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传教士在苗族地区的教育贡献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1904年,西方传教士伯格理在党居仁的帮助下与石门坎地区苗族接下不解之缘,他与一批西方传教士帮助石门坎苗族人民建立学校,培养苗族人才,在石门坎地区开创素质教育及职业教育,影响了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西方传教士;苗族;教育;石门坎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262-02
  石门坎乡位于贵州、四川及云南三省交界处,地处贵州西北角的最边缘,行政上隶属威宁县,距县城约140公里。平均海拔约2500米左右,山高雾浓,终日不散,山间沟壑纵横,行路艰难,《石门坎溯源碑》中说:“天荒未破,畴咨冒棘披荆,古径云封,遑恤残山剩水。”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凉山之土,瘦瘠异常,不便稼穑。”①
  在石门坎居住的苗族,俗称大花苗,迁徙至石门坎后受尽土目和官府的歧视盘剥,被官府划为未开化的“生苗”,(民国)《威宁县志》称:“晦盲否塞,蠢如豕鹿……殆未脱野蛮社会气象”,几乎未有接受过汉文化教育。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县苗族也仅有两家子弟在村里私学读书,被苗族称为“读书家”,后人称为“读书爷爷”。②《石门坎溯源碑》称:在那“回徒本墨守宗风,孔教且素持外攘,禅宗既穷起生之路,道派更绝换骨之丹”之时,苗族却“谁也不问津”,直到1904年,英国传教士柏格理去到石门坎,传教的同时创建第一所教堂兼学校,苗族学生才开始进入学校读书。
  一、西方传教士走进石门坎
  塞缪尔·伯格理(REV.Samuel Pollard),英格兰人。1887年,被英国卫斯理宗循道公会联合传教团(the United Methodist Church)派往中国,常住云南昭通传教,但收效甚微。1904年,威宁苗族张朝相等四人带着驻安顺的英国传教士党居仁(James R.Adam)的信找到伯格理,伯格理接待了他们,此后苗民络绎不绝前往昭通信教。“日复一日,一批又一批寻找而至的苗民相继而来。……他们对我说,数以千计的人们正在山里翘首以待。”③少数民族的信教热情使伯格理看到新的希望,遂将目标改为“传通苗族”,决定在苗族聚居区传教。在得到土目安辉宗、安荣之捐送的石门坎偏坡荒地后,开始修建教堂、创办学校。④开始了在这片土地上的宗教传播。在伯格理之后,先后来到石门坎传教并发展教育的西方传教士还有邰慕廉、王树德(1910-1936)、张道惠(1911-1926)、高志华(1924-1938)、易理凡(1925-1931)、穆博礼(1935-1939)、石崇德(1938-1949)、邵泰青(1940-1948)、甘铎理、张继乔(1947-1949)、张绍乔。⑤另一说为张道惠(1908——1910,1918——1923)、王树德(1916—1917,1924—1930)、顾德维(1931—1932)高志华(1933—1934)、穆博礼(1935—1939)、邵泰卿(1940—1943,1948—1949)、胡缚善(代理)(1944——1945)马建忠(1946——1947)。⑥
  二、传教士创办学校、发展教育
  1905年伯格理来到石门坎,在当地苗族的配合支持下建立教堂和学校。1906年石门坎学校正式招生,开办初等小学,后又向英国基督教会筹集资金,获得阿辛顿基金2000英镑,1910年重新修建了教学楼。这时伯格理以石门坎为中心,成立了西南教区苗疆教育委员会,并派人前往黔西北、滇东北、滇东、滇中、滇北及川南苗、彝族地区发展教堂和学校。1912年小学已成为拥有高级、初级男女两部的完全小学,取名“光华小学”,遵照国家规定学制为六年,后又建了宿舍、礼堂、游泳池、运动场。从1906年至1920年,除在石门坎、长海子联区办有15所初级小学外,川南、云南附近县也扩办了约30余所小学,这些小学均隶属石门坎光华小学。到新中国成立时,黔西北、滇东北及川南地区建立苗族学校70多所,这些学校从课程设置、教材购买到毕业考试都由石门坎光华小学统一指挥。
  当时,除伯格理本人,他的夫人韩孝贞及王树德牧师也亲自投入教学工作,韩孝贞负责生物和音乐,王树德负责英语、物理及化学。1915年,伯格理在照顾学生的过程中染上伤寒病逝,学校继续由王树德、张道惠、高志华等西方传教士主持,至20世纪40年代初,各教区小学已有五十余所,教员七十余人,学生二千多人。1941年,石门坎开始筹办中学,1943年7月石门中学由朱焕章、杨砥中、传教士马建忠建成,并一直办到解放初。⑦
  这期间,张道惠还主持了石门坎的实业教育,他在西南苗区传教22年,主要呆在石门坎研究推广良种农业建立垦殖事业部,推广纺织业建立毛纺厂,开办公益场、储蓄社、筹建生产合作社,将面向乡村的普及教育作为开启民智的钥匙,可视为一场乡村的教育运动。
  马建忠与苗族王明基等人在1942年建成了种子试验站,创办了石门坎乡村教会农业和手工业技术推广部,负责推广试种优良农作物、蔬菜良种,教授果树栽培技术和手工业技术,创办纺织厂,吸收各方苗族男女青年来厂学习工作,这即是《溯源碑》中所称:“文章机杼特操实业经论,道德森林饶有民生主义”。
  三、传教士对当地教育的影响
  在传教士进入石门坎之前,威宁没有一所正规学堂。威宁城关一小在1917年建立,农村仅有一些私塾。传教士们建立的石门坎光华小学便起到了最初发蒙的作用。据解放初调查,循道公会西南教区有中学5所,小学96所,中级卫校1所,神学校1所,已然形成一个完善的教育系统,除2所中学在昆明外,多数学校分布在苗彝民族地区。⑧
