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地弓形虫致BALB/c小鼠受精卵发育毒性的研究

来源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sh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刚地弓形虫感染是否影响小鼠受精卵的发育及卵裂,探讨刚地弓形虫对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未染虫对照A组和染虫B-E组,A组每只腹腔注射PBS 0.2 ml;B-E组每只依次腹腔注射刚地弓形虫速殖子25、50、100、200个,注射体积均为0.2 ml.染虫3 d,使小鼠超排、合笼,查阴栓,将查获阴栓的各组小鼠再随机分为A1-A3、B1-B3、C1-C3、D1-D3和E1-E3组,观察各组小鼠受精卵于受精24、48和72 h后的卵裂情况.结果 染虫B组与对照A组各项指标均无差异.染虫C~E组小鼠受精24、48 h回收的胚胎总数、受精卵百分率均小于A组(P<0.05),而在受精72 h后,C组与A组无差异,D、E组小于A组(P<0.05);在受精24h后,1-C胚率比对照A组高(P<0.05),2-C胚率则比A组低(P<0.05);在受精48 h后,桑椹胚率低于A组(P<0.05);72 h后囊胚率低于A组(P<0.05),而发育延迟胚率和退化胚率在受精48、72 h后则都高于A组(P<0.05).结论 刚地弓形虫对小鼠受精卵的发育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系统论述了闽越族所创造的青铜文化与干越文化、中原文化的关系,闽越青铜文化的特点以及该文化的典型代表--黄土仑类型文化的特征.并分析与之相关的武夷山白岩崖洞、新干
李建建,男,1954年5月生,福建省仙游县人。1979年进入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学习,198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9年获硕士学位,2002年获博士学位。1995年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晋升为教授。