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业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在数量与规模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然而在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中,由于存在一系列地质问题导致基础处理与施工难以正常进行,因此必须对此展开深入的研究。本文对管道基础处理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介绍,阐述了几种给排水管道的基础处理方法与给排水管道施工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基础处理;施工
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对于城市建设而言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市政工程中,给排水工程的建设往往会在施工中存在大量的软弱地基问题,严重影响到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认真分析相关施工技术,使基础处理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进而提高基础的稳定性,为市政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 管道基础处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1.1 强度与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根据地基的抗剪强度的变化,为撑护结构上部的重力支撑提供保障。并且在附加荷载时,由于整体结构强化发生变化而导致局部地基产生剪切破坏,进而就会影响到地基的稳定性。因此必须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提高地基各点的支撑力,使强度变化得以适应,继而为稳定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2 压缩变形造成沉降不均匀
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地基上部结构变化自重发生变化以及产生的荷载作用,造成管道压缩变形,特别是对于管道自身允许沉降超过了允许范围,那么就会导致管道沉降过度,进而造成接口开脱,使管道的使用寿命受到影响。
1.3 外界自然影响因素
这一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震造成的地基土沉陷或者车辆重物通行时引发的振动。此外爆破工程或者过度荷载也会引发基土不均匀与分散性的失稳沉陷等。
1.4 渗透介质影响因素
这里的介质主要包括水,一旦渗透量过大,造成严重的渗透时且超出了允许范围,进而就会导致水量损失,或者管道逐渐遭到腐蚀。
2 给排水管道的基础处理方法
管道具有条形与直筒的特点,在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管道的基础处理主要考虑条形基础,直埋于地下,这种基础施工能够减小地基承受的荷载力。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软土地段环境,这些环境中的土地具有较强的分散性以及不均匀的沉降,一旦管道自身重力限度无法承受重力,就会导致管道变形,情况严重时还会存在接口脱节的情况。因此,在施工前必须对地址情况进行细致的勘察,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基础处理方法,使上述问题得以尽量避免。关于给排水管道的基础处理方法,具体介绍如下:
2.1 沉管法及其涵管桩施工
对于地基存在软土淤泥的情况,在施工作业中必须对管外壁与软土淤泥间的摩擦应力加以充分考虑,并计算地桩的承载与荷载能力,以此实现定涵管的桩数的确定。这一计算是为了使其布置结构形式得以确定。通常情况下,计算获取的涵管桩应超过1200mm,而纵向应顺着基础中心线的两侧外排,横向应连接涵管外侧。涵管桩的具体操作为:施工人员在固定位置放置涵管时,应将涵管里的沉积淤泥清除干净;钢筋砼涵管由于重力与压力的作用存在自动的沉降,然而发生不明显的沉降时,为了实现其自动沉降可以增加涵管根数并累计叠加,直到涵管沉降达到规定的淤泥层与持力层。涵管内的淤泥清理完毕后,应将一根厚度为30cm的C20砼铺设在管桩的根部,然后添加含20%毛石的毛石砼,通过厚度30cm的C20砼将涵管桩顶进行密封。该管道施工基础处理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然而其确定也十分明显,就是防渗透效果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2.2 筑坝挖掘法
对于很多南方地区,由于有很多池塘、或者淤泥较多的地方,这些部位采用筑坝挖掘法就十分使用。由于存在很多积水,施工难度较大,例如在挖掘过程中成沟难度高,通过使用筑坝挖掘法,可以使这类问题得以有效避免。关于筑坝挖掘施工工艺,具体介绍如下:
第一,筑坝排水:在穿越荷塘、池塘等方面的施工中,筑坝排水的应用十分广泛,筑坝施工开展于管道中心线的两侧,并将水逐渐排出干净。在进行筑坝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预留一段距离在坝体结构与管沟的中心线之间,为提高坝体稳定性提供一定的保障,并且减小施工的工作量。通常情况下,大部分坝体的顶宽为3m即可,然而对坡比有一定的要求,一般为1:1,并且坝体与水面的高差要超过1m,并且在要将塑料布铺设在水面上层,此次实现挡水的作用,并且为了完成加固,应对木桩等建筑材料,并且还要用潜水泵进行坑内抽水。
第二,淤泥的清理与作业带的开脱: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淤泥的清理,并将泥浆引到制定区域,然后填平底部,以此完成清理工作。开拓作业带应先进行明沟的挖掘,然而进行排水,使其留到制定区域,并严格施工规范,顺着管道中心线进行施工通道的开拓。
第三,管沟的挖掘:在挖掘管沟的过程中,由于具有较大的工作量,人力操作往往无法完成,因此必须对相关挖掘设备加以利用。通常采用的是履带挖掘机,并采用台阶式的挖掘方式。值得一提的是,要及时运走挖掘出来的土,确保其原理管沟,使由于过大压力而造成的管道破坏的情况得以有效避免。并且在挖掘过程中还要采取加固措施,以此使稳定性得以提高。此外,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地下水位的突发因素,并进行相关演练工作,避免施工受到影响。
