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跟一个外国人聊起他们对中国的印象,那么十有八九,他们会提起“大熊猫”。大熊猫是享誉世界的中国国宝,是中国的特有物种。
食铁兽的真身
在《山海经》里面,古人用丰富的想象力,描述了许许多多的神话生物。其中,有一种名叫“食铁兽”的生物,在古文的记叙中,它们“似熊,而黑白驳,亦食铜铁也”,意思是说,食铁兽长得像熊,身上是黑白两种颜色,以金属为食。
这描述听着骇人,但是一看到“黑白”“似熊”几个字,原本可怕的感觉好像马上变味了——这不就是在说大熊猫嘛!当然,食铁兽在古代文献中的记载,时而像熊,时而像牛,似乎也指向一种叫作马来貘的动物。不过,在古代,“貘”字有时候指代的似乎是大熊猫,有时候又像是如今确实被我们称呼为“貘”的动物。食铁兽是什么,甚至古文中的“貘”是什么,只能是一笔糊涂账了。
关于食铁兽众说纷纭,人们乐于将它描绘成中国远古时期黄帝、炎帝与蚩尤大战时,蚩尤身下的凶猛坐骑。虽然这种说法有些站不住脚,但作为食铁兽“嫌疑人”之一的大熊猫,的确符合性情凶猛的特点。但是我们在动物园与网络上,经常看到的是大熊猫憨厚温顺的形象,那么凶猛一说,又从何而来呢?
大熊猫的演化故事
大熊猫是熊非猫,在生物学分类中,属于食肉目的熊科。也就是说,它跟战斗力极强的棕熊、“海豹杀手”北极熊一样,都是熊族的一员。不过,它的食性非常特殊,全年食物的绝大多数选择,都是竹子。
在大熊猫的身体上,我们能看到各种各样肉食动物的痕迹:尖利的牙齿能咬碎坚硬的竹茎;短的消化道不能像牛羊一样,消化竹子里的纤维。如果你幸运地拾到大熊猫的粪便,你会发现它不仅不臭,甚至还有股清新的竹香味。它也有跟其他肉食动物不太一样的地方,像是过分可爱的大脸——这实际上是咬合力的保证。世界上八种熊,大熊猫的咬合力排名第三,强過黑熊,仅逊于棕熊和北极熊。
大熊猫吃竹子的方式是十分聪明的。它们的爪子肉垫上,有一个独特的“伪拇指”,能帮助它们抓住竹子,还能控制进食速度。而大熊猫也不是永远都只吃竹子,野外的大熊猫会吃其他野生动物的尸体,甚至偶尔下山造访农户家,偷吃他们养的羊。想想看,那轻松咬断竹子的利齿,咬断骨头,当然不在话下。
有人说,大熊猫无能,是进化的败笔,这种观点未免狭隘了些。退居幽静的竹林,以竹为生,何尝不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聪明策略。在气候较暖的地带,我们时常能够看到大片的竹林,却很少看到像大熊猫一样,以竹子为生的动物。也许在大熊猫的先祖与其他肉食动物苦苦竞争时,来到了一片竹林,将目光投向了这片没有被充分发掘的食物来源,从此与世无争。
而大熊猫如今窘迫的生存环境,是因为这个策略有误吗?不,只是在人类对山林的侵略下,它们才难以守住自己的竹林。大熊猫当今面临的最大威胁,被称为“栖息地破碎化”。大熊猫生活的山林曾经是连通的,它们可以在大山里自由地探索、恋爱。而拔地而起的人类聚落,与贯穿山林的公路,阻碍了大熊猫的活动。被困在孤岛状栖息地的大熊猫,被迫近亲繁殖,制造出羸弱的后代,生存之路愈发艰难。
大熊猫与外交
大熊猫很受各国动物爱好者们的青睐,因此经常会被政府送到世界各地,用来与其他国家缔结友好的关系,这就是“熊猫外交”。
作为“国礼”,大熊猫成为特殊的和平使者。有时,送出去的大熊猫会换来对方国家特有的珍稀动物。1972年,远赴美国的大熊猫“玲玲”和“兴兴”,换来了一对麝牛。同年,留洋日本的大熊猫“兰兰”和“康康”,换来了日本鬣(liè)羚。
到了1982年,为了保护濒危动物,中国不再赠送大熊猫,转而将大熊猫以“租借”的形式送出国。2019年,大熊猫“毛二”和“星二”来到了北欧的丹麦,成为一座造价2400万美元熊猫馆的主人。这个熊猫馆的构造十分精巧,形似一个太极阴阳图,两只大熊猫分居在阴阳鱼里面。在阴阳鱼内部,动物园为大熊猫精心准备了与野外相似的环境,让它们的异国之旅尽可能舒心。
食铁兽的真身
在《山海经》里面,古人用丰富的想象力,描述了许许多多的神话生物。其中,有一种名叫“食铁兽”的生物,在古文的记叙中,它们“似熊,而黑白驳,亦食铜铁也”,意思是说,食铁兽长得像熊,身上是黑白两种颜色,以金属为食。
这描述听着骇人,但是一看到“黑白”“似熊”几个字,原本可怕的感觉好像马上变味了——这不就是在说大熊猫嘛!当然,食铁兽在古代文献中的记载,时而像熊,时而像牛,似乎也指向一种叫作马来貘的动物。不过,在古代,“貘”字有时候指代的似乎是大熊猫,有时候又像是如今确实被我们称呼为“貘”的动物。食铁兽是什么,甚至古文中的“貘”是什么,只能是一笔糊涂账了。
关于食铁兽众说纷纭,人们乐于将它描绘成中国远古时期黄帝、炎帝与蚩尤大战时,蚩尤身下的凶猛坐骑。虽然这种说法有些站不住脚,但作为食铁兽“嫌疑人”之一的大熊猫,的确符合性情凶猛的特点。但是我们在动物园与网络上,经常看到的是大熊猫憨厚温顺的形象,那么凶猛一说,又从何而来呢?
