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地方高校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现状,以及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特点,从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模式等角度,开展了“管工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关键词 管工结合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这为各高校明确今后的培养模式和优化教育结构提供了指引和思路。
实践教学是应用性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合作等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对构成学生的合理知识、智能结构,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明确指出,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在办学过程中,应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在办学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和航空工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管理学科为主,管理学与工学密切结合”(简称“管工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确立了在航空工业管理和技术应用研究领域中的较强优势。学校现已建设成为管理学科优势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从原来的管理类院校发展到今天的“管工结合”院校,工科专业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明确我校实践教学理念,构建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学校的办学宗旨,增强教师实践育人的意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明确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及其组成部分的内涵,笔者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探索“管工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高校实施教学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供参考。
一、在全校师生中,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工作目标
通过教育观念的改革带动对实践教学作用和地位的认同;通过对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的调整与改造来突显我校教学型层次定位的特征;通过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来提升实践教学的综合质量与水平;通过加强管理来强化实践教学队伍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式与手段的改革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与效益。经过几年的努力与建设,使学校基础课程的教学实验开出率达到100%,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实验开出率达到95%以上。此外,在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合作创办实验室与实习基地方面争取有重大突破。
二、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整体布局,实践教学学时与理论教学学时的合理分配,保证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充足。其中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类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理工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其他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减少重复性、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使含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数量达到实验课程总数的80%以上。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目的;强调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走“校企合作”的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构建我校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紧密结合行业,体现我校各专业的学科和地域特色。
三、加强实践教学研究,促进实践教学观念转变
为了达到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需要进一步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观念,改革实践教学手段,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要实现四个转变:
(一)从模拟型向实战型转变。
实践教学各环节不能只停留在模拟教材上的某一实验或消化某一知识点上,而要把书本知识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在符合课程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实验项目和选题要尽可能直接与市场接轨,直接与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关联,从现实应用中提取素材,从创新成果中汲取题材,以实际科研项目为背景进行“真刀真枪”的演练。
(二)由限制性向自主性转变。
要逐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由学生自主选题实验的份额,引导学生直接深入专业前沿、深入实际应用,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案,从事发明创造活动。
(三)从验证性向设计性转变。
验证性实验的目的在于求证“已有”,而设计性实验的目的则在于探索“未知”。设计性实践教学内容更能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由单一性向综合性转变。
实践教学应在原来只单一传授学生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广泛和多层次的适应性。
实现这四个转变,真正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需要长期探讨研究的课题,各院(系、部、中心)应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各院(系、部、中心)应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和研究的力度,鼓励有实践教学经验的老师参与教改,积极申请实践教学类基金课题,促进我校实践教学理论上有新的突破。
四、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创设条件实施开放性实验
我校在每学年的实践教学检查中,总发现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相对于学科建设和理论教学,学校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对实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队伍建设也不够重视,实验教师待遇偏低,职称评审困难,这就导致了实验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不能安心工作,纷纷充电以便转入理论教师岗位;有的院系部为了留住人才,甚至还把实验岗教师转入行政岗位,实验岗专职教师的严重缺乏,导致大量学生扎堆做实验,实验效果大打折扣;其次,现有的实验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很多都是专科学历的实验员,具有本科、硕士学位的实验教师偏少,具有博士学位的实验教师更是寥寥无几。低学历的实验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少,致力于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教师也就非常少,再加上实验教师的知识面和科研水平有限,工作热情又不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始终只能原地徘徊在一个层次上,最终影响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再者,实验教材和指导书严重老化,连续几年沿用同一版本,不能及时把握相关专业的发展态势,导致学生视野狭窄,创新能力薄弱。实验室开放的程度和力度都还远远不够,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院(系、部、中心)各级实验室应加大对本科生开放的力度,力求打破只按教学计划安排实验时间的模式,推行实验室全天候开放,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资源的综合效益,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观念和创新意识,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此外,我们应以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按学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实验课程,改变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层次,建立独立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实现由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实验、单一性实验向综合性实验的转变,形成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实验教学培养模式。“十一五”期间,我校教学型实验室面积增长7.8%,其中管理学专业增长35.9%、工学专业增长25.1%;仪器设备值增加26.1%。通过不断的努力,目前建成管理工程和会计实验教学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会计学、管理工程、机电工程、电子信息、材料工程、计算机技术等6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条件的改善,有力促进了实验教学的提高。
