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曾出演过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里凄凄怨怨唱着京剧的三姨太、《大宅门》里命运坎坷的杨九红、《孝庄秘史》里的宸妃等,因角色深入人心,她更是获得了“姨太太”专业户的美称。近日。一部由她主演的最新电视剧《娘家的故事》即将在安徽卫视浓情上演,她就是国家一级演员何赛飞……
苦难的童年
如果说记忆是一本薄薄的书,那么何赛飞的这本书,开头的一段很有些伤感。
何赛飞在很小的时候,父亲为了给母亲治病,放弃了干部职位,主动下放到浙江省的岱山。于是一家人一下子成了农村户口。没过多久,父母离异。这时候何赛飞才五岁。
父母离异的时候,外婆和妈妈觉得何赛飞应该生活在爸爸身边。而姐姐和妹妹应该留在妈妈身边——姐姐大她四岁,妹妹又小她四岁。
小时候,爸爸做的工作非常苦,比如做一些手工艺品。甚至到采石厂搬石头。记得爸爸拉那种双轮的手推车的时候,他就在车上的货堆中间留个地方,让何赛飞坐在里面。何赛飞人小,怕路上把她弄丢了,爸爸就用绳子把她绑住。于是爸爸走到哪儿,何赛飞就跟到哪儿……
父女俩就这么生活着。等到六七岁的时候,何赛飞就开始能给爸爸烧饭、能照顾他了。
爸爸爱好音乐,还有很漂亮的一手字——钢笔字也好,毛笔字也好,都写得很漂亮。在农村里,你会这个,他会那个,于是大家就凑起来个小民乐队。除了冬季,每天吃完晚饭,大家在何赛飞家的院子里一集中,开始弹弹唱唱、自娱自乐。何赛飞一边干家务,或者一边写作业,一边就看着、听着爸爸和街坊们的演出。
在爸爸的影响下,何赛飞小时候学了几样乐器。大一点的时候,越剧开始在当地流行——这都是因为电影《红楼梦》《碧玉簪》在农村放映的关系。何赛飞也就跟着学了几段。再大一点的时候,爸爸觉得何赛飞有点底子,可以去学越剧,因为要是进了剧团就可以成为城镇户口,到时候工作也不用愁,能养活自己。
于是在去剧团考试的前一天晚上,爸爸找来一个戴着眼镜的纺纱工教了何赛飞两段——一段是《碧玉簪》里的,一段是《祥林嫂》里的。
第二天早上,何赛飞去参加剧团的考试,经过初赛、复赛、面试等环节,何赛飞竟然孝进去了。
就这样,经历了苦难的磨练,何赛飞的人生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和大导演们合作
何赛飞第一次接触电影可以追溯到1984年,那时她参与演出了非常有名的越剧《五女拜寿》,后来这部戏曲作品被拍成电影。何赛飞在《五女拜寿》中扮演丫鬟翠云——这是一个心地善良、勤劳朴实而又坚强,充满正义感的人物。
可是要把戏搬上银幕,何赛飞和同台演出的小姐妹们都遇到了新的难题。所以第一次接触银幕的她并非一帆风顺。在杭州石屋洞拍摄外景时,一切准备就绪后导演发出实拍号令,何赛飞却一下乱套了。何赛飞说,在舞台上可以根据剧情的发展、情绪的变化有顺序地表演,完整地塑造人物形象。可是电影的制作是分镜头拍摄的,往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表现出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表演要求真实、生活化,不能像舞台上那样程式化。在拍摄中。何赛飞开始一点点学起,开始知道什么是镜头感。
电影《五女拜寿》放映后很轰动。何赛飞和姐妹们便忙了起来,到北京人民剧院、到人民大会堂等地演出。她还和妹妹到邓颖超家做过客。
进入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剧组是1989年的事。当时的何赛飞正在外景地拍一个越剧电视。《大红灯笼高高挂》剧组的工作人员联系到她时,何赛飞心想,反正自己不是靠演电影吃饭的,如果是个没意思的配角儿不演也罢。后来何赛飞看了剧本,觉得三姨太虽然是个配角,可是个性强,戏份足,有演头。于是接下这部戏。
对于何赛飞来讲,拍摄这部戏最大的困难就是唱京剧。因为影片里的三姨太是唱京剧的,而她是唱越剧的。何赛飞说,那时候真是觉得隔行如隔山,本来对影视表演十分陌生。可还要学京剧,真的很难。当初她甚至提议让三姨太改唱越剧,结果被张艺谋否决。
