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每一位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和尝试的,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阐述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就是营造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而数学教育是注重思维活动的教育,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的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建立真正的创新教育理念
实施创新教育,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建立真正的创新教育理念,所备的课程要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适应,要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着想。
备课时要做到:教学目的、练习设置等要体现创新的思想,教学方法能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符合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规律,教学过程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学习的理念。
上课时要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善于发现学生创造的小火花,给予激励性的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欲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每一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树立远大目标,激发学习动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讲中外数学家、科学家的故事,还可以讲一些和学生同龄的人在数学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并让每个学生知道,人的智力水平都差不多,只是后天努力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結果,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只要努力自己的价值就是无限,因此从小就应该树立远大的目标。
三、培养学习兴趣,开发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过程越开放,思维就越活跃,思维发展也就越充分。可是,学习毕竟不同于玩耍,学习要动脑筋、细心、认真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但难就难在少数学生身上,他们投入的热情并没有教师期望的那样高,因此要想方设法调动起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创设创新情境,用故事、游戏导入新课,精练地讲授并提出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设教学情境有多种做法:动手操作、制造悬念、实物观察、电教媒体展示、新旧知识间矛盾冲突、问题解决的方法。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回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并有意渗透转化的思想,然后教师让大家想一想谁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比一比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创新,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
同时,要积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做到三个允许:允许学生热烈讨论;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做“小老师”,上讲台进行讲解。还要鼓励不举手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不准确,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
四、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变学习过程为探索创新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发挥小组群体的活动功能,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善于合作,集智取长,协作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比如,教学“两位数退位减法”时,例题26-7=( ),摆小棒,小组讨论,交流后说出以下方法:
①26-7=( ) 10-7=3 3 6=9 10 9=19
②26-7=( ) 16-7=9 9 10=19
③26-7=( ) 26-10 3=19
④26-7=( ) 26-6-1=19
最后总结出(2)(3)的计算比较简洁。
这样,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就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学生共享创新思维的乐趣,逐步形成一种努力创新的好习惯。
五、发展求异思维,提倡一题多解
巩固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别出心裁”的解题方法,教师一旦发现,要及时记录下来,然后重点讲评,表扬他们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求同思维的基础上,大胆求异,探索新的解题思路。如,学习了补充条件或问题,再解答后,有位学生这样解答“校园有23棵柳树,17棵杨树___?”
①柳树比杨树多多少棵?23-17=6(棵)
②杨树比柳树少多少棵?23-17=6(棵)
③杨树和柳树一共多少棵?23 17=40(棵)
显然这位学生熟练的掌握了多种方法。
讲评作业时我表扬他不满足一种方法的解答,善于思考不同解题方法,号召其他学生学习这位学生好学的精神。结果就有学生在解答“教室图书角有192本图书,___,现在有多少本图书?”
①借出去54本,192-54=138(本)
②又买来30本,192 30=222(本)
我又及时表扬了这些学生,这样久而久之,激发了学生创新的兴趣。
总之,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以,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思索实践,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作者单位 甘肃省平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就是营造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而数学教育是注重思维活动的教育,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的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建立真正的创新教育理念
实施创新教育,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建立真正的创新教育理念,所备的课程要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适应,要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着想。
备课时要做到:教学目的、练习设置等要体现创新的思想,教学方法能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符合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规律,教学过程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学习的理念。
上课时要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善于发现学生创造的小火花,给予激励性的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欲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每一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树立远大目标,激发学习动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讲中外数学家、科学家的故事,还可以讲一些和学生同龄的人在数学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并让每个学生知道,人的智力水平都差不多,只是后天努力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結果,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只要努力自己的价值就是无限,因此从小就应该树立远大的目标。
三、培养学习兴趣,开发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过程越开放,思维就越活跃,思维发展也就越充分。可是,学习毕竟不同于玩耍,学习要动脑筋、细心、认真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但难就难在少数学生身上,他们投入的热情并没有教师期望的那样高,因此要想方设法调动起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创设创新情境,用故事、游戏导入新课,精练地讲授并提出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设教学情境有多种做法:动手操作、制造悬念、实物观察、电教媒体展示、新旧知识间矛盾冲突、问题解决的方法。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回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并有意渗透转化的思想,然后教师让大家想一想谁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比一比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创新,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
同时,要积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做到三个允许:允许学生热烈讨论;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做“小老师”,上讲台进行讲解。还要鼓励不举手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不准确,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
四、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变学习过程为探索创新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发挥小组群体的活动功能,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善于合作,集智取长,协作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比如,教学“两位数退位减法”时,例题26-7=( ),摆小棒,小组讨论,交流后说出以下方法:
①26-7=( ) 10-7=3 3 6=9 10 9=19
②26-7=( ) 16-7=9 9 10=19
③26-7=( ) 26-10 3=19
④26-7=( ) 26-6-1=19
最后总结出(2)(3)的计算比较简洁。
这样,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就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学生共享创新思维的乐趣,逐步形成一种努力创新的好习惯。
五、发展求异思维,提倡一题多解
巩固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别出心裁”的解题方法,教师一旦发现,要及时记录下来,然后重点讲评,表扬他们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求同思维的基础上,大胆求异,探索新的解题思路。如,学习了补充条件或问题,再解答后,有位学生这样解答“校园有23棵柳树,17棵杨树___?”
①柳树比杨树多多少棵?23-17=6(棵)
②杨树比柳树少多少棵?23-17=6(棵)
③杨树和柳树一共多少棵?23 17=40(棵)
显然这位学生熟练的掌握了多种方法。
讲评作业时我表扬他不满足一种方法的解答,善于思考不同解题方法,号召其他学生学习这位学生好学的精神。结果就有学生在解答“教室图书角有192本图书,___,现在有多少本图书?”
①借出去54本,192-54=138(本)
②又买来30本,192 30=222(本)
我又及时表扬了这些学生,这样久而久之,激发了学生创新的兴趣。
总之,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以,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思索实践,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作者单位 甘肃省平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