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大自然的奇妙相遇·寻觅兽类

来源 :学生导报·东方少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简介
  猫盟是一个以科学保护中国野生猫科动物为目的的公益环保组织,这部作品就是两位资深成员深入山野,基于多年对中国12种猫科动物保护调查一手资料与亲身经历创作而成。他们在海拔4800米的雪山蹲守,只为一睹雪豹的身影,他们以脚丈量中国野生动物的自然家底,那些我们只能在影像资料中见到从未谋面的野生动物,豹猫、袍子、狗獾……鲜活而又神秘。人类也是大自然生物链上的一个组成部分,认识自然,我们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最后的丛林王:金钱豹
  我这辈子都会记得那一天。
  2016年11月15日,我一个人,走进山西和顺县的某条山沟调整红外相机。刚进沟,就在湿漉漉的地上看见了熟悉的豹子足迹,大大的足垫,四个圆乎乎的脚趾,新鲜深刻,一直往沟里延伸。
  我心头大动,提了一口气,循着足迹链,放轻脚步一路前追。几条小河,一路缓坡,大概走了两公里,印在湿泥里的足迹也越发新鲜,山路一拐,便进了布满落叶的山沟。深秋的华北森林,大片的栎树叶、小巧的杨树叶,以及沙棘小如指甲盖的圆叶子和松针层层叠叠,颜色焦黄,每迈一步声音都脆得像是踩碎了一公斤的薯片。我竭尽全力地轻手轻脚,减少衣服布料之间的摩擦,一边行走,一边竖起耳朵、睁大双眼,四处扫视。
  突然,山坡上传来几声低吼,个中的威慑与警告,让我全身的汗毛都兴奋了起来——是豹,它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我加快了速度,走到山沟的拐弯处,就在我右前方的斜坡上方,离我50米远,一个矫健的身影正灵巧但毫不慌张地爬上山坡,逆光的林子里,它的皮肤和斑纹似乎都变成了明暗不同的黑,但是,它就是豹!
  它站在那里看着我,那一刻空气似乎凝固了,似乎具有特别的能量场,像是一个漩涡,席卷了我所有的感官,判断力被遗忘了,烂熟于心的豹的特征也被丢弃了,所有的血都往头上冲,手指头也兴奋得按不下相机的快门,与它对视的三四秒里,我丝毫忘了去在意它大不大,尾巴长不长,是公还是母,只知道,自己的脑子一直在循环一句话:“太美了。”
  追豹八年,我对金钱豹并不陌生。走到山里,我本能地就会知道它爱走哪条路,爱在哪个山坡晒太阳。而我们安装的红外相机,也记录过它们的各种姿态——威武雄壮、天真好奇。我脑补过很多次与它相遇的画面,每次上山、夜巡,都会为它留一个心底的期待。但是,当它真的出现在我眼前,那种震撼依然超乎想象。
  调整好相机之后,我慢慢走出山沟,在夕阳下,农民的工棚前,等待我的同伴。脑子的“飓风”过去后,心里的感觉开始慢慢沉淀、激荡。
  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秦岭,松风动听,林相优美。老猎人告诉我,金钱豹会找石头缝睡觉。林子里它们金黄的皮膚、黑色的斑纹简直美得让人无法移目。那时候,我吃着老猎人打来的山鸡,听得眼里种满了星星。
  我想起了我的师傅王卜平。他曾是一位“箭无虚发”的猎人,因为一头死在眼前的狍子,开始投身野生动物的保护。为了与豹的相遇,他曾经在山上住了180天,每天就在山上转悠,一条条兽道地钻,直到后来,豹也认识了他,在他两米之内叼着兔子懒懒地跑开,对他的相机镜头视而不见。没有他,我不会来到这里,不会从一个喜欢“大猫”的键盘党,变成山林中保护大猫的人。
  更多的时候,我想到的还是豹。
  约在五十万年前,还是剑齿虎统治陆地的时代,豹这种体型中等、矫健的猫科猛兽就开始出现在非洲大陆。在漫长的进化岁月里,它们伴随着古人类的脚步走出非洲、到达亚洲,它们开始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从刚果幽暗的雨林到中东干旱的荒漠,从海岛直到海拔高达5000米的高原山地,它们出现在所有能捕到猎物的环境里。而它的食谱,从小型的野兔可以一直列举到重达数百斤的非洲大羚羊。
  它们是现存猫科动物中分布最广的物种。然而即便它们的进化如此成功,不断减少的栖息地和非法盗猎却使得全球豹的数量在过去30年间几乎减少了90%。在中国,豹已极其罕见,整个华南、华东的豹已经多年未现踪迹;即便如云南、四川这些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地区,豹也只是在某些地区还能找到其影踪。而对于华北豹而言,太行山、秦岭等山脉几乎已变成它们最后的诺亚方舟。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豹也是山河修复的最后希望。因为豹,我上过许多山,有豹的和没豹的,前者,生机灵动,后者,空荡寂寞,天壤之别。它就像是老虎之后最后的丛林王,守护着亿万年来的自然法则。只要它在,食物链便井井有条,山必有水,水必清澈。而它的消失也会慢慢带走干净的水和空气。
其他文献