当时《大红灯笼高高挂》剧组都是专业的电影演员,经验比何赛飞要足。于是她抱定了好好学习的态度。当年和她在一起拍戏的马精武曾这样谈起何赛飞——虽然她初拍电影。压力很大,但适应能力极强:关键在于她非常聪明、真诚、有灵气,不是一般的刻苦努力和认真能达到的。
在剧组,张艺谋对何赛飞的要求是——每天在屋子里练两个小时京剧,练不够不能出门。经过努力,何赛飞很快便掌握了京剧的唱腔及表演动作。电影公映后,她的京剧居然蒙得老外请她出国表演京剧艺术。偷着乐的何赛飞赶紧谢绝,而三姨太的生动、自如,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随后,在短短几年里,何赛飞先后和张艺谋、陈凯歌、李少红等导演进行了合作。何赛飞说,这几位导演作品风格不同,拍摄方式也不同,但目的相同——就是力求拍出好作品。张艺谋是比较爱静的人,工作起来现场静悄悄的,讲话也很小声,和演员说戏的时候也是轻轻的。陈凯歌感情色彩挺浓,是个情绪型的人,容易喜形于色,高兴起来像个小孩子,可烦了就会向熟悉的人发脾气。和陈凯歌合作,常常觉得要把自己掏空似的,觉得再演下去就要超出自己的能力了。这个时候她会感到很痛苦,但渡过这个难关后。便觉得这个人物已经附在自己身上了。
爱拍戏更爱生活
何赛飞塑造的人物大多是经历复杂、内心冲突剧烈而又执著追求爱情的悲剧性人物。何赛飞的表演出神入化,情感真挚。她那张冷美的脸,总能把人物的内心冲突表现得微妙又丰富。可以这么说,她是一个善于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并能表达得淋漓尽致的不可多得的演员。她的表演刚柔并济,游刃有余,是一位感受力和表现力都极强的演员。
在导演圈里,何赛飞的演技也是有口皆碑。《大宅门》的导演郭宝昌夸赞何赛飞的戏演得好,表演有爆发力,杨九红的戏虽然量不是很大,但很重,在表演中有许多亮点。
与何赛飞合作过的陈宝国对何赛飞有过这样的评价:有灵气、真诚、用功,在拍摄现场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情感火花迸发出来,是一个现场表现能力很强的演员。斯琴高娃称:“她素质好。表演细腻,真诚、刻苦、努力。”在古装剧《孝庄秘史》中,何赛飞再次挑战怨女类型,将一个历史大风云中的小女人演绎得出神入化。为了演好闹鬼一场戏,她执意用戏曲中跌“僵尸”的高难度动作,直挺挺地后仰倒地,以致坐骨挫伤。
在这个剧中,何赛飞的戏份不是很重,她的表演却闪着光彩。特别是哭戏,她悲痛欲绝的嚎啕,似乎能把五脏六腑都哭出来,那悲愤劲儿,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经常是一场戏下来,何赛飞好像瘫痪一般,久久发愣。据说,在拍摄现场,凡有何赛飞的悲情哭戏,导演尤小刚都要嘱咐摄像人员集中精力,控制好机器,告诫不要被何赛飞的哀怨悲情所干扰而分神。
何赛飞说:“没办法,我一上戏就顾不了别的了,人家有的人同时能处理很多方面的事情,我不行,我只能专注做一件事情。特别是那些比较动情的戏,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戏,我就会演得很累。在拍《大宅门》的时候就是这样,有些日子连着拍我的 戏,每天的工作时间也很长,每次收工回来,坐到车里还恍惚,浑浑噩噩的。回到现实生活中来还觉得不习惯,有时候给家里打电话也觉得不习惯,总觉得生活应该是戏里的样子。”
演员碰到一个让自己很投入的角色难免会陷进去的,特别是对于何赛飞这样的性情中人来讲,更是如此。
可生活中的何赛飞却朴实无华。她这样说自己:“我是属于不化妆很难看,稍微化一点妆不很漂亮的那种。”但是,生活中她大多不爱打扮,喜欢简单。抛掉银幕上的悲情,生活中何赛飞很看重家庭生活,可算是一个称职的贤妻良母。尤其让人难忘的是她对家对宝贝儿子的浓浓亲情。
