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要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应用的意识和实践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在生活中和教育教学中合理的去引导学生寻找实际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践能力,去感受数学带来的魅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能够给学生一些时间的机会,让学生从中爱上数学,使他们能够真正了解到数学的价值所在,并从数学中获得相应的乐趣。本文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题,一同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实践能力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意义
培养小学生对应用数学意识的认识,具体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就是在学生面临难以解决或有待解决的实际数学问题时,能够积极主动地从所学数学知识的角度去分析和看待问题,能够合理地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当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接受和解决一种新的数学知识时,又能够从中探索出来新的实际应用价值或者能够“举一反三”时,这就是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学生对应用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后,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数学的应用和探索。
而教师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与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要能够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和加强应用数学意识的培养与实践能力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做到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的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小学生能够将数学所学习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相连接,从而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使小学生能够贴近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能够用数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带来的乐趣和价值,最终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数学的效率,这就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真正目的所在。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策略
1.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只有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才能够充分的挖掘生活中遇到的数学知识,从而能够体现出数学的应用价值。荷兰的著名学家曾经说过:数学就是源于现实的生活,寓于现实,用于现实,与其说学习数学,不如说将学习数学化。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加合理和准确的运用到学生自身的生活中去,从而能够使学生从中取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才是学习数学知识最终的目的。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环境越是贴近就越能够在生活环境下接纳数学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都应该进行课堂的导入,从而能够把教学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加感兴趣。
例如:北师大版讲解乘法和加法的结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算术式第一步怎么算第二步怎么算等,而后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去应用刚才讲解的乘法和加法结合运算。假如我们要去买蛋糕,一块蛋糕是5元钱我们班有30位同学,但老师想吃面包,一个面包的价格是6元钱,咱们要买30块蛋糕和一块面包,谁能告诉我如何列算数式然后最终是多少钱呢?答案:5×30 6=156元等这样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带入到实际的生活中去,从而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最终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创造综合实践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意识,最好最快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和实践,从而能够深刻感知到数学应用的能力。俗话说得好,实践就是认识的源泉,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够在数学的应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只有使学生经过亲身经历才能够深刻的理解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性。课堂能教给学生一些理论知识和知识本身的含义,所以要用实践来解决问题,从而能够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应用的价值所在,同时能够树立起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識。
例如:在学习面积一课时,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够只局限在课本的内容上,要利用学生之前掌握过的旧知识,借助课外活动课,测量校园绿地的面积,从而能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中寻找一块植物的面积让学生想办法去测量其面积,让学生想办法来解决绿化面积的问题。只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从而能够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合理开展数学竞赛
合理開展数学知识应用的竞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养成。数学知识竞赛能够对培养学生对数学应用意识的掌握程度有一个良好的测评。数学知识竞赛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可以通过模型的制作和计算出实际的问题等,这样的竞赛形式大多采用新颖的、内容和形式丰富的、可操作性强的、能够吸引很多学生参加的条件为前提和要求的比赛,从而能够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良好的培养。
例如: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体特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废物利用,找到自己喜欢的盒子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品,从而能够自己动手操作制作出一个正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这样的方法能够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从而更加有助于学生真正的了解和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最终能够达到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时间能力的培养目的。
4.布置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的布置和完成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只是靠课堂的教学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做到课外的延伸那就是课外作业的布置与评定。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育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经具备的数学活动知识和经验,设置一些让学生能够自己主动探索和思考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解决身边遇到的数学问题,从而能够快速的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使学生发现和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例如: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改变之前应试教育下对作业的传统模式,让学生能够在教师布置的作业中得到启发,使学生能够在作业中感知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比如可以让学生记录一下自己家一周的开支情况,并画成统计图,做成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模型都可。这些不仅可以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影响性,从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要,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和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数学应用的意识,才能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才能够明白数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还是源于生活的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最终能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余辉.“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研究”课题实验阶段报告[J].科学大众,2007,07:123-124 126.
[2]胡妙玲.给学生触摸数学的双手——一年级小学生数学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12:52-53 58.
