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祖国医学在发展中形成了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特点,并特别重视清心与养生的研究。养生之道,贵在得“法”。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不但要有清心的健康精神,还要有适性适人的养生方法。因此,要掌握中华养生之道,还必须讲究具体的清心之术。
静思冥想法
这是解除心理疲劳的一种有效手段。一个人可在心烦意乱时,独坐在光线柔和、温度适宜、环境安静的房间里,双目微闭,深吸气后再慢慢呼出,反复几次,让放松的情感传遍身体各部。然后,运用想象让自己处身于一个令人愉快的自然环境中,尽量体验想象环境中的美好,如海风轻拂、鸟语花香……使自己从声音、颜色、气味各方面体验出舒适。然后再慢慢睁开眼睛。
聊天健脑法
聊天既是一项裨益身心健康的快乐活动,又是获得美好心情的一种有效而愉快的手段。在节假日茶余饭后,亲朋好友相聚。合家团圆,吹吹“山海经”,侃侃家常话,无疑是做了一次趣味盎然的脑力保健操。使大脑在和谐氛围里得到一次“健美锻炼”。聊天还能消除积郁,忘却愁苦,使人得到快乐,而乐能恰情,乐能使人长寿。
精神胜利法
人际交往并非处处都阳光灿烂。总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不愉快的事,要尽量学会从光明面看问题,要善于为自己找“下台梯子”,要多看到自己的优点。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愉快、轻松的方面,使自己变得心安理得,乐观开朗。
治身养神法
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有句名言:“夫治国犹于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举贤能安邦兴国,养神可益寿延年。诸葛亮把治身与治国相提,养神与举贤并论,足见养神之重要。中医认为,神为一身之主宰。统帅五脏六腑。神是人体生命活力的总括,对心身健康关系重大。我国古代医家和思想家在养生益寿的认识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淮南子·原道训》中说:“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充耗关系到人的壮和老:神的得失又关系到人的昌与亡。“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神是养生之本。
情志调节法
七情可以致病,同样也可以治病。情志疗法便是利用这一原理来调节情绪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这一疗法主要运用五行学说,依据五行相胜的制约关系,形成的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的情志相胜心理疗法:有通过提高患者的认识能力。明白过激情志致病的道理,以达到治疗或预防情志疾病的抑情顺理法:有运用激情和应激情况下所导致的生理、病理改变,以收到治疗之效的激情刺激法:还有运用情绪的两极性治疗情志疾病的相反情志疗法等。
言语开导法
该方法源自《灵枢·师传篇》:“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这里告、语、导、开”便是言语开导的基本要领。
移精变气法
该方法属于中医祝由疗法。《素问?移精变气论》中说:“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即通过语言、行为、舞蹈等祝由形式,调动病人的积极因素,转移其对局部痛苦的注意,改变其恶性循环,从而形成良好的精神内守状态,移易精气,变利血气,以调动人体本能的力量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静坐澄心法
某些疾病可以通过改变环境,用静坐澄心的方法,坚持不懈地达到另一境界,以使疾病自然痊愈。《友渔斋医话》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前明道林蒋先生偶抱疾病,岁乙亥病益甚,哕血几不起。先生乃弃医药,借寓道林一室,只以一力自随。闭目迭足,默坐澄心,常达昼夜,不就席。一日忽香津满颊,一片虚白,炯炯见前,猛然有省之间,而沉疴已霍然去体。”
平气养生法
古代不少诗人深得其旨,陆游的“人安病自除”,白居易的“心是自医生”说的都是养心为要,要防止产生心病。朱熹的“心平气自和”,王静庄的“心宽出少年”都告诉我们,养心就是保持心态的宽和与平稳,一个人只要心不老,他将会永远年轻。
茶道养生法
这里将茶道与其它养生方法联系在一起。大家可能会有些疑惑。他们之间能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如果真正的了解了他们,一个“道”字就能涵盖所有。首先我们要知道何为道。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的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然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使其基本法则,《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顺应自然之道,人体之道及我们所谓的养生。而将自然之道人之道融入到茶中即茶道。这两者从这一层面上来说是是完全一致的。在修茶道的同时也是养生之道的提升。茶之道其实是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承唐宋遗风。茶既是灵魂之饮,以茶载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因而茶中无道就算不得“茶道”。不懂品茗技巧,也不理会饮茶修身养性的作用。在茶馆里,茶博士、茶把士、茶服务员以茶迎客;在居住处,以茶待客有主任和宾客;在茶会上,有主持者、茶艺师把茶道之美、茶艺之情展示给应邀嘉宾;家具茶事则自烹自饮,自得其乐。照理说,茶人不必言资格、论贵‘,但茶既出在道德立国的中华民族,也就给茶道赋予了浓厚的道德色彩,茶人也便有了茶德礼仪的标准。当今社会,世人求和平,国人讲文明。道德的提升赋予茶道新的内容。茶道既要继承发扬本民族的传统道德和文化教养,又应融入当代精神文明和科学知识。因此。学习茶道是您修身养性之最佳选择。行茶之道,修人之体,养人之性。