原来并不是很喜欢孩子的何赛飞,1998年生了儿子。有了儿子以后,便将全部的爱倾注给了他。为此,她还专门在家里歇了2年,一家三口过着幸福平静的生活。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何赛飞深情地说:“儿子是我最大的宝贝!”因为演戏时不慎摔伤脊椎,何赛飞在分娩时辛苦异常,可是当她看到自己白白胖胖的儿子时,感觉幸福无比。在谈及自己5岁的时候就跟母亲分开了,她深感没有母亲的孩子的悲哀,她能做的只有把自己的爱多一点倾注在儿子身上。何赛飞接戏去外地时,坚持每天晚上都要和儿子通电话。为了儿子,家里还买了可视电话。曾有过她在片场接到儿子生病的电话后失声痛哭的动人一幕。何赛飞对此事也深有感触,在谈到为儿子、也为自己一直默默付出的丈夫时,她更是潸然泪下、感人至深。
因为有了做妈妈的人生体验,再演起妈妈来更驾轻就熟。她觉得,对演员来讲这种生活很重要,有了对琐碎的日常生活的体验,有了自身在现实中不同的社会角色。才能在塑造形象时有真情实感,才能对不同角色把握的真实可信。同时,因为做了母亲,何赛飞对女人的理解更深了一层。她说,这对自己在完成某些角色上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母子之情的戏份。
又一次在现场拍母亲带着儿子吃麦当劳的戏,何赛飞竟对着镜头喊出了虎娃的名字。她完全忘记了镜头的存在,忘记是在表演。她觉得演员的经历应该相对丰富一些,有切身感受的东西,表现出来才会更真切。
当然,有了儿子也就多了牵挂。无论去哪里拍戏,何赛飞的心始终牵挂着家。说起先生,她赞赏有加:“幸亏孩子的爸爸工作稳定一些,否则真是很难办,我先生为我们的家付出了很多,因为我不在,他就把自己的业余时间都用到了孩子身上,连一般男人的社会应酬也不得不牺牲掉。”
因为有了坚强的后盾,何赛飞的作品不断,不久前,由张恨水著名小说《纸醉金迷》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2009年初掀起收视狂潮。在《纸醉金迷》里,虽然何赛飞扮演的朱四奶奶不是主角,但是却在很多时候抢了手下众“交际花”的风头,把这个角色演得格外出彩。
近日,由何赛飞主演的80集电视剧《娘家的故事》即将在安徽卫视浓情上演,在这部最值得期待的岁末收官大戏中,何赛飞最终会出演什么样的角色,她的演技到底如何,让我们一同期待吧!
[《娘家的故事》改编自在台湾收视率排名第一的金牌长篇电视剧《娘家》,作为2009年收官大戏将于12月1日在安徽卫视第一剧场重磅推出,敬请关注。]
(责编 朱茂星)
苦难的童年
如果说记忆是一本薄薄的书,那么何赛飞的这本书,开头的一段很有些伤感。
何赛飞在很小的时候,父亲为了给母亲治病,放弃了干部职位,主动下放到浙江省的岱山。于是一家人一下子成了农村户口。没过多久,父母离异。这时候何赛飞才五岁。
父母离异的时候,外婆和妈妈觉得何赛飞应该生活在爸爸身边。而姐姐和妹妹应该留在妈妈身边——姐姐大她四岁,妹妹又小她四岁。
小时候,爸爸做的工作非常苦,比如做一些手工艺品。甚至到采石厂搬石头。记得爸爸拉那种双轮的手推车的时候,他就在车上的货堆中间留个地方,让何赛飞坐在里面。何赛飞人小,怕路上把她弄丢了,爸爸就用绳子把她绑住。于是爸爸走到哪儿,何赛飞就跟到哪儿……
父女俩就这么生活着。等到六七岁的时候,何赛飞就开始能给爸爸烧饭、能照顾他了。
爸爸爱好音乐,还有很漂亮的一手字——钢笔字也好,毛笔字也好,都写得很漂亮。在农村里,你会这个,他会那个,于是大家就凑起来个小民乐队。除了冬季,每天吃完晚饭,大家在何赛飞家的院子里一集中,开始弹弹唱唱、自娱自乐。何赛飞一边干家务,或者一边写作业,一边就看着、听着爸爸和街坊们的演出。
在爸爸的影响下,何赛飞小时候学了几样乐器。大一点的时候,越剧开始在当地流行——这都是因为电影《红楼梦》《碧玉簪》在农村放映的关系。何赛飞也就跟着学了几段。再大一点的时候,爸爸觉得何赛飞有点底子,可以去学越剧,因为要是进了剧团就可以成为城镇户口,到时候工作也不用愁,能养活自己。
于是在去剧团考试的前一天晚上,爸爸找来一个戴着眼镜的纺纱工教了何赛飞两段——一段是《碧玉簪》里的,一段是《祥林嫂》里的。
第二天早上,何赛飞去参加剧团的考试,经过初赛、复赛、面试等环节,何赛飞竟然孝进去了。
就这样,经历了苦难的磨练,何赛飞的人生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和大导演们合作
