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竞彩云岭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云南是中国世居民族最多的省份,是世界上少有的多民族群体、多文化形态共生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语言文字体系、民族医药资源、民房建筑、节日风俗和民族服饰等为主要内容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同时,受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的影响,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构成了云南“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山山水水各见千秋的人文景观,为云南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地,形成了打造云南形象和品牌的重要支撑点。
  二十六个多姿多彩的民族,如二十六颗充满生机的种子,播撒在云南这片充满生机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将云南装点成“百花争艳”的七彩秘境。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年轮,一圈一圈,是历史的见证;每段历史都是一部史诗,一页一页,是文化的记录。任何形式的文化,都是岁月的沉淀,是民族的根与魂,任凭“闲云潭影日悠悠,物转星移几度秋”,始终无法抹去它一丝一毫的痕迹,反而让它在斗转星移中愈发绚丽多彩。
  云南是中国多民族形态的缩影,境内居住着二十六个民族,除汉族外,二十五个少数民族中有十五个为云南特有民族,七个为少小民族。在星辰变换中,生活在云岭大地上的二十六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云南绚丽多姿、旖旎奇特的民族文化,惊艳了世人。原生态歌舞集《云南印象》震撼了无数观众,长篇力作《水乳大地》征服了无数读者,《蝴蝶之梦》逐渐成为云南文化品牌……云南民族文化迅速崛起,呈现出千帆竞发、共争风流的态势。
  云南民族文化伴随着民族从远古走来,具有珍贵性和稀有性。云南地处边疆,山高水长,长期以来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之中。因此,许多极为原始、古朴的民族文化资源得以在各个民族中保留,如独龙族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制,摩梭人母系制的家庭结构,普米族“见者有份”的平等分配方式,拉祜族奇特壮观的大房子,纳西族的东巴文字、洞经音乐,沧源彝族壁画,剑川石窟艺术等等,古稀度、真奇度之高,可谓是“举世无双”。从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角度上来说,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云南民族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云南气候温和,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共居共存的宝地。到目前为止,共有二十六个民族在这块红土地上生活、繁衍,各民族文化共生共存、相互影响,呈现出多元性和混合性的显著特点。此外,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中国边缘文化的交汇区。公元前四世纪,在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推动下,云南文化形成以汉族为主,儒家文化、印度文化、东南亚文化共存的格局,彰显出极大的包容性。
  由于民族众多,云南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众多的民族形成了多种文化形态,加之受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影响,以及边疆多民族的特点,促成云南民族文化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比如,光本土原始宗教信仰而言,就有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灵魂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等六个方面的宗教文化信仰。从语言文字资料来说,云南境内的二十六个民族基本都有自己的语言体系。从民族音乐来说,云南光乐器种类就多达两百多种,被称为“乐器博物馆”。
  云南民族文化难能可贵的稀有性、包容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云南文化的主体部分,是彰显云南文化的主要窗口。
  古老的语言文字。二十五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水族、满族使用汉语外,其余的二十二个民族共使用二十六种语言,十四个民族分别使用二十二种民族文字或拼音方案。可以说,大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仍以自己的母语为主要的交流工具,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仍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成为各民族交流思想感情和进行思维、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工具。
  绚丽的民族服饰。云南各民族服饰千姿百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人文精神,是云南旅游景观的重要亮点。二十五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装束,即使是同一支系,服饰也往往会因地理位置、气候的差异而存在不同。据不完全统计,云南二十五个少数民族有近八十种服饰类型,这些服饰有的色彩稳重,朴实大方;有的挑花绣朵,色彩鲜艳;有的饰物精致,璀璨夺目,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和欢迎。