[3]杜少莲.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探索——“现代小学数学”五年教改实践[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1992,01:55-57.
【关键词】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实践能力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意义
培养小学生对应用数学意识的认识,具体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就是在学生面临难以解决或有待解决的实际数学问题时,能够积极主动地从所学数学知识的角度去分析和看待问题,能够合理地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而当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接受和解决一种新的数学知识时,又能够从中探索出来新的实际应用价值或者能够“举一反三”时,这就是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学生对应用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后,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数学的应用和探索。
而教师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与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要能够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和加强应用数学意识的培养与实践能力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做到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的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小学生能够将数学所学习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相连接,从而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使小学生能够贴近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能够用数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带来的乐趣和价值,最终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数学的效率,这就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真正目的所在。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策略
1.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只有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才能够充分的挖掘生活中遇到的数学知识,从而能够体现出数学的应用价值。荷兰的著名学家曾经说过:数学就是源于现实的生活,寓于现实,用于现实,与其说学习数学,不如说将学习数学化。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加合理和准确的运用到学生自身的生活中去,从而能够使学生从中取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才是学习数学知识最终的目的。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环境越是贴近就越能够在生活环境下接纳数学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都应该进行课堂的导入,从而能够把教学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把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加感兴趣。
例如:北师大版讲解乘法和加法的结合运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算术式第一步怎么算第二步怎么算等,而后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去应用刚才讲解的乘法和加法结合运算。假如我们要去买蛋糕,一块蛋糕是5元钱我们班有30位同学,但老师想吃面包,一个面包的价格是6元钱,咱们要买30块蛋糕和一块面包,谁能告诉我如何列算数式然后最终是多少钱呢?答案:5×30 6=156元等这样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带入到实际的生活中去,从而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最终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创造综合实践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意识,最好最快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和实践,从而能够深刻感知到数学应用的能力。俗话说得好,实践就是认识的源泉,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够在数学的应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只有使学生经过亲身经历才能够深刻的理解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重要性。课堂能教给学生一些理论知识和知识本身的含义,所以要用实践来解决问题,从而能够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应用的价值所在,同时能够树立起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識。
例如:在学习面积一课时,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够只局限在课本的内容上,要利用学生之前掌握过的旧知识,借助课外活动课,测量校园绿地的面积,从而能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中寻找一块植物的面积让学生想办法去测量其面积,让学生想办法来解决绿化面积的问题。只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从而能够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合理开展数学竞赛
合理開展数学知识应用的竞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养成。数学知识竞赛能够对培养学生对数学应用意识的掌握程度有一个良好的测评。数学知识竞赛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可以通过模型的制作和计算出实际的问题等,这样的竞赛形式大多采用新颖的、内容和形式丰富的、可操作性强的、能够吸引很多学生参加的条件为前提和要求的比赛,从而能够让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良好的培养。
例如: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体特征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废物利用,找到自己喜欢的盒子等具有代表性的物品,从而能够自己动手操作制作出一个正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这样的方法能够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从而更加有助于学生真正的了解和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最终能够达到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时间能力的培养目的。
4.布置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的布置和完成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只是靠课堂的教学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做到课外的延伸那就是课外作业的布置与评定。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育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经具备的数学活动知识和经验,设置一些让学生能够自己主动探索和思考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解决身边遇到的数学问题,从而能够快速的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使学生发现和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例如: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改变之前应试教育下对作业的传统模式,让学生能够在教师布置的作业中得到启发,使学生能够在作业中感知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比如可以让学生记录一下自己家一周的开支情况,并画成统计图,做成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模型都可。这些不仅可以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影响性,从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要,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和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数学应用的意识,才能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才能够明白数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还是源于生活的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最终能够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余辉.“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研究”课题实验阶段报告[J].科学大众,2007,07:123-124 126.
[2]胡妙玲.给学生触摸数学的双手——一年级小学生数学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12:52-53 58.
[3]杜少莲.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探索——“现代小学数学”五年教改实践[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1992,0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