整走了一年,走到了陕甘苏区的吴起镇,长征结束了。杨永松跟随部队经过了11省,行程两万五千里,历尽险山和恶水,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在艰难困苦中得到了锻炼,经受住了最严峻的考验。
南征北战的军旅生活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国共和谈一致抗日,红军改编为八路军,8月22日,杨永松所在红二师改编为343旅685团。8月23日,685团作为前卫开赴山西抗日前线,此时杨永松任该团政训处技术书记。到冉庄集结后,杨永松随着队伍参加平型关战役。平型关战役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
此后,杨永松跟随部队保卫忻口,转战晋西,挺进山东,浴血鲁南,在战争的烽火中不断成长。1942年10月,杨永松调去中共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学习,后来又调任绥德抗大总校部秘书科科长,在徐向前校长身边供职。1945年4月23日,杨永松以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党的“七大”。1949年3月,杨永松被分配到第四野战军战车师任政委。
共和国年轻的开国将军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杨永松的战车师参加受阅,坦克编队以整齐的队形,缓缓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953年1月,杨永松调任华北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
1955年,杨永松被授予少将军衔。杨永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7年8月,从解放军政治学院毕业后,杨永松被分配到北京军区工程兵任副政委,1968年任政委。1978年,杨永松退居二线,任北京军区工程兵顾问,继续为国家的军事建设贡献力量。1981年按副兵团级离退休,医疗享受正大军区职待遇。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勋章荣誉章。
光阴荏苒,一生为国家、为人民、为军队建设浴血奋战的老红军战士杨永松将军今年已经97岁高龄了。年事虽高,但他精神依然矍铄,思维依然敏捷,一如既往地关注着人民军队的发展和祖国建设的伟业。(根据杨永松著《硝烟往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