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郑筱筠眼中,禅修在中国一下子成为热门,这是好事,意味着当人们的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需要一种精神方面的支持。
梅新德一度很迷惘。
梅新德是江西省九江市新双龙广告装饰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实现“出人头地”的梦想之后,却发现他没有得到快乐,心里很烦躁。 “通过不断的奋斗,我从没钱至有钱,直到开了自己的公司,有了自己的团队。可是,财富带来给我的是迷茫,越奋斗,越悲苦。”
梅新德并不太清楚自己的焦虑。但有心理学家指出,随着中国社会向商业化的变化,城市群体,尤其是中产阶级,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为工业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失去自我价值,商业化的社会生态以经济利益为标准,市场经济的动力来自人的自利心,而自私的心态如果不加以调节平衡,一定会产生弊端。复旦大学宗教学系副教授刘平认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当代中国社会主旋律就是彻底的物质主义,占有和享受物质财富以及其符号形式成为衡量成功与否的尺度。在市场经济卷席一切有形和无形的神灵之后,人们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无最高价值的个人物质以及感官福乐。“这是很悲哀的事,我们没有价值追求,没有了根基。”
在美国,缓冲经济发展带来的心理冲击,主要是因基督信仰而来的基督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强调爱、服务与饶恕,平衡自由竞争的负面影响。而中国商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求内心的平静。
2009年,梅新德开始接触东林慈善功德会,他在网上看到了报名表,想到自己在广告装饰方面的优势,想去试试。不久,梅新德参加了第一次公益活动——敬老。
被下属尊为梅总的他,看着志愿者给老人过生日,帮老人修剪手指甲甚至脚趾甲,当即被打动了。2009年春节前夕,九江市上空飘着雨雪,他和几个志愿者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风雪中,给贫困家庭送米送油。
2010年4月,庐山东林寺发布了第四期企业家禅修班公告,梅新德决定报名参加,同期参加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50余位中青年企业家和学者。
两天的禅修班,他们基本过上了僧人的生活。早上4点起床的时候,天还没亮。梅新德和同伴洗漱完毕,来到佛堂做早课。早课之后,梅新德随众来到斋堂,在门口排起了长队。过堂(即佛门中的“吃饭”)遵守秩序,保持禁语,听从巡堂者安排。接下来,他们一起聆听由法师和老师开设的讲座。
参加禅修班对梅新德影响很大。他印象最深的是时任东林寺培训部主任的李天清居士所讲《佛学与企业文化》:“他把佛法结合企业管理来讲,解释为什么世界上有千年的寺庙,而没有千年的企业。这给了我启发,开始思考新的管理模式。”
李天清是东南大学硕士,有着二十年的易经与儒释道经典的研究经历、十五年的禅修经历以及十一年粤港企业的高管经历。他的讲座常常结合结合中外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将佛教与企业管理结合。在他看来,财富的积累来自“布施”,领导力来自“利他”,凝聚力来自“慈悲”,执行力来自“自觉”,生产力产生于“禅定”,创造力来自于“智慧”,忠诚来自于“报恩”,企业的老板和员工,都要学会感恩,懂得在成就别人的同时,成就自己。
这样的企业家禅修班,东林寺一年举办三到四期,一个班50~80人不等,不收取任何费用,包揽食宿。从2009年6月开始,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7期。
为期两天半的禅修班很快结束了,梅新德又在东林寺里多待了两天。他希望自己有时间重新思考人生的方向。
禅修班源于需求
说起禅修班的缘起,东林寺净土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兼东林净土文化基金会执行秘书长朱景东告诉记者,每个月,总有一些企业家,来他的办公室询问,如何了解佛教文化。
朱景东自己也是学管理出身,MBA(工商管理学硕士)毕业,有着十余年儒家经典的研究经历,担任过东林净土文化研习班儒家文化课授课老师,在禅修班上,曾给企业家们讲过《人生与算盘——人生自我管理》的课程。
2009年6月,东林寺开办了第一期针对企业家的禅修班。在朱景东看来,禅修班与社会上宣扬的身心灵不同:“佛法告诉人们关于生命的智慧,观照生活,社会上的身心灵公司无非是教人们放松,让你在现实生活中过得快乐一些。”
随着经验的积累,东林寺禅修班逐渐划分出各种类别的人群,相当于“细分市场”。细分的人群包括:中高级知识分子、中青年企业家、教育家、基金经理等。禅修班由一开始寺院自办,也发展出了各种合作举办的模式。