第四,组装管道:对于给排水管理基础处理的工程质量而言,管段组装的施工质量有着十分直接的影响,如果出现不严密的管道组装,就很有可能造成泄漏的发生。在进行组装的过程中,应对吊管机加以利用,在管道施工通道中顺着管道中心线下管。
第五,管沟回填:完成管段组装后,应进行管沟回填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回填施工应沿着中心线两侧进行。
第六,恢复地貌:在完成上述工序之后,应将施工处地貌的原先状态进行恢复。
3 给排水管道施工方法
对于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而言,在施工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软土淤泥层,而这一因素对施工的影响往往是最大的一个。为了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应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进行加固处理,具体介绍如下:
第一,认真分析管道的各方面影响因素,例如直埋、深埋方式,输送介质、荷载压力与工作能力、管径以费用成本,施工进程等等,并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
第二,对管道平面、横向、纵向的结构位置进行分析与考虑,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对该管道所处的施工地段进行基础处理工作,进而使施工作业满足规范要求。
第三,在进行软土地段施工过程中,为了使管道结构的沉稳性得以提高,最好采用柔性管道接口,进而使管道接口的抗荷载能力、变形能力得以强化,为管道整体结构的性能提供强有力德的保障。
第四,在施工中,应对砂石等基础垫层进行细致的处理,为防水面、排水面的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五,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对于提高施工质量而言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选择管材时应充分考虑防腐性能。如果采用防腐性能一般的管材,就必须严格相关技术规范,采用一定的防腐强化措施,并严格控制施工中的防腐施工,使管道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4 结语
总而言之,市政给排水管道的基础处理与施工对于整个市政工程建设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并积极学习相关技术,使其应用到实际施工中,以此提高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传科.浅谈市政给排水管道的基础处理与施工[J].大陆桥视野,2012,(16):123-124.
[2]刘学,王磊.浅析市政给排水管道的基础处理与施工[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12,(3):1,7.
[3]梁尧培.市政给排水管道的基础处理与施工[J].建设科技,2015,(10):130-131.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在数量与规模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然而在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中,由于存在一系列地质问题导致基础处理与施工难以正常进行,因此必须对此展开深入的研究。本文对管道基础处理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介绍,阐述了几种给排水管道的基础处理方法与给排水管道施工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基础处理;施工
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对于城市建设而言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市政工程中,给排水工程的建设往往会在施工中存在大量的软弱地基问题,严重影响到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认真分析相关施工技术,使基础处理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进而提高基础的稳定性,为市政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 管道基础处理的主要影响因素
1.1 强度与稳定性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根据地基的抗剪强度的变化,为撑护结构上部的重力支撑提供保障。并且在附加荷载时,由于整体结构强化发生变化而导致局部地基产生剪切破坏,进而就会影响到地基的稳定性。因此必须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提高地基各点的支撑力,使强度变化得以适应,继而为稳定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2 压缩变形造成沉降不均匀
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地基上部结构变化自重发生变化以及产生的荷载作用,造成管道压缩变形,特别是对于管道自身允许沉降超过了允许范围,那么就会导致管道沉降过度,进而造成接口开脱,使管道的使用寿命受到影响。
1.3 外界自然影响因素
这一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震造成的地基土沉陷或者车辆重物通行时引发的振动。此外爆破工程或者过度荷载也会引发基土不均匀与分散性的失稳沉陷等。
1.4 渗透介质影响因素
这里的介质主要包括水,一旦渗透量过大,造成严重的渗透时且超出了允许范围,进而就会导致水量损失,或者管道逐渐遭到腐蚀。
2 给排水管道的基础处理方法
