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07:五彩缤纷的两岸三地出版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ke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岸三地出版市场在经济环境与相关管理态度的影响下,2007年的出版市场表现甘苦互见,内地、台湾与香港在这一年都拿出自己的经济实力,企图对内与海外,或者于彼此之间成就出版,2007年的表现更可以作为未来三地于全球华文发展的风向指标。
  
  经济起伏与渠道销售息息相关
  台湾出版市场目前正面临艰困处境,从2005年平均将近40%退货率,2006、2007年连续两年的退货率持续增长,2007年五月份又发生台湾地区最大连锁书店延后支付书款,连带影响了多家图书经销商与二百多家出版社的销售营运。面对不平等的交易程序,数百家出版社退出该书店的陈列机会。而大家要面对的还不只是这些,据闻排名第二的连锁店,同时也是台湾书店指标的诚品书店也可能在2008年采取以销售额结帐方式,可能引起下一波出版社、经销商与通路之间另一角力。几乎占了台湾图书零售市场销售额50%的两大图书销售系统出现异常,迫使出版社在原先紧缩的台湾图书市场下,又不得不减少在市场的通路铺货量,原先经济环境造成的困厄,变得雪上加霜。除这两大连锁体系在财务结帐程序上出现争议,图书零售获利情况在经济萧条的影响下,包括以上两大连锁书店,新学友、诺贝尔、老字号的建弘书店及其他重要的传统书店,纷纷紧缩门市数量。此情况导致图书曝光机会越来越少,读者越来越难买到想买的书,书店的营业额下滑,台湾出版市场出现可怕的循环梦魇,而这最大的输家,不仅有书店,还有出版社、渠道与读者。
  所幸在实体书店空间产生滞退的局势下,促长了网络书店的销售成绩,再次突显网络书店的优势。台湾博客来网络书店持续2006年的高成长,预估可达十五亿台币的营收,显示网络消费的成熟外,实体书店消费者转向网络购买的情况大增,加上所谓“长尾效应”和解决实体店面陈列空间不足的两大功能,让消费者可以尽情在网络书店淘书,加上会员折扣的吸引力,促进了网络书店营收的高成长。
  经济大有可观的内地,2007年的图书市场也间接受到大国崛起局势的效益,再加上内地主管图书与文化单位,鉴于国民阅读率看似越来越低的情况,连动多个相关单位加强阅读活动下,内地书市前三季成长增数达11%。自1998年以来超过10%的成长率,预估在文化产业政策与出版改制力度下,还会持续好几年。前两年,新华发行体系在地方进行大规模改革后,相互的效应也陆续增加,在店面陈列、主动销售、讯息回馈等要求经营效益的作用下,提升内地消费者对于书店销售的兴趣,带动不少消费,如浙江新华、江西新华等;在这一波强化提升阅读与消费的动作中,民营批发与零售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民营书店讲究个性化,强化了自主选书与消费喜好结合,也都有不错的成绩。
  不仅国内市场表现良好,据各图书外贸公司年度营业成果所悉,2007年大陆图书海外出口数量前所未有的高成长,尤其在中文学习教材、文化艺术研究等图书,特别显得成绩亮丽。但国内市场至今库存和销售比高达98%,累积过去批发渠道与出版社国有体制的弊端,将会对出版改革之路造成危机,库存俨然是改制下需要小心处理的大事,在内地出版社与新华体系相继更向资本市场与企业经济效益要求下,类似库存、管理盘点等等诸问题,出版集团应加强企业问题的分析与管理,才能更健全于制度的转型。
  
  M化驱动各有特色
  至于两岸三地的读者与图书消费趋势,大前沿一所提出的“M型化社会”概念似乎被扩大意义,从读者与图书类型无一不包。实则不然,台湾、内地与香港均有其特色,唯一相同的是哈利·波特第七集在畅销书中明确封王。