2009年12月6日的禅修班是由东林祖庭与百年建筑企业大学联合举办,学员多为全国知名建筑企业的管理精英。2010年8月28日开幕的基金经理念佛禅修班则是由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发起组织的,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的21位金融投资界人士参加。同时,也出现了以团队形式报名参加的禅修班。2011年4月23日,江西财经大学总裁班的40多名学员加入了禅修班。
此外,应需求而产生的还有针对大学生的夏令营、针对佛家弟子的研究生班等。
究竟有多少企业家修得佛法的般若智慧,东林寺并不在意。东林寺在禅修班公告中提到办班的缘起:“应各界人士之要求,特开念佛禅修之方便,让有缘同仁们来东林寺同沾念佛禅修的殊胜法味,共入弥陀愿海,普得真实利益。”东林寺住持大安法师认为,中国人的良知在近60年来被两种力量遮蔽:一个是六七十年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阶级斗争思想,把人们的嗔恨心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个是八九十年代至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物质至上思想,把人们的贪欲心发挥出来了。“哈医大医生被砍,网络征求民意,很多人竟然表示高兴。无论被杀的人是谁,表示高兴就是良知麻木。中国社会整个道德心理严重缺失。”
随着大陆宗教信仰的落实,人们对宗教信仰的需求越加迫切。“中国大陆人口众多,有善根的人一旦被发掘,便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
佛教的清凉之水
企业家需要精神慰藉,而禅修班提供了佛教的解读方式和可操作的实修方法——正是需求的出现使禅修班得以存在。除了东林寺,目前公开资料上可查的禅修班开办机构还有:西安终南山观音禅院,四川峨眉山大佛禅院、山东博山正觉寺、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浙江灵峰寺、安徽九华山甘露寺等寺庙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据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向平介绍,禅修班的数量,目前没有准确数据,各个大学里也有禅修班,有些是企业和寺庙合作的禅修班,甚至还有企业独立组织的禅修班。可以确定的是,禅修班在中国的规模很大。 其中,高校禅修班普遍收费,例如清华大学总裁禅修游学班,每人费用13,800元,南京大学禅修国学高级研修班,每人学费160,000元。
在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郑筱筠眼中,禅修在中国一下子成为热门,这是好事,意味着当人们的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需要一种精神方面的支持。“很多企业家,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接触过的人,觉得佛教能够提供清凉之水。这就是宗教的力量,尤其是佛教的力量,通过禅修寻求心灵的安顿。这就是禅修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
同时,她也指出,寺院内部必须有僧才,懂得禅修,并能讲出所以然,寺院本身经济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优秀,才能有实力举办禅修班。
在东林寺禅修班,故事的脚本一成不变:人们奋斗出人头地,获得财富、地位仍无法摆脱悲苦,于是上山参禅,最后堪破、顿悟、放下,坚硬的心变得柔软。禅修班曾经来过一位广东发展银行的副总,前些年检查出癌症,化疗一段时间控制住病情之后,癌细胞再一次扩散,命运给这个事业上风生水起的女强人以迎头痛击。两天的参访古寺、品味斋饭、聆听教导让她平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当然,也有一些人权当旅游休闲。
在佛教研究者眼中,禅修班是一些企业家与佛教双赢的活动。首先,参加禅修班对企业家具有多方面的益处,在李东平眼中,禅修班也建立了一个人际交往网络,“企业家本人的身心安慰,在紧张、疲惫的商业活动中获得身心的休息;个人修养的提高对企业经营理念有时有帮助;共同的信仰者在一起交流分享大家的信仰、人生经历、企业经营的成败得失,容易建立一个人际交往网络,这个网络就是信仰的社会资本,对他们生活、企业运作都是有一定帮助的。”
其次,禅修班的开办对佛教而言也是有益的,“佛教有几个发展层次,一个是寺院佛教,一个是居士佛教,真正的佛教是这两块的整合。禅修班有寺院法师组织的,也有寺外组织的。如果这两者能够配合好,就能对佛教的有机发展产生正面的推动作用。是不是一定要以寺院佛教为核心?这值得讨论。但是我觉得,这对人间佛教的发展都是好事情。”
郑筱筠指出,如今很多宗教慈善公益组织,都有企业家的参与。在某种程度上,企业家的参与也给宗教慈善组织带来一种有效运作机制,让寺院的慈善活动高效运作,这是非常有利的。
2010年3月,梅新德在东林寺皈依佛门。2011年,在东林慈善功德会成立三周年庆典上,梅新德被评为九江市优秀志愿者。
渐渐地,梅新德发现自己暴躁的性格竟然有了微妙的改变。
有一次开车在路上,看到前面两辆车的车主发生了矛盾,双方下车推搡,火药味十足,一场恶性斗殴事件一触即发。当时,梅新德赶紧上前阻拦,扑在对峙双方中间一边挡着一边念佛号,说“你们要打就打我吧。”结果,成功化解了双方的纠纷。
