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sshei5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每一位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和尝试的,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阐述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就是营造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而数学教育是注重思维活动的教育,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的学习数学,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建立真正的创新教育理念
  实施创新教育,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建立真正的创新教育理念,所备的课程要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适应,要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着想。
  备课时要做到:教学目的、练习设置等要体现创新的思想,教学方法能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符合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规律,教学过程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学习的理念。
  上课时要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与变化,善于发现学生创造的小火花,给予激励性的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创新欲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每一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树立远大目标,激发学习动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讲中外数学家、科学家的故事,还可以讲一些和学生同龄的人在数学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并让每个学生知道,人的智力水平都差不多,只是后天努力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結果,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只要努力自己的价值就是无限,因此从小就应该树立远大的目标。
  三、培养学习兴趣,开发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主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过程越开放,思维就越活跃,思维发展也就越充分。可是,学习毕竟不同于玩耍,学习要动脑筋、细心、认真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但难就难在少数学生身上,他们投入的热情并没有教师期望的那样高,因此要想方设法调动起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创设创新情境,用故事、游戏导入新课,精练地讲授并提出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设教学情境有多种做法:动手操作、制造悬念、实物观察、电教媒体展示、新旧知识间矛盾冲突、问题解决的方法。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回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并有意渗透转化的思想,然后教师让大家想一想谁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比一比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创新,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
  同时,要积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创新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创新、乐于创新。做到三个允许:允许学生热烈讨论;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做“小老师”,上讲台进行讲解。还要鼓励不举手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不准确,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
  四、引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变学习过程为探索创新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发挥小组群体的活动功能,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互相借鉴,善于合作,集智取长,协作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比如,教学“两位数退位减法”时,例题26-7=( ),摆小棒,小组讨论,交流后说出以下方法:
  ①26-7=( ) 10-7=3 3 6=9 10 9=19
  ②26-7=( ) 16-7=9 9 10=19
  ③26-7=( ) 26-10 3=19
  ④26-7=( ) 26-6-1=19
  最后总结出(2)(3)的计算比较简洁。
  这样,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也就是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学生共享创新思维的乐趣,逐步形成一种努力创新的好习惯。
  五、发展求异思维,提倡一题多解
  巩固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别出心裁”的解题方法,教师一旦发现,要及时记录下来,然后重点讲评,表扬他们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求同思维的基础上,大胆求异,探索新的解题思路。如,学习了补充条件或问题,再解答后,有位学生这样解答“校园有23棵柳树,17棵杨树___?”
  ①柳树比杨树多多少棵?23-17=6(棵)
  ②杨树比柳树少多少棵?23-17=6(棵)
  ③杨树和柳树一共多少棵?23 17=40(棵)
  显然这位学生熟练的掌握了多种方法。
  讲评作业时我表扬他不满足一种方法的解答,善于思考不同解题方法,号召其他学生学习这位学生好学的精神。结果就有学生在解答“教室图书角有192本图书,___,现在有多少本图书?”
  ①借出去54本,192-54=138(本)
  ②又买来30本,192 30=222(本)
  我又及时表扬了这些学生,这样久而久之,激发了学生创新的兴趣。
  总之,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以,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思索实践,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作者单位 甘肃省平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人只有自己亲身体验了,才会引起情感共鸣。做为小学生,左右他们学习兴趣的不是理智,而是情感。他喜欢哪位老师就爱学习哪一科。课堂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关键词:关注;情感体验;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学效率  常言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这句话就很直接地折射出,人只有自己亲身体验了,才会引起他人的情感共鸣。作为小学生,左右他学
本文通过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来自新疆维吾尔族的学生读的英语疑问句语调进行了对比和初步的偏误实验分析,旨在揭示其偏误的原因,以便改善维吾尔族学生学习英语语调的成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准时机引入教学情境,就不同的情况和效果加以阐述,把握好时机引入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效;时机;创设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有趣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中,经历自
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导致新媒体层出不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新媒体的崛起给人们带来了各个方面的便捷,也促使了传统媒体不得不加快技术开发与模式创新.新媒体给传
摘 要:一个真正高效的课堂,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只有智慧与智慧碰撞,心灵与心灵交融;只有每个人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成长,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高效的课堂。  关键词:灵动;魅力;高效  20多年的从教生涯,我一直在探索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把课堂变成真正人文的、灵动的、有魅力的、焕发生命活力的学堂和舞台,成为我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探索中,我把自己由课堂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
互动型教学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它对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发展创造力都很有帮助。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尝试了如下教学环节:激趣→创景→启发→交际,效果相当不错。  一、激趣  1、以歌激趣  歌曲以其欢快的曲调和明快的节奏活跃课堂气氛,用于课前热身,可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用于课中,可以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疲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往的老师宣布上课(class begins
摘 要:美国著名教育史家和教育政策分析家戴安娜·拉维奇说:“在教育中没有捷径,没有乌托邦,没有毕其功于一役的终极武器,没有神话也没有童话。学校的成功很难像生产线一样移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直接参与解题,更要求学生能参与解题的思维活动。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常规思路;解题算法  在数学习题课的教学中除了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之外也在培养好学生的思维习惯,我们的学生
东营市河口区河口街道办事处地处河口区城区,辖3个社区,城镇人口6.27万人.近年来,街道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建设,致力于研究探索如何发挥社区服务中心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取得了
学生能否记住英语单词直接影响到英语学习的质量,能否记住英语单词是学生能否学好英语的关键,词汇量的扩大,对排除阅读过程的语言障碍和内容障碍都有很大帮助.因此,要引导学
【教学目标】  1.学会关心自己周围的环境,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2.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培养与动植物和谐相处的环境意识。  3.形成初步的生态环境意识,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准备】  搜集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星期天和节假日,你经常和自己的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