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语言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 :科学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z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高校的音乐教育,特别是在声乐表演领域内,不仅对于专业技能训练上有了更加细化和针对性的教学。对于形体语言方面的运用也获得了更大程度上的重视,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而言,不仅要加强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还要对于形体训练部分更加的重视。形体课程成为了音乐表演生必不可少的基础性训练。
  关键词:民族声乐;形体语言;声乐演唱
  形体语言是指在不能进行语言性沟通时,通过形体动作来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在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通过优美的歌声来向听众传递情感,这时形体语言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我们无法想象一位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不使用任何的形体语言,面无表情,四肢僵硬的唱歌,这根本称不上演唱二字。声乐作品演唱的优越性就是在于演唱者对于作品的深层理解和再度创造。不加入形体语言的演唱作品是不完整的。本文主要针对使用形体语言对民族声乐演唱的增益作用以及如何正确的使用形体语言来进行民族声乐演唱等问题进行具体阐述。(本文只对民族声乐演唱进行具体分析,下文提到的声乐演唱皆指民族声乐。)
  一、声乐演唱中的声形并茂
  声形并茂顾名思义是指演唱者在声乐演唱中既能保持声音的优美动听,流畅和谐又能够运用自然的形体语言完整的诠释出作品。融合形体语言与良好的嗓音条件。通过舞台的形式展现出来。从声音与动作的完美结合来激发出表演者的情感从而引发听众共鸣。
  《诗·大序》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由此可见形体语言中的肢体动作还在歌唱之后,是歌唱表演的一种更加深化的表现。在我们的民族声乐演唱过程中,并不是拥有完备的嗓音条件和技巧就可以把声乐作品完整体现出来的,特别是在舞台表现中,当听众正沉浸在优美悦耳的歌曲中时,抬头看到的却是一位双目无神,四肢僵硬的演唱者,又何谈艺术享受呢?单凭纯粹的声音来表现出的声乐艺术是残缺不足的。形体语言是一种无声语言,它与语言性表演对比来说,具有更加直观性的优势。因此形体语言对于声乐演唱来说可以是一种提升。当歌唱者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演唱技巧和嗓音条件,在舞台上进行演唱时通过融合恰当的形体语言,将动听的歌曲更加具象化。要知道听众的往往是不满足于单纯的“动听的声音”的。这样的展现出的舞台效果更加的抓人眼球,引人入胜。当然形体语言还可以担任补充舞台表现力效果的角色,良好的形体语言能够增强我们的舞台表现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台风”,成为我们声乐演唱中的加分项。
  上文中我们一直提到形体语言,那么到底何为形体语言呢?形体语言即为形体表演。它是一个完备的表演系统,是由人的身体姿态、肢体动作以及面部表情所构成。主要应用于辅助有声语言或歌唱表演,使得歌曲演唱更加富有感染力,通过直观地形体表演塑造出更加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此处应注意,虽然我们能强调形体语言自成一个系统,但在声乐演唱中绝对不能将声乐演唱与形体语言二者割裂开来。强调的是二者的有机结合。一个完整优秀并且生动的艺术作品,必须是演唱者声音与身体合理的动作配合所完成。形体表演中的“表”即为声乐演唱者在舞台上形象挺拔端正,演唱时以情带声,通过无声的形体语言的直观传递,诠释出作品的音乐思想与内涵,将感情外放,来增强感染力,以此感染听众,引发共鸣。在这方面著名声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教授也认为:“‘表’,是指歌唱中的表演,即形体语言。就中国广大观众的欣赏习惯来说,不仅要好听,还要“好看””。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形体语言还有许多不同的风格,在表演不同形式的歌曲时,形体语言也有具体的不同定义。在演唱带有不同民族风味的歌曲时,例如带有戏曲风味的歌曲,带有草原风格的歌曲等,形体语言都可以有不同的演绎。
  当我们作为观众来衡量一位声乐演唱者的水平时,我们首先会从外部评价,最直观的是其歌唱是否流畅动听,动作是否自然,对于观众来说观感是否舒服。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外部评价最重要的两部分即为声音与动作。这更加要求我们要重视形体语言。因为在观众的视听过程中,是在体会声乐表演者的优美歌喉,举手投足和体态动作。这些都在传递着的声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内心情感,所以简单来说声音与动作二者缺一不可。
  因此我们要清晰的把握好形体语言的几大要素:首先是手势,声乐演唱的形体语言中手势是最明显的部分,在形体训练中也应着重训练。它对于在声乐表演中传递音乐律动感起着重要作用。声乐表演过程中用到的手势与舞蹈表演不同。不具有很强的叙述性,也不太具有程式化。只是着重渲染氛围,对歌唱者起到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声乐演唱中的手势动作虽然简单但却是十分多元化的。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一点,声乐演唱中“唱”是主角,是重点。“演”是配角,是辅助,二者相辅相成。所以在其过程中出现的手势动作应该随着歌曲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太过花哨,过多的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则会喧宾夺主,起到反作用。第二大要素是眼神。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又有眉目传情之说。著名京剧艺术家侯喜瑞老先生也对舞台演唱中眼神部分做出了精辟的论述“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无论是戏剧还是演唱,任何一种舞台的表演形式都需要通过眼神向外传达,对表演者最高的评价莫过于“眼里有戏”四个字。这个“戏”指的就是声乐演唱中的内核。
  第三大要素是面部表情,对于面部表情来说最重要的是“应景”二字,音乐作品中的人物情绪除了需要声音的表现,眼神的传递,还需要面部的配合。相比较于眼神来说,面部表情更加直观,使观众迅速捕捉到演唱者的情绪变化,喜怒哀乐是人面部最自然表现出的本能的反应,这也充分的体现出“情生于内而表于外”有了面部表情的辅助作用,观众能够快速的定位到具体情绪。为了使舞台表现更加的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还需要对面部表情进行具有的训练,注意自己的微表情变化,培养五官的协调度。虽说演唱要真情实感但艺术是高于生活的,我们展现出的是艺术形象,还需要进行度的把握,切记过犹不及。
  在形体语言的设计与运用上面,要符合两大原则一是协调性原则,二是精炼性原则。首先对于观众来说,并没有过高的专业素养,所以他们的关注点在歌曲是否好听,表演者做的动作让人看着是否舒服。这个“舒服”其实就是符合了观众的审美特征,还有就是我们设计的形体语言必须要符合我们所演唱的作品,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和性格特征。不同的人物形象,差别迥异,要善于捕捉关键性和代表性的动作,性格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的态度也是有所差别,有的热情奔放,有的则含蓄内敛。只有符合了这类原则,演唱者所呈现出来的人物才会更加的细腻完整。
  精炼性原则是在形体语言使用上的第二大原则。无论如何,形体语言都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所以在形体语言的设计上不应太过繁杂花哨,可在歌曲高潮或结尾处设计动作,如果形体语言过于丰富,不但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而且还会破坏歌唱的整体状态,适得其反。
  形体语言是民族声乐演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声乐学习者要给予形体语言应有的重视。正确的运用形体语言,发挥其锦上添花的积极作用,增强自己的舞台表现力与感染力。在训练和运用中还要注意遵守形体语言的使用原则和规避形体语言的几類问题。不断学习,努力奋进,坚持不懈的追求成为更优秀声乐表演者的目标!
