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男,75岁,因无痛性血尿10 d住院.尿常规:红细胞2+,白细胞2+,蛋白质2+;心电图:频发室性早搏;B超:双侧肾盂扩张,膀胱后壁8.4 cm×6.2 cm×3.5 cm稍强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丰富。
【机 构】
:
261041,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肝胆血管外科,261041,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肝胆血管外科,261041,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肝胆血管外科,261041,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肝胆血管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75岁,因无痛性血尿10 d住院.尿常规:红细胞2+,白细胞2+,蛋白质2+;心电图:频发室性早搏;B超:双侧肾盂扩张,膀胱后壁8.4 cm×6.2 cm×3.5 cm稍强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丰富。
其他文献
例1女,59岁,因左下肢大隐静脉曲张10年于2001年12月27日入院.术前胸片、心电图无异常,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凝血酶原时间、血液流变学正常.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下肢深静脉末见血栓.硬膜外麻醉下行左下肢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术后第5天下床活动,第9天感胸闷、气促.肺部CT检查提示:肺动脉栓塞可能.第10天下床时突然出现呼吸急促,随即呼吸和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尸解报告:双侧肺动脉主干内
终末期肝脏疾病患者和进行了肝脏移植的患者,常常伴有营养失调,影响患者的预后.纠正终末期肝脏疾病患者的营养状态和为移植后的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是肝移植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1]。
目的 探讨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治疗直肠肿瘤的效果.方法 总结2006年4月至2009年8月接受TEM的110例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TEM在直肠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患者病灶直径0.5~5.5 cm,平均直径为(1.7±0.8)cm.病灶距肛缘4~20 cm,平均距离为(7.4±2.6)cm.病灶在直肠内的部位
目的 总结黏液分泌性胆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05年5月收治7例黏液分泌性胆道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影像学特征、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和手术要点.结果 临床表现以波动性黄疸为主,肿瘤在MRCP上有特征性的表现,与胆囊癌、肝门胆管癌及下段胆管癌均有明显差别,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胆道黏液分泌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以波动性黄疸为主,MRCP检查有其特点.手术
患者,女,59岁,3个月前出现数个头皮肿物,约黄豆粒样大小,无红肿疼痛及其他不适,未诊治.3月来肿物进行性生长,数目增多,部分肿物开始出现破溃出血、流脓.到皮肤科就诊,行头皮肿物活检,病理为转移性低分化腺癌.查体:全身情况好,头皮多发肿物,大小不一,最大4.5 cm×3.0 cm,破溃出血,有痂皮覆盖,痂下有脓性分泌物。
患者男,61岁,体检发现腹膜后占位病变2 d就诊.腹部无阳性体征.CT示腹膜后肿物(图1),血清肿瘤标记物:AFP、CEA、CA199、CA125均为阴性,肝功能未见异常.于2007年1月26日行手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腹膜后胰头、下腔静脉和右肾之间,完整切除.病理:(腹膜后)神经内分泌癌(图2).术后半年复查,CT见小网膜囊内占位病变(图3),考虑神经内分泌癌转移,再次手术发现肿物位于胃小弯网膜囊内
患者女性,19岁,因体检时B超发现上腹部占位入院.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查体上腹部稍饱满,剑突下可及一包块,约12.0 cm×10.0 cm大小,质韧、无压痛,表面光滑,边界欠清,活动度差。
患者男,70岁.因"进行性皮肤黄染伴瘙痒1个月余"以"肝门部胆管癌"收住院.体格检查:T 36.5℃,P 80次/min,BP 120/70 mm Hg;皮肤巩膜明显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阴性,右上腹轻度压痛,未触及包块,余未及异常.化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124.6μmol/L,直接胆红素90.8 μmol/L,白蛋白28.4g/L.MRI检查提示肝门部胆管癌累及左肝管.完善术前准备后
1882年Tredelenberg施行了首例胰体尾和脾切除术.1935年Whipple成功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国内曾宪九教授从50年代起率先开展胰腺外科手术,现在中国的胰腺外科已经能够紧随国际步伐而发展,胰腺手术死亡率也从70年代的20%下降到5%以下.然而,胰腺手术后的并发症却仍然困扰着胰腺外科医生.Cattle在1943年就警告,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胰瘘.早年,手术后胰瘘的
目的 观察携带人内皮抑素基因的双重调控增殖型腺病毒(AdTPHre-hEndo)对胰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病毒重组技术将人内皮抑素基因克隆入双重调控增殖型腺病毒基因组中,获得腺病毒滴度为3.25×1010pfu/ml;通过建立SW-1990胰腺癌细胞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析基因转导后胰腺癌组织中内皮抑素的表达情况及对肿瘤血管的抑制作用.结果 构建了AdTPHre-hEndo;A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