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二十一世纪,受全球经济周期和欧债危机的影响,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大,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且短期内复杂严峻的形势难以得到根本性好转。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的风险无处不在,而财务风险更是客观地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时刻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建立一套高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力争事先识别风险、发现风险并提早设计出控制风险、应对风险的方法和措施,将风险所招致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对于保障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概念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现代企业预测和防范风险的一个重要工具。它是一个风险控制系统,集预测与警示、排警于一身。它以企业的主要财务指标、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为依据,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防患于未然,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任何企业的财务危机绝非朝夕之间突如其来,往往是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监测与危机前的种种征兆重视不够,未能及时采取措施,以至于财务危机不断恶化,最后引致危机爆发。
二、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功能
一个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具有以下五大功能:
1、信息收集
财务危机预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收集信息的过程,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经营状况的信息并对此进行分析、比较开展预警,信息收集也是一个贯穿财务危机预警始终的活动。
2、预报危机
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获得财务危机的先兆信息,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以减少其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3、控制危机
当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一方面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密切跟踪危机的进展,另一方面迅速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使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4、辅助决策
当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能够提供有效的、便于操作的处理财务危机的基本对策和方法,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
5、健身免疫
经过预警分析,企业可以系统详细地记录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处理经过、解决的措施以及处理的反馈与改进意见,作为未来类似情况的前车之鉴。这样,可以将企业纠正偏差与过失的一些经验、教训转化成企业管理活动的规范,以免重犯同样或类似的错误,不断增强企业的免疫能力,同时也不断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三、如何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一)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是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企业通过对预警指标的持续监控来及时发现风险。在选择预警指标时需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直接表现是企业的财务和现金状态恶化,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来源于企业的经营方面,诸如企业盈利能力、成长性的下降等,故应从反映企业财务和经营方面的财务指标中选择预警指标;二是选用的指标尽量包括国内外研究结果中显示的预测最有效的财务指标。综合考虑,一般选择如下4类预警指标:
1、偿债风险预警指标:通常使用的该类指标有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等。
①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一般这一比率越低(50%以下)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通常公认资产负债率超过70%时存在较高的偿债风险。
②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净额)/流动负债×100%
一般认为速动比率过低,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较大,速动比率过高,企业在速动资产上占用资金过多,会增加企业投资的机会成本。当然,实际工作中,应考虑到企业的行业性质。
③现金流动负债比=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
该指标从现金流量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的能力,一般该指标大于1,表示企业流动负债的偿还有可靠保证。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多,越能保障企业按期偿还到期债务,但也并不是越大越好,该指标过大则表明企业流动资金利用不充分,盈利能力不强。
2、盈利风险预警指标:通常使用的该类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①净资产收益率=本年累计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该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②主营业务利润率=本年累计主营业务利润/本年累计主营业务收入×100%
该指标体现了企业经营活动最基本的获利能力,它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是评价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③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表明每付出一元成本费用可获得多少利润,体现了经营耗费所带来的经营成果。该项指标越高,利润就越大,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好。
3、营运风险预警指标:通常使用的该类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等。
①应收账款周转率=本年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平均净额
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周转率高,表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可以减少坏账损失等。
②存货周转率=本年累计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净额
一般来讲,存货周转率越高,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存货周转率过低,说明存货的占用水平过高,企业可能会存在现金流的风险。 ③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本年累计经营现金净流量/本年累计净利润
一般而言,当企业当期净利润大于0时,该指标应当大于1。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对现金的贡献越大。但是,由于指标分母变动较大,致使该指标的数值变动也比较大,所以,对该指标应根据企业实际效益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
4、投资风险预警指标:通常使用的该类指标有投资收益率、投资现金收益率、项目投资进度完成率等。
①投资收益率=本年累计投资收益/平均投资成本×100%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对外投资的回报情况,该指标数值越高,说明企业投资的盈利能力越强,对外投资的效果越好。
②投资现金收益率=本年累计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平均投资成本×100%
该指标将投资成本与现金流量表中的“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进行对比,可判断投资收益的质量及投资收益中的可实现程度,反映企业所有对外投资本期的现金收益。
③项目投资进度完成率=实际进度(实际投资额)/计划进度(计划投资额)×100%
项目投资进度完成率指标反映投资项目的实施状况,一般情况下应达到70%以上,至少不低于50%,否则说明项目实施受阻或发生变化,投资项目风险加大。
(二)设定风险预警区间
风险预警区间是财务风险预警的标准,指标值落入该区间即意味着风险可能产生,需要进一步分析,并启动报告与处理机制,提醒管理层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预警区间的设定一定要谨慎,过于粗放可能会导致预警系统对潜在的风险疏忽大意,过于敏感又可能导致预警系统误报风险,所以要选择合理的预警区间。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行业特点、企业规模大小等,采用行业标杆对标法、历史数据法、预算值法等不同的方法来设定合适的预警区间。
四、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1、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因此企业高层管理者要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要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管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要在思想上对潜在的危机有清醒的认识和警惕。
2、建立风险预警组织。
风险预警处理系统要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企业应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预警组织机构。该机构应由企业董事会、董事会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企业高级管理层、企业风险管理部门(一般设在企业财务部门)、企业各部门、审计部门来组成。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对企业日常的财务风险进行管理。
3、加强风险分析能力。
要建立高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还要加强风险分析的能力。通过分析可以迅速排除掉次要风险,而将关注点放在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重点研究、分析出风险的原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当风险的成因分析清楚后,也就可以有效制定相应的措施。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真实性,从事该项工作的部门或个人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以免受到外界的干扰。
4、提高风险处理效率。