其他文献
患者男性,82岁,因间断发热1个月,发现右腹股沟肿物3d,于2012年5月9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出现间断发热,体温多波动在37.5~38.5℃,呈不规则热,发热以下午及晚间为著,自服退热药后体温可降至正常,但随后体温会再次升高,偶有寒战,伴咳嗽,咳少许白痰.入院前3天,患者无意中发现右腹股沟区可及多个大小不等肿块,无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破溃,于外院行超声检查示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患者入院
目的 为了解我国老年医学发展情况,对我国老年医学国际论文的研究产出进行简要统计和分析. 方法 本研究选取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科学数据库(Thomson Scientific,Web of Science,SCI-E)中所收录的第一作者为中国内地学者的文献为依据,选取全部基础理论研究论文和重要的临床实践总结报告以及综述(带有评论性)类文献进行检索,时间截点选取为1979 2011年,将符合检索条件的数
目的 应用铸造金属桩核、纤维桩树脂核修复老年患者残冠、残根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临床成功率的因素. 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66例需进行桩核修复的老年患者,平均年龄69.1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分别采用铸造金属桩核、石英纤维桩树脂核修复残根.于修复后1年、2年复查,观察临床疗效,失败者记录失败类型.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病例牙龈指数和牙周指数实验牙与自身对照
摘要:安全技术应用到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对保证计算机软件运行安全,提高计算机软件运行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已习惯用计算机工作、娱乐、购物以及交流等活动,随着安全意识和个人隐私保护意识的增强,对计算机的性能有更高的要求,而软件的开发是计算机安全技术的直接运用,因为只有将计算机安全技术与相关软件的开发联系起来,才有可能打造安全技术更加先进的软件。但是不可否认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急需改进,这就要结合实际
目的 探讨建立冷应激家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模型的方法和评价. 方法60只雄性纯种新西兰大白兔,数字抽签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冷应激组高脂喂养加球囊损伤,此外除手术后1周每天置于4℃环境中给予冷应激刺激1h,持续到第20周;球囊损伤组单纯高脂喂养加球囊损伤;对照组普通颗粒饲料喂养无特殊处理.20周末观察血脂、炎性因子、斑块形态、斑块组成成分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变化. 结果 冷应激组与球囊损
目的 调查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现况并分析其疗效. 方法 随机选取30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药物治疗组91例与对照组209例,比较两组患者血脂指标、肝肾功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面积. 结果 209例未服用他汀类的患者中,门诊医师未进行医嘱使用者68例(32.5%);担心不良反应不愿服用者58例(27.8%);检查血脂指标正常而自行停药者77例(3
目的 探讨伴或不伴心脏结构与功能异常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浓度的变化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在北京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 37例,年龄60~102岁,平均(78.3±7.5)岁.单纯高血压(SH)组36例,高血压伴心脏结构异常(HCSC)组引例,高血压伴收缩性心力衰竭(HHF)组70例.检测血浆BNP浓度,并在抽血化验后24~48
目的 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呼吸衰竭的疗效. 方法 将321例无心肺复苏、呼吸停止、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需紧急气管插管,平均年龄(75.6±12.2)岁伴呼吸衰竭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配给予NPPV(162例)或标准氧疗(159例)作为呼吸衰竭救治方法,比较其插管率、呼吸衰竭控制率及病死率,筛选影响因素. 结果 全部患者中,90%为Ⅰ型呼吸衰竭,NPPV组治疗失败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正常老年人谷胱甘肽和辅酶Ⅱ还原态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心肌标志物,选择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急性心梗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择老年心绞痛患者68例(心绞痛组)和冠状动脉正常人(对照组)66例,取外周静脉血,测血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还原型辅酶Ⅱ(NADPH)与氧化型辅酶Ⅱ(NAD
预计中国将成为老年痴呆患者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并且在中国,90%以上的痴呆患者将由其家属照顾[1].痴呆患者的认知和躯体损害、特别是患者病程中高达90%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是损害家属照顾者身心健康的最重要因素[2].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照顾者自我效能对照顾者身心健康具有保护性作用[3].自我效能的概念来源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认知理论[4].自我效能强调个体对自身在特定情境下执行某一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