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1世纪社会的发展是以社会、人与环境的协调和统一为特征的。所以,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是原动力所在。而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以及普通公民的日常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大力推进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地理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学生;地理;创新能力
G633.55
面对新世纪,教育必须树立新观念、新思想、改变传统教育观。 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研究面临的事物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地解释这些事物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结论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
首先,态度的坚定——基础
纵观中外历史,任何一次社会变革,都是以观念变革作为先导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即教师教一点,学生学一点。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了依赖心理,只能被动接爱知识,不能主动获取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灵活性,很难在新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就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大胆求真、求新,点燃对新知识、新问题的好奇之火,养成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积极意识是创新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倡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是关键,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的余地。在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但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弛骋想像,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教师要善于利用空白点,激发求知欲,促进思维的发展:抓住时机,留下空隙,让学生自己填充;留下难点,引导学生去攻破;留下疑点,让学生去解释;留下悬念,吸引学生去探求,这样他们对地理学科越来越感兴趣,真正体会到了做主人的自豪与自信,相信这样下去,不仅不会“放羊”,反而会使我们的学生越“放”越聪明,越“放”能力越强。
其次,能力的培养——核心
开放式教学,强调教学的多元化,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课本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调知识体系间的横向联系,这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独立精神,培养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然后鼓励、诱导学生走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最后达到培养创新性思维的目的。 如在某城市相继修建生活住宅小区,在设计过程中怎样设计南北楼的最佳距离?如何考虑太阳直射光线在地表上的移动规律等,通过提问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活学活用现有知识、调动大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最后,思想的塑造——目标
要促成创造性人格品质。人的创新能力与他的人格品质有着密切联系,情绪、动机、坚持性、独立性等都影响着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创造性的学生多表现为自信、富有责任感、富有想象力、独立性强、求知欲旺、尝试困难、兴趣广泛、勇于探索、毫不犹豫地把握时机等。为此,要鼓励学生自信敢为,促使其创造个性自由充分地发展。同时,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努力培养学生成为符合跨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创新能力的发展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所以地理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很大一部分牵涉到我们地球地理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而环境问题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则是自己的家乡,所以在地理教学中乡土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资源观以及环境观。开放式教学,强调教学的多元化,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课本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调知识体系间的横向联系,这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独立精神,培养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从乡土地理的教学开始。这是因为:1.学生对家乡有特殊的感情,对家乡的地理事物有渴望了解的心理,利于调动积极性。2.学生对家乡有着不同的感受,不同程度的了解,利于多渠道、多角度的教学、多元化。3.学生对家乡的变化耳闻目睹,弥补了教材内容(特别是人文地理知识)的滞后。小区建设,从家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各条战线取得的伟大成就到将来更好地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歌颂我们的家乡,使热爱祖国之情在乡土地理教学中得到升华。
“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决定了它必须大力倡导创新精神,这是摆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创新素质,我们地理教师责无旁贷。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作为教育工作者,从事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伟大事业。因为实行创新教育,是新的形势对我们的要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邓红兵.浅谈新课改形势下的地理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6(07):55-56.
[2]曹永刚.浅析地理教学中學生多元智能的开发[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17):26-27.
[3]郭忠权.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研究[J].成才之路,2015(25):37-38.
[4]谢宏金.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新西部(理论版),201(08):64-65.
本文就地理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学生;地理;创新能力
G633.55
面对新世纪,教育必须树立新观念、新思想、改变传统教育观。 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研究面临的事物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地解释这些事物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结论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
首先,态度的坚定——基础
纵观中外历史,任何一次社会变革,都是以观念变革作为先导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即教师教一点,学生学一点。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了依赖心理,只能被动接爱知识,不能主动获取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灵活性,很难在新世纪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就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大胆求真、求新,点燃对新知识、新问题的好奇之火,养成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积极意识是创新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倡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是关键,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的余地。在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但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弛骋想像,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教师要善于利用空白点,激发求知欲,促进思维的发展:抓住时机,留下空隙,让学生自己填充;留下难点,引导学生去攻破;留下疑点,让学生去解释;留下悬念,吸引学生去探求,这样他们对地理学科越来越感兴趣,真正体会到了做主人的自豪与自信,相信这样下去,不仅不会“放羊”,反而会使我们的学生越“放”越聪明,越“放”能力越强。
其次,能力的培养——核心
开放式教学,强调教学的多元化,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课本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调知识体系间的横向联系,这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独立精神,培养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然后鼓励、诱导学生走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最后达到培养创新性思维的目的。 如在某城市相继修建生活住宅小区,在设计过程中怎样设计南北楼的最佳距离?如何考虑太阳直射光线在地表上的移动规律等,通过提问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活学活用现有知识、调动大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最后,思想的塑造——目标
要促成创造性人格品质。人的创新能力与他的人格品质有着密切联系,情绪、动机、坚持性、独立性等都影响着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创造性的学生多表现为自信、富有责任感、富有想象力、独立性强、求知欲旺、尝试困难、兴趣广泛、勇于探索、毫不犹豫地把握时机等。为此,要鼓励学生自信敢为,促使其创造个性自由充分地发展。同时,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努力培养学生成为符合跨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创新能力的发展最终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所以地理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很大一部分牵涉到我们地球地理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而环境问题与自己息息相关的则是自己的家乡,所以在地理教学中乡土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资源观以及环境观。开放式教学,强调教学的多元化,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课本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调知识体系间的横向联系,这无疑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独立精神,培养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从乡土地理的教学开始。这是因为:1.学生对家乡有特殊的感情,对家乡的地理事物有渴望了解的心理,利于调动积极性。2.学生对家乡有着不同的感受,不同程度的了解,利于多渠道、多角度的教学、多元化。3.学生对家乡的变化耳闻目睹,弥补了教材内容(特别是人文地理知识)的滞后。小区建设,从家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各条战线取得的伟大成就到将来更好地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歌颂我们的家乡,使热爱祖国之情在乡土地理教学中得到升华。
“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决定了它必须大力倡导创新精神,这是摆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创新素质,我们地理教师责无旁贷。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作为教育工作者,从事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伟大事业。因为实行创新教育,是新的形势对我们的要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邓红兵.浅谈新课改形势下的地理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6(07):55-56.
[2]曹永刚.浅析地理教学中學生多元智能的开发[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17):26-27.
[3]郭忠权.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研究[J].成才之路,2015(25):37-38.
[4]谢宏金.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新西部(理论版),201(08):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