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13日晚六点,第三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预展开幕。在当天仅短短三小时的VIP时间里,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两层楼的展场中的233家画廊被挤得满满当当。艺术家站在自己的小型个展前面接受各种藏家的搭讪,画廊工作人员循着感兴趣的目光上前介绍作品,画廊主和员工小声探讨刚刚离开的大人物,衣着不凡的被邀请嘉宾在甬道前徘徊。
在纽约和伦敦经营的David Zwirner画廊这次主要推出德国艺术家Neo Rauch的作品试探市场反应,而让画廊主没想到的是,昨晚刚开幕,其中一幅价值近百万美金的大尺幅画作就被中国藏家买走。这让他有了强烈的要来香港开设分支画廊的想法。热闹的现场似乎足以说明,在香港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的大形势下,艺术商机似乎势不可挡。
面对亚洲的调整
从2015年3月开始,全球艺术市场就开始了新一轮的繁忙。富翁、名流、收藏家、画廊主等相关的艺人士开始马不停蹄地穿梭在东京、迪拜、纽约等各大国际机场与展会现场。仅3月一个月,就有十六个不同的世界级艺术展会,从最传统的欧洲经典艺术博览会(TEFAF),到当代先锋的小型艺博会VOLTA、PULSE、SCOPE等。
巴塞尔艺术展被认为是这些艺术展会的鼻祖,无论是从其覆盖全球艺术市场的规模、还是参展画廊的数量,都令它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吸引力。从2013年开始,“巴塞尔艺术展”品牌从瑞士巴塞尔、美国迈阿密扩展到了第三个城市香港,这就意味着每年春季的艺术品交易热点会从欧美扩展到亚洲。
今年,巴塞尔艺术展经过了前两届的尝试之后做出了一些调整。首先是展会日期从5月提早至3月,这一方面避免了和每年6月的瑞士巴塞尔“撞车”,导致画廊和藏家两边应接不暇甚至损失成交量,另一方面也成为新艺术季的开篇事件,不会让人们失去新鲜感。
背靠中国内地、面向全世界的香港,也在前两届证明了自己是不差钱的藏家们的理想扫货地——无论收藏的是安迪·沃霍尔这类鼎鼎大名艺术家,还是当代新锐艺术家。今年这一届的画廊总数比去年略有减少,但仍保持了过去两届亚洲和西方画廊五五对开的布局比例。西方艺术世界的重头大佬如高古轩、佩斯、David Zwirner、Hauser & Wirth,以及在亚洲地区具有重要分量的画廊如长征空间、博尔励画廊、北京现在画廊一起,展位互相穿插陈设。
本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还有29家初次参加的画廊,其中包括纽约的Edward Tyler Nahem Fine Art、伦敦的Thomas Dane画廊、悉尼的Darren Knight画廊,以及香港本地的狮语画廊。
在媒体见面会上,艺术展总监马克·斯皮格勒(Marc Spiegler)一如既往地表达了对本次展会的乐观态度。“这几年亚洲画廊的水平越来越高,同时也吸引来更多的西欧藏家。他们觉得,香港比其他地方更有趣,因为这里的作品层次非常丰富——既可以看到经典名家如毕加索,又可以看到亚洲地区的新生艺术家。”
世界级展会上的东方策略
在展会现场,如果你试图寻找香港或亚洲的印记将会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香港本地的嘉图画廊(Grotto)挂起1980年出生的书法艺术家徐沛之的三联画,用国画技法画出689只细小的蚊子以此来隐喻本地人所熟知的政治笑话。在米兰和伦敦分别经营的画廊Massimo De Carlo在正对着通道的墙面挂着巨大的严培明水墨画的李小龙。
