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果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没有能及时化解,就会给今后化学的教与学带来持久的负面影响,把化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并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合理安排,就可以解决。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因素:①学科难度大、内容多;②学习环境;③学生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情感等因素)。
【关键词】化学;延伸;过渡
作为初中生的入门课程,初中生一般对化学的都感到比较困难。如果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没有能及时化解,会给今后化学的教与学带来持久的负面影响,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因素。
1.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要方法,辅助访谈、个体追踪调查及学生间讨论,调查了3个班的123名学生。每个学生填写自己认为主要的1~3种因素。
结果:123名学生中认为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有影响43人,占34.95%。认为同伴群体对学生学习有影响18人,占7.32%。认为互联网对学生学习有影响21人,占17.07%。认为学校校风对学生学习有影响14人,占11.38%。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及质量对学生学习有影响11人,占8.94%。认为学生自身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习有影响6人,占4.87%。认为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有影响38人,占30.89%。认为学生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有影响16人,占13.0%。认为青春期性觉醒及异性间不适当交往对学生学习有影响9人,占7.31%。在其他影响因素中认为学科难度大,内容多造成的学习致困107人,占86.59%。
2.分析结果:影响学生学习化学前3位的因素依次为:①学科难度大、内容多篇;②学习环境;③学生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情感等因素)。
二、措施。
1.化学知识要延伸到生活中去
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1)我们吃的粮食离不开化肥、农药这些化学制品。
1909年,哈伯发明的合成氨技术,使世界粮食翻倍。如果没有他发明的化学技术,那么世界上将近有一半的人得不到温饱,那么世界上就有多一半的人的生命面临危机了。
(2)加工制造色、香、味俱全的食品,离不开各种食品添加剂。
如防腐剂、甜味剂、味精、色素、香料等,多数是用化学合成方法或者是化学分离的方法制成。
(3)合成纤维的化学技术的应用。
1995年,我国的化学纤维产量为330万吨,其中合成纤维是90%。更何况纯棉纯毛等天然纤维也是棉花、羊毛经化学处理制成的。
(4)合成橡胶、合成染料的应用。
合成橡胶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如果没有合成橡胶,你今天要穿草鞋了。合成染料更使世界多了一道缤纷多彩的亮丽风景线。
另外,生活中石灰、水泥、钢筋,窗户上的铝合金、玻璃、塑料等材料,哪件不是化学制品呢?还有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牙膏、牙刷、香皂、化妆品、清洁剂等,哪一个不跟化学沾边?
所以,化学学习就要从生活开始。
2.化学知识要延伸到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
利用化学专家团队,把现有的化学知识,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进行延伸,使化学知识可以合理过渡,充分考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情感等因素)。
(1)做好小学科学知识与初中化学知识的良性过渡
知识本是有连贯性的,学科知识的过渡也就是要求各科老师对学生小学知识掌握程度有正确的评估,他们的能力达到哪个点,我应该在这个的点开始教授知识。为了做好过渡,我们要对小学知识进行复习。例如小学科学这门学科向学生介绍了哪些化学知识?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学生是否对自然科学有较强的好奇心?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方法?小学科学课中哪些知识学生最感兴趣?
有了这样的思索过程,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就有了一个良性的对接。学生由熟悉的知识走向未知的知识,积极性高,成就感强,自然会适应教学,达到良性循环。否则猛然达到一个学生不能接受的高点,有些学生不能很好适应,就会养成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坏习惯,久而久之,成绩越来越差。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关心,还会导致学生厌学。
可以把以下知识向小学《科学》延伸:
▲认识常见的材料——纸、木头、塑料、金属、陶瓷等,并能进行辨别。
▲通过回收利用易拉罐和塑料,掌握物质的循环利用等知识,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对水、油、洗洁精三种液体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逐步认识液体——水的特点,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学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
▲用简单方法验证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用途和组成。
▲了解什么是混合物,懂得如何分离简单混合物。
▲知道水能溶解许多物质(包括固、液、气态物质),不能溶解什么物质。在常温下,一定量的水不能无限制地溶解物质,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相同。
▲学会过滤和蒸发(包括认识所使用仪器和初步掌握分离操作过程)。
▲认识酒精,了解酒精的可以燃烧,可以消毒等,了解酒精灯并知道它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还应知道它的使用方法。
▲了解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等。
