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是保证高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是教学管理环节中联系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院系教学管理层面、院系师生的重要纽带。如今高校的持续扩招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推广实施,教学秘书的工作特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通过对教学秘书工作现状分析,研究提高教学秘书的工作水平和质量的对策,对适应高校新的教学改革形势,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特点分析
教学秘书,顾名思义就是协助领导维护好日常教学管理,辅助教师和学生完成“教”与“学”任务的管理服务人员,既从属于学校教务处及院(系)领导,又处于院(系)教学管理的独立地位,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但最终本质还是服务者。教学秘书的工作特点体现在:
1.特殊性。首先是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教学秘书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服务,为教学中心工作服务,为师生服务。高校尤其是知识分子汇萃的地方,其职称、年龄、阅历等均有所区别,加上成百上千特质各异的学生,都使得教学秘书的服务对象有了特殊性,服务的难度增大。其次是身份的特殊性。教学秘书的行政隶属关系在各教学单位,教学秘书的业务工作是教学管理。而教务部门是教学管理的“调度室”,因此教学秘书又要接受教务部门的领导,从而教学秘书工作就具有了双重领导的特点。
2.繁杂性。教学秘书工作的范围涉及到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很多可能涉及师生的切身利益。例如:工作量的统计、学生学分的核对等,既有常规性的教学管理工作,又有一些突发性的教学异常情况。
3.时效性和规律性。教学秘书工作涉及面广,内容繁杂,但这些工作渗透在一定的周期之中。高校教学管理以每个专业的不同年级每个学期的各个阶段为周期不停地运转,课程的安排、课程的考试考查及学籍管理、教学档案的建立等,都属于例行性程序化的管理。
4.原则性和协调性。教务秘书工作虽然平凡,却是一份原则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实际从事教务答理的教学秘书在工作中头脑清晰,冷静客观地反映和处理情况。教学秘书工作是穿针引线于教学主管部门、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具有承上启下、沟通信息的作用,需要协调各种关系。
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主要工作
根据教学秘书的工作特点,其主要工作内容从宏观来看,有教学质量的控制和教学管理的研究。教学质量的控制包括前期协作制定长期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科学地安排教学环节及协作教学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中后期工作主要是做好教学检查和总结,例行听课或展开教学质量的调查,协助检查教学质量,评估教学效果。另外教学秘书还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从微观来看教学秘书的工作主要有日常教学管理,教学信息综合处理等。日常教学管理包括协助院(系)领导实施各项教学计划,协调并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学信息综合处理又包括保存和传递两大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化发展,尤其是学分制管理模式在各高校的实施,信息交流的高速度转化成了管理工作的高效率。信息的保存方面,教学信息的种类很多,可区分为传统的纸质信息和数字化信息。教学秘书要收集这些重要信息,甄别分类并妥善保管,为主管教学管理的领导提供有效意见,共同创造教学管理工作的最高效益。信息的传递方面,教学秘书起着“上令下达、下情上奏”的作用。既要准确地将教务处的规章制度、通知及时传达给院(系)领导、教师和学生,又要将师生的意见和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
高校教学秘书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容忽视,与保障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息息相关。但是在目前高校教学秘书工作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1.对于教学秘书工作的重视不够。部分高校校级管理机构庞大,管理混乱,导致管理职责不明,任务难以落实,对院(系)教学管理的不重视,教学秘书疲于协调各种关系。
2.高校教学秘书工作与新的教学管理体制脱节。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大量增加,教师人数增多,特别是实行学分制管理后,教学管理有了极强的动态性,选课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进程各不相同,学生从注册、选课、上课、考试等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教学秘书的工作任务因此此更加繁重。
3.忽视教学秘书队伍建设。教学秘书的工作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了高校教学秘书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而有些高校把教学管理看成是事务性工作,对教学秘书工作缺乏培训和指导。教学秘书人员的业务学习、岗位培训与工作待遇、职称评定等成了学校管理的盲点。对于教学秘书工作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学秘书待遇低,不利于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造成一些教学秘书心理失衡,对工作没有热情,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
4.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目前部分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远远不能达到教学管理的要求。信息传递受硬件和软件的制约,不能实现流畅和准确。教学资源和设备缺乏,电脑等设备的陈旧,都成为制约信息流畅传递的瓶颈。
改变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现状的对策和措施