管道具有条形与直筒的特点,在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管道的基础处理主要考虑条形基础,直埋于地下,这种基础施工能够减小地基承受的荷载力。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软土地段环境,这些环境中的土地具有较强的分散性以及不均匀的沉降,一旦管道自身重力限度无法承受重力,就会导致管道变形,情况严重时还会存在接口脱节的情况。因此,在施工前必须对地址情况进行细致的勘察,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基础处理方法,使上述问题得以尽量避免。关于给排水管道的基础处理方法,具体介绍如下:
2.1 沉管法及其涵管桩施工
对于地基存在软土淤泥的情况,在施工作业中必须对管外壁与软土淤泥间的摩擦应力加以充分考虑,并计算地桩的承载与荷载能力,以此实现定涵管的桩数的确定。这一计算是为了使其布置结构形式得以确定。通常情况下,计算获取的涵管桩应超过1200mm,而纵向应顺着基础中心线的两侧外排,横向应连接涵管外侧。涵管桩的具体操作为:施工人员在固定位置放置涵管时,应将涵管里的沉积淤泥清除干净;钢筋砼涵管由于重力与压力的作用存在自动的沉降,然而发生不明显的沉降时,为了实现其自动沉降可以增加涵管根数并累计叠加,直到涵管沉降达到规定的淤泥层与持力层。涵管内的淤泥清理完毕后,应将一根厚度为30cm的C20砼铺设在管桩的根部,然后添加含20%毛石的毛石砼,通过厚度30cm的C20砼将涵管桩顶进行密封。该管道施工基础处理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然而其确定也十分明显,就是防渗透效果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2.2 筑坝挖掘法
对于很多南方地区,由于有很多池塘、或者淤泥较多的地方,这些部位采用筑坝挖掘法就十分使用。由于存在很多积水,施工难度较大,例如在挖掘过程中成沟难度高,通过使用筑坝挖掘法,可以使这类问题得以有效避免。关于筑坝挖掘施工工艺,具体介绍如下:
第一,筑坝排水:在穿越荷塘、池塘等方面的施工中,筑坝排水的应用十分广泛,筑坝施工开展于管道中心线的两侧,并将水逐渐排出干净。在进行筑坝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预留一段距离在坝体结构与管沟的中心线之间,为提高坝体稳定性提供一定的保障,并且减小施工的工作量。通常情况下,大部分坝体的顶宽为3m即可,然而对坡比有一定的要求,一般为1:1,并且坝体与水面的高差要超过1m,并且在要将塑料布铺设在水面上层,此次实现挡水的作用,并且为了完成加固,应对木桩等建筑材料,并且还要用潜水泵进行坑内抽水。
第二,淤泥的清理与作业带的开脱: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进行淤泥的清理,并将泥浆引到制定区域,然后填平底部,以此完成清理工作。开拓作业带应先进行明沟的挖掘,然而进行排水,使其留到制定区域,并严格施工规范,顺着管道中心线进行施工通道的开拓。
第三,管沟的挖掘:在挖掘管沟的过程中,由于具有较大的工作量,人力操作往往无法完成,因此必须对相关挖掘设备加以利用。通常采用的是履带挖掘机,并采用台阶式的挖掘方式。值得一提的是,要及时运走挖掘出来的土,确保其原理管沟,使由于过大压力而造成的管道破坏的情况得以有效避免。并且在挖掘过程中还要采取加固措施,以此使稳定性得以提高。此外,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地下水位的突发因素,并进行相关演练工作,避免施工受到影响。
第四,组装管道:对于给排水管理基础处理的工程质量而言,管段组装的施工质量有着十分直接的影响,如果出现不严密的管道组装,就很有可能造成泄漏的发生。在进行组装的过程中,应对吊管机加以利用,在管道施工通道中顺着管道中心线下管。
第五,管沟回填:完成管段组装后,应进行管沟回填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回填施工应沿着中心线两侧进行。
第六,恢复地貌:在完成上述工序之后,应将施工处地貌的原先状态进行恢复。
3 给排水管道施工方法
对于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而言,在施工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软土淤泥层,而这一因素对施工的影响往往是最大的一个。为了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应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进行加固处理,具体介绍如下:
第一,认真分析管道的各方面影响因素,例如直埋、深埋方式,输送介质、荷载压力与工作能力、管径以费用成本,施工进程等等,并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
第二,对管道平面、横向、纵向的结构位置进行分析与考虑,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对该管道所处的施工地段进行基础处理工作,进而使施工作业满足规范要求。
第三,在进行软土地段施工过程中,为了使管道结构的沉稳性得以提高,最好采用柔性管道接口,进而使管道接口的抗荷载能力、变形能力得以强化,为管道整体结构的性能提供强有力德的保障。
第四,在施工中,应对砂石等基础垫层进行细致的处理,为防水面、排水面的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五,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对于提高施工质量而言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选择管材时应充分考虑防腐性能。如果采用防腐性能一般的管材,就必须严格相关技术规范,采用一定的防腐强化措施,并严格控制施工中的防腐施工,使管道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4 结语
总而言之,市政给排水管道的基础处理与施工对于整个市政工程建设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并积极学习相关技术,使其应用到实际施工中,以此提高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传科.浅谈市政给排水管道的基础处理与施工[J].大陆桥视野,2012,(16):123-124.
[2]刘学,王磊.浅析市政给排水管道的基础处理与施工[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12,(3):1,7.
[3]梁尧培.市政给排水管道的基础处理与施工[J].建设科技,2015,(10):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