而也有过去从不涉猎亚洲艺术的画廊本次作出了明显的轉变。柏林的当代精品艺术画廊(Contemporary Fine Arts)把展位的一半空间开辟出来做了来自上海的年轻艺术家倪有鱼小型个展,画廊总监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是他们第一次与中国艺术家合作。“去年我们带来了在德国非常抢手的艺术家作品,但显然大家并不感兴趣,于是意识到可能需要亚洲的艺术家来面对这个市场,”他说,“而选择年轻艺术家一方面是可以进行长期的培养合作,另一方面也可以用相对可以让更多人接受的价格吸引藏家的关注。”
事实证明,他们的这个策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预展开始的头两个小时,展位内的几件作品就全部被预订,而在记者逗留的几分钟里也还不断有人上前表达想要购买的意愿。在相隔不远的上海画廊阿拉里奥(Arario),挂在墙上的另外一件该艺术家的画作也被某位国内买家在得知价格之后当场买下。
亚洲艺术家的主场优势
尽管并不能因为巴塞尔艺术展来到了香港,就默认是亚洲甚至中国的艺术权威人士掌控一切,但因为当代艺术本身需要营造地域差异化,就为本地艺术家与机构赢得了主场优势。
除了主要的画廊展位之外,两个庞大展厅的中央通道被二十件体积庞大的大型装置和雕塑艺术作品占据。这是艺术展的重要部分之一“艺聚空间”,过去两届都由日本策展人长谷川佑子负责作品的选择与阐释,而今年换了澳大利亚当代艺术机构Artspace的总监Alexie Glass-Kantor担任策展人。她选择的大型装置中有三分之一来自中国艺术家的创作,其中包括王克平的雕塑《袖手旁观(男人与女人)》、高伟刚的不锈钢装置《消化》、赵赵用废弃木头家具配件创作出来的装置《积木》和徐龙森创作长达十米的水墨卷轴《高山仰止之一》。
其中,曹斐的多媒体装置《怒江计划》成为巧妙邀请大家坐下来休息的区域,军用帐篷内外都摆放有坐垫,里面的大屏幕上播放着一段段艺术家在云南采风的花絮。一位在展场逛得筋疲力尽的女士带着三个儿童坐在里面,显然,这种好玩又舒适的环境可以让孩子们安静好一会儿。
作为备受好评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中之一,曹斐在本届巴塞尔艺术展上成为了明星。出生于1978年的她擅长运用多媒体和视频影像关注社会评论、流行文化,因此收到了巴塞尔艺术展官方的邀请,在香港会议及展览中心海湾对面的环球贸易广场摩天大楼外层进行投影展示作品《乐旧图新》。展会期间在香港多个地方都可欣赏到这些带着怀旧和流行味道的电子游戏图案爬行在高楼之上。
在纽约和伦敦经营的David Zwirner画廊这次主要推出德国艺术家Neo Rauch的作品试探市场反应,而让画廊主没想到的是,昨晚刚开幕,其中一幅价值近百万美金的大尺幅画作就被中国藏家买走。这让他有了强烈的要来香港开设分支画廊的想法。热闹的现场似乎足以说明,在香港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的大形势下,艺术商机似乎势不可挡。
面对亚洲的调整
从2015年3月开始,全球艺术市场就开始了新一轮的繁忙。富翁、名流、收藏家、画廊主等相关的艺人士开始马不停蹄地穿梭在东京、迪拜、纽约等各大国际机场与展会现场。仅3月一个月,就有十六个不同的世界级艺术展会,从最传统的欧洲经典艺术博览会(TEFAF),到当代先锋的小型艺博会VOLTA、PULSE、SCOPE等。
巴塞尔艺术展被认为是这些艺术展会的鼻祖,无论是从其覆盖全球艺术市场的规模、还是参展画廊的数量,都令它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吸引力。从2013年开始,“巴塞尔艺术展”品牌从瑞士巴塞尔、美国迈阿密扩展到了第三个城市香港,这就意味着每年春季的艺术品交易热点会从欧美扩展到亚洲。
今年,巴塞尔艺术展经过了前两届的尝试之后做出了一些调整。首先是展会日期从5月提早至3月,这一方面避免了和每年6月的瑞士巴塞尔“撞车”,导致画廊和藏家两边应接不暇甚至损失成交量,另一方面也成为新艺术季的开篇事件,不会让人们失去新鲜感。
背靠中国内地、面向全世界的香港,也在前两届证明了自己是不差钱的藏家们的理想扫货地——无论收藏的是安迪·沃霍尔这类鼎鼎大名艺术家,还是当代新锐艺术家。今年这一届的画廊总数比去年略有减少,但仍保持了过去两届亚洲和西方画廊五五对开的布局比例。西方艺术世界的重头大佬如高古轩、佩斯、David Zwirner、Hauser & Wirth,以及在亚洲地区具有重要分量的画廊如长征空间、博尔励画廊、北京现在画廊一起,展位互相穿插陈设。
