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参与式教学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团队意识,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以参与式教学法在《土地经济学》课程中的实践运用为例,探索了在本科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该教法的一些举措。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本科教学;创新;思考
【分类号】G642.4
基金项目: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计划(MSJG2014047)
一、参与式教学法引入的必要性
传统的本科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以“填鸭”的方式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长期以往使得学生逐渐丧失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随着“参与式发展”理论在国际发展援助项目中的不断应用,这一思想被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形成了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1]即合作式教学或协作式教学,是一种鼓励教学对象(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参与式教学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2]: (1)平等参与:教师不再是标准答案的“发布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协助者”;(2)重视过程:参与式教学特别重视教学的过程,这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更加积极地去创新探索;(3)完全开放: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教学构思,教师也要定期与学生沟通并根据学生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土地经济学》主要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土地问题,突出特点是时效性与实践性很强。因此,在该课程教学中实践参与式教学法,具有十分必要的意义。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本科课堂中的实践
(一)实践对象与方法
在对2011级~2013级地理科学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土地经济学》课程中,尝试使用了参与式教学法改革,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别为:课程形式多元化(即:讲授、讨论与实践相结合)、考核形式去单一化(即:“平时+期中+期末”)和课后反馈互动化(即:开展自评与互评活动)。
(二)实践过程
在《土地经济学》中进行参与式教学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讲解。1-14周系统讲授课程基本理论与知识点,同样重视学生的参与,通过课上提问、案例讨论等形式,及时听取学生意见的反馈,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本学期课程的内容。
第二部分:小组展示汇报。每学期最后两周为小组专题汇报时间,要求每组以团体的形式登台展示其研究成果,台下其他组同学针对其汇报提出问题,每组时间控制在25-30分钟。从选题、查找资料、PPT制作到商讨以何种形式展示,全程由各组学生在其组长带领下,通过分工合作完成,这一阶段教师只是协助者。
第三部分:反馈反思提高。小组汇报结束后,要求各小组在接受其他同学及老师点评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提交课程学习心得体会。学期末,发放课程调查问卷,由学生对参与式学习情况做出评价与总结,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与提升创新能力的需求。
(三)实践效果
通过几学期的教学实践,参与式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改革效果,相较于传统教学法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突出的优势:
第一,提高学生参与度,理论联系实践。参与式教学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積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同时,该教法使学生在书本理论基础上,将理论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开放交流的教学方式,使得作为课程设计者和指导者的教师,必须不断思考改进教学方法,进而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
第三,增加师生互动,实现教学“供需平衡”。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反馈反思机制,能够有效增强师生间互动,帮助教师真实掌握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与思考,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供需平衡”。
三、对参与式教学法有效实施的思考
(一)摆正教师的作用
学生参与课程设计,不代表就要弱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相反教师的作用变得更为重要。参与式教学中,教师承担更多的角色:必须拥有丰富的教学方法技能,必须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必须组织与管理课堂讨论,必须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总结提高。可以说,表面看参与式教学教师讲授的部分缩减,但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却更为严格。在参与过程中,要避免排斥教师作用的极端行为,教师与学生各尽其力,共同为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而努力。
(二)避免参与的形式化
在参与式教学实践中,要避免两个方面的形式化:一方面是,教学模式的固定化。参与式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变化性,并无固定模式可循。在实践中,应鼓励学生依据课程内容安排课程模式,避免机械按照固定步骤行事而忽视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另一方面是,参与的有形无实化。现实情况是,部分学生不愿进行课程规划而宁愿被告知如何做。缺乏参与积极性的学生,在参与式教学中很可能沦为有参与之形式无参与之实质,汇报沦为一种表演,看着热闹非凡却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无裨益。避免这一现象的办法是,让学生充分认识教学设计的意义,让其自愿、愉悦地参与到教学设计中,同时,尽量简化参与形式,避免因过程过于复杂而使学生避而远之的现象发生。
(三)重视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参与式教学应注意避免话语权被少数学生占据,大多数学生成了旁观者和看客[3]。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都有对自身学习规划的能力,只要引导得当,学习差的学生也能够加入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教师应积极引导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中来,发现每个学生擅长的方面,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参与式教学法中获得最适宜的发展,提高学习规划、学习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保同、许祥云等.“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农科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 高等农业教育, 2006(6): 39-41.
[2] 蔺永诚、刘箴. 参与式教学法——高校课堂教学中值得推行的教学方法[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107-108.
