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以往的作文教学常常忽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自我,对写作内容、写作方法又限制得过死,作文教学走入了一种毫无活力的僵化的训练模式,忽略了平时的观察、积累、思考,学生说、写出来的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对作文兴味索然,提起作文,学生怕学、怕写。作文教学必须一破过去的陈旧模式,大胆创新,构建一种与新课标相协调的快乐作文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的空间,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引导学生愿写、乐写、会写,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让素质教育在作文教学中得以真正落实。
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如何使学生的作文由被动转为主动,真正让学生变“苦作”为“乐作”?下面谈一谈自己在实践中摸索的做法:
1.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培养对作文的兴趣
通常提到作文,学生的反应: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开动脑筋,不断创新,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写、画作文。
相比较而言,中学生接触作文尚浅,他们在认知新事物或有趣的事时,喜欢画出来。老师要根据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在作文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观察事物。这对学生在头脑中积累内容丰富的资源有很大的帮助。
(2)情境激趣。
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作文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在轻松的氛围中,让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沟通其心灵,使学生有话可写,找到需要表达的内容,产生创作欲望。
(3)表演、说、做、写结合,打破作文的神秘感。
很多学生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一动笔却一筹莫展。这种说、写不一的现象,关键在于学生并未真正明白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总以为写作很神秘、要说另外的一种言语。要引导学生做说写结合,消除对作文的神秘感。
(4)成功激励法。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惠)。根据中学生善于表现的天性特点,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位、多渠道为学生营造氛围,提供表现的机会、展示的舞台。在学校,可以利用习作小园地、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等为学生提供展示天地,同学间彼此取长补短,同时鼓励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在家里,学生把一篇篇优秀习作读给亲朋好友听,获得成功的赞许;在社会中,推荐学生积极投稿,当自己的“豆腐块”在报刊杂志上散发着油墨清香时,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就会像潮水一样高涨。有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又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自然会把作文当成乐事,越写越有劲,越写越得心应手。
2.多种方式,拓宽学生作文途径
(1)从现实生活中汲取作文的源泉。
提到作文,学生还有一个反应:难。没有的事,硬要学生感触,硬要学生抒发,无异于无水而汲,作文当然就是件无聊的苦差事。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中学生作文亦如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丰富其感性经验,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
(2)读书看报看新闻。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可以让学生各自推荐一本好书,并附上推荐理由。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推荐的书五花八门,反映了学生在生活中的追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指导读书时,教师要注意方法和内容的指导,阅读时提倡采用推读法,即先看开头和结尾,自己去猜测完成中间的过程,这样就插上了想像的翅膀,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电视节目社会性强,语言凝练深刻,能让学生通过传媒更多地了解生活。这不仅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思想认识,而且在对事件现象的辨析和讨论中,学习理解和评判事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续写。
续写悬念文章或故事,这种方式非常受学生欢迎,而且易于训练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像力。
3.“我手写我心”,自由作文,放飞孩子的灵性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形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最受感动的内容。在平时作文训练中,老师应不限定题目,不框定内容、形式、字数,让学生随便写什么,给他们以无限空间,写出自己心中最想表达的东西,轻轻松松遨游于作文天地中。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这种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体现其最高综合写作水平。学生由于没有包袱与负担,不再有“写什么”和“表达什么”的苦恼,思维活跃,在最佳精神状态中完成作文,文章自然写得出色。
三、实施快乐作文教学的效果
尝试实施快乐作文教学后,学生逐渐消除了提起作文就怕的恐惧心理,为他们提供了充分自主的空间,学生愿写、乐写,逐步提高了习作水平,有些学生的作品还见诸报端,学生在作文中得到了无比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写出优秀的作文,这是学生的权利,也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
以往的作文教学常常忽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自我,对写作内容、写作方法又限制得过死,作文教学走入了一种毫无活力的僵化的训练模式,忽略了平时的观察、积累、思考,学生说、写出来的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对作文兴味索然,提起作文,学生怕学、怕写。作文教学必须一破过去的陈旧模式,大胆创新,构建一种与新课标相协调的快乐作文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的空间,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引导学生愿写、乐写、会写,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让素质教育在作文教学中得以真正落实。
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如何使学生的作文由被动转为主动,真正让学生变“苦作”为“乐作”?下面谈一谈自己在实践中摸索的做法:
1.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培养对作文的兴趣
通常提到作文,学生的反应: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直接推动儿童作文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开动脑筋,不断创新,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写、画作文。
相比较而言,中学生接触作文尚浅,他们在认知新事物或有趣的事时,喜欢画出来。老师要根据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在作文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观察事物。这对学生在头脑中积累内容丰富的资源有很大的帮助。
(2)情境激趣。
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作文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在轻松的氛围中,让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沟通其心灵,使学生有话可写,找到需要表达的内容,产生创作欲望。
(3)表演、说、做、写结合,打破作文的神秘感。
很多学生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一动笔却一筹莫展。这种说、写不一的现象,关键在于学生并未真正明白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总以为写作很神秘、要说另外的一种言语。要引导学生做说写结合,消除对作文的神秘感。
(4)成功激励法。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惠)。根据中学生善于表现的天性特点,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位、多渠道为学生营造氛围,提供表现的机会、展示的舞台。在学校,可以利用习作小园地、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等为学生提供展示天地,同学间彼此取长补短,同时鼓励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在家里,学生把一篇篇优秀习作读给亲朋好友听,获得成功的赞许;在社会中,推荐学生积极投稿,当自己的“豆腐块”在报刊杂志上散发着油墨清香时,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就会像潮水一样高涨。有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又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自然会把作文当成乐事,越写越有劲,越写越得心应手。
2.多种方式,拓宽学生作文途径
(1)从现实生活中汲取作文的源泉。
提到作文,学生还有一个反应:难。没有的事,硬要学生感触,硬要学生抒发,无异于无水而汲,作文当然就是件无聊的苦差事。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中学生作文亦如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深入社会,丰富其感性经验,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观察、认识、体验。
(2)读书看报看新闻。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可以让学生各自推荐一本好书,并附上推荐理由。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推荐的书五花八门,反映了学生在生活中的追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指导读书时,教师要注意方法和内容的指导,阅读时提倡采用推读法,即先看开头和结尾,自己去猜测完成中间的过程,这样就插上了想像的翅膀,有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电视节目社会性强,语言凝练深刻,能让学生通过传媒更多地了解生活。这不仅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思想认识,而且在对事件现象的辨析和讨论中,学习理解和评判事物,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续写。
续写悬念文章或故事,这种方式非常受学生欢迎,而且易于训练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像力。
3.“我手写我心”,自由作文,放飞孩子的灵性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形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最受感动的内容。在平时作文训练中,老师应不限定题目,不框定内容、形式、字数,让学生随便写什么,给他们以无限空间,写出自己心中最想表达的东西,轻轻松松遨游于作文天地中。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这种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体现其最高综合写作水平。学生由于没有包袱与负担,不再有“写什么”和“表达什么”的苦恼,思维活跃,在最佳精神状态中完成作文,文章自然写得出色。
三、实施快乐作文教学的效果
尝试实施快乐作文教学后,学生逐渐消除了提起作文就怕的恐惧心理,为他们提供了充分自主的空间,学生愿写、乐写,逐步提高了习作水平,有些学生的作品还见诸报端,学生在作文中得到了无比的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写出优秀的作文,这是学生的权利,也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