财务风险处理主要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和改进方案。其中应急措施主要是指面对财务危机和财务风险时,应该采用何种手段规避,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补救方法主要是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改进方案主要是指如何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杜绝和避免类似的财务风险再次发生。
一、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概念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现代企业预测和防范风险的一个重要工具。它是一个风险控制系统,集预测与警示、排警于一身。它以企业的主要财务指标、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为依据,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防患于未然,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任何企业的财务危机绝非朝夕之间突如其来,往往是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监测与危机前的种种征兆重视不够,未能及时采取措施,以至于财务危机不断恶化,最后引致危机爆发。
二、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功能
一个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具有以下五大功能:
1、信息收集
财务危机预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收集信息的过程,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经营状况的信息并对此进行分析、比较开展预警,信息收集也是一个贯穿财务危机预警始终的活动。
2、预报危机
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获得财务危机的先兆信息,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以减少其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3、控制危机
当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一方面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密切跟踪危机的进展,另一方面迅速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使经营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4、辅助决策
当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时,能够提供有效的、便于操作的处理财务危机的基本对策和方法,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
5、健身免疫
经过预警分析,企业可以系统详细地记录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处理经过、解决的措施以及处理的反馈与改进意见,作为未来类似情况的前车之鉴。这样,可以将企业纠正偏差与过失的一些经验、教训转化成企业管理活动的规范,以免重犯同样或类似的错误,不断增强企业的免疫能力,同时也不断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三、如何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一)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是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企业通过对预警指标的持续监控来及时发现风险。在选择预警指标时需考虑两个因素:一是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直接表现是企业的财务和现金状态恶化,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来源于企业的经营方面,诸如企业盈利能力、成长性的下降等,故应从反映企业财务和经营方面的财务指标中选择预警指标;二是选用的指标尽量包括国内外研究结果中显示的预测最有效的财务指标。综合考虑,一般选择如下4类预警指标:
1、偿债风险预警指标:通常使用的该类指标有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等。
①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是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一般这一比率越低(50%以下)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通常公认资产负债率超过70%时存在较高的偿债风险。
②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净额)/流动负债×100%
一般认为速动比率过低,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较大,速动比率过高,企业在速动资产上占用资金过多,会增加企业投资的机会成本。当然,实际工作中,应考虑到企业的行业性质。
③现金流动负债比=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
该指标从现金流量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的能力,一般该指标大于1,表示企业流动负债的偿还有可靠保证。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多,越能保障企业按期偿还到期债务,但也并不是越大越好,该指标过大则表明企业流动资金利用不充分,盈利能力不强。
2、盈利风险预警指标:通常使用的该类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①净资产收益率=本年累计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该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
②主营业务利润率=本年累计主营业务利润/本年累计主营业务收入×100%
该指标体现了企业经营活动最基本的获利能力,它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是评价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③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表明每付出一元成本费用可获得多少利润,体现了经营耗费所带来的经营成果。该项指标越高,利润就越大,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好。
3、营运风险预警指标:通常使用的该类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等。
①应收账款周转率=本年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平均净额
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周转率高,表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可以减少坏账损失等。
②存货周转率=本年累计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净额
一般来讲,存货周转率越高,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存货周转率过低,说明存货的占用水平过高,企业可能会存在现金流的风险。 ③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本年累计经营现金净流量/本年累计净利润
一般而言,当企业当期净利润大于0时,该指标应当大于1。该指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对现金的贡献越大。但是,由于指标分母变动较大,致使该指标的数值变动也比较大,所以,对该指标应根据企业实际效益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
4、投资风险预警指标:通常使用的该类指标有投资收益率、投资现金收益率、项目投资进度完成率等。
①投资收益率=本年累计投资收益/平均投资成本×100%
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对外投资的回报情况,该指标数值越高,说明企业投资的盈利能力越强,对外投资的效果越好。
②投资现金收益率=本年累计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平均投资成本×100%
该指标将投资成本与现金流量表中的“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进行对比,可判断投资收益的质量及投资收益中的可实现程度,反映企业所有对外投资本期的现金收益。
③项目投资进度完成率=实际进度(实际投资额)/计划进度(计划投资额)×100%
项目投资进度完成率指标反映投资项目的实施状况,一般情况下应达到70%以上,至少不低于50%,否则说明项目实施受阻或发生变化,投资项目风险加大。
(二)设定风险预警区间
风险预警区间是财务风险预警的标准,指标值落入该区间即意味着风险可能产生,需要进一步分析,并启动报告与处理机制,提醒管理层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预警区间的设定一定要谨慎,过于粗放可能会导致预警系统对潜在的风险疏忽大意,过于敏感又可能导致预警系统误报风险,所以要选择合理的预警区间。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行业特点、企业规模大小等,采用行业标杆对标法、历史数据法、预算值法等不同的方法来设定合适的预警区间。
四、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1、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因此企业高层管理者要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要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管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要在思想上对潜在的危机有清醒的认识和警惕。
2、建立风险预警组织。
风险预警处理系统要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企业应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预警组织机构。该机构应由企业董事会、董事会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企业高级管理层、企业风险管理部门(一般设在企业财务部门)、企业各部门、审计部门来组成。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对企业日常的财务风险进行管理。
3、加强风险分析能力。
要建立高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还要加强风险分析的能力。通过分析可以迅速排除掉次要风险,而将关注点放在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重点研究、分析出风险的原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当风险的成因分析清楚后,也就可以有效制定相应的措施。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真实性,从事该项工作的部门或个人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以免受到外界的干扰。
4、提高风险处理效率。
财务风险处理主要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和改进方案。其中应急措施主要是指面对财务危机和财务风险时,应该采用何种手段规避,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补救方法主要是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改进方案主要是指如何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杜绝和避免类似的财务风险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