▲了解和运用天平。
▲初步认识一些商品的标签。
(2)初中到高中化学知识的过渡
初中化学教材由于考虑到降低难度要求,适合初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初中版教材的安排增加了元素化合物知识,但降低了一些理论要求,如只提电离名词,但不讲概念和定义;与此同时也没有讲电解质的概念,但高一使用的是全国的统编教材,要讲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致使学生措手不及,感觉难于接受。原因就是电离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间的跨度太大,形成了认识的断层障碍。如教师不了解这一点,将会使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困难。为此,研究初高中内容及各年级的教材内容的过渡,显得十分必要。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研究地方教材和全国统编教材之间过渡,才能保证教学的畅通无阻。 3.消除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主要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入手,消除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可以延缓或消除脑力疲劳,还能使脑效率提高15%-35%。因而,每一位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必须重视。
(1)声音:包括躁音和乐音
教育家建议:学习环境的躁音应小于30分贝,思考时最好小于20分贝。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聆听悦耳的轻音乐,是使人身心放松、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
(2)光线:过强或过弱的光线对学习都有不良影响
一般来说,在阅读时,以40-100烛光较为适宜。在阅读平面材料及书写时,光线宜来自后方,最好是左后方;在观察立体的物体时,光线宜来自左侧或右侧,同时保证光线与视线成直角,以突出材料的主体感;就光线的种类来说,宜用白炽灯而不用日光灯。
(3)温度:学习环境的最佳温度是20度
在这一温度下,人脑加工处理信息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最强。当气温低于10度时,人的头脑虽然清醒,但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当气温高于35度时,由于大脑的能量消耗增加,其疲劳的程度也随之增加,学习效率受到影响也就不足为奇了。
(4)空气:充足的氧气为大脑的高质量运转提供了可能性
保持学习环境中空气的流通、清新对学习的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5)气味:室内适宜的花草气味,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玫瑰、柠檬的香味给人愉快的感觉,使人有一种遏制不住的学习欲望。即使平时智力较差的学生,在弥漫着母菊、薄荷、新鲜的草散发出香味的环境中呆上几个小时,思维速度会加快,思路也变得清晰。
(6)色彩:人的心理对各种色彩的反映不尽相同
浅黄色、草绿色能提高学生的智商;淡绿、淡蓝色可以使人平静,易于消除大脑疲劳,使人精力充沛;深红、深黄色可对人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人脑兴奋,随后便抑制。
参考文献:
[1]张向阳,郭子林,马玉龄.生物化学学习困难学生致困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6,12.
[2]史洪安.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与小学《科学》的衔接[A].教育界[M].广西出版杂志社,2011,14.
作者简介:武军,中学一级教师,安泽县职业中学化学教师。
【关键词】化学;延伸;过渡
作为初中生的入门课程,初中生一般对化学的都感到比较困难。如果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没有能及时化解,会给今后化学的教与学带来持久的负面影响,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因素。
1.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要方法,辅助访谈、个体追踪调查及学生间讨论,调查了3个班的123名学生。每个学生填写自己认为主要的1~3种因素。
结果:123名学生中认为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有影响43人,占34.95%。认为同伴群体对学生学习有影响18人,占7.32%。认为互联网对学生学习有影响21人,占17.07%。认为学校校风对学生学习有影响14人,占11.38%。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及质量对学生学习有影响11人,占8.94%。认为学生自身智力水平对学生学习有影响6人,占4.87%。认为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有影响38人,占30.89%。认为学生学习方法对学生学习有影响16人,占13.0%。认为青春期性觉醒及异性间不适当交往对学生学习有影响9人,占7.31%。在其他影响因素中认为学科难度大,内容多造成的学习致困107人,占86.59%。
2.分析结果:影响学生学习化学前3位的因素依次为:①学科难度大、内容多篇;②学习环境;③学生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情感等因素)。
二、措施。
1.化学知识要延伸到生活中去
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1)我们吃的粮食离不开化肥、农药这些化学制品。
1909年,哈伯发明的合成氨技术,使世界粮食翻倍。如果没有他发明的化学技术,那么世界上将近有一半的人得不到温饱,那么世界上就有多一半的人的生命面临危机了。
(2)加工制造色、香、味俱全的食品,离不开各种食品添加剂。
如防腐剂、甜味剂、味精、色素、香料等,多数是用化学合成方法或者是化学分离的方法制成。
(3)合成纤维的化学技术的应用。
1995年,我国的化学纤维产量为330万吨,其中合成纤维是90%。更何况纯棉纯毛等天然纤维也是棉花、羊毛经化学处理制成的。
(4)合成橡胶、合成染料的应用。
合成橡胶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如果没有合成橡胶,你今天要穿草鞋了。合成染料更使世界多了一道缤纷多彩的亮丽风景线。
另外,生活中石灰、水泥、钢筋,窗户上的铝合金、玻璃、塑料等材料,哪件不是化学制品呢?还有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如牙膏、牙刷、香皂、化妆品、清洁剂等,哪一个不跟化学沾边?