静思冥想法
这是解除心理疲劳的一种有效手段。一个人可在心烦意乱时,独坐在光线柔和、温度适宜、环境安静的房间里,双目微闭,深吸气后再慢慢呼出,反复几次,让放松的情感传遍身体各部。然后,运用想象让自己处身于一个令人愉快的自然环境中,尽量体验想象环境中的美好,如海风轻拂、鸟语花香……使自己从声音、颜色、气味各方面体验出舒适。然后再慢慢睁开眼睛。
聊天健脑法
聊天既是一项裨益身心健康的快乐活动,又是获得美好心情的一种有效而愉快的手段。在节假日茶余饭后,亲朋好友相聚。合家团圆,吹吹“山海经”,侃侃家常话,无疑是做了一次趣味盎然的脑力保健操。使大脑在和谐氛围里得到一次“健美锻炼”。聊天还能消除积郁,忘却愁苦,使人得到快乐,而乐能恰情,乐能使人长寿。
精神胜利法
人际交往并非处处都阳光灿烂。总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不愉快的事,要尽量学会从光明面看问题,要善于为自己找“下台梯子”,要多看到自己的优点。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愉快、轻松的方面,使自己变得心安理得,乐观开朗。
治身养神法
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有句名言:“夫治国犹于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举贤能安邦兴国,养神可益寿延年。诸葛亮把治身与治国相提,养神与举贤并论,足见养神之重要。中医认为,神为一身之主宰。统帅五脏六腑。神是人体生命活力的总括,对心身健康关系重大。我国古代医家和思想家在养生益寿的认识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淮南子·原道训》中说:“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充耗关系到人的壮和老:神的得失又关系到人的昌与亡。“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神是养生之本。
情志调节法
七情可以致病,同样也可以治病。情志疗法便是利用这一原理来调节情绪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这一疗法主要运用五行学说,依据五行相胜的制约关系,形成的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的情志相胜心理疗法:有通过提高患者的认识能力。明白过激情志致病的道理,以达到治疗或预防情志疾病的抑情顺理法:有运用激情和应激情况下所导致的生理、病理改变,以收到治疗之效的激情刺激法:还有运用情绪的两极性治疗情志疾病的相反情志疗法等。
言语开导法
该方法源自《灵枢·师传篇》:“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这里告、语、导、开”便是言语开导的基本要领。
移精变气法
该方法属于中医祝由疗法。《素问?移精变气论》中说:“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即通过语言、行为、舞蹈等祝由形式,调动病人的积极因素,转移其对局部痛苦的注意,改变其恶性循环,从而形成良好的精神内守状态,移易精气,变利血气,以调动人体本能的力量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静坐澄心法
某些疾病可以通过改变环境,用静坐澄心的方法,坚持不懈地达到另一境界,以使疾病自然痊愈。《友渔斋医话》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前明道林蒋先生偶抱疾病,岁乙亥病益甚,哕血几不起。先生乃弃医药,借寓道林一室,只以一力自随。闭目迭足,默坐澄心,常达昼夜,不就席。一日忽香津满颊,一片虚白,炯炯见前,猛然有省之间,而沉疴已霍然去体。”
平气养生法
古代不少诗人深得其旨,陆游的“人安病自除”,白居易的“心是自医生”说的都是养心为要,要防止产生心病。朱熹的“心平气自和”,王静庄的“心宽出少年”都告诉我们,养心就是保持心态的宽和与平稳,一个人只要心不老,他将会永远年轻。
茶道养生法
这里将茶道与其它养生方法联系在一起。大家可能会有些疑惑。他们之间能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如果真正的了解了他们,一个“道”字就能涵盖所有。首先我们要知道何为道。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的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然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使其基本法则,《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顺应自然之道,人体之道及我们所谓的养生。而将自然之道人之道融入到茶中即茶道。这两者从这一层面上来说是是完全一致的。在修茶道的同时也是养生之道的提升。茶之道其实是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承唐宋遗风。茶既是灵魂之饮,以茶载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因而茶中无道就算不得“茶道”。不懂品茗技巧,也不理会饮茶修身养性的作用。在茶馆里,茶博士、茶把士、茶服务员以茶迎客;在居住处,以茶待客有主任和宾客;在茶会上,有主持者、茶艺师把茶道之美、茶艺之情展示给应邀嘉宾;家具茶事则自烹自饮,自得其乐。照理说,茶人不必言资格、论贵‘,但茶既出在道德立国的中华民族,也就给茶道赋予了浓厚的道德色彩,茶人也便有了茶德礼仪的标准。当今社会,世人求和平,国人讲文明。道德的提升赋予茶道新的内容。茶道既要继承发扬本民族的传统道德和文化教养,又应融入当代精神文明和科学知识。因此。学习茶道是您修身养性之最佳选择。行茶之道,修人之体,养人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