  学校招生初期,只限于招收入教的苗族学生,但后来由于学校办得很有声色,校风好,老师教学认真,教材新颖,吸引了邻近的彝良、永善、大关、昭通等地的信徒、非信徒子女入学,私塾学生、以至于大地主子弟也前来就读,如彝良县梭戛大地主陇鼎承的长子陇廷耀、次子陇廷芳都曾到这里就学。在教育中,教会学校不仅传播基本文化知识,还结合当地民族习惯开展素质教育。如开设足球课程,伯格理曾带领当地苗民修建了足球训练场,在与威宁、彝良等县的学生运动会上,石门坎光华小学每次都能夺魁。除此之外,还在学校附近修建游泳池,不仅用于端午节举行游泳比赛,还可用于学生平时开设游泳课程。另还有田径、爬山、赛马、射箭、团体操等项目。学校还实行男女同校,给女子受教育的机会,妇女教育开始受到重视。此后石门坎学校中也有了女教师的存在,而当时的非教会学校很少聘用女教师。实际上,教会学校给予中国妇女的机会比国立学校多,教会学校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⑨   后期,教会高级小学和中学学生人数比例甚至一度超过国立学校。从基督教传入至1920年,威宁教会中初级小学学生数为1154人,高级小学学生数为162人,总数是1316人,而当时的国立初级小学学生数129人,高级小学学生数为173人,总数为302人,教会小学学生总数占到总数的81.3%。⑩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学生正从国立学校转入教会学校,教会学校对非基督徒社会的教育有很大帮助。B11经过教会四十多年的努力,石门坎周围地区人才辈出,就苗族而言,接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有30余人,其中2人获得博士学位,接受过中等教育的200余人,接受过小学教育的数千人。教会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也更具有服务意思并愿意从事教育事业,1913年传教士派出了第一批小“留学生”赴成都学习,毕业后他们全部回到石门坎,从此石门坎有了苗族教师,实现了“以苗教苗”的办学目标。
  对于传教士这个群体,尽管其宗教传播带有文化入侵意味,但客观上兴办教育对一个原处于汉文化教育的盲区的少数民族带动作用仍是不言而喻的,他们在苗族的文化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赢得贫困苗族和周边少数民族的崇敬,读书信教人数急剧增加。使得一个偏远的少数民族小村落,文化上获得极大开发。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课题来源: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课题编号:10XJC770003
  注解:
  ①(民国)《威宁县志》
  ②《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概况》,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
  ③苏大龙译,沃尔特·伯格理著:《伯格理在中国》,英国伦敦希莱出版有限公司1928年出版,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内部印行,载《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28集。
  ④钟焕然:《初建石门坎教堂和学校的概略》,《威宁文史资料》(第五辑)
  ⑤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志》,贵州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
  ⑥朱焕章:《贵州省威宁县第八区苗族教会慨况报告》,《威宁文史资料》(第五辑)
  ⑦同上
  ⑧中华续行委办会调查特委会:《1901—1920基督教调查资料(原名:《中华归主》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⑨同上
  ⑩同上(《各省基督教事业统计表》)
  B11同上
其他文献
摘 要:进一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基本现状进行分析,找准原因,对于更好地采取具体措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基本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073-02  为了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思政课育人效果,真正实现
期刊
摘 要:从高校内部、政府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高校内部党政学关系不明、行政机构庞大办事效率低、教学管理被评估绑架、学术管理被大学排名绑架、人才管理标签化、学生管理幼教化、后勤管理官僚化,政府对高校指令式审批式管理、服务功能弱、监管职能不到位等问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误区;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
期刊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对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当前我国很多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着各类问题,限制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影响。本篇文章主要从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以及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未来发展建议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创建完整的实训条件,构建实训基地网;构建以考察学生专业能力为