刮大风了,刮大风了!  天地之间一片混乱。归巢的鸟儿加紧了脚步,边飞边警告着人们:“刮大风了,刮大风了!”青蛙再也没有时间鸣叫了,只听“扑通”一声,它们躲到了水下,水面上漾起了大朵大朵的波纹。  刮大风了,刮大风了!  树叶被刮得随风飘零,像极了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一棵大树被连根拔起。  刮大风了,刮大风了!  塞外的秋风席卷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原来那个“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草原现在已经变得狼狈
期刊
五年级的学农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干农活——拔毛豆,更是令人难忘!  那次,在嘉定学农基地,我们听到铃声,风一般地冲出寝室,激动地来到大讲堂,学习如何拔毛豆——拔哪里,怎么拔,才能将毛豆从枝上顺利取下来。听完老师的授课,我們就迫不及待地来到毛豆地,因为毛豆的枝干都是已经被拔好的,所以我就直接捡起一根枝,拔了起来。刚开始时,我还有些不适应,既怕树枝把脚划了,又怕苍蝇把身上咬了,真是前怕狼后怕虎,只好
期刊
月球上的石头会掉到地球上吗?答案是:  会!这几乎是一种必然。  月球的质量为0.0123个地球质量,引力也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故月球上的逃逸速度只有2.38公里/秒,而如果速度达到1.32公里/秒,就能成为绕月球转的卫星。120毫米KEW-A1穿甲弹初速为1740米/秒。这意味着在月球上打一发这样的穿甲弹,就能让这发炮弹成为月球的卫星。  地球轨道附近的流星体,最高速度可达每秒42公里,而地球的
期刊
作者:关翔宇/著 杨小婷/绘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天天出版社  内容简介:只羡鸳鸯不羡仙,说的是鸳鸯的忠贞,但其实,这类鸟并非一生一个伴侣;为什么在中国人们认为猫头鹰不祥,但在西方却是智慧的象征?作者从生物学角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了许多鸟类代表的文化意义。什么是观鸟?所有鸟都会飞吗?如何选用望远镜?如何找到鸟?同时作者以轻松诙谐的笔调向读者介绍了观鸟的入门方法,这本书将带读者领略飞羽世界的
期刊
地震到来之前,或早或晚地总会有一些异常现象发生。古今中外的例子也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地震前发生的地光、地声,以及水位变化等。其中的地声,可以说是大自然在给人类带来灾难前向人们发出的最后警告信号。  我国史书上记载地声的例子很多。《魏书灵征志》载:山西雁门崎城有声如雷,自上西引十余声,声止地震。清朝乾隆年间的《三河县志》记载1679年三河8级地震前的情景:忽地底如鸣大炮,继以千百石炮,又四远有声,俨
期刊
从前,有一个名叫梦洁的小女孩,她很喜欢昂贵美丽的东西:宝石项链、珍珠耳环、钻石戒指……  有一天,天气晴朗,梦洁去郊外森林游玩,她边走边看,不知不觉迷路了。  走了不知道多久,梦洁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山洞,她大着胆子走了进去,越走越深,漸渐地,有一丝亮光从山洞里闪现,原来是许多宝石堆成了一个小山,有像火焰般热烈的红宝石,有像泉水般透澈的蓝宝石、有像星星般闪烁的紫水晶,有像太阳般耀眼的黄宝石……梦洁看得
期刊
夢中家园
期刊
酷炫道具、精美服装、精湛表演……为期两天的2019-2020 DI上海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在普陀区同济二附中落下帷幕。这项被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市16个区的288支赛队同台竞技、比拼创意,展现了超群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两天的角逐,普陀区青少年中心、黄浦区曹光彪小学、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小学等多支队伍获大奖,全市共有60多支队伍获DI全国赛门票。  DI是一个体现
期刊
编者按: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中国诗词大会》等诗词综艺栏目也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选手在规定时间内说出含有规定关键字的诗句即可。  本栏目每周会推出飞花令,帮助同学们积累古诗词佳句。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
期刊
编者按: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中国诗词大会》等诗词综艺栏目也引进并改良了“飞花令”,选手在规定时间内说出含有规定关键字的诗句即可。  本栏目每周会推出飞花令,帮助同学们积累古诗词佳句。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