梅新德说:“以前没有学佛,没有做慈善,没有发心的嘶吼,这种场面我是绝对不敢靠近的。我相信,通过很多志愿者去践行佛法和慈善,我们在这个世间所做的每一点、每一滴,都会影响很多人。”
梅新德一度很迷惘。
梅新德是江西省九江市新双龙广告装饰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实现“出人头地”的梦想之后,却发现他没有得到快乐,心里很烦躁。 “通过不断的奋斗,我从没钱至有钱,直到开了自己的公司,有了自己的团队。可是,财富带来给我的是迷茫,越奋斗,越悲苦。”
梅新德并不太清楚自己的焦虑。但有心理学家指出,随着中国社会向商业化的变化,城市群体,尤其是中产阶级,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为工业社会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失去自我价值,商业化的社会生态以经济利益为标准,市场经济的动力来自人的自利心,而自私的心态如果不加以调节平衡,一定会产生弊端。复旦大学宗教学系副教授刘平认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当代中国社会主旋律就是彻底的物质主义,占有和享受物质财富以及其符号形式成为衡量成功与否的尺度。在市场经济卷席一切有形和无形的神灵之后,人们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无最高价值的个人物质以及感官福乐。“这是很悲哀的事,我们没有价值追求,没有了根基。”
在美国,缓冲经济发展带来的心理冲击,主要是因基督信仰而来的基督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强调爱、服务与饶恕,平衡自由竞争的负面影响。而中国商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求内心的平静。
2009年,梅新德开始接触东林慈善功德会,他在网上看到了报名表,想到自己在广告装饰方面的优势,想去试试。不久,梅新德参加了第一次公益活动——敬老。
被下属尊为梅总的他,看着志愿者给老人过生日,帮老人修剪手指甲甚至脚趾甲,当即被打动了。2009年春节前夕,九江市上空飘着雨雪,他和几个志愿者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风雪中,给贫困家庭送米送油。
2010年4月,庐山东林寺发布了第四期企业家禅修班公告,梅新德决定报名参加,同期参加的还有来自全国各地,50余位中青年企业家和学者。
两天的禅修班,他们基本过上了僧人的生活。早上4点起床的时候,天还没亮。梅新德和同伴洗漱完毕,来到佛堂做早课。早课之后,梅新德随众来到斋堂,在门口排起了长队。过堂(即佛门中的“吃饭”)遵守秩序,保持禁语,听从巡堂者安排。接下来,他们一起聆听由法师和老师开设的讲座。
参加禅修班对梅新德影响很大。他印象最深的是时任东林寺培训部主任的李天清居士所讲《佛学与企业文化》:“他把佛法结合企业管理来讲,解释为什么世界上有千年的寺庙,而没有千年的企业。这给了我启发,开始思考新的管理模式。”
李天清是东南大学硕士,有着二十年的易经与儒释道经典的研究经历、十五年的禅修经历以及十一年粤港企业的高管经历。他的讲座常常结合结合中外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将佛教与企业管理结合。在他看来,财富的积累来自“布施”,领导力来自“利他”,凝聚力来自“慈悲”,执行力来自“自觉”,生产力产生于“禅定”,创造力来自于“智慧”,忠诚来自于“报恩”,企业的老板和员工,都要学会感恩,懂得在成就别人的同时,成就自己。
这样的企业家禅修班,东林寺一年举办三到四期,一个班50~80人不等,不收取任何费用,包揽食宿。从2009年6月开始,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7期。
为期两天半的禅修班很快结束了,梅新德又在东林寺里多待了两天。他希望自己有时间重新思考人生的方向。
禅修班源于需求
说起禅修班的缘起,东林寺净土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兼东林净土文化基金会执行秘书长朱景东告诉记者,每个月,总有一些企业家,来他的办公室询问,如何了解佛教文化。
朱景东自己也是学管理出身,MBA(工商管理学硕士)毕业,有着十余年儒家经典的研究经历,担任过东林净土文化研习班儒家文化课授课老师,在禅修班上,曾给企业家们讲过《人生与算盘——人生自我管理》的课程。
2009年6月,东林寺开办了第一期针对企业家的禅修班。在朱景东看来,禅修班与社会上宣扬的身心灵不同:“佛法告诉人们关于生命的智慧,观照生活,社会上的身心灵公司无非是教人们放松,让你在现实生活中过得快乐一些。”
随着经验的积累,东林寺禅修班逐渐划分出各种类别的人群,相当于“细分市场”。细分的人群包括:中高级知识分子、中青年企业家、教育家、基金经理等。禅修班由一开始寺院自办,也发展出了各种合作举办的模式。
2009年12月6日的禅修班是由东林祖庭与百年建筑企业大学联合举办,学员多为全国知名建筑企业的管理精英。2010年8月28日开幕的基金经理念佛禅修班则是由东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发起组织的,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的21位金融投资界人士参加。同时,也出现了以团队形式报名参加的禅修班。2011年4月23日,江西财经大学总裁班的40多名学员加入了禅修班。