高校教学秘书工作于高校管理质量紧密相连,教学秘书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力量,针对上述问题就改变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的现状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提高认识,充分肯定教学秘书工作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秘书工作是一个多层次、多序列、多因素的动态过程,没有高效有序的教学管理,即使有再好的教学设施和条件,也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学秘书工作应该在学校诸多的管理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转变管理体制,适应新形势的教学管理需求。高校要转变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适应扩招,学分制下的各项配套管理,这是实行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基础。教学管理制度体系要完备并做到令行禁止。关注师生的切实利益,坚持以人为本。
3.加强对于教学秘书的激励,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秘书队伍。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具备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同时也需要一批优秀的教学管理人才。只有充分肯定和正确认识教学秘书工作,才能促进教学秘书焕发工作热情,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拓进取,大胆创新,才能促使我们的高等教学管理向着规范、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因此要加强培训,提高教学秘书的素质;引入有效的激励方式,以人为本,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前景,从而提高教学管理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4.搭建教学秘书工作的流畅的信息传递平台。完善与教学秘书工作相适应的管理设施。改善教学条件、教学环境。不断完善教务管理软件,维护好高校网络平台。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保证教学秘书工作的信息传递的基本条件。
总之,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学管理的正常运行。因此,需切实解决高校教学秘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视和加强对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的建设,教学秘书自身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强化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从而达到真正规范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服务师生,提高教学质量,推进高校发展的目的。
[1]庞春菊.教学秘书工作探讨[F].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2]张英宝.浅谈高校院系教学秘书的信息答理能力[J].台州学院学报,2005(4).
[3]李崇文.学分制学籍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特点分析
教学秘书,顾名思义就是协助领导维护好日常教学管理,辅助教师和学生完成“教”与“学”任务的管理服务人员,既从属于学校教务处及院(系)领导,又处于院(系)教学管理的独立地位,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但最终本质还是服务者。教学秘书的工作特点体现在:
1.特殊性。首先是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教学秘书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服务,为教学中心工作服务,为师生服务。高校尤其是知识分子汇萃的地方,其职称、年龄、阅历等均有所区别,加上成百上千特质各异的学生,都使得教学秘书的服务对象有了特殊性,服务的难度增大。其次是身份的特殊性。教学秘书的行政隶属关系在各教学单位,教学秘书的业务工作是教学管理。而教务部门是教学管理的“调度室”,因此教学秘书又要接受教务部门的领导,从而教学秘书工作就具有了双重领导的特点。
2.繁杂性。教学秘书工作的范围涉及到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很多可能涉及师生的切身利益。例如:工作量的统计、学生学分的核对等,既有常规性的教学管理工作,又有一些突发性的教学异常情况。
3.时效性和规律性。教学秘书工作涉及面广,内容繁杂,但这些工作渗透在一定的周期之中。高校教学管理以每个专业的不同年级每个学期的各个阶段为周期不停地运转,课程的安排、课程的考试考查及学籍管理、教学档案的建立等,都属于例行性程序化的管理。
4.原则性和协调性。教务秘书工作虽然平凡,却是一份原则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实际从事教务答理的教学秘书在工作中头脑清晰,冷静客观地反映和处理情况。教学秘书工作是穿针引线于教学主管部门、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具有承上启下、沟通信息的作用,需要协调各种关系。
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主要工作
根据教学秘书的工作特点,其主要工作内容从宏观来看,有教学质量的控制和教学管理的研究。教学质量的控制包括前期协作制定长期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科学地安排教学环节及协作教学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中后期工作主要是做好教学检查和总结,例行听课或展开教学质量的调查,协助检查教学质量,评估教学效果。另外教学秘书还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从微观来看教学秘书的工作主要有日常教学管理,教学信息综合处理等。日常教学管理包括协助院(系)领导实施各项教学计划,协调并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学信息综合处理又包括保存和传递两大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化发展,尤其是学分制管理模式在各高校的实施,信息交流的高速度转化成了管理工作的高效率。信息的保存方面,教学信息的种类很多,可区分为传统的纸质信息和数字化信息。教学秘书要收集这些重要信息,甄别分类并妥善保管,为主管教学管理的领导提供有效意见,共同创造教学管理工作的最高效益。信息的传递方面,教学秘书起着“上令下达、下情上奏”的作用。既要准确地将教务处的规章制度、通知及时传达给院(系)领导、教师和学生,又要将师生的意见和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
