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教学风格和与时俱进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每个教师都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与他人相区分,具有鲜明特色的个人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我们的学生知识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各具教学特色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是该继续坚持自己的教学特色还是有所转变呢?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教师 教学风格 与时俱进
  一、教师个人教学特色的特点
  1.稳定性。每一位教师都经历了从新老师到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慢慢地形成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特色,而这个教学特色一旦形成,就很难进行改变。很简单的一个事例就是当我们觉得习惯了某种东西的时候,我们一般就会坚持下去,除非这个事物给了你很大的甚至是致命的打击后,我们才会想去改变,否则我们不会想要去改变些什么。所以教师特色一旦形成,基本上就会一直坚持下去了。这也就意味着作为教师的教学特色,除非经过大的震荡或者其他巨大变化,否则,教师特色是不太容易改变的,也就是说教师特色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2.唯一性。我们知道,世间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人也是一样的,所以作为任何一位教师,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经历,有自己特有的知识结构,这些构成了教师的独特性。也是由于这些原因,所以对待同一事物,每个人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体现在教师的教学上就表現为教师教学特色的唯一性。而这个唯一性,也正是教师教学特色中的特色所在。
  二、教师个人教学特色的作用
  1.彰显教师的教学风格,利于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促进同学科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的提升。由于每一个人对待事物的看法和处理问题的方式的不同,所以,作为同学科的教师会结合自身的实际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教材,形成不同的观点,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取长补短,汲取适合自己的部分,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甚至进行创新,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利于教师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利于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我们知道,作为年轻教师,没有经历丰富的教学实践,所以对待各具特色的教师风格,都会快速进行模仿和学习,而通过特色分明的教师的讲授,新教师可以很快地捕捉到自己需要的,可以学习到的东西,一方面缩短了新教师的成长时间,另一方面在新老教师的交流中,可以促进彼此的成长。
  三、教师个人教学特色的思考
  1.教师的教学特色我们要不要。回答是肯定的,教师的教学特色正是每个教师教学与众不同之处,这一点我们肯定在乎,也正是这个与众不同,我们才有可能进行同课异构的尝试,这是我们需要的。问题是,我们要怎样坚持教师的教学特色。
  我们每个人在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老师,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教育我们,温和的,粗暴的,连哄带骗的。但是,当时的老师都会告诉我们说:“老师的方式可能不一样,但是老师目的只有一个,都是为你好。”我相信,现在的老师,也包括我,也会经常对学生说:“我之所以这样做,都是为你好。”可是差别在于:当年,我们的老师对我们这样说的时候,我们都很感激,但是现在的孩子,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脸上写满的却是不以为然,不屑一顾。之所以这样比较,是要告诉大家,教师个人教学特色,我们要坚持,但是这个坚持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个人教学特色既要“变”,也要坚持“不变”。
  2.教师个人教学特色的“变”与“不变”
  (1)教师教学特色的变
  教师个人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要转变,我们不能抱着原有的知识体系不放,我们要不断地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取舍。之所以说进行取舍,是因为我们要体现不同时代的时代性,要自己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进行改造,不断的用新的知识内容来辅助证明我们知识的正确性,同时体现我们的时代性。这对我们旧有的教学理念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我们的教学理念,绝对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敢于去尝试用新的事例体现教材内容,同时紧扣学生的实际生活。
  教学模式的变,我们必须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实践和创新,走出适合我们的教学模式,而不是全国都学杜郎口,我们可以借鉴,但是不可以照搬,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实际,按照三贴近原则,体现我们本地的时代性,而不是照搬照抄。
  教师教学中,鼓励教师按照教学内容进行尝试性的教学探索,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性的教学。
  (2)教师教学特色中的不变
  教师终身学习的态度不变,正是在教师不断的学习中,才可以借助时代特色明显的事例来体现我们相对不变的教材内容,这需要老师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学习才可以了解时代前沿的信息和学术观点。
  教师教书育人的理念不变,教师是一份清贫的职业,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这份职责体现在教学中就表现为对本职工作的负责和对学生的负责,这份责任心不变。
其他文献