此外,应需求而产生的还有针对大学生的夏令营、针对佛家弟子的研究生班等。
究竟有多少企业家修得佛法的般若智慧,东林寺并不在意。东林寺在禅修班公告中提到办班的缘起:“应各界人士之要求,特开念佛禅修之方便,让有缘同仁们来东林寺同沾念佛禅修的殊胜法味,共入弥陀愿海,普得真实利益。”东林寺住持大安法师认为,中国人的良知在近60年来被两种力量遮蔽:一个是六七十年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阶级斗争思想,把人们的嗔恨心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个是八九十年代至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物质至上思想,把人们的贪欲心发挥出来了。“哈医大医生被砍,网络征求民意,很多人竟然表示高兴。无论被杀的人是谁,表示高兴就是良知麻木。中国社会整个道德心理严重缺失。”
随着大陆宗教信仰的落实,人们对宗教信仰的需求越加迫切。“中国大陆人口众多,有善根的人一旦被发掘,便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
佛教的清凉之水
企业家需要精神慰藉,而禅修班提供了佛教的解读方式和可操作的实修方法——正是需求的出现使禅修班得以存在。除了东林寺,目前公开资料上可查的禅修班开办机构还有:西安终南山观音禅院,四川峨眉山大佛禅院、山东博山正觉寺、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浙江灵峰寺、安徽九华山甘露寺等寺庙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据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向平介绍,禅修班的数量,目前没有准确数据,各个大学里也有禅修班,有些是企业和寺庙合作的禅修班,甚至还有企业独立组织的禅修班。可以确定的是,禅修班在中国的规模很大。 其中,高校禅修班普遍收费,例如清华大学总裁禅修游学班,每人费用13,800元,南京大学禅修国学高级研修班,每人学费160,000元。
在佛教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郑筱筠眼中,禅修在中国一下子成为热门,这是好事,意味着当人们的物质财富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需要一种精神方面的支持。“很多企业家,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接触过的人,觉得佛教能够提供清凉之水。这就是宗教的力量,尤其是佛教的力量,通过禅修寻求心灵的安顿。这就是禅修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
同时,她也指出,寺院内部必须有僧才,懂得禅修,并能讲出所以然,寺院本身经济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优秀,才能有实力举办禅修班。
在东林寺禅修班,故事的脚本一成不变:人们奋斗出人头地,获得财富、地位仍无法摆脱悲苦,于是上山参禅,最后堪破、顿悟、放下,坚硬的心变得柔软。禅修班曾经来过一位广东发展银行的副总,前些年检查出癌症,化疗一段时间控制住病情之后,癌细胞再一次扩散,命运给这个事业上风生水起的女强人以迎头痛击。两天的参访古寺、品味斋饭、聆听教导让她平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当然,也有一些人权当旅游休闲。
在佛教研究者眼中,禅修班是一些企业家与佛教双赢的活动。首先,参加禅修班对企业家具有多方面的益处,在李东平眼中,禅修班也建立了一个人际交往网络,“企业家本人的身心安慰,在紧张、疲惫的商业活动中获得身心的休息;个人修养的提高对企业经营理念有时有帮助;共同的信仰者在一起交流分享大家的信仰、人生经历、企业经营的成败得失,容易建立一个人际交往网络,这个网络就是信仰的社会资本,对他们生活、企业运作都是有一定帮助的。”
其次,禅修班的开办对佛教而言也是有益的,“佛教有几个发展层次,一个是寺院佛教,一个是居士佛教,真正的佛教是这两块的整合。禅修班有寺院法师组织的,也有寺外组织的。如果这两者能够配合好,就能对佛教的有机发展产生正面的推动作用。是不是一定要以寺院佛教为核心?这值得讨论。但是我觉得,这对人间佛教的发展都是好事情。”
郑筱筠指出,如今很多宗教慈善公益组织,都有企业家的参与。在某种程度上,企业家的参与也给宗教慈善组织带来一种有效运作机制,让寺院的慈善活动高效运作,这是非常有利的。
2010年3月,梅新德在东林寺皈依佛门。2011年,在东林慈善功德会成立三周年庆典上,梅新德被评为九江市优秀志愿者。
渐渐地,梅新德发现自己暴躁的性格竟然有了微妙的改变。
有一次开车在路上,看到前面两辆车的车主发生了矛盾,双方下车推搡,火药味十足,一场恶性斗殴事件一触即发。当时,梅新德赶紧上前阻拦,扑在对峙双方中间一边挡着一边念佛号,说“你们要打就打我吧。”结果,成功化解了双方的纠纷。
梅新德说:“以前没有学佛,没有做慈善,没有发心的嘶吼,这种场面我是绝对不敢靠近的。我相信,通过很多志愿者去践行佛法和慈善,我们在这个世间所做的每一点、每一滴,都会影响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