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对全身麻醉宫腔镜检查患者通气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择期行全身麻醉宫腔镜检查患者60例,随机分为间歇正压通气(IPPV)组(I组)及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组(S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给予咪达唑仑0.03 mg/kg、舒芬太尼0.1 μg/kg、依托咪酯2.5 mg/kg、瑞芬太尼1 μg/kg。喉罩置入后分别实行常规IPPV(I组)模式和SIMV(S组)模式控制/辅助呼吸,术中静脉泵注丙泊酚5~7 mg/(kg·h)、瑞芬太尼5~10 μg/(kg·h)维持麻醉。记录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脑电双频指数、平均气道压及分钟通气量。
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药物用量、BIS值监测、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喉罩通气时间S组长于I组,但拔除喉罩后面罩吸氧时间S组明显少于I组。手术结束时及拔管前S组PetCO2明显低于Ⅰ组(P<0.05)。手术结束时及拔管前S组气道压明显低于I组,且分钟通气量明显高于I组(P<0.05)。
结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可明显降低无肌松药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宫腔镜检查患者气道压,提高分钟通气量,从而提高通气质量,减少肺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