所以,化学学习就要从生活开始。
2.化学知识要延伸到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
利用化学专家团队,把现有的化学知识,在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进行延伸,使化学知识可以合理过渡,充分考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情感等因素)。
(1)做好小学科学知识与初中化学知识的良性过渡
知识本是有连贯性的,学科知识的过渡也就是要求各科老师对学生小学知识掌握程度有正确的评估,他们的能力达到哪个点,我应该在这个的点开始教授知识。为了做好过渡,我们要对小学知识进行复习。例如小学科学这门学科向学生介绍了哪些化学知识?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学生是否对自然科学有较强的好奇心?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方法?小学科学课中哪些知识学生最感兴趣?
有了这样的思索过程,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就有了一个良性的对接。学生由熟悉的知识走向未知的知识,积极性高,成就感强,自然会适应教学,达到良性循环。否则猛然达到一个学生不能接受的高点,有些学生不能很好适应,就会养成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坏习惯,久而久之,成绩越来越差。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关心,还会导致学生厌学。
可以把以下知识向小学《科学》延伸:
▲认识常见的材料——纸、木头、塑料、金属、陶瓷等,并能进行辨别。
▲通过回收利用易拉罐和塑料,掌握物质的循环利用等知识,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对水、油、洗洁精三种液体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逐步认识液体——水的特点,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学会用量筒测液体体积。
▲用简单方法验证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用途和组成。
▲了解什么是混合物,懂得如何分离简单混合物。
▲知道水能溶解许多物质(包括固、液、气态物质),不能溶解什么物质。在常温下,一定量的水不能无限制地溶解物质,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相同。
▲学会过滤和蒸发(包括认识所使用仪器和初步掌握分离操作过程)。
▲认识酒精,了解酒精的可以燃烧,可以消毒等,了解酒精灯并知道它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还应知道它的使用方法。
▲了解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等。
▲了解和运用天平。
▲初步认识一些商品的标签。
(2)初中到高中化学知识的过渡
初中化学教材由于考虑到降低难度要求,适合初中学生学习的特点。初中版教材的安排增加了元素化合物知识,但降低了一些理论要求,如只提电离名词,但不讲概念和定义;与此同时也没有讲电解质的概念,但高一使用的是全国的统编教材,要讲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致使学生措手不及,感觉难于接受。原因就是电离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间的跨度太大,形成了认识的断层障碍。如教师不了解这一点,将会使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困难。为此,研究初高中内容及各年级的教材内容的过渡,显得十分必要。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研究地方教材和全国统编教材之间过渡,才能保证教学的畅通无阻。 3.消除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主要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入手,消除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可以延缓或消除脑力疲劳,还能使脑效率提高15%-35%。因而,每一位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必须重视。
(1)声音:包括躁音和乐音
教育家建议:学习环境的躁音应小于30分贝,思考时最好小于20分贝。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聆听悦耳的轻音乐,是使人身心放松、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
(2)光线:过强或过弱的光线对学习都有不良影响
一般来说,在阅读时,以40-100烛光较为适宜。在阅读平面材料及书写时,光线宜来自后方,最好是左后方;在观察立体的物体时,光线宜来自左侧或右侧,同时保证光线与视线成直角,以突出材料的主体感;就光线的种类来说,宜用白炽灯而不用日光灯。
(3)温度:学习环境的最佳温度是20度
在这一温度下,人脑加工处理信息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最强。当气温低于10度时,人的头脑虽然清醒,但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当气温高于35度时,由于大脑的能量消耗增加,其疲劳的程度也随之增加,学习效率受到影响也就不足为奇了。
(4)空气:充足的氧气为大脑的高质量运转提供了可能性
保持学习环境中空气的流通、清新对学习的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5)气味:室内适宜的花草气味,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玫瑰、柠檬的香味给人愉快的感觉,使人有一种遏制不住的学习欲望。即使平时智力较差的学生,在弥漫着母菊、薄荷、新鲜的草散发出香味的环境中呆上几个小时,思维速度会加快,思路也变得清晰。
(6)色彩:人的心理对各种色彩的反映不尽相同
浅黄色、草绿色能提高学生的智商;淡绿、淡蓝色可以使人平静,易于消除大脑疲劳,使人精力充沛;深红、深黄色可对人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人脑兴奋,随后便抑制。
参考文献:
[1]张向阳,郭子林,马玉龄.生物化学学习困难学生致困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6,12.
[2]史洪安.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与小学《科学》的衔接[A].教育界[M].广西出版杂志社,2011,14.
作者简介:武军,中学一级教师,安泽县职业中学化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