新课改后,小学英语教育获得新生。教学的重点已逐步由教授语言知识点转向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英语老师可以通过学、玩、唱、看等活动,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和形成初步的英语文化意识,对他们进行跨文化教育。语言学家撒皮尔在《语言》一书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新课标也指出:“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风俗习惯,有助于学生学好英语,扩宽他们的视野。”因此跨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  
期刊
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力量来自于公正。在孩子们那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里,“公正”也显得尤为重要。当孩子们之间在学校里发生一些小事情,让彼此幼小的心灵都受到些许伤害时,教师的春风化雨可以为他们及时疗伤。  一天上午第三节课课间,当我踏着下课的铃声走进教室时,就发现李鑫同学嚎啕大哭地从座位上走下来,一边走一边说:“我受不了了,我要回家!”  见到这个场面我顿时意识到:李鑫这爱激动的孩子一定遭受了什么挺
期刊
有一种职业最充实,那就是老师;有一种风景最亮丽,那就是课堂;有一个平台最神圣,那就是讲台;有一种品德最高尚,那就是师德。  我一直庆幸此生能步入从教之旅,在我近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有学生相依,有学习相伴,感覺很充实,也很惬意。随着教龄的不断增加,我对教育的热爱也愈深愈浓。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了“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几个字的内涵。老师能成为天底下最具风采的人,是因为他们播撒的是心血,收获的是希望。传
期刊
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几年,酸甜苦辣皆有体会。静静反思:想当一名称职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懂得班级管理艺术,懂得管理艺术中的表扬和批评艺术至关重要。  一、表扬如阳光,呵护着学生的自尊心  孙子曰:“赠人以言,重于珠宝,伤人以言,重于剑戟。”日常,我细心留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去表扬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切实感到老师对他们每个人的了解和重视。每次大型考试之后,我从不公布学生名次,不让学生难堪,而是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育教学越来越体现出独特的人文魅力。语文教学中如何改变以往单调的说教,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基础教学地位,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追求。在多年的语文实践教学中,我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消除了厌学情绪和师生隔阂,在教学中用爱谱写出一首平等、民主的教育之歌。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时代不同观念也不同,现在的学生都喜欢亲切友善的老
期刊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了突出位置,决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确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职业学校为了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尤其是我们学校面临压力巨大,如何适应社会培养出合格的职业学生更需要认真思考。  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是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外语是学校的重要基础学科,
期刊
习作教学一直以来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学生惧怕作文,谈之色变现象普遍。一到写作课,学生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两节课下来,挤不出几行字的大有人在,老师干着急没有办法。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配合主题单元,采取三线并行的方法,努力做好习作的准备工作,降低习作的难度,让学生习作水到渠成。  一、生活体验线  学生写不出文章,或者做不到真实生动,往往是因为没有亲身的经历,不善于观察生活。要让学生写出具有
期刊
摘 要:潜能生常常是被老师忽略的对象,其实潜能生也和其他孩子一样,都是这个世界上独特的个体,他们的身上也有无数的闪光点,需要我们去发现和关注。  关键词:潜能生 信心 宽容 平台  “儿童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毛泽东领袖的这句至理名言早已成为我们神圣的学生观。确实,把朝气蓬勃的学生比作早晨的太阳一点都不为过,因而,就有人把潜能生比作迟升的朝阳了。他们比起其他的学生,自尊心更显脆弱,更需要我们老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着语文新课程实施的效果。本文以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为切入点,探讨了语文教师人文、道德、业务、创新等素养对新课程实施的影响,指出了语文教师素养对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 人文道德 业务素养  一、人文素养是语文新课程实施的前提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传承优良文明,要
期刊
当今中国的农村地区,应试教育的重压使人间最美好的教育渐渐地远离了生命、远离了生活、远离了时代、远离了大自然。学校本是知识的海洋,学校生活应使孩子的眼神越来越有智慧之光,而现实的学校生活却往往导致:不少孩子上学后,亮晶晶的眼睛反而变得暗淡无光了;不少上学前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竟连一个为什么也问不出来了;上学前个个都有“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上学后却往往被“坏孩子”的自我感觉替代了,有的“爬屋上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