期刊
摘 要:“三严三实”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力保障,也是新常态下加强我党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更是新形势下我国党校事业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忠县党校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照“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提出“在党言党、学高身正、爱校敬业、改革创新、勇争一流”的目标,为建设一流区县党校提供了方向指引。  关键词:党校;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170-03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在校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网络为大学生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大学生网络不道德现象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作为大学生学习知识的汇聚地的高校范围内,网络不道德现象的传播速度之快、涉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大等特点需要我们给予极大重视。
期刊
摘 要: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充分体现了英语的实用交际功能,反映了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英语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本文以其中一个比赛环节“情景互动”为例,通过研究其选材特点和考查标准,探究如何将其有效地运用到高职实用英语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而推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关键词:英语口语大赛;高职实用英语;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期刊
摘 要:探究研究生纵向党支部中党员实践教育活动的对策与方法成为当前增强研究生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在分析研究生纵向党支部设置的意义和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生纵向党支部党员实践教育活动创新的对策与途径——依托专业平台,创建研究生党建品牌,有效开展纵向党支部党员实践教育活动。  关键词:研究生;纵向党支部;实践教育;对策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
期刊
摘 要:在高等师范学校中,作为老师,在教学中肯定都会遇到很多不一样个性的孩子,在班级中谱写着不和谐的音符,而作为班主任对着孩子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要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来改变这些孩子,它们尽快融入到班集体中。  关键词:高师生;问题学生;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236-01  开始了解陶梓欣是军训的时候,她不会扎头发,从外表
期刊
摘 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庭氛围如何,家庭教养如何,都将决定孩子的人生。世界上没有完善无缺的家庭,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更没有凝固不变的家庭教育,所以对每一个父母来说,都需要不断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找到适合教育自己孩子的方法。  关键词:家庭教育;共读;共写;共学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257-01  《
期刊
摘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学科教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切实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这是每一位教学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传统自学模式的调查分析研究,探索以导学案引领的新型自学模式,旨在更好地指导学生自学,促进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智能发展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导学案;自学;传统与新型自学模式;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