高校教学秘书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容忽视,与保障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息息相关。但是在目前高校教学秘书工作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1.对于教学秘书工作的重视不够。部分高校校级管理机构庞大,管理混乱,导致管理职责不明,任务难以落实,对院(系)教学管理的不重视,教学秘书疲于协调各种关系。
2.高校教学秘书工作与新的教学管理体制脱节。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大量增加,教师人数增多,特别是实行学分制管理后,教学管理有了极强的动态性,选课制和弹性学制的实施,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进程各不相同,学生从注册、选课、上课、考试等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教学秘书的工作任务因此此更加繁重。
3.忽视教学秘书队伍建设。教学秘书的工作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了高校教学秘书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而有些高校把教学管理看成是事务性工作,对教学秘书工作缺乏培训和指导。教学秘书人员的业务学习、岗位培训与工作待遇、职称评定等成了学校管理的盲点。对于教学秘书工作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教学秘书待遇低,不利于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造成一些教学秘书心理失衡,对工作没有热情,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
4.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目前部分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远远不能达到教学管理的要求。信息传递受硬件和软件的制约,不能实现流畅和准确。教学资源和设备缺乏,电脑等设备的陈旧,都成为制约信息流畅传递的瓶颈。
改变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现状的对策和措施
高校教学秘书工作于高校管理质量紧密相连,教学秘书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力量,针对上述问题就改变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的现状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提高认识,充分肯定教学秘书工作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秘书工作是一个多层次、多序列、多因素的动态过程,没有高效有序的教学管理,即使有再好的教学设施和条件,也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学秘书工作应该在学校诸多的管理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转变管理体制,适应新形势的教学管理需求。高校要转变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适应扩招,学分制下的各项配套管理,这是实行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基础。教学管理制度体系要完备并做到令行禁止。关注师生的切实利益,坚持以人为本。
3.加强对于教学秘书的激励,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秘书队伍。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具备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同时也需要一批优秀的教学管理人才。只有充分肯定和正确认识教学秘书工作,才能促进教学秘书焕发工作热情,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拓进取,大胆创新,才能促使我们的高等教学管理向着规范、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因此要加强培训,提高教学秘书的素质;引入有效的激励方式,以人为本,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前景,从而提高教学管理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4.搭建教学秘书工作的流畅的信息传递平台。完善与教学秘书工作相适应的管理设施。改善教学条件、教学环境。不断完善教务管理软件,维护好高校网络平台。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保证教学秘书工作的信息传递的基本条件。
总之,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学管理的正常运行。因此,需切实解决高校教学秘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视和加强对高校教学秘书队伍的建设,教学秘书自身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强化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从而达到真正规范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服务师生,提高教学质量,推进高校发展的目的。
[1]庞春菊.教学秘书工作探讨[F].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2]张英宝.浅谈高校院系教学秘书的信息答理能力[J].台州学院学报,2005(4).
[3]李崇文.学分制学籍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