  整体上,在台湾虽已向M型社会推进,但在阅读上并未有明显的M化。主要是台湾市场早于五六年前即进入了分众市场,在分众消费诉求下,图书的类别被细目化,各种各细类的图书在市场萧条中,会出现量的变化,从台湾书号中心所提供的图书分类数据上所悉,出版类别并无明显出现极化(M)现象。延续2006年翻译小说的势头,翻译长篇小说仍占畅销多数,《爱的历史》、《不存在的女儿》、《终巡者》、《隐字书》等书都有很好的销售量;而台湾的作者则以网络作家九把刀持续叫座,其新作《六弄咖啡馆》出版一周立即上了畅销书榜。在降低成本以及出版的效率下,台湾出版社近年引进大量的内地版权,其中以网络作家天下霸唱《鬼吹灯》最为畅销,后续大陆作品预估也将融入台湾图书的主流消费中。其他美食、美妆、健康、理财等等生活图书,在市场销售上尚称稳定,而旅游类的图书在过去过度开发与竞争下,市场较为萎缩。
  M型社会与阅读的关系最为明显的应该是在内地。尤其大陆近年的图书市场积极跃进的发展下,突显原有M型化阅读的知识型态。大陆出版在精品策略的推动下,图书新品多以知识浓度过高的大部书籍,或在地方区域条块市场概念下,跟风式的出版严重,图书类别局限于有立即经济效益的门类;另一情况促成M型出版的原因则是,出版社以类型区分主要出版方向,加上市场信息未能做好收集与分析,读者是被动的选择图书,加重出版类别集中。
  2007年大陆图书消费市场中,社会科学与教辅书籍仍占据内地消费大份额,文学类则是百花齐放中有新翼。“于丹热”的现象至今还未完全消退,她的作品陆续出版,虽未有像第一本《论语》那么畅销,但情况也不差,且此效应扩延于其他大师的出现。地方出版社与地方电视台合作,纷纷开起类似“讲坛”栏目,促成大师在荧光幕上现身,带动图书的销售与知名度。网络作家作品在这一季度还是开盘红,文学出版社在近几年已将网络作家列为重要开发项目,这些作品也提供了相当的经营效益,未来的开发将不限于文学作品,绘本也会是其中项目。所提到的出版新翼即是内地文坛出现新言情小说热,《云中歌》、《香寒》、《狐魅天下》、《衣香鬓影》等等情爱小说,有强大的文字量与厚实的历史背景,不管是虚拟或是虚虚实实,都有别于以往,与金庸小说型态倒有一比,指示主线是描绘男女。新言情小说已经引起小说爱好者的注意,读者层更为扩大,预计2008年该会有更多的此类图书加入市场。
  再谈谈香港。言情小说、玩乐、投资理财向来是香港民众的最爱,此趋势持续多年均未撼动过,因此有人称香港阅读文化浅薄,但此情况在2007年有所改变。香港在政府、学校与出版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为出版市场辟出一个新的市场生命,以“通识教育”建立起学生的广泛阅读习惯,打破过去独钟于部分类型的出版僵局,可说香港由上到下对于出版市场的活络,都下足了苦心,也获得其效。
  
  对外突破成果悬异
  全球华文市场从小区域的竞争,在近年世界经济势力结构向亚洲扭转后,特别是中国对全球的影响力,从而导致华文市场进入全球化的竞争。图书出版向外发展,不啻为华文图书主要生产区域,如内地、台、港、澳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重要发展战略,其中又以内地、台湾、香港为主要生产地区,其相互竞合的特质益趋明显。
  中国“十一五”工程中,将出版列入文化产业重要战略产业,其中走出去的政策,资助地方出版集团在海外展出,如2007年度六月开普敦国际书展、十一月安徽出版集团到波兰展出,将中国出版行踪遍及到全球可能的地方;另一项则是资助优良图书外译,不仅针对优良的出版品、出版社提供优厚条件外译以供海外销售,并聘请知名汉学大师为中国图书西译作嫁,海外推荐会这些汉学大师也乐于为中国图书作宣传。此举让中国图书为西方大众更容易接受,同时在中国热的助燃下,大陆图书很快受到海外其他出版社的青睐,进而在当地出版。除图书外销,内地也把成立海外分支机构做为发展全球出版布局的手段,其中中国出版集团与湖南出版集团将在苏俄开设出版社,前者同时在悉尼、法国与澳洲都有计划设立分公司,其位于加拿大的书店也于九月底揭牌。
  此外还包含版权的销售,进军俄罗斯、法兰克福等书展,大陆积极推销版权,内地在出版上2007年对外销售版权为历年之冠,不仅是在小说方面,过去不受青睐的童书,不仅达成多项版权交易,四月份还在摩尔多瓦儿童书展获奖。此走向国际的政策,间接刺激了内地图书质量的提升,更清楚表示中国图书未来将更容易在海外销售与进行版权贸易。
  内地还需要关注的是集团改制成果,2007年年初新华传媒集团、辽宁出版集团、四川出版集团、广东出版集团、湖南出版集团、江西出版集团六家出版集团由出版署推荐上市,外研社也正积极计划中。出版产业经济规模在多年改制的成果下,2007年可以说是开始验收成果。