何赛飞第一次接触电影可以追溯到1984年,那时她参与演出了非常有名的越剧《五女拜寿》,后来这部戏曲作品被拍成电影。何赛飞在《五女拜寿》中扮演丫鬟翠云——这是一个心地善良、勤劳朴实而又坚强,充满正义感的人物。
可是要把戏搬上银幕,何赛飞和同台演出的小姐妹们都遇到了新的难题。所以第一次接触银幕的她并非一帆风顺。在杭州石屋洞拍摄外景时,一切准备就绪后导演发出实拍号令,何赛飞却一下乱套了。何赛飞说,在舞台上可以根据剧情的发展、情绪的变化有顺序地表演,完整地塑造人物形象。可是电影的制作是分镜头拍摄的,往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表现出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表演要求真实、生活化,不能像舞台上那样程式化。在拍摄中。何赛飞开始一点点学起,开始知道什么是镜头感。
电影《五女拜寿》放映后很轰动。何赛飞和姐妹们便忙了起来,到北京人民剧院、到人民大会堂等地演出。她还和妹妹到邓颖超家做过客。
进入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剧组是1989年的事。当时的何赛飞正在外景地拍一个越剧电视。《大红灯笼高高挂》剧组的工作人员联系到她时,何赛飞心想,反正自己不是靠演电影吃饭的,如果是个没意思的配角儿不演也罢。后来何赛飞看了剧本,觉得三姨太虽然是个配角,可是个性强,戏份足,有演头。于是接下这部戏。
对于何赛飞来讲,拍摄这部戏最大的困难就是唱京剧。因为影片里的三姨太是唱京剧的,而她是唱越剧的。何赛飞说,那时候真是觉得隔行如隔山,本来对影视表演十分陌生。可还要学京剧,真的很难。当初她甚至提议让三姨太改唱越剧,结果被张艺谋否决。
当时《大红灯笼高高挂》剧组都是专业的电影演员,经验比何赛飞要足。于是她抱定了好好学习的态度。当年和她在一起拍戏的马精武曾这样谈起何赛飞——虽然她初拍电影。压力很大,但适应能力极强:关键在于她非常聪明、真诚、有灵气,不是一般的刻苦努力和认真能达到的。
在剧组,张艺谋对何赛飞的要求是——每天在屋子里练两个小时京剧,练不够不能出门。经过努力,何赛飞很快便掌握了京剧的唱腔及表演动作。电影公映后,她的京剧居然蒙得老外请她出国表演京剧艺术。偷着乐的何赛飞赶紧谢绝,而三姨太的生动、自如,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随后,在短短几年里,何赛飞先后和张艺谋、陈凯歌、李少红等导演进行了合作。何赛飞说,这几位导演作品风格不同,拍摄方式也不同,但目的相同——就是力求拍出好作品。张艺谋是比较爱静的人,工作起来现场静悄悄的,讲话也很小声,和演员说戏的时候也是轻轻的。陈凯歌感情色彩挺浓,是个情绪型的人,容易喜形于色,高兴起来像个小孩子,可烦了就会向熟悉的人发脾气。和陈凯歌合作,常常觉得要把自己掏空似的,觉得再演下去就要超出自己的能力了。这个时候她会感到很痛苦,但渡过这个难关后。便觉得这个人物已经附在自己身上了。
爱拍戏更爱生活
何赛飞塑造的人物大多是经历复杂、内心冲突剧烈而又执著追求爱情的悲剧性人物。何赛飞的表演出神入化,情感真挚。她那张冷美的脸,总能把人物的内心冲突表现得微妙又丰富。可以这么说,她是一个善于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并能表达得淋漓尽致的不可多得的演员。她的表演刚柔并济,游刃有余,是一位感受力和表现力都极强的演员。
在导演圈里,何赛飞的演技也是有口皆碑。《大宅门》的导演郭宝昌夸赞何赛飞的戏演得好,表演有爆发力,杨九红的戏虽然量不是很大,但很重,在表演中有许多亮点。
与何赛飞合作过的陈宝国对何赛飞有过这样的评价:有灵气、真诚、用功,在拍摄现场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情感火花迸发出来,是一个现场表现能力很强的演员。斯琴高娃称:“她素质好。表演细腻,真诚、刻苦、努力。”在古装剧《孝庄秘史》中,何赛飞再次挑战怨女类型,将一个历史大风云中的小女人演绎得出神入化。为了演好闹鬼一场戏,她执意用戏曲中跌“僵尸”的高难度动作,直挺挺地后仰倒地,以致坐骨挫伤。