[3] 张广兵. 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118.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本科教学;创新;思考
【分类号】G642.4
基金项目: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计划(MSJG2014047)
一、参与式教学法引入的必要性
传统的本科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以“填鸭”的方式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长期以往使得学生逐渐丧失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随着“参与式发展”理论在国际发展援助项目中的不断应用,这一思想被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形成了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1]即合作式教学或协作式教学,是一种鼓励教学对象(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参与式教学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2]: (1)平等参与:教师不再是标准答案的“发布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协助者”;(2)重视过程:参与式教学特别重视教学的过程,这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更加积极地去创新探索;(3)完全开放: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教学构思,教师也要定期与学生沟通并根据学生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土地经济学》主要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土地问题,突出特点是时效性与实践性很强。因此,在该课程教学中实践参与式教学法,具有十分必要的意义。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本科课堂中的实践
(一)实践对象与方法
在对2011级~2013级地理科学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土地经济学》课程中,尝试使用了参与式教学法改革,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别为:课程形式多元化(即:讲授、讨论与实践相结合)、考核形式去单一化(即:“平时+期中+期末”)和课后反馈互动化(即:开展自评与互评活动)。
(二)实践过程
在《土地经济学》中进行参与式教学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讲解。1-14周系统讲授课程基本理论与知识点,同样重视学生的参与,通过课上提问、案例讨论等形式,及时听取学生意见的反馈,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本学期课程的内容。
第二部分:小组展示汇报。每学期最后两周为小组专题汇报时间,要求每组以团体的形式登台展示其研究成果,台下其他组同学针对其汇报提出问题,每组时间控制在25-30分钟。从选题、查找资料、PPT制作到商讨以何种形式展示,全程由各组学生在其组长带领下,通过分工合作完成,这一阶段教师只是协助者。
第三部分:反馈反思提高。小组汇报结束后,要求各小组在接受其他同学及老师点评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提交课程学习心得体会。学期末,发放课程调查问卷,由学生对参与式学习情况做出评价与总结,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与提升创新能力的需求。
(三)实践效果
通过几学期的教学实践,参与式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改革效果,相较于传统教学法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突出的优势:
第一,提高学生参与度,理论联系实践。参与式教学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積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同时,该教法使学生在书本理论基础上,将理论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开放交流的教学方式,使得作为课程设计者和指导者的教师,必须不断思考改进教学方法,进而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
第三,增加师生互动,实现教学“供需平衡”。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反馈反思机制,能够有效增强师生间互动,帮助教师真实掌握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与思考,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供需平衡”。
三、对参与式教学法有效实施的思考
(一)摆正教师的作用
学生参与课程设计,不代表就要弱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相反教师的作用变得更为重要。参与式教学中,教师承担更多的角色:必须拥有丰富的教学方法技能,必须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必须组织与管理课堂讨论,必须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总结提高。可以说,表面看参与式教学教师讲授的部分缩减,但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却更为严格。在参与过程中,要避免排斥教师作用的极端行为,教师与学生各尽其力,共同为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而努力。
(二)避免参与的形式化
在参与式教学实践中,要避免两个方面的形式化:一方面是,教学模式的固定化。参与式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变化性,并无固定模式可循。在实践中,应鼓励学生依据课程内容安排课程模式,避免机械按照固定步骤行事而忽视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另一方面是,参与的有形无实化。现实情况是,部分学生不愿进行课程规划而宁愿被告知如何做。缺乏参与积极性的学生,在参与式教学中很可能沦为有参与之形式无参与之实质,汇报沦为一种表演,看着热闹非凡却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无裨益。避免这一现象的办法是,让学生充分认识教学设计的意义,让其自愿、愉悦地参与到教学设计中,同时,尽量简化参与形式,避免因过程过于复杂而使学生避而远之的现象发生。
(三)重视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参与式教学应注意避免话语权被少数学生占据,大多数学生成了旁观者和看客[3]。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都有对自身学习规划的能力,只要引导得当,学习差的学生也能够加入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教师应积极引导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中来,发现每个学生擅长的方面,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参与式教学法中获得最适宜的发展,提高学习规划、学习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保同、许祥云等.“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农科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 高等农业教育, 2006(6): 39-41.
[2] 蔺永诚、刘箴. 参与式教学法——高校课堂教学中值得推行的教学方法[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107-108.
[3] 张广兵. 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