  香港股市是国际企业在海外投资的指标,香港也可以趁大陆出版社海外上市机会,让香港出版业有机会持有大陆出版集团的股票,间接进入无法开放的出版门坎。为求能在大陆出版寻求机会,香港出版正顺着贝塔斯曼与辽宁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路径,十月底联合出版集团成功与四川出版集团结盟,开始享受内地除了图书批发市场外,另一个出版的大饼。
  台湾出版界在海外及大陆的发展,在近二十年的经营下,似乎并无多大斩获,加上台湾地区政策领导的混乱,出版业未能获得有利的支援,面对本区域内的市场萧条,很多出版社均无力于对外的发展。台湾出版界一直希望大陆可以扩大进口台版书籍,目前台湾约有三、四家进出口公司为主力,进口额虽有不错成绩,但公开展示与销售并未获得渠道上的成功。
  台湾出版界急于寻找台湾市场外的另一个支点,但是内地政策的情况不能有利于台湾出版社。台湾出版社似乎仅能模仿民营渠道经营模式,以企划形式适度参与创意。在一个“内容为王、通路为王”二王治天下的图书市场,台湾出版社希望可以获得内地管理单位适度的开放试点,并给予自主编辑出版的权力,能让台湾出版社拥有在内地出版的坚强市场,获得另一个生机以及华文市场的竞争机会。
  好书大家读,好书除了要有好的内容,好的质量也很重要。这是两岸三地所有出版社在经营上要坚持的概念,毕竟一个肩负商业与文化的经营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贡献要兼具。大陆出版业有强力资本与政策,香港是国际贸易与全球金融地,台湾出版创意与开发能力则是目前华文市场有目共睹,未来三地的出版各有发展特点,2008年又将是华人在世界扬名的机会,三地将有一场精彩而灿烂的智慧竞争。
其他文献
《玛法达》  [阿根廷] 季诺/著定价:120元(全10册)  当代世界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别看玛法达岁数不大、个头不高,她可算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小女孩了。系列连环漫画《玛法达》曾被誉为“世界十大畅销幽默漫画之一”。主人公阿根廷小女孩玛法达和其他六个小娃娃,构成了他们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在他们独立而丰富多彩的小世界中。他们之间的故事简单又复杂,有趣又耐人寻味。他们家庭背景不同,主张、性格各异
期刊
在商业社会,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出版畅销书往往成为有意识的商业行为,而且会有基于销量统计的比较准确客观的排行榜证明它的成功。纵观2007年开卷全国畅销书排行前10名图书,可以清楚地看出其主要集中于学术文化、少儿、青春文学、个人理财等几个图书门类。如此畅销书的产生是当今社会热点的集中体现,带动着更多的阅读人群贴近图书、热爱图书。      学术文化:“百家讲坛”推动文化热点    从2006年畅销书
期刊
过去的书市可归于营销四要素中的渠道要素,今日的书市更看重的是促销要素,它不再是单纯的订货会,已经演变为出版业展示产品、沟通联络、搜集信息、拓展市场、推动读书和零售的平台,完全不能用传统的投入产出比来盘算书市的得失。那么,在此情况下,出版社和编辑去书市干什么呢?  出版社到书市首先要获取的回报是展示。为读者、分销商、业内同行,展示出版物和出版社的品牌,促进图书的终端销售,然后才是订货; 第二个回报是
期刊
感受“蓝色沙发”和“玻璃盒子”    本刊讯 (记者 韩 阳) 在刚刚闭幕的2007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主宾国”德国推出的“蓝色沙发”之德中文学对话活动,成为本届图博会的最大亮点。包括周国平、叶兆言、阎连科、毕飞宇等7对当红中德作家分别坐上“蓝色沙发”,演绎了德中文学的精彩对话。   每场对谈的中德作家,其生活背景及其文学作品特性的匹配度是对话成功与否的要素。周国平和女作家薇罗妮卡·彼得斯的对
期刊