  别致的民族建筑。云南民族建筑具有多元性、丰富性、原生性以及景观独特性等文化特征,并且在结构、布局、装饰和工艺等方面都形成了典型化和规范化的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点。比如,宁蒗纳西族、怒江傈僳族的木楞房,元江哈尼族的蘑菇房,西双版纳傣族、景颇族的竹楼,大理白族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都是各族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份厚重而珍贵的文化历史遗产。
  璀璨的民族节日文化。云南各民族传承祖辈丰富而珍贵的民族文化,同时各具特色的民族节日也代代相传。如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春节,彝族、白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白族的三月街,回族的开斋节,傈僳族的刀杆节,瑶族的盘王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独龙族的卡雀哇,佤族的新米节等,民族节日风俗伴随着民族文化从远古走来,是云南少数民族所特有的文化沉淀和结晶,是巨大的文化精神财富和审美需求的载体。近年来,随着节庆旅游的兴起,民族节日正成为云南产生巨大物质财富的源泉。
  丰富的民族医药资源。作为全国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拥有丰富的民族医药资源,是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是民族医药大省,有着全国最丰富的民族医药资源。在民族发展过程中,二十六个民族几乎都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和医药理论。为了留住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在民族民间医药申遗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并且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截至2015年9月底,云南省共有五项传统医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云南民族医药已有三项入选,分别是彝医水膏疗法、傣医睡药疗法和藏医骨伤疗法。
  旖旎的民族歌舞资源。云南素有“歌舞之乡”的美誉,民族歌舞资源奇特旖旎,自古就有“会说话的就会唱歌,会走路的就会跳舞”的说法。据了解,云南已收集在录的民歌民曲有两万多首,舞蹈有六千七百余套,戏剧有两千多个,乐器有两百多种。为了展现民族歌舞资源的魅力,激发民族歌舞资源的活力,云南在民族民间歌舞的市场化运作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地尝试,并且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比如,彝族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被称为“东方小夜曲”的《小河淌水》,佤族民歌《阿瓦人民唱新歌》等歌曲已传遍全国;傣族的孔雀舞和藏族的锅庄舞早已被搬上舞台展演,名扬海内外。《云南映象》更是成功地把展示、保护和开发云南民族歌舞资源融为一体,甚至已被众多专家称之为保护和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的“杨丽萍模式”。
  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使云南民族文化在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显示出广阔良好的前景。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民族文化不仅成为了云南的名片、形象和品牌,而且正逐步成为云南省经济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二五期间,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云南要通过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建设古滇旅游文化项目等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和一百五十个民族特色旅游村,用民族文化来增强云南旅游产业的吸引力,用发展壮大的旅游产业来增加群众的就业收入,并带动云南民族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要求。结合省情,云南先后开发出了一批以民族服饰、民族舞蹈、民族节庆、民族餐饮、民族工艺品和民族特色村镇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培育了一批以傣族泼水节、白族三月街、丽江古城、香格里拉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旅游精品,鼓励支持云南民族村、东巴谷文化生态旅游公司等民族文化旅游企业逐步做大做强。目前,旅游业已成为西双版纳、大理、丽江、迪庆、楚雄等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变为当地的经济发展优势。
  在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的同时,云南也十分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先后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战略目标和由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迈进的战略决策。制定了一系列保护传承民族文化遗产、发展民族文化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成立了工作机构不断推进民族文化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建立了较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保护名录体系;积极实施民族文化传承人命名制度;大力探索建立“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大民族语言文字与古籍文物抢救保护力度;积极推动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相结合;大力打造民族文化艺术精品;积极培养骨干文化企业和民族文化市场,努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资本、科技深度融合,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云南省的支柱产业,把发展繁荣民族文化作为“中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不懈努力,云南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成效显著,民族文化发展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云南现象”,走出了一条边疆民族欠发达省份民族文化发展的成功之路。