五、创新学生实习模式,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与内容。选择能够满足实习教学要求,能为学生实习提供必需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校外实习基地,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努力形成能满足我校实习教学需要的实习基地网络,加强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开拓产、学、研合作项目,争取得到企业、个人等社会多方面对我校实践教学的支持。通过增进校企合作,把实验室、实训中心“搬”到企业中去,解决由于受实验条件和校内实习场所的限制,学生对一些理论知识一知半解的问题,以达到增长学生见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实习教学效果的目的。
近年来,我校通过和企业联合实行顶岗实习,建立大学生实训中心,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和练手机会,为学生将来择业打下基础。
为适应我国和河南省保险市场和保险公司对专业人员的需求,我校2008年开办了保险专业。2010年,我校经贸学院与中国人寿北京总部电话营销公司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每年送保险专业大三的学生在暑假期间赴北京进行一周的培训和六周的顶岗实习。同学们在顶岗实习期间不但平均能拿到2000多元的报酬,更能得到提前进入社会锻炼的机会。为了保证实习质量,2011年,经贸学院共派出9名教师,轮流带队赴北京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老师们深入学生实习单位和住处,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生活问题。在许多应届毕业生还在为找工作发愁的时候,我校保险专业的学生已提前服下了“定心丸”。该专业的不少学生尚未毕业,就已被保险公司揽入旗下,就业形势喜人。
顶岗实习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了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是我校积极探索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尝试,为深度的校企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第二课堂活动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思想、文化、科技、体育、社会实践等活动。它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扩展,是巩固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之一。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定期开展各种知识和学科竞赛如电子设计竞赛、数模建模竞赛等,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和提高。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能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力促进实践教学的提高。
为保持和加强我校在航空工业管理和技术应用研究领域的较强优势,切实培养“管工结合”复合型人才,我们应树立以人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观念。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因人施教,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改善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局面,构建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目标,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提供保障。□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工结合”型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基于郑州航院卓越计划分类建设的探索;郑州航院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我校工科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zhjy12-52)
(作者: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法语语言文化的研究)
注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
关键词 管工结合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这为各高校明确今后的培养模式和优化教育结构提供了指引和思路。
实践教学是应用性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合作等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对构成学生的合理知识、智能结构,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明确指出,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在办学过程中,应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学时)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在办学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和航空工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管理学科为主,管理学与工学密切结合”(简称“管工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确立了在航空工业管理和技术应用研究领域中的较强优势。学校现已建设成为管理学科优势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从原来的管理类院校发展到今天的“管工结合”院校,工科专业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明确我校实践教学理念,构建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落实学校的办学宗旨,增强教师实践育人的意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明确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及其组成部分的内涵,笔者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为例,探索“管工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高校实施教学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提供参考。
一、在全校师生中,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工作目标
通过教育观念的改革带动对实践教学作用和地位的认同;通过对实践教学运行机制的调整与改造来突显我校教学型层次定位的特征;通过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来提升实践教学的综合质量与水平;通过加强管理来强化实践教学队伍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式与手段的改革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与效益。经过几年的努力与建设,使学校基础课程的教学实验开出率达到100%,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实验开出率达到95%以上。此外,在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合作创办实验室与实习基地方面争取有重大突破。
二、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整体布局,实践教学学时与理论教学学时的合理分配,保证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充足。其中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类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理工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其他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减少重复性、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并使含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数量达到实验课程总数的80%以上。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目的;强调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走“校企合作”的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构建我校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紧密结合行业,体现我校各专业的学科和地域特色。
三、加强实践教学研究,促进实践教学观念转变
