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颁实施,给中学语文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本文阐述了只有转变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改变教学模式,改进评价机制,才能将新课标的要求落到实处。
关键词:教育观念;教师;教学模式;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当代教育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教师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根本转变,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的发展。语文新课程要求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实现知识、能力、价值观的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语文教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新教法,充当怎样的新角色,以促进学生开展新学法,是值得每位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才能达到“理念转变成实践”,语文教师需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不同角色中的具体要求,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角色转变。
一、领悟课程标准,当好与学生连接的纽带
教师如何去组织好学生,组织好一堂探究课,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主体意识能凸现于课堂之中,表现自我,体现出自主探究的主体地位?这实际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课程标准是对大纲的深化,是素质教育形式下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教师只有在充分把握课程标准理念的基础上领悟、钻研教材,备课时把握住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个核心,精心组织,全面考虑,以学生身份、学生视野去观察、思考、备课,才能体现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才能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活动。现行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是重知识轻过程,一切教学都是为了学生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来。这从表面看是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际仍然是教师把知识放在首位,教师最终把学生引到知识的结论上。而课程标准要
求的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科学素养的培养,则变得可有可无,更谈不上落实在教学之中了。因此,真正做好组织者,在备课时教师的工作量就比
以前增加若干倍。钻研、组织备课材料时,要从这几方面去考虑:组织的材料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要能引起学生对自主探究的强烈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能体现出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科学素养的培养来,教师就要从这些方面去钻研、组织材料,把握知识、能力互化的切入点,在引领学生探究时才能有的放矢。
二、把握课程标准,定位角色,凸显主体
在新课标全面实施的进程中,坚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的原
则,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摆脱被动学习状态,让学生的困惑主动地表现出来,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疑惑或困难。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唱独角戏,无论语言多么生动、精彩,分析多么深刻、精辟,但未必是很理想的好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听课状况,察言观色,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例如在讲到古诗词内容时,可以适当组织知识抢答赛:利用诗词、典故、成语、俗语、歌曲等,活跃教学。通过实践,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地巧用、妙用,能使课堂教学艺术更加多彩,既活跃课堂,又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
三、运用课程标准改变教学方式
1、把握方向,成为探究的引领者。
学生主体地位凸现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后,如何结合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去把握探究方向,是教师角色转换后需要明确的问题。中学生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认知水平,有各自的兴趣、爱好、情感、价值观等,就有所侧重,表现出来也就体现在探究科学时的效果有差异。承认学生的差异才容易把握引导的途径,才容易找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切入点。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能正确把握
引导的“度”。教师要把握住“引而不发,跃如也”的火候,要引导学生,又要使学生感到探究得出的结论是自己小组合作的结果。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有关探究的问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由学生小组讨论得出,教学过程由学生分小组去探究完成,在鼓励学生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能适时创造提问的环境,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他们能提问,可以提问,有权利提问。
2、相机点拨,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
真正做到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教学观念的转换,一件头等大事,要求教师善于将自己置身于学生的位置,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即是要善于“心理換位”。只有做到这一点,能以“假如我是学生”这样一种理念去思考、分析、揣摩、探究,才容易感受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引起与学生相似的情绪性反应。这样容易把握住探究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一些小组不按步骤操作、乱动手,一些小组不动手、没有正确操作,故结论不容易探究出来的失误现象。
四、总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把握“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个准则,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扮演好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教学管理中的指导者、服务者和教育关系中的伴奏者的角色。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学识上广开门路、广种博收,虚心吸收新的知识,努力提升学识水平;在行动上摆正自己的位置,切实转变自己的“角色”,真正地去热爱学生,把自己无私的爱全部奉献给学生,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去影响学生,迎接新课程标准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李艳丽.新课程标准下中学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2).
[2]易剑.浅谈中学语文教师角色的合理定位[J].中学语文(下旬).2011,(01).
[3]闫登攀.浅谈中学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0,(02).
关键词:教育观念;教师;教学模式;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当代教育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教师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的根本转变,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的发展。语文新课程要求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实现知识、能力、价值观的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语文教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新教法,充当怎样的新角色,以促进学生开展新学法,是值得每位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才能达到“理念转变成实践”,语文教师需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不同角色中的具体要求,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角色转变。
一、领悟课程标准,当好与学生连接的纽带
教师如何去组织好学生,组织好一堂探究课,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主体意识能凸现于课堂之中,表现自我,体现出自主探究的主体地位?这实际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课程标准是对大纲的深化,是素质教育形式下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教师只有在充分把握课程标准理念的基础上领悟、钻研教材,备课时把握住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个核心,精心组织,全面考虑,以学生身份、学生视野去观察、思考、备课,才能体现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才能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活动。现行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是重知识轻过程,一切教学都是为了学生能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来。这从表面看是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际仍然是教师把知识放在首位,教师最终把学生引到知识的结论上。而课程标准要
求的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科学素养的培养,则变得可有可无,更谈不上落实在教学之中了。因此,真正做好组织者,在备课时教师的工作量就比
以前增加若干倍。钻研、组织备课材料时,要从这几方面去考虑:组织的材料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要能引起学生对自主探究的强烈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能体现出对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科学素养的培养来,教师就要从这些方面去钻研、组织材料,把握知识、能力互化的切入点,在引领学生探究时才能有的放矢。
二、把握课程标准,定位角色,凸显主体
在新课标全面实施的进程中,坚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的原
则,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摆脱被动学习状态,让学生的困惑主动地表现出来,有针对性地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疑惑或困难。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唱独角戏,无论语言多么生动、精彩,分析多么深刻、精辟,但未必是很理想的好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听课状况,察言观色,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例如在讲到古诗词内容时,可以适当组织知识抢答赛:利用诗词、典故、成语、俗语、歌曲等,活跃教学。通过实践,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地巧用、妙用,能使课堂教学艺术更加多彩,既活跃课堂,又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
三、运用课程标准改变教学方式
1、把握方向,成为探究的引领者。
学生主体地位凸现于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后,如何结合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去把握探究方向,是教师角色转换后需要明确的问题。中学生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认知水平,有各自的兴趣、爱好、情感、价值观等,就有所侧重,表现出来也就体现在探究科学时的效果有差异。承认学生的差异才容易把握引导的途径,才容易找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切入点。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能正确把握
引导的“度”。教师要把握住“引而不发,跃如也”的火候,要引导学生,又要使学生感到探究得出的结论是自己小组合作的结果。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有关探究的问题是由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由学生小组讨论得出,教学过程由学生分小组去探究完成,在鼓励学生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能适时创造提问的环境,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他们能提问,可以提问,有权利提问。
2、相机点拨,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
真正做到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教学观念的转换,一件头等大事,要求教师善于将自己置身于学生的位置,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即是要善于“心理換位”。只有做到这一点,能以“假如我是学生”这样一种理念去思考、分析、揣摩、探究,才容易感受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引起与学生相似的情绪性反应。这样容易把握住探究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一些小组不按步骤操作、乱动手,一些小组不动手、没有正确操作,故结论不容易探究出来的失误现象。
四、总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把握“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个准则,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扮演好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教学管理中的指导者、服务者和教育关系中的伴奏者的角色。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学识上广开门路、广种博收,虚心吸收新的知识,努力提升学识水平;在行动上摆正自己的位置,切实转变自己的“角色”,真正地去热爱学生,把自己无私的爱全部奉献给学生,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去影响学生,迎接新课程标准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李艳丽.新课程标准下中学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2).
[2]易剑.浅谈中学语文教师角色的合理定位[J].中学语文(下旬).2011,(01).
[3]闫登攀.浅谈中学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