其他文献
金秋十月,喜闻风光杂志社《时代名流》杂志创刊200期,在此表示诚挚的祝贺!愿今后的日子,《时代名流》杂志越办越风光!越来越红火!  十年来,从刊首语、政鉴、旅鉴,到名鉴、宏鉴……风光杂志社《时代名流》杂志与经济社会同发展,与现有时代共进步,从蹒跚起步走到了如今200期的喜悦,早已褪去了创刊初时的稚嫩,正以成熟甘美的姿态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与时俱进,可喜可贺!  每期新出刊的杂志,政鉴——为读者深入浅
期刊
名流,是时代的骄子,时代因名流而精彩;  名流,是时代的标志,时代因名流而灿烂;  名流,是时代的旋律,时代因名流而高歌。  名在民中,名流来自五湖四海,芸芸众生;名在心中,名流凭信心、恒心、专心成就事业,靠热心、爱心、诚心铸造形象;名在干中,所有的成功都链接着创造的勇敢、创新的胆魄、拼搏的毅力、奋斗的坚持。  名流与时代同行,时代为名流助力。“名”无“流”则孤掌自鸣,徒有虚名。名流之“流”,风流
期刊
春华秋实,200期笔耕不辍,用笔和镜头记录这个时代的变化和成长,用心用智助力名流搏击商海。欣闻《时代名流》杂志即将迎来创刊200期,谨向贵社致以诚挚的祝贺!  忆往昔,我曾作为封面人物荣登《商界名流》(《时代名流》前身)创刊号,精彩的文字记录、精巧的栏目设置、精美的版面印刷,令我记忆深刻。其后贵刊多次登载我的个人见解及企业宣传文章,甚感荣幸。去年在“名家韬略”为我开设专栏,至今已载文20余篇。  
期刊
中国唐代有佳句:十年磨一剑;今人则添一句:砺得梅花香。这正应了风光杂志社《时代名流》杂志2007年创刊,迄今走过10年光辉历程的赞辞。如今,哪个行政领导不知道她!又有多少饱学之士、社会名流不把她当作朋友,认为知己!走进酒店或单位,在阅览室中,在报刊架上,在政务官员处理公务的案头,在知名企业领导的书柜,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本杂志风光无限的身影,随时充满青春般的活力、满载着令人憧憬的希望,陪同我们一起学习
期刊
欣闻风光杂志社《时代名流》杂志(以下简称《时代名流》杂志)创刊200期,正值由我与其他七位作家共同担任文学顾问的抗战剧《锻刀》各种应酬事务繁忙之时,但闲暇之余,我还是发自内心地为《时代名流》杂志由衷地感到高兴,并致以最诚挚的祝福与最崇高的敬意!  从1到200,我想这不仅仅只是一堆数字简单地叠加,更重要的是这数字后面隐含的意义与包含的内容以及所涵盖的指向、价值、内涵和象征。这既是一种数的累积,更是
期刊
《时代名流》杂志200期了,可喜可贺!作为一个同样是做平面期刊媒体的同行懂得这是一个辉煌的成绩,更深知这是多么的辛苦和不容易,200期沉甸甸的杂志背后又会有多少让人感动的故事。  在一个媒体竞争无比激烈的今天,作为一个并非根植于一线城市的政经类媒体,其运行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不是身处其中恐怕都很难明白。而《时代名流》杂志能够紧紧把握这个时代脉搏,又从西南区域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实际出发,精心锻造
期刊
屈指一算,与《时代名流》杂志结缘已结十年,一个不长不短的岁月,一段令人称难于忘怀的经历。遥想当年创刊时的情境,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以蔡金华为首的一群年轻人因共同的兴趣、爱好走到了一起,人生、理想、事业……成了谈论的主题,激情与愿景充盈在每个人的脑海。一个不平凡的时代,一个群英荟萃的时代。不平凡的时代注定要涌现出不平凡的人与事,记录不平凡时代的人与事一定是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时代名流》杂志终于破
期刊
我很欣赏《时代名流》杂志的高端和雅致,正如其名一样,在高端的地方总会看到它的影子,它很优雅地躺在那儿,像一名淑女,清雅高矜,出落大方,为盛世一景也。十年,不卑不亢;十年,独立风尘;十年,风光无限。未来十年,希望更上楼层,倚靠云岭,阅读神州,走向世界,做一本有担当有灵魂的刊物!  聂勒简历  聂 勒,现供职于云南民族出版社,编审、诗人。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诗刊》《十月》《青年文学》《大家》等
期刊
入刊理由  著名诗人晓雪60年来笔耕不辍的创作生涯,既充分体现了诗人晓雪对文学持之以恒、一往情深的火热赤子情怀,也较好地展示出了他矢志献身于文学艺术海洋之中所取得的丰厚成果。为推动云南民族文学事业的赓续发展,进一步创造出云南省多民族文化交相辉映、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云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云南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爱的吟唱——晓雪诗歌音乐会》,旨在通过诗歌朗诵、交响乐、童声及女子合唱的诗歌音
期刊
入刊理由  从2014年开始,国家将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全国扶贫日。云南地处边陲,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也背负着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包袱,贫困问题仍然是制约云南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瓶颈。作为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云南扶贫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举全省之力,汇全民之智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与全国人民共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云南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