大熊猫的演化故事
大熊猫是熊非猫,在生物学分类中,属于食肉目的熊科。也就是说,它跟战斗力极强的棕熊、“海豹杀手”北极熊一样,都是熊族的一员。不过,它的食性非常特殊,全年食物的绝大多数选择,都是竹子。
在大熊猫的身体上,我们能看到各种各样肉食动物的痕迹:尖利的牙齿能咬碎坚硬的竹茎;短的消化道不能像牛羊一样,消化竹子里的纤维。如果你幸运地拾到大熊猫的粪便,你会发现它不仅不臭,甚至还有股清新的竹香味。它也有跟其他肉食动物不太一样的地方,像是过分可爱的大脸——这实际上是咬合力的保证。世界上八种熊,大熊猫的咬合力排名第三,强過黑熊,仅逊于棕熊和北极熊。
大熊猫吃竹子的方式是十分聪明的。它们的爪子肉垫上,有一个独特的“伪拇指”,能帮助它们抓住竹子,还能控制进食速度。而大熊猫也不是永远都只吃竹子,野外的大熊猫会吃其他野生动物的尸体,甚至偶尔下山造访农户家,偷吃他们养的羊。想想看,那轻松咬断竹子的利齿,咬断骨头,当然不在话下。
有人说,大熊猫无能,是进化的败笔,这种观点未免狭隘了些。退居幽静的竹林,以竹为生,何尝不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聪明策略。在气候较暖的地带,我们时常能够看到大片的竹林,却很少看到像大熊猫一样,以竹子为生的动物。也许在大熊猫的先祖与其他肉食动物苦苦竞争时,来到了一片竹林,将目光投向了这片没有被充分发掘的食物来源,从此与世无争。
而大熊猫如今窘迫的生存环境,是因为这个策略有误吗?不,只是在人类对山林的侵略下,它们才难以守住自己的竹林。大熊猫当今面临的最大威胁,被称为“栖息地破碎化”。大熊猫生活的山林曾经是连通的,它们可以在大山里自由地探索、恋爱。而拔地而起的人类聚落,与贯穿山林的公路,阻碍了大熊猫的活动。被困在孤岛状栖息地的大熊猫,被迫近亲繁殖,制造出羸弱的后代,生存之路愈发艰难。
大熊猫与外交
大熊猫很受各国动物爱好者们的青睐,因此经常会被政府送到世界各地,用来与其他国家缔结友好的关系,这就是“熊猫外交”。
作为“国礼”,大熊猫成为特殊的和平使者。有时,送出去的大熊猫会换来对方国家特有的珍稀动物。1972年,远赴美国的大熊猫“玲玲”和“兴兴”,换来了一对麝牛。同年,留洋日本的大熊猫“兰兰”和“康康”,换来了日本鬣(liè)羚。
到了1982年,为了保护濒危动物,中国不再赠送大熊猫,转而将大熊猫以“租借”的形式送出国。2019年,大熊猫“毛二”和“星二”来到了北欧的丹麦,成为一座造价2400万美元熊猫馆的主人。这个熊猫馆的构造十分精巧,形似一个太极阴阳图,两只大熊猫分居在阴阳鱼里面。在阴阳鱼内部,动物园为大熊猫精心准备了与野外相似的环境,让它们的异国之旅尽可能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