在这个剧中,何赛飞的戏份不是很重,她的表演却闪着光彩。特别是哭戏,她悲痛欲绝的嚎啕,似乎能把五脏六腑都哭出来,那悲愤劲儿,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经常是一场戏下来,何赛飞好像瘫痪一般,久久发愣。据说,在拍摄现场,凡有何赛飞的悲情哭戏,导演尤小刚都要嘱咐摄像人员集中精力,控制好机器,告诫不要被何赛飞的哀怨悲情所干扰而分神。
何赛飞说:“没办法,我一上戏就顾不了别的了,人家有的人同时能处理很多方面的事情,我不行,我只能专注做一件事情。特别是那些比较动情的戏,人物关系比较复杂的戏,我就会演得很累。在拍《大宅门》的时候就是这样,有些日子连着拍我的 戏,每天的工作时间也很长,每次收工回来,坐到车里还恍惚,浑浑噩噩的。回到现实生活中来还觉得不习惯,有时候给家里打电话也觉得不习惯,总觉得生活应该是戏里的样子。”
演员碰到一个让自己很投入的角色难免会陷进去的,特别是对于何赛飞这样的性情中人来讲,更是如此。
可生活中的何赛飞却朴实无华。她这样说自己:“我是属于不化妆很难看,稍微化一点妆不很漂亮的那种。”但是,生活中她大多不爱打扮,喜欢简单。抛掉银幕上的悲情,生活中何赛飞很看重家庭生活,可算是一个称职的贤妻良母。尤其让人难忘的是她对家对宝贝儿子的浓浓亲情。
原来并不是很喜欢孩子的何赛飞,1998年生了儿子。有了儿子以后,便将全部的爱倾注给了他。为此,她还专门在家里歇了2年,一家三口过着幸福平静的生活。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何赛飞深情地说:“儿子是我最大的宝贝!”因为演戏时不慎摔伤脊椎,何赛飞在分娩时辛苦异常,可是当她看到自己白白胖胖的儿子时,感觉幸福无比。在谈及自己5岁的时候就跟母亲分开了,她深感没有母亲的孩子的悲哀,她能做的只有把自己的爱多一点倾注在儿子身上。何赛飞接戏去外地时,坚持每天晚上都要和儿子通电话。为了儿子,家里还买了可视电话。曾有过她在片场接到儿子生病的电话后失声痛哭的动人一幕。何赛飞对此事也深有感触,在谈到为儿子、也为自己一直默默付出的丈夫时,她更是潸然泪下、感人至深。
因为有了做妈妈的人生体验,再演起妈妈来更驾轻就熟。她觉得,对演员来讲这种生活很重要,有了对琐碎的日常生活的体验,有了自身在现实中不同的社会角色。才能在塑造形象时有真情实感,才能对不同角色把握的真实可信。同时,因为做了母亲,何赛飞对女人的理解更深了一层。她说,这对自己在完成某些角色上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母子之情的戏份。
又一次在现场拍母亲带着儿子吃麦当劳的戏,何赛飞竟对着镜头喊出了虎娃的名字。她完全忘记了镜头的存在,忘记是在表演。她觉得演员的经历应该相对丰富一些,有切身感受的东西,表现出来才会更真切。
当然,有了儿子也就多了牵挂。无论去哪里拍戏,何赛飞的心始终牵挂着家。说起先生,她赞赏有加:“幸亏孩子的爸爸工作稳定一些,否则真是很难办,我先生为我们的家付出了很多,因为我不在,他就把自己的业余时间都用到了孩子身上,连一般男人的社会应酬也不得不牺牲掉。”
因为有了坚强的后盾,何赛飞的作品不断,不久前,由张恨水著名小说《纸醉金迷》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2009年初掀起收视狂潮。在《纸醉金迷》里,虽然何赛飞扮演的朱四奶奶不是主角,但是却在很多时候抢了手下众“交际花”的风头,把这个角色演得格外出彩。
近日,由何赛飞主演的80集电视剧《娘家的故事》即将在安徽卫视浓情上演,在这部最值得期待的岁末收官大戏中,何赛飞最终会出演什么样的角色,她的演技到底如何,让我们一同期待吧!
[《娘家的故事》改编自在台湾收视率排名第一的金牌长篇电视剧《娘家》,作为2009年收官大戏将于12月1日在安徽卫视第一剧场重磅推出,敬请关注。]
(责编 朱茂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