为了达到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需要进一步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观念,改革实践教学手段,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要实现四个转变:
(一)从模拟型向实战型转变。
实践教学各环节不能只停留在模拟教材上的某一实验或消化某一知识点上,而要把书本知识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在符合课程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实验项目和选题要尽可能直接与市场接轨,直接与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关联,从现实应用中提取素材,从创新成果中汲取题材,以实际科研项目为背景进行“真刀真枪”的演练。
(二)由限制性向自主性转变。
要逐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由学生自主选题实验的份额,引导学生直接深入专业前沿、深入实际应用,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案,从事发明创造活动。
(三)从验证性向设计性转变。
验证性实验的目的在于求证“已有”,而设计性实验的目的则在于探索“未知”。设计性实践教学内容更能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由单一性向综合性转变。
实践教学应在原来只单一传授学生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广泛和多层次的适应性。
实现这四个转变,真正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需要长期探讨研究的课题,各院(系、部、中心)应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各院(系、部、中心)应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和研究的力度,鼓励有实践教学经验的老师参与教改,积极申请实践教学类基金课题,促进我校实践教学理论上有新的突破。
四、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创设条件实施开放性实验
我校在每学年的实践教学检查中,总发现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相对于学科建设和理论教学,学校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对实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队伍建设也不够重视,实验教师待遇偏低,职称评审困难,这就导致了实验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不能安心工作,纷纷充电以便转入理论教师岗位;有的院系部为了留住人才,甚至还把实验岗教师转入行政岗位,实验岗专职教师的严重缺乏,导致大量学生扎堆做实验,实验效果大打折扣;其次,现有的实验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很多都是专科学历的实验员,具有本科、硕士学位的实验教师偏少,具有博士学位的实验教师更是寥寥无几。低学历的实验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少,致力于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教师也就非常少,再加上实验教师的知识面和科研水平有限,工作热情又不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始终只能原地徘徊在一个层次上,最终影响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再者,实验教材和指导书严重老化,连续几年沿用同一版本,不能及时把握相关专业的发展态势,导致学生视野狭窄,创新能力薄弱。实验室开放的程度和力度都还远远不够,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院(系、部、中心)各级实验室应加大对本科生开放的力度,力求打破只按教学计划安排实验时间的模式,推行实验室全天候开放,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资源的综合效益,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观念和创新意识,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创新思维、创业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此外,我们应以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为核心,按学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实验课程,改变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层次,建立独立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实现由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实验、单一性实验向综合性实验的转变,形成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实验教学培养模式。“十一五”期间,我校教学型实验室面积增长7.8%,其中管理学专业增长35.9%、工学专业增长25.1%;仪器设备值增加26.1%。通过不断的努力,目前建成管理工程和会计实验教学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会计学、管理工程、机电工程、电子信息、材料工程、计算机技术等6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条件的改善,有力促进了实验教学的提高。
五、创新学生实习模式,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与内容。选择能够满足实习教学要求,能为学生实习提供必需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校外实习基地,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努力形成能满足我校实习教学需要的实习基地网络,加强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开拓产、学、研合作项目,争取得到企业、个人等社会多方面对我校实践教学的支持。通过增进校企合作,把实验室、实训中心“搬”到企业中去,解决由于受实验条件和校内实习场所的限制,学生对一些理论知识一知半解的问题,以达到增长学生见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实习教学效果的目的。
近年来,我校通过和企业联合实行顶岗实习,建立大学生实训中心,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和练手机会,为学生将来择业打下基础。
为适应我国和河南省保险市场和保险公司对专业人员的需求,我校2008年开办了保险专业。2010年,我校经贸学院与中国人寿北京总部电话营销公司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每年送保险专业大三的学生在暑假期间赴北京进行一周的培训和六周的顶岗实习。同学们在顶岗实习期间不但平均能拿到2000多元的报酬,更能得到提前进入社会锻炼的机会。为了保证实习质量,2011年,经贸学院共派出9名教师,轮流带队赴北京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老师们深入学生实习单位和住处,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生活问题。在许多应届毕业生还在为找工作发愁的时候,我校保险专业的学生已提前服下了“定心丸”。该专业的不少学生尚未毕业,就已被保险公司揽入旗下,就业形势喜人。
顶岗实习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了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是我校积极探索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尝试,为深度的校企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第二课堂活动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思想、文化、科技、体育、社会实践等活动。它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扩展,是巩固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之一。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定期开展各种知识和学科竞赛如电子设计竞赛、数模建模竞赛等,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培养和提高。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能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力促进实践教学的提高。
为保持和加强我校在航空工业管理和技术应用研究领域的较强优势,切实培养“管工结合”复合型人才,我们应树立以人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观念。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因人施教,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改善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局面,构建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目标,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提供保障。□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工结合”型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基于郑州航院卓越计划分类建设的探索;郑州航院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我校工科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zhjy12-52)
(作者: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法语语言文化的研究)
注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