日本的电子图书市场,形成规模大约在2000年前后,发展至今已有七八年历史。本文盘点的“电子图书”,主要指面向PC阅读器的电子图书和面向便携式阅读器的电子图书。本文盘点的时间段为2000~2007年。    一、日本电子图书市场快速平稳发展    日本从2002年开始对电子图书市场进行一年一度的调查统计。据估算,2000年电子图书市场规模约为3亿日元(1万日元约合700元人民币),2001年电子图书
期刊
携手光华科技基金 农家书屋工程发展基金设立    本刊讯 (记者 韩 阳) 9月14日,农家书屋工程发展基金在京设立,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总署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孙寿山出席签字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并讲话。  近年来,共青团中央和新闻出版总署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双方共同合作的“光华公益书海工程”已经形成品牌,得到了众多出版单位和基层文化单位的欢迎,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
期刊
“中国出版走出去战术探索”论坛举行    本刊讯 (记者 张倩影) 9月4日,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和世界银行出版部共同主办的“中国出版走出去战术探索”论坛,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学术报告厅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出版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共100余人参加了论坛。论坛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辛广伟、魏玉山主持,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副主任薛松岩到会并讲话。  薛松岩指出,现在中国出版已实现了由“引进
期刊
《契丹王妃》领跑宫廷小说热潮    新浪原创文学大赛最年轻冠军诞生  本刊讯 在新浪第四届原创大赛隆重的颁奖礼上,一个17岁小姑娘以《契丹王妃》获得今年青春文学奖文学状元和最佳创意奖的双料冠军,这个小姑娘也是新浪原创大赛举办四年以来年纪最小的冠军。在夺得了2007年新浪第四届青春文学大赛、淘酷网第二届青春文学大赛冠军等头衔后,这部《契丹王妃》迅速被各大文学网站倾情重推,并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  
期刊
本刊讯 9月9日~12日由中国版协少儿读物出版工作委员会主办、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承办的2007年全国少儿图书交易会在合肥举行,来自全国34家少儿出版社(编辑室)、200余家新华书店、民营书店及网络经销商约500余人参加了此次交易会。  本届会议首次将“全国少儿图书订货会”的名称改为“07’全国少儿图书交易会”,全面拓展了少儿图书交易会订货和展示的功能,交易会不仅首创“健康阅读,引领成长”的主题,而
期刊
北京世图自2003年开始有计划成规模地开发小语种图书以来,共推出了10个系列近100种产品,其中90%的图书再版重印,并且有两种产品版权输出海外。    以小语种图书切入市场    北京世图一直以大众英语图书作为树立自身品牌的核心重点,然而由于大众英语图书门槛低,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和民营书业公司进入这个领域,大众英语图书市场逐渐呈现出泛滥和无序的现象,发展进入了瓶颈。鉴于这种情况,北京世图开始寻找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