本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还有29家初次参加的画廊,其中包括纽约的Edward Tyler Nahem Fine Art、伦敦的Thomas Dane画廊、悉尼的Darren Knight画廊,以及香港本地的狮语画廊。
在媒体见面会上,艺术展总监马克·斯皮格勒(Marc Spiegler)一如既往地表达了对本次展会的乐观态度。“这几年亚洲画廊的水平越来越高,同时也吸引来更多的西欧藏家。他们觉得,香港比其他地方更有趣,因为这里的作品层次非常丰富——既可以看到经典名家如毕加索,又可以看到亚洲地区的新生艺术家。”
世界级展会上的东方策略
在展会现场,如果你试图寻找香港或亚洲的印记将会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香港本地的嘉图画廊(Grotto)挂起1980年出生的书法艺术家徐沛之的三联画,用国画技法画出689只细小的蚊子以此来隐喻本地人所熟知的政治笑话。在米兰和伦敦分别经营的画廊Massimo De Carlo在正对着通道的墙面挂着巨大的严培明水墨画的李小龙。
而也有过去从不涉猎亚洲艺术的画廊本次作出了明显的轉变。柏林的当代精品艺术画廊(Contemporary Fine Arts)把展位的一半空间开辟出来做了来自上海的年轻艺术家倪有鱼小型个展,画廊总监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这是他们第一次与中国艺术家合作。“去年我们带来了在德国非常抢手的艺术家作品,但显然大家并不感兴趣,于是意识到可能需要亚洲的艺术家来面对这个市场,”他说,“而选择年轻艺术家一方面是可以进行长期的培养合作,另一方面也可以用相对可以让更多人接受的价格吸引藏家的关注。”
事实证明,他们的这个策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预展开始的头两个小时,展位内的几件作品就全部被预订,而在记者逗留的几分钟里也还不断有人上前表达想要购买的意愿。在相隔不远的上海画廊阿拉里奥(Arario),挂在墙上的另外一件该艺术家的画作也被某位国内买家在得知价格之后当场买下。
亚洲艺术家的主场优势
尽管并不能因为巴塞尔艺术展来到了香港,就默认是亚洲甚至中国的艺术权威人士掌控一切,但因为当代艺术本身需要营造地域差异化,就为本地艺术家与机构赢得了主场优势。
除了主要的画廊展位之外,两个庞大展厅的中央通道被二十件体积庞大的大型装置和雕塑艺术作品占据。这是艺术展的重要部分之一“艺聚空间”,过去两届都由日本策展人长谷川佑子负责作品的选择与阐释,而今年换了澳大利亚当代艺术机构Artspace的总监Alexie Glass-Kantor担任策展人。她选择的大型装置中有三分之一来自中国艺术家的创作,其中包括王克平的雕塑《袖手旁观(男人与女人)》、高伟刚的不锈钢装置《消化》、赵赵用废弃木头家具配件创作出来的装置《积木》和徐龙森创作长达十米的水墨卷轴《高山仰止之一》。
其中,曹斐的多媒体装置《怒江计划》成为巧妙邀请大家坐下来休息的区域,军用帐篷内外都摆放有坐垫,里面的大屏幕上播放着一段段艺术家在云南采风的花絮。一位在展场逛得筋疲力尽的女士带着三个儿童坐在里面,显然,这种好玩又舒适的环境可以让孩子们安静好一会儿。
作为备受好评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中之一,曹斐在本届巴塞尔艺术展上成为了明星。出生于1978年的她擅长运用多媒体和视频影像关注社会评论、流行文化,因此收到了巴塞尔艺术展官方的邀请,在香港会议及展览中心海湾对面的环球贸易广场摩天大楼外层进行投影展示作品《乐旧图新》。展会期间在香港多个地方都可欣赏到这些带着怀旧和流行味道的电子游戏图案爬行在高楼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